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华严经讲话 十八、如来之光明

当前位置 :佛教经文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解 >

华严经讲话 十八、如来之光明

* 来源 : 赵城藏佛经网 * 作者 : 修世 * 发表时间 : 2020-01-09 11:03
导读:十八、如来之光明—佛不思议法品、如来相海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安阳修定寺塔与慧藏  河南省北部靠近河北省地方,有安阳市。流经安阳市北方之湖河上游,有灵泉寺石窟,

  十八、如来之光明—佛不思议法品、如来相海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安阳修定寺塔与慧藏

  河南省北部靠近河北省地方,有安阳市。流经安阳市北方之湖河上游,有灵泉寺石窟,而县城西北三五公里处,有太行山脉之支脉,海拔609.6公尺高之清凉山,於清凉山南麓,建有修定寺。安阳县之西面,为东魏、北齐、随唐时代之佛教圣地。修定寺南方五十公里处,有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北方三十三公里处为有名之南北响堂石窟,古来为高僧辈出之地。

  北齐时,修定寺有一大和尚,即大统法王。於法上之傅记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所得施利,造一山寺,本名合水,即邺之西山,今所谓修定寺是也。山之极顶,造弥勒堂,众所庄严,备殚华丽。四事共养,百五十僧。(《续高僧传》卷八、〈法上传〉)

  法上集众人之布施,建造合水寺。其寺於随唐时称为修定寺。山顶建有华丽之弥勒堂,有僧众百五十人住此。修定寺之建筑物,早已不存,迄今仅有建於唐代之修定寺塔仍屹立於山麓,塔之四壁,殊胜之雕刻仍清晰可辨。(《安阳修定寺塔》,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刊)

  合水寺者,乃北齐时,统领僧尼二百余万众之大统法上,集众人之力所造。北齐之从高僧,想必於巡礼灵泉寺时顺道拜访合水寺。「合水」之合称,乃因流自清凉山之二条小溪舍并为二而得名,清凉山合水寺堪称为北齐都城邺都西面之大寺院,法上於公元508的寂於合水寺。

  法上活跃於北齐武成帝(公元五六二——五六五年在位)时,有一华严行者,名为慧藏,曾应武成帝之召请,於都城太极殿开讲《华严经》。时,僧侣及族信士等云集,众皆称讲此盛会为「大观之盛」(《续高僧传》卷九〈慧藏传〉)。《华严经》法会之盛大不难测知

  慧藏出生於河北省赵县。於赵县有建於后汉之柏林寺,今难仅被称为「观音院」,系一名刹。或许慧藏幼年时,曾多次参访柏林寺。

  慧藏十一岁出家,学《涅槃经》与律典,后更探研《十地经》、《华严经》。从人皆惊叹其博学,遂仰之为师。然慧藏却不以自身所学之佛学已能究其深奥,更不以「理解」感到满足。

  四十岁时,决心隐缕于鹊山(河北省内丘县)修行。鹊山者,因山顶有似鹊形之石而得名。慧藏入鹊山后,即行断定食五·。食发树上果实,渴饮溪泉水,致力于内心之澄净。虽多研各种经典,但慧藏却认为应为《华严经》为根本所依。

  慧藏虽穷究《华严经》之奥旨。却以不知所悟是正确而深感不安。于是,想求佛陀之慧感以决邪正是非。夜晚,鹊山之已岚灵气充盈于四周,忽然,慧藏闻空中有声,言「是!是!」,即各知慧藏对《华严经》之理解与所悟正确无误。得此告知之慧藏,于是决定注释《华严经》。

  慧藏之注释,颇受欢迎,因其能掌握《华严经》之心髓所致。如前所述,曾受武成帝之召请,于太极殿开讲《华严经》。

  北周废佛时,曾隐居一时;至隋文帝复兴佛教时,方再受邀至京,为六大德之一,大定元年(公元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寂于长安空观寺,时年八十四岁。

  慧藏曾遗言,将遗骸散置山野。弟子们依其遗言,将遗骸置于山要林之下,上覆以土,并于上面建塔供养,其塔即位于长安郊终南山至相寺之前峰。至相寺为终南山系华严之根本道场。

  慧藏并非于终南山受华严学,而系于河北省南部一味地研究诸经典,并于鹊山悟得《华严经》之奥言,可谓乃无师自悟者。或系即于鹊山承受其灵气,而后得悟内心之玄奥。然「以华严为本宗」之慧藏,终被指认为继承终南山系华严法统之第一人。

  灵妙之佛德——佛不思议法品

  第六佛化自在天会中,自〈十明品〉至〈菩萨住处品〉之五品,古来即谓系说明胜进行之行用,而其次之〈佛不囝议法品〉、〈如来相海品〉、〈佛小相功德品〉等三品,则为示差别之果。

  〈佛不思议法品〉,先说有自四方聚集而来之诸菩萨,思惟诸佛之国土、净愿、种姓、出世、法身、音声、智慧、神力自在、无碍住、解脱等十种皆为不可思议,由此开始进入本品。

  世尊悉知诸菩萨之所思,即与青莲华菩萨佛之神力、智慧与辩舌。承受佛神力这青莲华菩萨,向莲华藏菩萨明示佛之十种果德。有关佛之果德。将之分为三十二门,而详加叙述,即此〈佛不思议法品〉。此品中,曾反复说明佛之十种法界无量无边、十无种尽智、十种未曾失时、十种不可思议定书境界、十种出生住持智慧、十种无量内法等三十种佛之果德。

  例如,一切诸佛有向十种住法如下:(大正九·页五九七下)

  一、一切诸佛悉住觉一切法界。

  二、一切诸佛悉住大慧。

  三、一切诸佛悉住本愿。

  四、一切诸佛悉住不舍教化众生。

  五、一切诸佛悉住无所依法。

  六、一切诸佛悉住无虚妄法。

  七、一切诸佛悉住念无失法。

  八、一切诸佛悉住念无障碍心。

  九、一切诸佛悉住定心,未曾散乱。

  十、一切诸佛悉住一切诸法平等不坏实际。

  以上即为诸佛之十种住。住者,不退转,即持续其状态,决不退降。诸佛能自觉于一切法界,为必然之事,又能实践大慧、不退本愿、不舍教化众生,此乃诸佛果德之一。

  诸佛住于无所依。即无所依恃之意。普通一般人皆有所依,方能生存,如夫妇、父子、财产、地位等,若一旦失去所依恃,则失去支拄自身之力。无所依者,换言之,即如临济禅所常言及之「自由」。自由者,即由自已之意愿。佛为自由者,临济亦为自由者。若欲得无所依,或得自由之境地,须有相当之修持。慧藏于鹊山,木食而住,其事为何?乃为依无所依而住之故。若能无所依,则遗体散置山野。任鸟兽·食。

  住于无所依之诸佛,又能住于无虚妄,即使一念,亦无过失,心无障碍;既去障碍,则无执着,常住于禅定心,心无散乱,如此,则能住于确固不动之真实心中。

  其次,说明大力那罗延幢佛所住之教法。安阳修定寺之南有宝山,于此宝山开凿那罗延窟。〈佛不思议法品中〉,有「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之语,那罗延窟,为示如金刚之不坏,故名为「金刚性力住持」。

  继十种力那力延幢佛所住之法后,接着又说明十种定法、十种果法、十种清净法、十种一切智住、十种三昧、十种无碍解脱,如此方结果〈佛不思议法品〉。此品经文即在说明佛之果德不可思议。

  如来人大人相——如来相海品

  其次为〈如来相海品〉,普贤菩萨举出佛身所具之九十四种妙相,说明佛殊胜之果德。以「如来有大人相」,将其殊胜之相,分九十四种加以说明。〈如来相海品〉自普贤菩萨「当为汝说如来相海」开始。

  首先,说明如来之顶相有三十相,经文云:「如来顶上有大人相,名曰明净,三十二宝以为庄严,普放无量大光明网,遍照一切十方世界。」

  其说明顺序,第一、举出大人相之名称,说明其皆为明净。

  第二、有关诸相之庄严,以三十二种宝庄严之。

  第三、有关相光之作用,则说如放无量大光明网。

  第四,有关相光之效果,则能普照十方世界。

  依此说明方式,逐一说如来顶相之三十相。因三十相之内容大同小异,且反复不断说明,故若缺乏毅力,则实无法深入品味;而能如此反复说明「如来有大人相」,其所具之毅力亦非泛泛。若于如来不具深切之信仰,或无恳挚之热忱,则当无法如此说明。〈如来相海品〉者,系说明如来之相,如大海之广阔,亦如大海之深遂。

  说毕如来之顶相,接着说明眉相、眼相、鼻相、舌相、。有关舌相,有如下之说:如来有大人相,名顺法界云,舌端妙相,金色净宝以为庄严,出生无量金色光明,普照一切诸如来海,大师子吼震妙音声,悉皆遍至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无不闻者。

  如来之舌端,饰以金色净宝,出金色光明,如师子吼般出大音声,如此,不论多确定皆可闻悉其声,即不论任何众生,皆能听闻如来之音声。以「华严」为本宗,为探究华严之奥秘,而以身心投入于鹊山山中之慧藏,为求证自己之见解是否正确,而祈求于如来。是夜,遂得灵感,即闻空中有声音,言汝之理解正确,此实即如来之音声。

  于鹊山之深山中,若进入禅定,或即能听闻如来之音声。以《华严经》为本来之教法,而日夜读诵经文,全身投入,形同《华严经》之化身,身心亦如为《华严经》之精灵所化。研读众多大乘经典,而以《华严经》为身心依据根源之慧藏,因而能听闻如来之音声。

  如来之音声,系超越时空,如大师子吼。于进入鹊山前之慧藏,并未曾听闻过,亦即嘹亮之如来音声,在此之前,未曾到达慧藏之耳。经文中虽有「一切众生无不闻者」之语,但若未具备听闻之耳,则无法听闻,以前之慧藏亦如此。然而,自诵持《华严经》后,身心奉持,实际体验,因此能清晰听闻。于鹊山之草庵,或岩石上,端坐身心,凝然不动,故慧藏之心耳能确实听闻如来之音声。

  〈如来相海品〉于说毕如来之舌相后,更说如来之断·相、大牙相、齿相、肩相、胸相、胁相、腹相、下分相、手相、马藏牙、胫相、毛端相、足相等。最后之足相,更分十三相说明。此即《华严经》对如来三十二殊作胜相之详细解说。如有关如来之毛端,经文云:「如来有大人相,名毛端,内现一切佛刹,于一毛孔,悉放一切宝光明藏,普照十方一切法界,于一毛孔,示现一切如来自在诸佛界云。」

  自一毛孔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并自一毛孔中映现如来之自在与诸佛界云,此并非单纯说明如来之三十二相。乃依华严之思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细说之。此即以「华严」之立场叙述各种事相。经文中所述之事物及各种现象,虽于其他经典中亦可见及,但于《华严经》中,却有不同的,殊胜的解释方法,即华严特有之说明方式,此亦即《华严经》异于其他经典之特异处。

  〈如来相海品〉之最后,其结文云:「佛子!于佛身中,有如是等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佛大人相,于诸支节种种妙宝以为庄严。」

  即谓如来之佛笛中,有无限、无数之大人相,且佛身之各部位,皆以无数妙宝作为庄严。如此以超人之智慧所描述者,即〈如来相海品〉之如来相。

  广大之佛国土——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其次,〈佛小相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乃说明以如来之光明所照,能灭除五欲之一切烦恼。如来之光胆,有诸种功能,经云:普照十世界微尘数刹,遍照彼处地狱众生,灭除苦痛,令彼众生十种眼耳鼻舌身意诸根行业,皆悉清净。

  如来之光明,能遍及地狱之众生,令地狱中受苦之众生,六根悉清净。众生见如来光明,生大欢喜,命终后得生兜率天。

  转生天上之众生,即为天子。天子之耳,能闻如来之音声。如来之音声对天子言:「诸天子!犹如汝等昔在地狱,不从十方来处,但以颠倒愚凝缠故,得地狱身,本无来处。」

  接着又为天子说道:「莫着五欲,障诸善根。」

  经文又云:「诸天子!五欲缠心,修念佛三昧,皆悉除灭。是故诸天子!当知报恩,一向敬念卢舍那菩萨。」

  如何方能去除五欲之烦恼?勤修念佛三昧即可。念佛三昧者,即一心忆念如来。自地狱获救而得生天上为天子,不能或忘此恩,故须一心敬念卢舍那菩萨。卢舍那菩萨者,即光明是也。蒙光明之恩而出离地狱,欲报其恩,故礼拜光明化身之卢舍那菩萨。诸天子并非实际上能礼拜卢舍那菩萨之相,但却能听闻其音声。如经云:「一切诸佛亦复如是,随应度者,皆悉得见。」

  即诸佛乃随顺应度者,而示现其身相。佛之相本不可见,佛之音声亦不可闻,然而,若具有救度、觉悟、解脱之宏愿,则能见佛身相、闻佛音声。慧藏于鹊山中,得闻佛之音声当亦如是。如:如我天声,十方世界随所应化,皆悉得闻。

  于兜率天子之天子,得大欢喜与安心。故自毛孔中作无数妙华香云,供养卢舍那佛。香华一散,即自一一香华中悉见如来:蒙受香云之香者,则身心皆舒畅。若众生得闻是香,则能除灭罪障。罪障者,即五百烦恼,或无数烦恼。即谓若闻是香,能除灭无数之烦恼。

  〈佛小相光明功德〉之最后,说明佛国土之广大,为明其广大,而以喻说之,菩萨于左手握有无数微尘,经过无数世界向东行去,于无数世界中,一一各下一尘,如此,至手中微尘下完为止。菩萨悉知手中之微尘数,亦知无量世界之数。如此,集无量之世界,即为佛国土。

  世尊问宝手菩萨道:「于意云何?如是佛刹广大,可思议不?」

  宝手菩萨答道:「世尊!如是佛刹,无量无边,不可思谇。世尊!奇哉!奇哉!若闻是喻,此人难得,闻而信者,亦得难得。」

  即谓如此譬喻,难有听闻者,亦难有闻而能信者。世尊又对宝手菩萨说道:「有善男子善女子,闻而信者,我授彼记,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种智。」

  上面所述之譬喻,为印度极为殊胜之思惟方法。《华严经》,乃自无限之时间、无限之空间,直言生存于今时、此地之人类真相。即于大宇宙之广阔空间,及自一球成立以来之无限时间中,或人类相续之业,即无可计数之时间中,说明所有一切事物之相。以其无限之时空,假名为毗卢舍那佛,此即光明;具体地说,乃太阳之光。于阅读《华严经》之际,越是深入,越讶异于人类为之渺小,不自觉地对着毗卢舍那佛合掌低头,沈思敬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修世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589.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