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一集

当前位置 :佛教经文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解 >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一集

* 来源 : 赵城藏佛经网 * 作者 : 梵忘 * 发表时间 : 2020-01-09 11:04
导读: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华严科学宇宙观」。茂森的恩师净空老教授每天都在讲解《华严经》,到今天已经讲了十年,还没有讲到一半。这部大经在佛教里面称为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华严科学宇宙观」。茂森的恩师净空老教授每天都在讲解《华严经》,到今天已经讲了十年,还没有讲到一半。这部大经在佛教里面称为是「根本法轮」,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非常圆满的科学著作,它里面讲到的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这五个科目都讲得非常的圆满,所以它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著作。

  前不久,恩师给茂森下达了一个任务,让茂森把《华严经》里面的科学以及对宇宙方面的描述,把它集结出来,结合现代的科学来做一次探讨。在今年的四月,茂森做过一次十个小时的演讲,分成十个方面的专题,将《华严》里头的宇宙观给大家做了一个报告。把《华严经》跟现代宇宙学一对照,就发现《华严》里面所描述的宇宙、所讲到的这些科学,真的是远远超过现在科学家们所探索到的范围。我们在一起研讨这个专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能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从而去除烦恼。有了正确的人生宇宙观,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幸福美满,所以这次研讨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讨论。恩师让我把这个专题讲上十遍,大概「十」是《华严》里头的圆满数字,讲完十遍以后,我们可以出一个小册子供给大家参考,也请大家多多的指正。我们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现代的宇宙学以及《华严经》,有一点点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分十个专题进行讨论。

  首先先介绍一下现代宇宙学。「宇宙」这两个字的含义就代表着时间和空间,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学实际上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宇宙的结构、运动和演变。爱因斯坦是现代科学之父,他为我们证明了空间和时间跟物质都是不可分离的。宇宙它做为一个演化着的整体,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当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发现。宇宙学的任务,就是在探索更高层次的宇宙,它是比星系更高层次,我们说的,研究的是所谓大尺度的宇宙,它们的时空特性、它们的物质以及它们运动的规律性。在这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宇宙理论,主要有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还有稳恒态宇宙模型、膨胀宇宙模型,以及物质反物质宇宙模型,还有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宇宙理论。有些理论已经被否定,譬如说静态宇宙模型,它已经被天文学家所观测的现象所否定,稳恒态宇宙学现在还没有被广泛的接受,接受最广泛的大概是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宇宙理论。

  当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天文学里面观测到的现象出现了一次又一次革命性的进展,现在天文学家已经能观测到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了解到这天体上有上百亿年头的演化。天文学家对这些大尺度的空间,以及悠久的时间里的物质演变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来解释所观察到的这些种种客观事实,如何来预测宇宙未来的发展,这些都是宇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现代宇宙学在整体上来研究时空大尺度的性质以及物质的运动规律,它最大的一个研究特征就是重视客观事实而不是凭想象,它涉及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物质元素起源和演化等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简单的说,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结构如何?宇宙有没有诞生之日和终结之时,也就是宇宙有没有生命?

  在二十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普遍能够接受的是所谓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大约在一百五十亿年以前是一个体积非常小、质地非常致密的而且非常炽热的一个原点,它发生了惊人的热大爆炸。这场爆炸以后,宇宙就在迅速的膨胀,然后逐渐的形成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这一个学说告诉我们,不仅宇宙之间万物都在演化,而且大尺度的宇宙本身也是演化的主体。现在所发现的星系的红移现象以及哈勃定律,都支持宇宙还在膨胀之中的这种论点。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里头四大发现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这种理论认为星空背景普遍存在着2.7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在天空中都是同性的,是同一个性质,这是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余热,实际上它也是大爆炸宇宙学所支持的一种现象。但是热大爆炸宇宙学它对很多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没有答案,譬如说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它是什么样子?大爆炸是怎么引起的?以及宇宙膨胀到最后到未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探索。

  下来我们再介绍一下《华严经》。《华严经》的全称叫《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第一部宣说的经典。这部经典,他不是在人间宣说的,而是在他成佛以后在定中为法身大士宣说的,所以来参与这个法会的这些听众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大菩萨、法身大士,用佛教的术语来讲,他们是破了无明、证得法身的大菩萨,这些人他们有能力参与这个华严的法会。相传这部《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二七日中」,也就是十四天讲的,也有的说是「三七日中」,是二十一天宣讲,在《华严经》当中所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过去,我们中国著名的哲学教授方东美先生,他曾说《华严经》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的恩师是方东美老先生的学生,方先生在晚年专攻《华严》,我们的恩师在晚年也是专讲《华严》,我们恩师说《华严经》不仅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而且也是世界科学的最高峰。我们仔细的来研究这部经典就能发现,佛在大定当中为我们说出的宇宙人生真相,确实有极尖端的科学,它是一部圆满的宇宙学概论。

  释迦牟尼佛他就是一位教育家,他在讲完《华严经》以后出定,出定之后四十九年为众生讲经说法,讲经三百余会,我们说他办班办了三百多次,每次都是教导众生觉悟。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位多元文化教育的老师,是一个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而佛教是教育,它所教导的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这些教学,我们从教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佛教的这部经典《华严经》,能得到非常重要的启示。《华严经》是佛在定中宣说,它是怎么样传到人间来的?这是佛在灭度以后,就是佛圆寂了,圆寂七百年之后,在印度有一位高僧,名字叫龙树菩萨,他是证得了初地果位的菩萨,他从龙宫里面把《华严经》请到人间。相传这位龙树菩萨是位非常有智慧的菩萨,他很快的就把佛所讲的所有经典全部都已经融会贯通,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佛讲的经典我统统通达了,生起了傲慢心。这个时候大龙菩萨从龙宫里知道龙树菩萨生起傲慢的烦恼,于是就来度他,把龙树菩萨请到龙宫里面,让他看,看到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部头的《华严经》有多少?在经上记载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就是佛在「三七日」中给我们宣说的,竟然有这么广大!多少?三千大千世界。这一个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这是指十亿个银河系,因为一千个银河系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是个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个一千相乘有十个亿,十亿个银河系,而且有十个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多的微尘,就是把这么多的世界磨成微尘,物理学上称基本粒子。你把它都磨碎成为基本粒子了,你说这数目有多少?这么多数目的偈子。印度的佛经,他们都是以偈子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像我们的古诗诗体文,一首偈子四句,他算的这个文用多少首偈来算,我们中国是算多少字,他是算多少偈,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么多的分量。这时候龙树菩萨看到了,马上升起惭愧心,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受持,佛讲的这个宇宙人生真相太广大了。于是他就想请一套小的《华严经》到人间,结果看到中部的《华严经》,还是分量太大,我们这个地球容纳不下,于是把小部的《华严》请到人间来。小部的《华严》,实际上就是大部《华严》的目录提要,分量也是非常可观,但是在人间可以容纳得下,所以《华严经》就这样流传到人间来。

  《华严经》在古代传到中国来,曾经进行过三次的翻译,也留下三种译本。第一次的翻译在东晋义熙十四年,这是印度的一位高僧佛陀跋陀罗来到东土,来到中国,在扬州翻译的,当时就称为《晋经》,东晋时代翻译的,总共翻译了六十卷,称为是《六十华严》,这是第一次翻译;第二次翻译是在唐朝证圣元年,也是公元六九五年,是实叉难陀所译,这部经典总共翻译出八十卷,也称为《八十华严》,也叫《唐经》,唐朝翻译的;第三次翻译也在唐朝,德宗贞元十二年,是般若法师翻译的,他翻译就翻译其中的一品,叫做「普贤行愿品」,总共是四十卷,实际上这一品是《华严经》最后一品,但是是非常完整的,讲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以这部译本也称为《四十华严》。民国初年,律宗的大德弘一大师,他建议读《华严》用《八十华严》加上《四十华严》,把中间重复的部分省略掉,合在一起刚好是九十九卷,用《八十华严》的前五十九卷,接着《四十华严》四十卷,所以总共是九十九个卷数,也称为《九九华严》。我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开讲《华严经》,就是用这九十九卷的完整的译本。

  在历代,研究《华严经》这些高僧大德很多,最著名的是所谓「华严五祖」。第一位是唐朝杜顺和尚,他着有《法界观》和《五教止观》;第二位是智俨法师,他曾经作过《华严经搜玄记》,他发明了《华严经》著名的十重玄门,我们讲华严十玄;第三位就是贤首大师,他作过《华严经探玄记》,以及《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等,他把世尊这一代时教判成五时八教,这也是很著名的这种判法,也是华严宗的集大成;第四位是清凉大师,叫澄观,他作过《华严经疏钞》,这部《疏钞》可以说是博大精微,在清凉大师这个时代华严宗非常的振兴;到第五位祖师是宗密,宗密大师,原来他是禅宗的学者,后来改学《华严》,着有《原人论》,这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著作。除了华严的五位祖师以外,还有李通玄长者,这也是唐朝人,他着了一部《合论》,把《华严经》也批注出来。到清朝有一位道霈法师,就把清凉大师的《疏钞》和李长者的《合论》把它合在一起,节取出精华,成为一本《华严经疏论纂要》。我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在宣讲《华严经》所依据的教材,主要就是这一部《华严经疏论纂要》,当然同时参考清凉大师的《疏钞》和李长者《合论》这些原文。

  虽然华严宗到后来没有正式评出祖师,只有「华严五祖」,但是在历代研究《华严》的可以说是不乏其人。像清朝的彭际清大居士,包括弘一大师,他们都在《华严经》上有很深的用功。历代的祖师大德都赞叹《华严》是佛门当中根本的法轮,它是一部佛经、佛教的综合论著,在佛教里面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华严》它是一乘了义的经典,是无上殊胜的大法。我们在《华严经》里面也节录出一些经文,跟现在的宇宙学做一个对照,来看看《华严经》中所说的这些宇宙的真相,确实让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研讨《华严经》里面的宇宙观。我们所讲的方式是,先将现代的科学、宇宙学里所发现的这些现象或者提出的理论先介绍,然后把《华严经》相应的这些描述选取出来,来学习。《华严经》中的宇宙观我们节取了十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十」是《华严》的圆满数字,所以我们效法清凉大师他们这些祖师大德用十来作为一个圆满数字。实际上《华严经》中所讲的宇宙观非常的深广,绝对不是十个方面专题可以概括得尽的。

  第一个,我们会研讨宇宙的完整描述,这是《华严经》里面如何对宇宙描述的;第二,我们来说明《华严》里头有最早的天文数学;第三,我们说明时空的不确定性;第四,说明物质的非真实性;第五,说明宇宙的成住坏空;第六,我们来探讨基本粒子是什么;第七,我们来探讨《华严经》里面所讲到的「全息理论」,全息理论实际上是天文学家们提出来的,但是《华严经》里面也早有描述;第八,现在天文学发现的黑洞,我们看看《华严经》里是如何描述黑洞的形成原因;第九,现在科学探讨的反物质与暗物质,《华严经》里是怎么样来诠释的;最后第十个方面,我们来探讨这宇宙以外的世界。

  我们先从第一个专题来研讨,第一是宇宙的完整描述。人类一直都在向地球、向太空、向宇宙进行探索,科学的发展也是一部血泪史。因为在早期人们对宇宙有着很深的误解,特别是在欧洲,西方的这些人们对于地球、对于太阳、对于月亮这些太空里面的星体他们都有错误的观念,以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亮都是围绕着地球在转动,这是所谓的「地心学说」,当时在中世纪的西方人们都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大约在五百年前,科学家布鲁诺大胆的提出了「日心学说」,也就是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在运行。「日心说」我们知道就比「地心说」要正确,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的一个小行星,确实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可是这种学说当时竟遭到了宗教当权派的反对,这些教会把布鲁诺的学说斥为是异端学说,把布鲁诺竟然活活的烧死。还有伽利略,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也是坚持地球是圆的这个学说而被终身监禁。这些科学家们的探索虽然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但是对天文学的发展确实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它在广袤的宇宙当中是极其微小的星体,太阳是不是宇宙中心?也不是,太阳系也是一个小星系,在宇宙当中像这样的小恒星、小星系那是多得不计其数。这是西方的科学家们用血和泪换回来的这些结论。

  而我们打开佛经看到,其实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圆满的宇宙的描述,而这些描述竟然跟现代最先进的天文学和宇宙学有惊人的相似,甚至所描述的宇宙比现在科学家所探索到的宇宙更加的广大。佛并没有认为地球或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佛明白的告诉我们,宇宙本没有中心,宇宙是没有边际的,它是无比浩瀚广大。我们如果打开古版的《华严经》卷,在这第一卷之前,我们会看到「法界安立图」。这个法界安立图实际上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小世界,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这里头有日月、有不同的天。经上告诉我们,这一个小世界是一个单位世界,单位世界里面有地球、有太阳、有月亮,这个小世界的中心叫须弥山,日月都是围绕着须弥山在转的。所以有的人看佛经以为佛讲的小世界是个太阳系,实际上不是,因为既然说日月都围绕着须弥山转,这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那它绝对不是一个太阳系而已,应该说它是一个银河系。这是过去北京邮电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黄念祖老居士提出的,我们的恩师净空上人也非常的赞同。

  像这样的小世界是一个单位,每一个世界里面它都有六道,所谓地狱、饿鬼、畜生,还有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天道上面有很多层天,有四王天、有忉利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还有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上面还有初禅。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它有十亿个这种小世界,总共构成一个娑婆世界,这一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你看看佛所教化的区域有多大!佛在《华严经o华藏世界品》里头有讲到,说像娑婆世界的这种世界不计其数,有无量数的这些大千世界构成一个叫「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这是一个世界种,无量数的这种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经上又讲,以这个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这个海就是广大的意思,广大的世界这一个世界海它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总共十个方向,所谓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加上上、下,这总共十方,都有像华藏世界海一样的这么大的世界海,并且指出这些世界海广说者不可穷尽。这说明我们这个宇宙真的是无量无边大,地球只是在很小很小的世界里头一个小星体。当然我们可以得知地球它必定是悬在空中,它有八方上下,都有这些星体,可见得它不是一个平的平面,它是一个圆的星体。不仅地球是悬在半空,而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在半空,这一点我们从《华严经》的描述当中可以推断得出来。《华严经》里所说的这种宇宙,比我们科学家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确实不知道大多少亿倍!

  你看科学家怎么描述我们的宇宙,科学家描述我们的银河系有多大?他说银河系是有很多很多恒星组成的一个巨大星系,这个银河系就像一只大铁饼那个形状,它的宽大约是八万光年,也有的说是十万光年,这是指它的直径,它的中心厚度大约是一点二万光年,总共有恒星的总数,像太阳这种恒星总数有一千多颗。天文学家用的这些长度单位都是用光年,因为光的速度是我们所观测到的速度最快的,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时间,那你想想光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小时六十分,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统统乘起来,一光年你就可以算一算大约是多少公里,它有大约是九点七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是八万到十万光年,就是八或者十乘上九点七万亿公里这么长。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我们说的河外星系,距离我们也有数十亿光年。

  现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最远最远的星系,这所谓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边缘,大约跟地球相隔一百亿到两百亿光年,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遥远的天体,这种距离确实已经让我们难以想象。但是天文学家们所发现的这个距离,一百亿到两百亿光年,实际上它的这个大小还远不如佛在经里所说的娑婆世界的大小。我们用数字推论一下我们就能晓得。佛在经中给我们描述娑婆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就算一个银河系是八万光年的直径,十亿个银河系就是八万光年乘上十亿,也就是八十万亿光年,这么大的一个范围称为一个娑婆世界。现在科学家能够观测到的最远的距离才一百亿到两百亿,比起八十万亿光年来讲,这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娑婆世界我们现在还观察不了,更何况由无量数的娑婆世界组成的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更何况由无量的这种世界种构成的华藏庄严世界海!所以《华严经》里对宇宙的描述确实让我们叹为观止。

  所以佛教导我们心量要广大,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要把我们自己定位在一个无限广大的宇宙当中,不要只想着眼前这么一点点的空间。一般人说起心动念都想到天下万民、想到一个地球,这了不起了,可是这个心量在佛的眼中看起来不算什么,因为一个地球只是在整个宇宙当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佛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要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念念想到无量无边众生,这心量就扩大了。古人讲量大福大,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报,所以佛陀的心量就是这样遍法界虚空界。这是讲到对宇宙的描述。

  第二个方面专题,我们介绍一下《华严经》里讲到的最早的天文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是现代科学之母,所有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宇宙学的这些理论都是从数学推衍出来的。最早的、系统的天文数学却是在《华严经》里提出来的,你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讲到一个大数叫做「幂」,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幂就是乘方,它的表达形式如果用字母来表示,就是X的n次方,X是底数,n就是幂。这种数字这个单位是很大的,而佛在《华严经》当中已经提出了这个现代数学的幂的概念。在《华严经.阿僧祇品第三十》这一品里面,就给我们详细的举出总共一百二十四个数字的单位,这比我们通常所想象的这些数学单位要多得多。一般我们都是用十、百、千、万、亿、兆这些单位,再大就没有,但是佛竟然为我们举出一百二十四个数字单位。实际上在整个《华严经》里面所列举的这些数字单位,加上一、十、百、千、万等等,总共有一百三十七个数字单位。在这个《国际数学通史》的记载上面,我们也看到全世界都公认佛教对数学的重大贡献。

  我们看到在《八十华严》的经文里面,第六十五卷第十一页到第十二页,善财童子参访自在主童子的这一段经文。自在主童子是一位数学家,他对善财童子这样说到,「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这是自在主童子对善财童子讲述他是怎么修学的,他竟然是从数学当中悟入他的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接下来自在主童子就给他讲述了菩萨的算法,这就是数学。我们把这一大段经文念一遍:

  「我亦能知菩萨算法。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谕,谕谕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这一大段经文就给我们列举了很多数字的单位,我亦能知菩萨算法,这个算法就是数学。自在主童子称善男子,是称善财童子。这里说到的无量由旬,由旬就是长度单位,就是无限大的长度。宇宙里面的沙聚,这就是颗粒,我们说的基本粒子。《华严经》里面它讲到的宇宙里面的微粒,要用这些数学的单位来计算。

  如果我们把这一大段经文的这些数学单位翻译成现代数学的「幂」一对比,我们就知道它的数字有多大。首先我们看到这讲到一百洛叉,这一洛叉都是用梵文音译过来的数字单位,在《俱舍论》里面记载着,一洛叉实际上就是指十万,也就是十的五次方,你看这是幂。一百洛叉为一俱胝,这是经文中所说的一百乘上一洛叉,也就是十的五次方乘上一百,那么就是十的七次方,也就是一千万;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你看这又是倍倍相乘,这一俱胝是一千万,一千万乘上一千万这叫一个阿庾多,阿庾多是十的十四次方,就是乘方相加,七加七等于十四;接下来,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这是变成十的二十八次方,这一个那由他这么大的数字;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这又增了一倍,这个是幂增了一倍,是十的五十六次方;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这又往上,幂又增了一倍,十的一百一十二次方。以此类推,我们一直在幂上倍倍相加,到最后说到,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这是最大的一个数目字单位,有多少?我们用十的乘方这个幂来表示,这个幂有多大?这个幂有十的三十七亿五千八百零九万六千三百八十四次方这么大,这是一个很大的天文数字。这个数字很难想象出来有多大,我给你打个比喻你们就了解了。如果说有人将这一个不可说不可说转,这个数字用纸把它写下来,就像我们写一百,是一后面两个零,一千是一后面三个零,那一个不可说不可说转,一后面有几个零?算你用一个A4纸,这么大的一张纸,A4的大小,每张纸上面能写上一千个零,然后把它全部装订起来,这一张A4纸大概四克这个重量,你要写这么多个零全部装订起来。这个纸的重量有多少?有十五吨。你就想想,你用纸把这个数字写下来,那就已经不得了了,如果你要从头到尾写下这个数字要多少时间?算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写,每秒钟可以写两个零,你也得写上六十年,这真的不可思议!

  佛在《华严经》里面为我们说出的这些数字当然真的是天文数字,而天文学家他们观测到的宇宙,他们说宇宙当中所有的基本粒子总数大约是十的八十次方。这个大概是我们说有意义的天文数字里面一个很大的数字,十的八十次方,但是它比《华严经》所说宇宙的颗粒数目要小得多。自在主童子告诉善财童子的这些数目单位,也是用来算宇宙当中这些基本粒子数目的,大菩萨他有这个能力能够通达明了宇宙当中有多少基本微粒,所说的这个数字比天文学家们所观测到的、所推断的数字大得不知多少倍。所以佛陀的确是一位大智慧者,佛陀的学生们,这些法身大士都是大智慧者,他们绝对不是胡说八道,他们确实是有真正的证得这些智慧,看到这些宇宙的真相,为我们说明。所以佛教不是宗教迷信,它是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圆满的学科教育。这是天文数学,我们就看到佛经确实高超。

  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专题,时空的不确定性。物理学家们已经承认了,空间上的广狭、远近都是可变的,时间上的长短、快慢也是可变的,是不确定的,所以没有绝对不变的时空。在物理学上要证明这样的一种现象,对普通人来讲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不要过分的使用数学工具来推导,而是把这个理念给我们用平实的语言来说明。但是要讲清楚这样一个理念,还是要借助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它是爱因斯坦在二十世纪初所提出的,是关于所谓非牛顿系统中的匀速和加速度运动的理论。牛顿,我们知道他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他建立的所谓牛顿力学,是适用于三度空间的物体运动。一般来讲,他所描述的都是在地球上运动速度很缓慢的、体积很小的这些物体。譬如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见到的汽车、火车的运动,还有飞机的飞行,这些在整个太空领域来讲都是很缓慢、体积很小的这些物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是在完全不同的系统当中提出的,因为在牛顿系统当中空间和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在爱因斯坦的系统当中时间和空间却是相对可变的,它是依赖观察者的这个状态而存在的。爱因斯坦本人在一九二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是「二十世纪的伟人」,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他主要的贡献就在相对论以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发现,当物体在接近光速的运动当中,有很多物理特性会改变,譬如说物体的长度、体积等等。物体的长度和运动速度它们之间有一个关系,用数学公式可以把这个关系阐明。这个公式里讲到Lv是运动中物体的长度,等于什么?等于L0(是静止时物体的长度)乘上一个开方,这开方里头是一减去V2除上C2,这个V是代表着运动物体的速度,而C是光的速度,就是每秒钟三十万公里。这个公式为我们显示,当物体在高速运动的时候,这个速度V是接近于光速C,这个V的平方除上C的平方以后它就会接近于一;也就是说,整个根号里头的这个数字就会接近于零,会愈来愈小。换句话说,当速度愈大的时候,运动中的物体的长度会缩减,比起它在静止时候的长度会缩小,也就是它的体积会缩小,这是这个数学公式为我们说明的关系。如果用个图表来看我们就能够更明了,假如说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横轴,我们用零点五到一这一段的范围作为运动中物体相对于光速的速度,这是一个比率,它的竖轴从零到一这是相对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长度。我们从这个图上就可以看到,当物体的速度增加的时候,往右延伸,物体的长度就会向下缩小。这个图给我们显示出来,物体的体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缩减;换句话说,物体的大小、长短、距离有可能在高速运动当中缩小到最后等于零。假如物体是以光速在运动,它就等于没有体积了、没有空间了。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的太空物理学家斯丹o奥顿沃博士曾经讲过,他说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空间距离已经消失了,缩小至零,那么就可以说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打个比方说,你可能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出现,为什么?因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它可以在某种状态下缩减成零,因此根本就没有绝对独立的空间;换句话说,空间、距离都是我们人的错觉。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是由于我们妄念产生的。

  在《华严经》里面,佛给我们多次的说明了空间上的广狭自在、时间上的念劫圆融这种境界,《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以普贤行愿力故,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的智慧、神通就跟佛是一样的,他说他以普贤行愿力,能够在一一佛所现身。一个佛所,我们说一个娑婆世界,他可以在无量的娑婆世界里面、诸佛剎土里面现身,现多少身?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身。我们刚才用现代数学的幂来换算,「不可说不可说」这个数学单位,等于是十的一八七九0四八一九二次方这么大,不可思议的数字。所以实在讲,在我们的凡夫的观念当中这就是无量无边身。普贤菩萨有能力在每一个佛所都现无量无边的身,为什么他有这个能力?就是因为空间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怎么能够有这个能力突破?空间是假的,是你的幻觉而已。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才有空间的这些概念;普贤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对他来讲一切时空都消失了,我们讲他突破时空了。如果一个观察者,他处于深度禅定的状态,他的空间和距离就能突破。我们看到高僧的记载里面,中国近代的高僧虚云老和尚,他就曾经在禅定当中到达天上的兜率天的内院,他听了弥勒菩萨在内院里面讲法,这是在我们现代佛教史上一个佳话。实际上,从古至今在禅定当中突破空间的人物是很多的。

  在中本《华严》,《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部经里,我们简称《无量寿经》,清朝彭际清大居士说的,这部经典是中本《华严》。这部经里头释迦牟尼佛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彼佛如来就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来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根本没有空间,有空间才有来去,没有空间何谈来去?所以诸佛眼中,他们看到真的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来也没有去,本没有动摇这种境界。《无量寿经》又说到,大菩萨能够「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这是讲到菩萨,法身大士,他们有能力在诸佛剎中,这诸佛的世界里面示现,好像一个魔术师能够随时随地现身,在一切的世界、一切的星系里面他没有障碍,变化多端,这些能力其实不是神话。

  我们现在了解了物理学的原理,知道空间是可变化的,它是一个虚幻的错觉,所以当人突破了空间距离之后,他就有这个能力在诸佛剎中示现。所以我们这样就能够了解,佛在经里面讲,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跟我们此地娑婆世界相距有多远?有十万亿个佛国土,也就是十万亿个娑婆世界这么大的距离。但是在《观无量寿经》里面又说到,「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这个此就是此地,我们这个地球,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不远,当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你就突破了这十万亿佛国土的距离。所以元朝的中峰禅师他说到「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又说到「十万余程不隔尘」,这都是讲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为什么?因为空间没有。

  不仅空间是人类的错觉,时间也是一种假相,在物理学的相对论当中对于这些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证。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里面他提出一个假设前提,他说光这个速度是宇宙中的最高速度,而且是永远不变的,当然这个假设前提最后被否定,可是爱因斯坦当时他在这个假设前提里面却推断出一个正确的结论,那就是讲时间也是不确定性的。爱因斯坦根据他提出的前提,他证明了时间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他讲了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快速行走的在开动的火车里面在踱步,在慢慢的散步,我们相对于火车这个相对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是火车在快速行驶。所以如果在火车以外有一个观察者,他看到我们在车里面实际上是在快速的运行,这是因为我们相对于火车的相对速度很缓慢,可是相对于火车以外的这个参照系来讲这个运动速度是很快的,这个我们都能理解。假如我们现在不是在一个火车里,而是在一个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上,这艘宇宙飞船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而且正在飞离地球。我们在这个宇宙飞船上相对于宇宙飞船基本是静止,这时候我们用一个特定的时光仪器向地球发出光的讯号。假如在地球上太空基地接收我们传来的这个光的讯号,我们这个时光仪器是每秒钟发出一束光把它射向地球,但是我们这艘船(宇宙飞船)却是以接近光速飞离地球,所以这个光它返回地球的时候,因为它本身宇宙飞船的惯性运动、接近光速的运动,所以这个光的讯号要以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返回地球。因此在地球上的观察人员,他们会发现接收的这个光,这种时间间隔不止一秒钟,而是比较长的时间。这个例子就说明,在高速运动中的飞船里面的一秒钟的间隔,实际上在地球上你接收这个光的讯号那个间隔不止一秒钟,这个时间拉长,这种现象爱因斯坦称为「时间蔓延现象」,也就是说用地球的时间来计算,宇宙飞船上的宇宙飞行员他们的时间走得很缓慢。如果这艘船它以光速在飞行,这个光发出来以后可能永远都达不到地球,这个间隔就变得无限长。所以可以看到,时间本身一秒钟跟无限长它是不定的。

  佛在《华严经》,这是《六十华严》里面有一句话讲到,「知无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这是讲到什么?无量劫的这个长时间,实际上跟短促的一念、这一剎那这么短时间是相等,平等平等,没有长短,为什么?因为时间本身都是个假相。唐朝的清凉大师,他的名字叫澄观大师,华严的四祖,他在《疏钞》里面讲到十玄门里面有一个「十世隔法异成门」,就是讲到这一念可以变成无量劫,无量劫也缩成一念。在《八十华严.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里面也有这么一段经文说到,「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这个劫是一个时间长度单位,平等是讲长劫、短劫是没有长短之分的。下面又说到,「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这是讲到更高层次了。下面又说,「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把时间,无限长的时间跟无限短的一念说成是平等,这是完全突破了时间。而佛在经里面讲的时间可变动性、不确定性,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结论讲得更圆满,这真是讲的是事事无碍的法界。

  爱因斯坦他举到一个例子,叫孪生兄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蔓延,时间蔓延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就是刚才讲到这个宇宙飞船,假如它以接近光速这个速度离开地球,在太空中漫游了二十年。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有一个兄弟一出生就被送上宇宙飞船,另外一个兄弟留在地球上,这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年当然是以我们地球的日历来计算的),当这个宇宙飞船返回地球上的时候,这两兄弟一见面,发现他们的年龄已经是大相径庭。这地球上的孪生兄弟已经长成二十岁的青年,这个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上的孪生兄弟可能他的年龄还很小,我们说大概只有三岁,看它的运动速度有多大。可见得这个时间根据运动速度而改变,二十年可以缩为三年,因为这个太空飞船上的孪生兄弟,在宇宙飞船上他的身体功能、成长相对缓慢,这位三岁的太空员回到地球上来讲,对他而言就等于进入到未来,进入到了二十岁的这个状况就好像进入未来。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我们如果假设地球是静止的,当然如果这个假设不存在也能够推导出这个结论,只是这个公式就比较复杂,我们以V来代表太空飞船相对于地球飞行的速度,假如这也是一个天体,有一个天体正在以V的速度相对于地球而退行。这个天体的时间间隔我们用△t'来代表,地球上的时间间隔用△t来代表,这个△是三角符号,代表它的时间间隔,t就是time,时间的意思。天体上的时间间隔与地球的时间间隔有一个函数关系,这是用一个公式可以代表,公式左边天体的时间间隔△t',等于什么?等于地球的时间间隔△t除上根号一减去运动速度V的平方除上光速C的平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V,就是运动速度它愈大,根号里的分母里的数字它就会愈小,它们跟地球的时间间隔就愈不一样。根据哈勃的宇宙膨胀定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距离我们愈遥远的星系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就愈快。而我们所观测到的极限的距离现在是两百亿光年,这些这么远的星系,离我们距离这么远的,它们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时间会走得非常缓慢。

  我们看到佛经上有说到,有不同的天,像四王天、忉利天、兜率天、化乐天等等,这些天实际上也是一种天体,这天体我们没办法看到,为什么?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空间里面。如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推论,这些天体,它们离我们地球退行的速度一定是非常快速的,接近于光速,甚至可能超过光速,所以它们的时间间隔跟我们时间间隔就大不一样。据佛经上来讲,四王天的一天等于我们人间五十年,这个时间间隔是最小的一层天,忉利天的一天等于我们的一百年。这个例子就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在宇宙飞船上的孪生兄弟三年等于地球上这个孪生兄弟二十年,这是因为两者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四天王天的一天等于我们人间五十年,这个时间间隔的比率有多大?就是△t'除上△t有多大?我们经过了换算,按照人间五十年相当于四王天一天,这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来计算,时间间隔的比率等于一万八千二百五十。用这个比率我们来反推这个公式里面的运动速度V,就看到四王天的运动速度实际上已经是相对于我们地球来讲它是光速,甚至它会超出光速。因为爱因斯坦的假设光速是宇宙的最快速度,现在已经证明不成立,所以四王天它的速度(运动速度)相对地球而言它一定是超光速,所以已经不在我们这个空间范围之内,我们都看不到四王天。在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一位研究员,他写了一篇论文「宇宙膨胀与宇宙学距离」,这篇文章他也为我们证明了当天体在很遥远的地方退行,它们的速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光速。这种时间蔓延的现象为我们说明了,不同维次的空间实际上确实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在这四维空间里面已经无法观测。

  不同星系之间的这些时间间隔,我们说时差,在《华严经》里面也有过描述。譬如说在《华严.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里面就讲到,经文说,「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你看看,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一劫的时间,这个地球上一劫这么长,等于极乐世界只是一天一夜。所以《观无量寿经》上说,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下品下生的人,到极乐世界是十二劫花开见佛。在极乐世界上,这个十二劫的感觉也就是十二天,因为十二劫是用我们地球的时间来算的,所以往生净土可以很快速的花开见佛,法门是非常的快速,所谓至简易、至直捷,这个顿法。

  关于众生或者是菩萨能够进入未来的这种能力,在《华严经》里面也有很多处的经文说到,我们在这里列举出一、二处。譬如说在「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中说到,「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智清净、入无边一切世间令一切众生皆作所应作清净」。这是简单的说用一念入三世、一念入一切世间,这突破空间、时间。又有「普贤菩萨行愿品」当中说到,「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这是也讲到能够把一切劫换成一念,一切劫跟一念是平等的,这是所谓念劫圆融。所谓「无有始终」,《华严经合论》里面说,「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这里就明确的给我们说明根本没有时间,始终是时间,说你要是想要找始终这个时间,就好像在空中找痕迹,人影当中去找人,这叫白费功夫。因此时间上、空间上这些概念,统统是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着所致,只要放下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时空就没有了。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谈了头三个专题,下来我们会从第四个专题继续跟大家分享。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梵忘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702.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