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三集

当前位置 :佛教经文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解 >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_二次宣讲(第三集

* 来源 : 赵城藏佛经网 * 作者 : 菩疆 * 发表时间 : 2020-01-09 11:04
导读: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研讨「华严科学宇宙观」。上两次我们一起研讨了五个方面的专题,第一是关于宇宙的完整性的描述,第二是谈到《华严》中最早的天文数学,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研讨「华严科学宇宙观」。上两次我们一起研讨了五个方面的专题,第一是关于宇宙的完整性的描述,第二是谈到《华严》中最早的天文数学,第三是讲到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第四是物质的非真实性,第五是宇宙的成住坏空。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华严经》里面确实有着圆满的科学,跟现代科学比起来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我们从第六个专题继续的探讨,第六个方面我们来研讨基本粒子是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一起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所以对于一个原子来讲,它的基本的构成单位可以说是夸克和电子,夸克组成的是原子核,电子是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夸克和电子不能再分了,因为它们是没有内部结构的所谓「点粒子」,因此把夸克和电子就称为基本粒子。所以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最小的基本单位,就好像英文里面的字母,是构成一切词汇、一切句子的基本单位一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基本粒子实际上多达数百种,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所有的基本粒子可以分成三个大类:第一类是轻子族,第二类是夸克族,第三是媒介粒子族。轻子族包括电子和中微子等等,夸克族包括六种不同的夸克以及它们的反夸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胶子等等。除了夸克和电子以外,其它大部分的基本粒子都不能够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譬如说中微子,它总是在宇宙当中独来独往,它不能够跟其它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夸克和电子。首先我们来谈电子的构成,电子是围着原子核在旋转,我们问电子本身它会不会进行自转?就好像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是公转,可是地球它自己也有自转,这是宏观世界里的现象。那在微观世界里面,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来转动,它自己能不能自转?如果电子它是一种基本粒子,换句话说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内部已经不可能再有构成它的再微小的粒子,因此它就不可能自转。换句话说,它不会有一个「中心点」。因为电子本身它就是一个点粒子,它就是一个点,它不可能像地球那样有一个轴心可以旋转,这是理论上这么认为的。可是科学家们却发现,电子不仅是围绕着原子核旋转,而且它居然也能够自转,而且是永远以固定不变的速率来旋转,这种旋转的现象称为是「内禀自旋」,这是电子自身固有的一种性质。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里面,它都有这种内禀自旋的性质,也就是它自己能够自己旋转。那么这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基本粒子它们能够不停的自旋,是不是它们本身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统一的内部结构?这是向微观世界的继续探索。

  我们先把现代科学的这些发现加以说明,然后我们再来看佛法,实际上佛法,《华严经》里面对这些微观世界的现象也有了完美的诠释。现在的科学家他们研究这些微观世界的不同种类的粒子,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联系在一起,他们发现有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譬如说这些不同种类的粒子,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又是如何联系的?我们知道这个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所以这个宇宙实际上就是这些无量的粒子一个大融汇,而且是个有机的结合,粒子与粒子之间必定有一种力让它们相互牵引、相互联系,才能够构成我们现在的这种宇宙。如果粒子与粒子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那它们怎么能组成物质?怎么能够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广大多彩的宇宙?所以它们不可能是完全隔离,如果是完全隔离,这个宇宙就只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微粒大集合,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星系、物质产生。所以科学家们他们总结出来,宇宙当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能够把这些散沙一般的粒子都结合起来,构成这些种种的物质,以及安排了宇宙之间的秩序。这些力从本质上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叫引力,第二种叫电磁力,第三种叫强力,第四种叫弱力,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小至原子、电子,大至星球、天体、星系云等等,都不外乎是这四种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四种力的来源是什么。首先看引力,这个引力就是来自于物质质量的相互吸引,一般来讲,质量愈大引力也就愈大。电磁力它是粒子的电荷产生的,一个粒子它可以带着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同性的电荷相斥,异性的电荷相吸,如果一个粒子不带电荷,它就不受电磁力的影响,也没有排斥力,也没有吸引力。强力,第三种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力,也叫做核力,这个强力跟电磁力一样,它也是由于电荷而产生的,不过这些电荷是来自于夸克之间的电荷,科学家们称为叫「颜色电荷」。还有弱力,这个弱力的作用是改变粒子,但不对粒子产生推拉的效应,像核聚变、核裂变这两个过程都是由弱力来支配的,虽然这四种力它们的性质差异很大,但是这四种基本力是完全控制了我们整个宇宙。

  现在的科学家提出了种种的理论,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是建立现代物理学的两种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提出来就是解释这四种力。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我们刚才说到,引力它是源自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的一种力,物体的质量愈大,引力就愈大。但为什么物质的质量会产生引力?为什么引力是发生在宏观范围之内,而不在微观范围之内看到的?所以引力,一般来说对于质量小的物体我们很难观察,譬如说一个石头跟另外一个石头,或者说一部汽车跟一个人,这都是小的物体,没有办法互相之间产生什么样的引力。但是在宏观世界里面,譬如说太阳跟地球,这质量很大的物体,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引力,这种引力导致了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他解释说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的时候,这个空间应该是光滑的。当一个很大质量的物体进入到这个空间以后,平滑的空间就会产生弯曲,这就导致引力的产生。就好像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轨道在运行,太阳周遭这些空间本来是平滑的,但是因为地球滚入了太阳周边的这种空间里面,就形成了一个沟谷,这个沟谷就产生了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就好像这一张纸,本来就是平滑的,假如一个很大的物体掉到了这个空间里面的时候,空间就变成弯曲,这弯曲就产生引力,这完全是一种几何的力。所以引力本身并不是存在的,它只是因为空间几何形变而产生的结果,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来的一个对引力的完美解释。

  但是他这种理论却无法解释其它三种力,像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就没办法。因为在微观世界里面,空间根本不是平滑的,有无数的粒子在这些微观世界里面在剧烈的运动,而且是杂乱无章的,所以广义相对论里面说到的光滑空间几何形变的这种概念,在微观世界里面根本不存在,所以无法解释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既然广义相对论没办法解释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只能解释引力,爱因斯坦又发明了量子力学这个理论,这个理论专门是用于解释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在这个理论体系当中,物质它是最终由数百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由于这些粒子的质量十分的微小,基本接近于零,它们的运动轨迹也就变化莫测,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力的产生是由粒子之间由交换能量而来的。譬如说电磁力是由光子的交换得来的,就好像两个带电的粒子它们之间互相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光子从一个粒子上发射出来,到达另外一个粒子上。就好像两个人在跑动当中互相传球,这个球就好像光子,一个人把球扔到对方,对方接住了,这就交换了能量,由于光子在粒子之间往来出没的结果就产生了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这两种力,它的原理也是一样的,都是由于粒子之间互相交换能量而产生。

  这种解释可以解释微观世界里的三种力,但是没有办法解释宏观世界星体之间产生的引力。所以量子力学没有办法解释引力,只能解释微观世界三种力;而广义相对论没有办法解释微观世界三种力,只能解释宏观世界里的引力。这就导致一个矛盾,为什么两个理论体系不能够统一,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竟然是完全隔离的两个层面?如何把这两个分裂的理论体系拼接起来,能够找到一个统一的、对四种力都能够有完美解释的理论,是现在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尝试探索的。曾经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大胆的假设,或者是对理论的这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等进行修正,但是很多次的尝试都失败了。一直到一九七四年,美国的一位Schwarz教授和法国物理学家Scherk,他们两位提出弦理论,英文叫做String Theory,弦,弦理论。这个理论一提出来,大家都公认是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学中一切难题的理论,被称为是最具权威的描述宇宙现象的理论。

  这个弦理论跟佛法里讲的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来看看,弦理论是如何来解释宇宙的这些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乃至宇宙的构成。科学家们他们提出说,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基本粒子,夸克也好、电子也好,它们内部还有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尚未被我们理解。这种超弦理论(String Theory),他们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很细的线在振动,科学家们称为是弦,琴弦的弦。实际上这个弦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因为基本粒子已经是最小的存在的物质,它内部的存在那只是一种振动,不是一个真的弦在里头。这个弦,科学家只是用来比喻它是一种振动的存在,由于这种振动而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就好像一场音乐会里面我们看到,有的人弹小提琴、有的人弹大提琴、有的人弹钢琴、有的人弹吉他,各种乐器它都有弦,每一种弦的振动发出不同的乐音,因此产生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弦理论,他们提出也是这个道理,说整个宇宙实际上是一个巨型的交响乐,它们的基本音符就是这些弦的振动,由于弦的不同振动方式就产生一个个不同的粒子,而且粒子的不同性质也是由弦不同的振动行为来决定的。所以电子是某一种弦振动产生的,夸克也是某一种弦振动产生的,这数百种的基本粒子统统都是这个基本的弦振动而产生的。不仅是物质能够这样去解释,而且能量也能够得到解释。一个粒子所带的能量大小,实际上是由于这个弦振动的剧烈程度而产生的,如果弦振动得很剧烈,粒子的能量就大;如果振动比较轻柔,它的能量就小。能量和质量是成正比例的,能量小质量也小,能量大质量也大。所以根据这个弦理论,粒子其实根本不存在,整个宇宙当中只有弦在空中运动,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是由一根弦组成,这种弦有的是开弦,就是像一个线段一样,开口;有的是闭弦,就像一个线圈一样,不同的开弦和闭弦能够组成不同的粒子。

  所以这就为我们解释了宇宙的根本由来是什么,原来整个宇宙根本没有物质存在,根本没有基本粒子存在,只有弦在振动,由振动而产生了这些粒子的现象、物质的现象,而组合成大的星体、星系,乃至整个宇宙。可见得整个宇宙原来只是一个虚幻的交响乐曲,只有弦的振动,根本没有物质。这跟佛在《金刚经》里面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这不讲的是一个道理吗?所有的现象,小至基本粒子,大至星体、星系,原来都没有实体、没有物质,都是虚幻的,梦幻泡影的现象。所以我们所爱的人事物、所恨的人事物统统没有,它只有什么?弦在振动,真的,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了解这个情况,我们真的要放下贪瞋痴,贪,贪不来,为什么?根本没有物质,只有振动。瞋,贪不得就会瞋,瞋恨发脾气。你了解这个事实,你也不必瞋恨,为什么?反正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人的心就能心开意解。

  我们再深入的探讨,弦理论提出的物质是由弦振动产生的,那我们又问,这弦到底是什么?这个振动到底是什么振动?佛告诉我们,这种弦振动就是心动。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到了广州法性寺,现在也叫光孝寺,那是广州市,我的家乡。在法性寺听到印宗法师正在讲《涅盘经》,座下有两名法师正在争论一个问题,他们看到寺院庭院里面旛正在被风吹得动来动去,一个法师说这是旛在动,另一位法师说不是旛动,是风在动,两个人一个说旛动一个说风动,争执起来。结果六祖大师走上前去跟他们说,不是旛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这就把现象的根源说出来了,一切万法不离自心。

  《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切法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这跟弦理论讲的就很相似。弦理论讲的是宇宙原来就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个振动实际上就是心动,心不动,这一切法不生。所以弦理论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这个振动,就没有这个宇宙、没有物质,只有心动才有物质、才有宇宙。所以原来整个广大的宇宙,现在科学家们所观测到的,最远最远的距离是两百多亿光年的,当然释迦牟尼佛他给我们说的这个宇宙广大得无有边际,连娑婆世界都不止是两百亿光年,宇宙当中,像娑婆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多得不计其数。这么大的宇宙,竟然是我们这一念产生的,这念头动宇宙就现前,这个虽然是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是事实。

  《华严经.如来现相品第二》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到,「佛剎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尘中现」。这就说明无量无边的佛剎可以在这一念当中显现出来。每一个尘里头,尘,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里头也能现无量无边的佛剎、国土,所以这个宇宙是一个多重空间的宇宙,是重重无尽的宇宙,是一个高维次的宇宙。从哪里产生?从一念当中显现出来,这一念就是心动,一动,宇宙同时就现了,《楞严经》里讲的一时顿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打个比方说,什么叫做一时顿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假如我们在一个黑屋子里面,屋子里没有窗,门也关得很紧,没有丝毫的光透进来,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把电灯一开,一下子就看到了屋子里的景象,有桌子、有椅子,还有人,各种家具,很庄严,它们这些景象怎么出来的?一时顿现,灯一开突然就现了;然后这个人突然又把灯给关掉,一关你又什么都看不见,一时顿灭。

  念头的生灭就好像开灯关灯一样,你念头起来宇宙就现前,就好像有人把灯给开了,宇宙的整个形相突然就现前;你念头一灭,它整个宇宙也跟着灭,就好像灯给关了。紧接着第二个念头又生起来,第二个宇宙又现前了,就好比有人又第二次开灯,一时顿现;又一关灯,一时顿灭。假设这样不断的开灯、关灯,这个宇宙就是这样的不断的生灭,这个速度很快,快到我们可能感官没有办法觉察。假如开灯、关灯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看到房间的这些景象,它不会一闪一闪的。就好像交流电,交流电实际上它的原理就是这样的,这个电是来回传输,中间是有断开的,但是它传输的速度太快,我们人肉眼没有办法觉察到电灯在一闪一闪,因为电的速度,来回速度太快,生灭速度太快了,我们没办法觉察。像我们上一次举的电影的底片,在底片如果一秒钟换二十四张,这么快的生灭速度,我们人的眼睛就没办法觉察这个景象在不断的生灭,而看到的是一个相续的景象。

  我们这个宇宙的生灭速度实际上有多快?佛在《仁王经》里面讲的那是方便说,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大约一秒钟能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生灭,那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佛跟弥勒菩萨的那段对话大概就是真实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一秒钟大约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的生灭。一个念头变现出一个宇宙,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宇宙的生灭,我们如何能够觉察出来?它是一种生灭的现象。所以凡夫就迷在这个幻象当中,以为它真有,对境界产生了妄想分别执着,不晓得这个境界是假相,是梦幻泡影。

  谁能够真明了?只有佛跟法身大士、大菩萨他们真明了,所以他们在这境界当中不动心,知道那是梦幻泡影,知道这些境界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真实的,所以他的心寂然不动。心能够寂然不动,他才能够见到十方诸佛国土一切众生,也能够在这一切诸佛国土里面现身。《华严经.世主妙严品》里面就说到,「佛于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你看佛他能够这样神通广大,这个秘诀是什么?就是寂然不动。他在境界当中他不动心,不动就没有来去,虽然没有来去,但是又在十方世界里面现身应化,让一切众生见到。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为他说法,这个道理佛在经中讲得很圆满。

  我们再看看物理学家们的讨论,物理学的弦理论,他们得出的结论说宇宙只有弦在振动。弦它有闭弦、开弦,这每一根弦它都可以分成更细的弦,或者是跟别的弦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长的弦。譬如说,一个开弦可以分裂成两个小的开弦,也可以形成一根开弦、一根闭弦;一根闭弦可以分裂成两个小的闭弦,两个弦碰撞在一起,又能产生新的弦。所以弦在时空当中移动,它的运动非常的复杂,乃至我们现在看的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容纳这些弦的运动轨迹,科学家说必须要提高到十维空间才能够满足这些弦的运动。这十维空间当然是从数学推断当中得出的,这个道理其实也很明显,就好像人的运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在二维的空间当中,二维是一个平面,二维平面当中无法完成人的运动,必须要提高到三维才能够完成。

  弦的运动,它复杂到三维空间无法完成,要提高到十维空间,这十维空间似乎跟佛法里讲的十法界相对应。你看十法界里面,包括六道、包括四圣法界,这是十种不同维次的空间。六道里面,下面有地狱、饿鬼、畜生,上面有阿修罗、人、天人。当然每一个空间里面还有不同的空间,譬如说天道,天道里面就有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这空间维次它是无量无边的,大分就有十种,六道以上还有四圣法界,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当中都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因为佛法里讲,有起心动念就有十法界,起心动念就是振动;这个起心动念里面如果带了分别,声闻、缘觉有分别,但是没有执着;六道的众生都有执着,执着得愈重,他的生活层次就愈低,就愈苦。所以地狱道的众生,就是最低的那一层次的众生,他的执着最重,他的心的振动幅度是最大的,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波涛汹涌,他受的苦是最多的。愈往上去振动的幅度愈小、愈轻柔,所以天人的心就很柔和、很安详。到了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这是上面的,这是圣人,他们执着都断了,他们振动的幅度就很小很小,真的是微波,很轻柔的振动。如果把分别也断了,成菩萨了,振动就小到很小。假如把起心动念这个妄想都断了的话,他就超出十法界,他就到一真法界里头去了。一真法界里面,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所以,如果我们用三片胶片来代表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看到这十法界里面这种众生的状态就能够明了。如果我们用红色的片子代表执着,蓝色的片子代表分别,黄色的片子代表妄想,我们六道当中的众生,这是妄想、分别、执着三种统统具足,那我们这个心动得就很厉害,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我们就看得不真实。实际上,妄想分别执着就障碍了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已经扭曲了的景象,没有看到真实。外面的境界有没有真的被扭曲?没有,外面的境界叫一真法界,而是我们的眼睛被妄想、分别、执着颜色给蒙蔽了,实际上我们的眼睛也没有遭到损害,完全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们把这个颜色给变掉了,让我们看不清楚。

  我们现在需要把它放下,假如你三个统统一起放下,你就立地成佛。可是一般人不能够三个同时放下,怎么办?佛告诉我们先放下执着,把红色的放下,放下执着以后,只有分别和妄想,这种人超越了六道,叫做声闻、缘觉。但是他们还具有分别和妄想,看外面的境界比较清楚一些了,但是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因为他的心还在动,还有分别。那紧接着把分别也放下了,只剩妄想,这种人称为菩萨,所以菩萨分别断了,但是还有起心动念,他看到的境界就更真实,但是还不是完全真实。直至把妄想也放下,这样就超出十法界,进入到一真法界,就回归到我们本来的面目。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都是佛,《华严经》里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把妄想分别执着给它放下,外面的境界就看得清清楚楚,如来的智慧德相就圆满现前,你就成佛了。所以只有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的人,他才能够了知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等于跳到庐山以外,才能够认识庐山真面目。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看到他参访到喜目观察众生夜神,这位菩萨是三地菩萨,地上菩萨,叫发光地。菩萨给他开示说,「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这个佛子就是讲到善财,善财童子他来参访观察众生主夜神,这位菩萨对善财说,我入了普贤菩萨的境界,能够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这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明了。为什么能明了?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在振动中产生的。这弦理论讲的是弦振动,当我心不动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非常清楚照到外面境界,又好比一个湖水,这个湖水非常的平静,没有风、没有浪,像一个明镜映彻外面的山河大地;假如这个湖水动了,有风有浪,外面的境界就照不清楚了。所以我们面对境界要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从哪里学起?面对境界,看到是顺境、是善缘,我们不生贪爱,顺境指的是物质环境很顺心,善缘是指人事环境让我们很快乐、很幸福,我们不起贪爱;看到逆境、恶缘,物质环境很差,人事环境很不好,我们也不生瞋恚,心里保持如如不动,才能够契入法界的真实相。

  在弦理论当中还有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我们也来联系《华严经》做个探讨。弦理论认为,这些基本粒子的内部空间不是三维,很可能是多维的。这个高维的空间实际上是有可能的,虽然我们现在观测到的这些粒子是点状的粒子,好像它们是很低维次的空间里头这些物体,但是它们内部当中的其它维次的空间可能是被卷缩起来,而不容易被我们发现。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说我现在拿起一张纸,这张纸是一个二维平面,它有长、有宽,但是没有高度,我们观察它,它只是一个二维空间这样的一个物体。实际上它有没有第三维空间的层面?它有,你把这个纸看它的边缘,虽然这个边的厚度很小,很薄的一张纸,但是它也有一个厚度,它也有它的高度,所以实际上这个纸它是三维空间的物体,它有长、有宽、也有高度(也有厚度),只是厚度太小太小了,乃至于我们没有办法觉察,把它忽略掉了。所以证明我们没有观测到的或者忽略掉的那些空间维度,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这些基本粒子,它的内部卷缩着另外维度的空间,因为这些空间太小太小,我们就没有办法觉察,也没有办法去探测,即使是用最精密的仪器可能也无法测量出来。因为我们现在最先进的仪器,能探测到的是一百亿亿分之一米的这个结果,假如说这个维度卷缩得比这样的一个尺度还小,小于一百亿亿分之一米,那我们就看不见了。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表明,这些卷缩的维度可能小到目前在这个试验已经远远不可能达到的所谓的「普朗克尺度」。这个普朗克尺度有多小?有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这是跟我们前面谈到的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的原点是同一个尺度,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叫普朗克尺长度。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是用数学推算,而无法去用仪器测量。我们明白了粒子的弦振动是属于一个高维次的运动,那么很多的这些物理学上的问题、矛盾都得以解决。

  为了理解这个所谓的高维次的尺度、高维次的空间,我们可以用三维世界和二维世界的对比来做一个例子。首先我们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空间的生命,譬如说蚂蚁这些小的生命,牠们的概念当中世界是二维的,牠眼睛里只有长和宽,而没有高,所以牠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中的投影,或者说三维物体跟平面世界的一个接触面,这是牠们感知的对象。譬如说如果一个人,他是三维空间的物体,他踩在这个地上的平面上,留下两个脚印,这两个脚印就是二维空间的物体。假如有一个二维空间的小生命,牠们在看到这个脚印的时候,牠们就在那里推测,用种种的理论来解释二维空间的物体,这两个脚印,可是牠们怎么想可能都想象不到,这个脚印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人体所留下来的。牠们看到的是两个分开的脚印,牠们怎么能够理解这两个脚印是同一个整体的人留下来的?这个整体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假如这个时候,我们设想有一个高智慧的二维空间生命,突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理论,他能够认识到高维度的空间里这些现象,他比其它的二维空间的生命就有更高的智慧,他向其它的二维空间生命宣布,说这两个脚印实际上是个整体,都是同一个完整的人体留下来的脚印。可能还有很多的平面的这些二维空间生命还是困惑不解,但是慢慢慢慢,他们能够理解这一个有智慧的二维空间生命所说的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扩大,不要仅限于二维空间、三维空间、低维次空间。我们现在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对于很多高维次的空间它们的运动没有办法理解,那实际上,当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这些空间我们就能突破。佛就是完全突破一切空间这样的一个生命体,他是非常的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能够看到宇宙全体,他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有的众生这是未来佛,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都是共同一个法身。就像刚才讲的二维空间里的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个三维空间、更高维次空间的同一个整体留下来的印迹。那我们这些三维空间的不同现象,也是一个高维空间留下来的印迹,乃至在不同维次空间里头所有的现象,都是那最高、超越一切空间整体留下来的印迹。这个超越一切空间的整体,佛告诉我们就是法身,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共同一法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只有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才能够在不同的宇宙维次空间当中显现出不同的生命。

  这种现象《华严经》里讲得很圆满,在「如来现相品第二」就有一段这样的经文说,「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尘,见身在彼中,普见于诸佛。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这是讲到圆满的菩萨普贤行,它里面决定不掺杂毫分的不净不善,能与圆满的法身性德相应就能够做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尘,这个智身就是我们的法身,法身能够遍一切处,在一切的国土里面现身。我们每一个身,实际上都是法身现相在不同的国土里面,我们这个身都是一体的。普见于诸佛,在不同国土里面现身,叫如影现众剎。这个相叫影像,它不是真实相,如果是真的身、真的相,它就没有办法在不同的国土里面同时现出来,这个相是影像。影像,我们用一个镜子来做比喻,实际上就容易理解。我们这里手上拿着这样的一个镜子,如果照镜子就发现镜子里有影像,镜子里的人就好像在镜子当中现身了。假如我们现在用镜子对着摄影机,因为我们摄影机底下有一个电视荧光幕,这个荧光幕显现出我现在坐着在讲课的这个影像。那我拿着镜子对摄影机,在屏幕当中我看到屏幕里的人拿着镜子,这就是影像。假如镜子里代表的是一个法界、一个国土,我现在拿着镜子一看,镜子里面有人,有我在,有锺茂森,这个锺茂森又拿着镜子,镜子里的那个锺茂森又拿着镜子,又影现出这个人相在他镜子当中,这样一直看下去层层无尽的这个影像现前。假如你眼力好,你可以看到很多层的镜子和影像,在理论上来讲这种层次是无量无边,统统都是影现出来了。所以身在不同的国土里面、不同的佛剎、如来所,都能够现身。

  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这个神通事就是度化众生的。菩萨有这个能力在无量国土现身,而真身有没有动?没有,就像我刚才拿着镜子,我身没有动,可是这个化身已经进到了镜子当中不同层次的空间。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这个境界就不要那么执着了,知道这些影现出来的境界统统不是真的。不仅不要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如果在这个境界上你迷了,以为这个境界是真实的,照着这个镜子,对着镜子里的人,你以为那个人真有,甚至跟他起对立、起冲突。你对他怒目相视,你发现镜子里的人也对你怒目相视;你举起拳头要打他,发现镜子里的人也举起拳头打你,这两个人就打起来,殊不知打来打去还是自己跟自己打。所以古人叹息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迷惑颠倒,凡夫造作这些罪业,自己作贱了自己。当你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看到这些相真的都是幻相,心不动了,境界也就消失了。

  超弦理论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它这个理论讲到,我们的空间结构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这跟我们日常经验当中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分割的,这个就大相径庭。超弦理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它都有自己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在空间来讲是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就是刚才讲的普朗克尺度,时间的最小值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10-43)秒,当空间小到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之后,实际上时间和空间就能融汇为一体,这时候空间维度就能高达十维,在这样的情况下,时空的样子完全是我们不能够了解的。科学家们认为时空有一个这样的终结点,就是一个最小不可分割的值,这种理论就能解释所谓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这种理论现象,所谓粒子能量不连续性的现象,就是说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它是不连续的,它是一份一份能量在往外发的,一份发出去以后,再有第二份,中间是有间隔的。这种间隔,只有是空间具有一个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这样的一个假设前提之下才能够成立。所以科学家们提出,根据这个弦理论,提出来说空间是具有最小不可分割值。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是说明在这个空间结构里面,它是由一份一份最小的空间组合成的,这种空间我们叫空间包。整个大型的、巨大的广袤的宇宙空间,它由这些基本的空间包,就是最小的空间单位组成。一个空间单位与一个空间单位之间就可能会有裂缝,这种裂缝叫做空间裂缝或者空间虫洞,像虫子的洞一样,这种理论也叫虫洞理论。虫洞理论认为,既然空间是由最小的空间单位组合而成,空间单位之间又可能会有这些裂缝,是不是就有可能用一种很高的能量把这个裂缝轰开就产生虫洞,空间的大洞出来?这是一种假设、一种提法,但是能不能实现,现在科学家们都没有答案,确实无法想象这个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裂缝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无法解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裂缝是怎么得来的,佛法在这方面其实它的解释就很完美。

  我们刚才谈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的一段对话,出自于《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当中。弥勒菩萨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说这一秒钟就会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产生,这一个念头产生一个宇宙,产生一个空间,念头与念头之间的这个空隙,就是宇宙与宇宙之间的间隔,可能就是所谓的空间之间的裂缝。所以我们要探索这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裂缝,怎么才能够探索到?佛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念头息灭,如果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没有办法停止,那你就不可能进入到宇宙与宇宙之间的间隔当中。

  所以当我们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前,这就在念与念之间的裂缝当中了,禅宗有所谓的一念未萌以前,能看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什么样的本来面目?念头没起的时候,这个宇宙就没有形成、没有现相,这个境界佛称为是大光明藏,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是常寂光土,那真的是没有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是大光明、大圆满。这个光明从哪儿来的?是自性光明,这是性德的光辉,这种光辉,我们用一般话来讲是磁场、是气氛。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无明就没有了,因为起心动念是无明,在无明当中产生见分和相分,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宇宙就是由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组成的。当不起心不动念,无明没有了,相分、见分都没有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统统没有了,这种状态是不生不灭,这个自性现前了。《华严经》上讲只有八地菩萨以上,他们能够见到这些所谓空间的裂缝。

  《华严经.十地品第二十六》里面有一段话就讲到八地菩萨的境界,它说到,「观世间成,观世间坏;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所以八地菩萨他能够在大光明藏当中看到世间成,世间成就是宇宙成,念头起的时候,宇宙就起来了;念头灭,这宇宙就坏、就灭掉了。宇宙它的生灭都是由业力,业集故成,业尽故坏,业力所致。这个宇宙里面的种种时空,一时顿现、一时顿灭,八地菩萨能看到这种生灭的真相。这是因为八地菩萨他的心极清净,常处在常寂光土,常处在大光明藏,能看到天文学家们所谓的这些空间裂缝。

  《华严经》到了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访到慈行童女的时候,慈行童女也有对善财类似的开示。经文说到,「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这是慈行童女把自己的境界、修学状况说出来了。智眼无翳,是智慧之眼来观察法界、观察宇宙,见到的是宇宙真实相;慧心广大,这个智慧之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能够见一切境界;获无碍地,大光明藏,他的智慧没有障碍,他能够看到法界当中一切的现象。为什么他能看到?因为他的心清净,「净极光通达」。所以科学家们现在琢磨不出来的这些难题,在这些大菩萨眼中真的是小儿科,很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接触到《华严经》,假如他们能够认真学习《华严》,想必一定对他们的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分享到第六个方面的专题「基本粒子是什么」,概括起来真正的基本粒子只有振动,只有心在动,心动才会有这个宇宙的产生。

  下面我们来看第七个方面的专题,「《华严》的全息理论」。全息理论的提出,是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科学家,但是全息理论实际上在《华严》里面讲得非常的圆满。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们的发现。在一九八二年,法国巴黎大学物理学家阿斯帕克特,他的外文的名字叫Alain Aspect,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阿斯帕克特跟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譬如说电子,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射以后,在运动的时候能够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多么遥远。譬如说它们相距十米或者相距十万万公里,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所以在一方电子受到影响的时候,另一方的电子它能够同时改变它的运动方式。这种现象推翻了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光速是宇宙当中最高速度的理论假设,因为有超过了光速这样的速度,这证明时空的界限也被打破,因为粒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竟然能够同时的交换信息,可见得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大于光速。这个发现也刺激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产生。在伦敦大学的物理学家戴维.波姆认为,阿斯帕克特的这些发现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那么具体而坚实,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相,是一个巨大的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片,英文叫做Hologram,所谓的全息照片。他说宇宙是个全息的照片。

  我们先来看看全息照片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原理,我们来看看全息摄像的光路图:

  当一个激光器射出一束激光,通过分光镜分开两条光束,第一条光束射到一个反射镜上,就射到物体上,由于物体的反光,而在感光板上留下影像;第二条光束射到另外一个反射镜上,折射而射到同一个感光板的同一点上,就形成一个立体的感光的影像。这个影像在底片洗出来以后,一般都是一些光圈或条纹,要用一个激光把它照射出来,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三度空间的影像,这是所谓的全息照片。这个全息照片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假如你把这个照片剪开两份,每一份里面都有一个完整的影像。譬如说一朵玫瑰花,你用全息式的照相方法把它照下来,这个全息照片你割开两半,每一半上面都有完整的玫瑰花;如果你再往下分,再割开,割开四份,每一份的照片上面也还是完整的玫瑰花。而且你无论如何的分下去,再小的照片部分上面它都留有完整的影像,这就是全息照片。

  波姆认为整个宇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全息照片,因此宇宙中每一个部分、每一点,小至基本微粒、电子,大至星球,它都涵盖着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就跟《华严经》里讲的「芥子纳须弥」道理是一样的。这个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可是它能够容纳须弥山,须弥山是我们讲的小世界的中心。一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它是银河系的中心,多大?能够容纳在芥菜子当中。这种所谓的全息理论,主要的观点就是整体包含在部分当中。这种性质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来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秩序。因为一般西方科学他们都有一种偏见,认为整体可以分成部分,但是部分不能涵盖全体,所以当你要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你必须要把它分解,通过研究事物的部分才能够了解这个事物,而这一部分的事物不能够了解整个全体。但是全息理论认为,任何的一部分都含有整体的信息,而每一部分实际上都是一个较小的整体。

  波姆这样的一种理论,就能够解释这位法国科学家阿斯帕克特的发现,他这种发现说电子、次原子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够彼此保持联系。实际上,原因不是说这些粒子之间在来回发射着什么神秘的信息讯号,而是因为它们这种分离是一种幻相,在一个更深层次,这些粒子是不可分离的整体。所以当一个粒子在运动,改变运动方式的时候,另一个粒子它同时就改变了运动方式,这两个运动的粒子实际上它是来源于一个更基本的、相同的整体。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波姆用了一个比喻,就是说假设有一个水族箱,这水族箱里有一条鱼,假如你现在用两台摄影机在不同的方向对着这个水族箱来拍摄,一台是在水族箱的正前方,一台是在水族箱的侧面,你只是通过电视的观测器来观察水族箱里的鱼。因为你看的两个荧光屏,这是分别有两个摄影机照射出来的这个鱼的运动,你会认为这两条鱼是分离的个体,这两个个体分别在两个荧光屏上。当你发现一条鱼在运动的时候,另外的那个荧光屏里的那条鱼它也同时在运动,所以它们之间好像有一个特定的关系,譬如说一条鱼在转身,另外那个荧光屏上的鱼,牠也会相应的配合也在转身。你如果不知道真相,你看到这两个荧光屏上的鱼,就以为是这两条鱼之间是不是有一种心电感应,互相之间牠们有联系,互相发信息,所以能够如此完美的配合,同时运动?但是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事实上你在荧光屏上看到的这两个个体的鱼,实际上是来自于同一个整体的鱼,只是通过两台摄影机分别摄影出来的影像,你才看到这两个影像之间有这样的联系。

  所以波姆就描述说,这两个电子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当中,它们的运动能够保持联系,而且是当一个粒子运动,另外一个粒子同时的改变它的运动方式,这是因为有一个超过我们空间的更复杂的空间,所以看似分离的两个粒子,实际上它们都是那个更高层次的整体的部分。就好像全息照片当中所映出来的玫瑰花,实际上是同一个整体,但是你把照片分开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玫瑰花都出现了,但是实际上两个玫瑰花也是同一个玫瑰花,整体是无法分割的。而我们现实当中的这些粒子,只是同一个整体留在我们空间当中的投影,或者说是幻相。

  这个结论提出来了,它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这个结论说明整个宇宙实际上是什么?是一个全息的照片。现实当中一切都是由幻影的粒子所组成的,这是说明整个宇宙实际上就是一种幻相,而且宇宙当中的一切,最终都是互相关联的,因为它是全息的,每一个部分都涵盖着整体的信息。换句话说,从你脑子里的一个碳原子里面的一个电子,可能能够看到整个宇宙的信息,它能够跟太阳表面的一个氢原子里面的一个质子相联系,而且是跟任何的粒子都有联系。所以整个广大的宇宙,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海里的鱼、天上的星星、太阳、星系、星云、虚空,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毫无破绽的巨网。这是一个全像式的宇宙,连时间和空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代表着宇宙的一个部分。因为在毫没有分离性的宇宙当中,实际上时间和空间这种概念都已经瓦解了,乃至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它们都可以共同处在任何的宇宙的一个部分当中。这个跟《华严经》里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道理讲的就很相似。

  今天时间到了,这个全息的理论还没有讲完,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就继续把全息理论的这些发现,跟《华严经》来对照进行探讨。今天讲的有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菩疆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707.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