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7讲

当前位置 :佛教经文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解 >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7讲

* 来源 : 赵城藏佛经网 * 作者 : 常音 * 发表时间 : 2020-01-09 11:05
导读:《四十华严》第7讲(2007年01月28日)A  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华严经的思想与行法。  这个,我们学佛人不是讲哲学,这个我跟各位谈过了。那么,有一些经本里面,在指导的,到

  《四十华严》第7讲(2007年01月28日)A

  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华严经的思想与行法。

  这个,我们学佛人不是讲哲学,这个我跟各位谈过了。那么,有一些经本里面,在指导的,到底在讲些什么?这个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啊没有操纵你的这一种用意,各位要留意啊。因为经典是修行人的一种境界跟感受。《华严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境界,他成佛的那个佛的境界,以及在阐述要达到这个生命止于至善的境界的那个方法跟过程。

  那么这里面到底包含着些什么东西啊?那我告诉各位,随着时空的不同,你的体验跟感受是都不会一样的。那么这一个不会一样的这种体验,它有一个共同的准则,它不是你自己想象的。

  跟各位讲,你要是没有停住妄想心的能力啊,那只有一个答案,你的体验跟感觉都是错误的,这是百分之百的。你必须停止妄想心的运做,这个才是重点。

  那么任何一部经典,它所讲的都是生命里面的东西。我跟各位讲,生命里面的东西跟大脑里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是虚幻的,是假的,生命里面的东西才是真的。那这一点呢,你大脑没有办法去解释,所以叫做不可思议的境界。

  你要留意到,这个,聪明人啊,尤其非常自负,自命不凡的人,那就更糟糕。当年呢,我也跟各位一样。我是挺聪明的,我在学校读书是从不考第二名的,所以你要没有这种本事啊,你不要跟我争说谁比较聪明,我绝对比你聪明。但是呢,我现在证明说,用大脑是没用的。告诉你人类什么都不行啊,你不以为你能够飞到太空去了,没有用啦,你唯一行的就是修行,其它你都不行。

  你不要以为说我们多厉害。多厉害没用,当你烦恼来的时候你有办法解决才厉害。你没有办法解决你的烦恼啊,孙悟空最厉害,对不对?他会72变,你会几变?你根本一变都不会变,你都没他的厉害,他还是烦恼,对不对?当他想做坏事,师父一念“嗡嘛呢呗咪哄”的时候,那个紧箍咒把他箍起来,你看,他就到处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你的烦恼,你没有解决的能力。所以佛法不是要教你飞天钻地的,不是,佛法是教你没烦恼,关键在这里。你怎么样子解决你烦恼的能力,关键在这里。

  所以我们要跟各位谈说,《华严经》的思想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的思想,所以你没有办法用大脑去想象。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经典里头有指一些东西,那些东西不是要操纵你,你要记得这一点。所以也不是要你去解释它,解释它也没用,所以我们跟各位讲,知道不算,做到才算。

  就像我们讲,不要发脾气,跟家人要好好相处,你都不知道,你别人就不会发脾气,遇到家人就会发脾气,为什么?你也知道发脾气不好。所以知道没用,要做到。我们也知道烦恼不好,那你要做到不烦恼。知道烦恼不好不算,要做到不烦恼才算。

  我们常常听到人家讲这么一句话“他这个人其实人很好。”是人很好没错,那他嘴巴为什么不好?你嘴巴做不到啊,你知道没用啊,为什么呢?生命的东西,不是大脑的东西,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先弄清楚。

  那么经典里不只是告诉你这些所谓思想,它说明了一些状况,不只是说明,它要你去修行,所以它有一个行法。这个行法很简单的讲,跟思想有什么不同呢?思想是陈述给你听,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么?以及修行的方法是什么?它会讲,修行有几个过程,几个过程都会有。

  那么方法,就是行法它是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是说,告诉你怎么样解脱的模式。换句话说,我们要修行的人啊,你要去找到一个解脱烦恼束缚的模式,烦恼会束缚你啊。那你有产生烦恼的这种DNA,我们叫基因。凡夫跟圣人的不同就差别这一个,凡夫有产生烦恼的基因,所以你会产生烦恼。不信你注意看看,当有人看着你,然后在讲悄悄话的时候,那你烦恼就来了。你就“他不知道在说我什么,不然怎么讲话不给我听。”有没有?你有去承接烦恼的DNA,你自己就产生了,你要不看到就没事啊,你看到就掉进去了。

  那么修行成功的人哪,很简单讲,他只有一个跟你不同的,那就是他有拒绝烦恼的基因。烦恼来啊他能拒绝,他会跟烦恼说NO。我们凡夫不是,人家说“哎,你知道吗?”你就说“啊?什么?我怎么可以不知道?”你又掉进去了。你要记得,当有人跟你讲说“哎,你知道吗?”那就是烦恼要开始的时候啦,你就嘣,一头栽进去,“我怎么可以不知道,你讲。”讲完了你又开始烦了,是非就来了。

  这就是凡夫跟圣人的差别,很简单只有这一个。他就是能够拒绝烦恼,让烦恼不会逼迫你。

  并不是说学佛以后啊,那就长命百岁啊,或者不死之法,那不是佛法。天底下没有不死的人,死了再救起来也没用,他还要再死一次,你把他救三次啊他就要死四次。每个人天生啊你出生的时候,妈妈就给你保证书,保证你一定会死。那所以他死了你又把他救起来,不是要再死一次吗?佛法不教这个东西,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第一个就告诉我们,生命止于至善的那个境界啊,那个状况是什么样子,佛陀先告诉我们这个。

  第二个他才告诉我们,怎么样免除烦恼对我们逼迫的那个解脱的模式。那,你要学起来,学这个东西啊,在家出家都可以。出家好学,在家人啊烦恼多,多恶因缘故啊,要想解除没有烦恼的这种束缚啊,在家人只有一种人,那种人没有烦恼。哪种人你知道吗?白痴,白痴不会有烦恼。否则呢,我们都会有烦恼,有的是有义务的烦恼,有的是有责任的烦恼,有没有?有的是没事就烦,烦的没得好东西吃,有的是烦的钱不够用。

  怎么样免除烦恼的这种羁绊、牵制、束缚,那我们就叫解脱嘛。所以呢,怎么样学一套解脱的模式,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各位,你想不想要有一套解脱的模式啊?

  要解脱,方法很多,一般来讲叫八万四千法门,对不对,有吗?你哪一门哪,八万四千很多啊。那华严里更多,华严叫无量无边法门。那我们不期望你太多,你只要有一个就好。有一个能解脱,你就解脱了嘛,你不要看那么多统统要啊,太贪心,一法就好。那我期望各位先找一法。你可以有第二法,那第二法等你一法学会了,再学第二法。

  我们很多同修啊,学禅,看人家学密心就痒了“他怎么有那个,他怎么有那个。”什么都要学,那你就烦了。到了那边以后你才发现,一学密法,到处要钱,铃也要钱,杵也要钱,不但要钱又很贵。不但铃跟杵啊,还要种种的东西,都来了。学禅法很简单,就蒲团而已。没蒲团,枕头来垫也可以,对不对?非常简单嘛。

  但是,不在相上,在要领。要领就是那个模式,你要学起来。

  模式啊,你放心,我一定会告诉你,告诉你你一定会知道。但是啊还是老原则,知道不算,做到才算。模式我一定会告诉你,你不用急。

  我禁止人家发问,问哪一个呢?“师父,要怎么样才能开悟?”开什么悟啊,问这个没用,我教你,你也没用,因为你要的是整个模式。你没有模式,没用,没用。

  好,今天要跟各位谈的《华严经》的思想,是第一部分。我先跟各位谈这个,《华严经》思想的第一部分。

  首先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华严经》是一部大经,非常大的经。那,这部经啊有人这样分,它有大本经,中本经,跟小本经三本。小本经呢有十万偈,十万偈。我们现在所读的《八十华严》哪,四万五千偈,《六十华严》呢是三万九千偈。那换句话说《八十华严》最多、最大也最全,还不到一半,比小本的华严都还不到一半。小本的是十万啦,那我们现在的华严只有四万五啊,你看一半不到。

  那这里面哪,四万五千偈,相对于中本的话,它其实只是目录而已,每一句啊都是一个目录,这里面哪非常的繁广。因为小本经有48品,我们现在有39品,还差了9品,那9品都是大品,我们里面没有。

  第二个中,本经呢,那它有多少?中本经有多少品,我都忘了,反正他的品目是1200品。那下面到底,你看48品我们都差那么多,1200品哪,你看还差多少?

  那大本经呢,它是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你看啊,它偈颂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国土啊,都把它磨成微尘,那一个微尘为一偈,它有那么多偈。这张桌子你把它磨成微尘,看你数得完数不完。那你看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哪,那么多。它的品目有多少呢?它的品目啊,有须弥山微尘数偈。三千大千世界是依于须弥山而架构的,须弥山是核心,把整个须弥山磨成极微尘哪,一微尘一个品目,你看有多少品目。所以这个我们根本,人类所不能负荷。

  当年哪,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那么他跟四十一个等级,我们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啊,那“位”是等级,的法身大士,来展现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个境界,只有进入法身以后的法身大士才能懂,才能懂。

  那么这个境界啊,被一位大龙菩萨,大龙菩萨收集起来,结集以后啊,放在龙宫。那么900年后啊,有龙树菩萨这个人,非常厉害。他当时印度所有的法门都学尽了,他就学到外道的隐身术。隐身术啊,隐身知道吗?这个我想很多人很喜欢学这个呵。然后呢他又学得长寿法,长寿法他不会死啊。

  他又隐身又长寿,那么他就在学隐身术的时候啊,跟他几个师兄弟,学隐身术的师兄弟啊,说“我们功夫这么好啊也没用,那要怎么用呢?”

  他们就想啊,“我们到皇宫去。皇宫里面啊很多的王妃啊,我们去调戏他们,反正他们不认识我们,看不到我们。”

  就到皇宫里面去大闹皇宫啊,跟孙悟空闹南天门差不多哪。那就很糟糕了,整个皇宫像闹鬼一样,因为他们都隐身你看不到。

  有一天,皇帝跟那些修道人就想了一个方法,把这些王妃们就关在一个屋子里面。然后啊,把这些隐身术的道人,引诱到这个房间里头去。然后呢,这些个皇后们统统跑掉。那这几个人在里面,然后门就全把他关起来,派几个大力士进去,就在那边乱砍乱杀。结果5个人哪被杀了4个,这个龙树啊就没有被杀。

  他们就死了以后就现形嘛,流血以后现形啊。这大力士很厉害啊,杀杀...杀了。

  但这个龙树啊,为什么没被杀呢,你知道吗?因为他就躲在啊那个大力士的背后,跟他贴身躲着,他不会拿刀子砍自己的背后嘛,所以这样子躲过了。等到开门出来数数这些妖人到底有几个时候,发现4个,他就在那个时候溜走了,然后吓死了。

  所以有隐身术也没用,差点就没命了,5个人都修成功了结果被干掉4个,剩下一个我干什么好啊。后来他想一想啊,那不搞这个了,这个反正做坏事没做好事啊,他就不干了。不干以后他就想要创宗立派,印度经常有新的宗教产生啊,他又那么厉害啊,所以他就想要创立新宗教,当一个教主啊,反正他也死不了嘛,因为他学会长寿法。

  他就开始在筹备的时候啊,走到一个野外。他们修行人大部分都在森林里。森林啦,有个野外的山上,那看到一个老朽,那老朽啊。印度修行人跟我们修行人不一样,我们中国的修行人一见面就是很恭敬,赞叹一番啊,“哦,你修的很好啊,头上发光啊,脚上发油啊。”乱吹牛啊,标榜一番。印度修行人不是,一见面啊就吵架,就开始辩论,就辩论,一直辩论。

  那这个龙树跟他辩啦,输了。

  他说“你这样子就想要创立新宗教,太没有见识了。”

  “怎么没有见识?我辩了全印度啊没有人会赢我。”跟当年的玄奘大师啊,到印度差不多一样。不过这一个龙树是比较厉害,他又活泼,不像我们玄奘大师是个很优秀的好孩子。这个龙树啊是个很野蛮的野孩子,又聪明又能干又不听话,然后又不照规矩来,就是那一种,孙悟空型的那一种。

  那么这个老人家跟他辩论以后啊,他们都叫“牟尼”“牟尼”,“释迦牟尼”的“牟尼”,对修行有成就的人都称作“牟尼”。

  他就称说:“牟尼,那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

  “你应该来看一下,经典有哪些啊,我带你去看看。”

  他带到那个山壁,走到山边啊,碰到一个山壁,他手一推啊,一座山门就打开了。里面一道金光就冲出来,他吓了一跳,进去一看,“这么多的经典啦,从来没看过。”

  他就想要伸手去拿的时候,那个老朽说“不要看,你跟这里没缘。”

  “我怎么没缘?我能看。”

  “能看你能看多少?”

  他就开始啊,整个的经典啊每一部都看过,都翻过。因为他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过目不忘知道吗?他那个眼睛不是接到大脑里面,这眼睛啊是接到复印机里面,所以过目才会不忘嘛。你过去它就印起来,过去它就印起来了,那比现在的计算机要更厉害啊。他这样就全部看过了。

  看过了以后啊,老人家说:“那你去创宗立派吧。”

  他说:“很惭愧。”就回来了。

  那当中啊,他在里面看到啊,这个《华严经》有三部。第一部啊他看过背起来当然没问题,小本的背起来。中本看过啊他也背起来,“啊,这么累”。看到大本的时候“哈,受持不了。”因为他光是在一眼看过去就看不到尾端啊,那怎么看啊?所以他翻一翻以后啊,说“我不能受持。”他都不能受持。

  那么这个中本呢?他说我能受持,但是世间人不能受持。所以,中本的他知道,那我们都不知道。那回来以后,他就把小本的背起来,到人间来。那我们现在所流通的就是他所背出来,从龙宫啊背出来的这一部小本《华严经》。

  那这个小本《华严经》,流传到现在,从印度流传到中亚,我们现在所读诵的这个《华严经》啊它的原产地应该在新疆,中亚西亚,而不在印度。他是从印度背出来,但是原始版本哪里去我们不知道。我们从新疆中亚西亚,罽宾国这边啦,请回到中国来啊,翻译出来的只剩下四万五千偈。原因是这个样的。

  所以你要知道它的一点背景。

  这背景里头啊,有几个我们现在常常有人包括日本人哪,我是说觉得很无聊,他们就去找那个龙宫。龙宫在哪里?找了半天哪有几个答案,我也顺便念给各位听听看,我不能够说过目不忘啊,不过我应该都还记得。

  第一个,喀什弥尔在以前,几百万年前啊,它是海底,因为欧亚大陆造山运动把它抬起来。所以呢,龙宫应该在喀什弥尔那边,这个叫见鬼啊。几百万年前是海底啊,佛成佛也不过是三千年而已啊,跟几百万年前是海底有什么关系?这是他研究的第一个心得跟报告。

  第二个报告,我们说龙宫,那么以前的大象啊,印度的大象死都跑到一个地方去死,死在一起,那个叫做象窟。象啊,以前叫龙象,所以象窟啊,就应该叫龙宫。所以呢,他们研究的结果有一派啊,是主张说那个象窟就叫龙宫,所以呢收藏于龙宫,就是收藏于象窟里面。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结论。

  这些结论哪,我们不论对不对,只能够说这些学者,所以我说我对学者看得觉得有点怪怪的,他们就喜欢研究那个东西,那根本无意义。

  这里面所要讲的,跟各位讲,一个是大龙菩萨,一个是龙宫,一个是龙树菩萨,这三个都跟龙有关系。各位要知道,印度不用龙,印度是用蛇。中国人把它翻过来为什么翻成龙呢?你要知道啊,龙是指自性的意思,有善根的人叫龙。那么大龙有大善根的人叫大龙菩萨,知道吗?那龙宫呢,是指你的自性海中。自性海中,假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在你的心性中。或者讲个粗俗不正确的地方,那龙宫就是你的大脑里面。讲大脑是不对的,在你的自性海中。

  所以你找到象窟里面去啊,喀什弥尔里面去啊,那根本就没意义了。当然学者也只能找外面的,他没有办法找到他自性海里。

  那龙树菩萨呢,中国用字啊用树是建树的意思。也就是这一个有大善根的人哪,对于人间要有大建设,才叫龙树菩萨。要不然大龙菩萨就可以叫龙树菩萨嘛,大龙不能够叫龙树啊,大龙只是收集起来啊,放在龙宫收藏而已啊,他没有建设,没有拿出来运用啊。那龙树菩萨是指这个意思,他对人间有帮助。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华严经》里头用字用词啊,都有它的表法,有它的意义,这个叫做语言模式。它用语言啊,有一定的模式。它的思考,就是思维的模式啊,也有一个思维模式。这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跟我们一般的用词,跟我们一般的思考跟推理方法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要学啊,你讲要学佛法,一定要懂得佛经里头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

  那么有几种呢我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那《阿含藏》里头有《阿含藏》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这个你一定要弄清楚。那么般若经典啊我们叫空宗,空宗有空宗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留意到啊。第三个,就像《华严经》,华严宗,这个《阿弥陀经》,这个《法华经》,《楞严经》这些呢,它叫做性宗,性宗有性宗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那么唯识宗啊有唯识宗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弄清楚啊,你把他们的语言拿过来这边用啊,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意义都不同。

  所以你,我们常跟各位讲说,我们要学哪一宗哪一派,你要确定。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语言模式,是不同的。

  另外有一宗啊,就很特殊的,那叫禅宗。禅宗有禅宗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它跟那个又不一样。

  我们在座各位啊,应该有很多画家。画家你知道啊,画家西方人有一派叫做抽象画,有没有?抽象画有它的思维模式哦。抽象画那一张画,哪一张画都一样啊,你怎么看,你怎么讲都可以,那才叫抽象嘛。它保留你一个很大的思维空间,有没有?那就抽象啊。所以你看你的,我看我的。你看了以后这张画,你可能说“哇,风景好美。”那个人一看这张画说“哇,那女孩子好美。”那不一样啊,个人的解读不一样,那个就是抽象画的一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没有办法定义。

  那我告诉你啊,禅宗啊是不立文字的,对不对?可是禅宗在《大藏经》里头所占的分量是各宗各派的第一位,比华严宗还大。华严宗是学术氛围重的一个宗派,可是华严宗里头的典籍数量没有禅宗的多。

  那你知道吗,禅宗既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什么它的典籍最多啊?其实它典籍没有,它所有的都是公案的纪录。所以它这个公案啊,自然的形成它的一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那你要想解读禅宗的公案,禅宗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那我告诉你,最好是用欣赏抽象画的态度跟立场来看它。

  所以禅宗的公案其实比抽象画更抽象,你要留意到啊。但是呢,所有解读禅宗公案的人哪都被禅宗公案的语言、文字啊,所欺骗。

  讲到禅,其实我就很兴奋啊,因为我本身修禅出身的。那禅宗公案里啊,常常有,最有名的,我举一个给各位听就是,“庭前柏树子”,有没有这个?

  庭前就是庭前面的柏树子,现在各位座这个方向你看不到。你不知道,你去跟师父见面的时候,师父有个会客室。会客室两个,师父坐这里,旁边有个位子是他坐的,那我们前面就是庭子。庭子前面啦,就喜欢种柏树,是吧。柏树啊常常结子啊会掉下来啊,在满地的柏树子,柏树的子啊。

  那么当我们两个人在谈话的时候啊,常常要举例怎么样,庭前的柏树子啊,我们台湾的普通话叫柏bo树,我们这边叫柏bai树啊。那柏树的子掉在地上,满地都是。谈到那个地方你问什么,就直接就指那个,庭前柏树子。

  现在啊,我们在这里提个公案,我再跟你讲庭前柏树子啊,那叫意识形态。因为你庭前,第一个没有庭子,所以没有庭前嘛,第二个没有柏树嘛,更没有柏树子嘛。

  所以现在的公案你要以那个情境塑造起来,对话到那里,我要举例跟你讲,我应该说桌上红花拿去看,对不对?应该就现场的景物,提出来给你的。那你假如对那个情境不能融进去啊,你没有办法体会那一则公案。

  那么你那个情境塑造完成啊,一点啊,你进去就是你的,你拿多少是你的。这个叫做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当你那情境不能塑造起来啊,你就只有大脑在那边。现在在讲庭前柏树子啊,就三十大板揍下去。这不是衙门三十大板,是禅门三十大板。

  所以,经典里头一定有它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去了解它。我们要跟你讲说经典的思维啊,经典的这个思想是什么,你要先把这个部分给弄清楚。

  那么你在修行啊,那个行法,那叫做行为模式。修行的方法里头它主要是行为嘛,那行为要怎么做有一套行为模式,一定要的。

  那么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在佛法的所有的经论里啊,它都讲活泼,不拘束,但行为模式里啊,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恭敬。这个模式啊,你可能感受不出来,语言跟思维啊,它是绝对的活泼,但是行为啊,绝对的恭敬。

  今天我们弄相反了,因为你都用意识形态。在语言跟思维模式里它很活泼,你就以为它的行为啊,就乱来。行为没有活泼的,你把行为认为要活泼啊,那就叫乱来了。行为是绝对恭敬的。

  所以它行为模式啊,行为有一套模式。虽然它讲的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豪爽,但是它是以恭敬为前提。你要留意到,现代人因为在语言上看那么活泼,在思维上看那么活泼,就以为行为也是这么活泼。行为不是,行为是在恭敬当中表现的活泼。你没有恭敬那个活泼就叫乱来。各位你慢慢的去体会这个部分。

  因此啊,学佛基本上你在哪一宗哪一派都不要紧,我们认为都不要紧。但是呢,不管你在哪一宗哪一派里,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你一定要从那边学到,你跟这个师父跟这个善知识学什么,学他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你一定记得。这个三个模式没有学到啊,挂名的不算,挂名不算。这三个模式有,你一定解脱。我跟各位讲,不管你跟谁学。

  你假如说找不到善知识不要紧,你就干脆依照经典学,依照经典,那么从经典里头去找到它的语言模式,它的思维模式,跟它的行为模式。这三句话是我告诉你的,我前面没有人教我。

  我跟各位讲,我是从《华严经》里头找到的,因为《华严经》它有这样的模式存在,有这样的模式存在。那你要泡进去,泡进去,使你自己成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你才有可能。你说你要找善知识,没有善知识啊,根本不在意。

  我当年学华严跟谁学啊,自己学啊。我跟菩萨讲,我就学《华严经》。当时我没想到华严宗啊,只想学《华严经》啊。那我决定了以后,说我十年以后啊要出家,给我找一个师父,是要学华严的,就这样子。

  十年哪,我除了上班,在经济部上班,就是修行。修修修啊,我们还是凡夫啊,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跟我,我们保持是朋友的立场就好,我也是凡夫啊。

  到那个时候,最后剩下三个礼拜一个月的时候啊,因为那时候我一面上班就一面外面在讲经了。同修们就替我急了“哎呀,老师啊,现在没师父怎么样,我看不要紧哪,应该有了。”就这个也介绍那个也介绍,台湾所有的大德啊都介绍遍了,都没缘,都没有缘啊。

  到最后一个礼拜啊,一个同修跑来了。因为在这个之前一个月,我们成立了一个地藏学会。

  那么他跑来说“有个纽约回来的老和尚,请他来讲地藏经好不好?”

  我说“他干什么?”

  “他拜地藏的。”

  “拜地藏的,好啊。”

  我们地藏学会成立了,请个长老来讲经也好啊,他们就去了,去请了。

  回来以后啊,搞到十二点多才回来,说“老师啊,他是学华严的,不是拜地藏的。”

  我说“不是拜地藏,学华严哪?那个谁,徐师兄怎么说他是拜地藏的?不要紧哪,要不要来?”

  他说“要要要,他会来。”就结束了。

  第二天哪,那个师兄又来了,“哎呀老师啊,我跟你讲啊,我要去跟老和尚忏悔,我不知道,他是辈分那么高啊。”

  我说:“你不是说他是你师父吗,你都不认识他?”

  他说:“我不知道啊,他就教我拜地藏啊,没说他学华严哪。”

  因为我们是学华严,一堆人去找他,谈得很高兴哪,所以谈到忘了要睡觉啊。他本来9点要睡,结果又谈到12点,才赶着大家走啊。

  他说要去忏悔,我说“好啊,那你去顺便帮我求度啊。”

  他说“好啊。”

  我就把他抓回来,我说“弄清楚没,求度啊。”

  他说:“求度是什么?”

  “求度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还说好。”

  他就去了。

  过完一天啊,第一天去找他是礼拜六,我记得很清楚啊。第二天他跟我讲是礼拜天,礼拜天他说要去忏悔不知道。

  到礼拜二一早啊,那有个外省人老先生打电话来说:“陈居士啊,你要找我啊?”

  我说:“你是谁啊?”我不敢问哪,反正听不懂我也不知道。我说,糟糕了,我要找你?我说:“是啊,有啊。”

  他说:“你不用来,我去找你好了。”

  我说:“那我不去找你就好。”不然我又不认识你,不然我到哪里去找你啊。

  然后跑来了。那时候打电话来大概7点钟,大概他早课做完吧,我们就开始通知同修们。我在想应该是这个老和尚,因为我们见过面哪,就赶快叫那一天去请的人都统统来,来了以后啊他大概8点钟到,我们讲到11点。

  我要跟他讲说:“师父啊我要出家。”

  他说:“出家很好啊。”

  我说:“我要你剃度。”

  “那我们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这样讲?”

  我说:“没有关系,迟讲也讲,晚讲也讲,反正我要出家。”

  他说:“不行。”

  再这样讲讲讲,他又停下来。

  我说:“师父我要出家。”

  他说:“哎呀,我们,我们没有……虽然我出家六十年但没收过徒弟啊。”

  我说:“没收过也要收。”

  然后他说:“不行,我没有做准备。”

  又讲讲讲,到第三次他又停下来。我说:“师父我要出家,你还没有说好不好。”

  他说:“不行,我没有心理准备啦。”

  我说:“不要紧,反正现在跟你讲你就有心理准备啦。”

  等到11点他说,他跟人家约好要去跟人家讲经啊,他走了。那我就忘了。

  第二天呢想到,要找他找不到,第三天就礼拜四找他也没找到。我才想到那一天他一大早他打给我,他应该一大早做功课,我也就在7点钟的时候打过去,他接了电话。

  我说:“师父啊,找不到你,我要去找你。”

  他说:“好啊,你准备好了没?”

  我说:“我马上就过去。”什么准备好了没,当然准备好了,不然怎么会说我找你啊。

  结果过去以后他说,他就准备了一个手表给我,那个手表被一个小沙弥给骗走了,给了一条念珠。

  他说:“我法名也取好了,那你准备好了没?”我才想到原来你刚才问我准备好了没。

  就这样子,我们见面就这样子,第一次见面,第二次确定哪一天要剃度,第三次见面就剃度了。

  善知识不用找,法界因缘力,历代祖师加持力,一定会帮你找到你的善知识。

  你假如不用功,一直在找,到处跑,去找什么名山啊,高僧啊,名刹啦。我告诉你啊,他都很忙啊“你这小萝卜头来干什么?”对不对,你要包个红包,然后就“师父,我要拜你为师。”师父当然说好啊。师父不是看你好,是看红包好。

  所以自己一定要有实力,把实力培养起来,那个法界的因缘力跟历代祖师加持力,它一定会跟你相应的。假如不相应啊,那你还没有入法界,那你要入法界这两个一定跟你相应,一定相应,所以你不用担心。

  这个,我们自己在谈的是你本身要有的那一套解脱的模式啊。那你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因素要具备,你没有解脱的因素你是不能够解脱的,有了解脱的因素啊,你去构建解脱的模式啊,那解脱有什么难哪?那模式一套你就出离三界了,模式一套你就解脱了,这个还难吗?不难。难的是第一个,你现在刚发心的时候,具备了解脱的因素没有?有,再来一个解脱的模式,一套你就出去了,关键就在这里。

  我们凡夫不知道,就好像买彩票一样,一想说我选哪一张这样就会中奖了。告诉你没福报的话本来是那一张中奖啊,因为你买了所以它不中奖了,又跳到别的号码去了。

  我再举个故事,听说我讲得太深了,我就讲个故事给你听啊。刘伯温认识吧,天下第二军师嘛,诸葛孔明是第一军师,对不对?他是第二军师,他很厉害吧?

  他看看看,看风水,看到一块宝地,“啊,这块葬下去啊就可以当皇帝了。”不是葬下去的人当皇帝,葬下去的人的子孙可以当皇帝。他就讲啊,他跟他弟弟讲这块地好啊,他弟弟说“好,那就我来葬下去,我死了我葬下去。不然拿我们老爸来葬好了,反正你是修道人,我来当皇帝嘛。”

  就讲讲讲啊,刘伯温还在看那个地理风景的时候,他弟弟跑到后面去尿尿。然后他看看看,退到这里,宝就宝在这块地要葬在这里。

  他一看地上怎么湿湿了,他说“我刚尿尿。”

  他说“完了,被你破了。”

  本来你老爸葬在这里,你可以当皇帝,你撒一泡尿啊就没了。你没有那个福报,那个宝地你也得不到。你有那个福报,你当然得的到,你就算不求,它也会到,因为你有福报嘛。

  所以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要想修行的人,你一个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行为模式上。

  所以,你有几个解脱的因素,你必须要具备,在语言上面用的因素,思维模式上面用的因素,跟行为模式上面用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它是三个模式。

  提供给各位做参考啊,《华严经》这个是都很具足的,都很具足的。我们会把这个部分详细的告诉各位。

  那《华严经》它大,我们话讲回来,因为扯太远了,又讲太多了。《华严经》很大,一般的经典任何一部经典啦,道安法师都给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叫做序分,第二部分叫正宗分,第三部分叫流通分,它就分三分。三分以后好像菩提流支还是谁啊,跟他见面的时候有谈到,经典在印度也有这三分法,所以这三分法基本上啊,是符合传统佛教的结构。

  但是《华严经》啊,它没有办法用这三分法来分。当然也可以了,刚开始经首叫做序分,或者呢把它叫做,那《世主妙严品》叫序分也可以。那最后呢,《十大愿王》,或者是《普贤菩萨的赞佛偈》叫做流通分,也可以。但是呢,这不符合《华严经》那么大的篇幅的结构。

  因此,清凉国师把它重分,叫做四分,他不是三分,他分成四个,叫做四分。所以我们要先跟各位讲这四分。

  第一分叫“举果劝乐生信分”。要先产生信心,所以它把果地先提出来,让读诵的人能够产生欢喜心,这叫劝乐生信分,产生信心。不过这一品呵,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觉得枯燥无味。那这个《世主妙严品》我讲过了,我讲过一遍,是很精彩的经典。不过你从经文来看哪,它都是流水文,说某某神得某某解脱门,某某神某某解脱门,有四百多个神讲四百多个解脱门。讲十个你或许会很精彩啊,直接念四百多个,你就不精彩了。这个是经文啦,篇幅很长,所以造成的现象,其实这个地方是最精彩的。要开悟的同修们呢,这一品就够你开悟四百多遍。问题是你读了四百多遍,一次也没开悟。这是非常美的一品经。

  第二部分叫做“修因弃果生解分”。第一个是讲“信”,第二个是讲“解”,修因弃果,从因来修,进入果的,这个叫“修因弃果生解分”。这是从第二品一直到第三十七品的这个部分。每一品的经的部分,我会简单的跟各位介绍,你不用担心。这个叫解分。

  “地生分”啦,是第三十八品,它叫做“托法进修成行分”。第三十八品叫《离世间品》,到第三十七品叫《如来出现品》,就是弃果嘛,就是成佛了,如来出现就成佛了。成佛以后干什么,叫离世间。离世间就是“普会菩萨云兴二百问,普贤菩萨频谢二千酬”。普会啊,问了两百个问题,普贤菩萨每一个问题做十个答案,所以两百问就有两千个答案叫两千酬,酬是酬谢的酬。这是第三十八品《离世间品》,叫做“托法进修成行分”。

  第四分呢叫“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哪,人就是善财童子啊,来证入那个境界的叫“成德分”。

  这四分哪我们叫信、解、行、证,又叫信、解、行、证,这是《华严经》里头最重要的思想。

  这个“依人证入成德分”,就是《入法界品》。《入法界品》的全名,叫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个部分在《八十华严》里是二十一卷经文,在《四十华严》,整个《四十华严》就是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部分。那我们这一会啊,我想跟各位讲的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部分。光是这个部分哪,简单的讲每个月讲五天,要讲六年,六年的时间,所以各位不用急,慢慢来。

  那这个部分,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信、解、行、证。《华严经》的行法第一个就是先起信,要先起信,又了信以后下面才能讲。这个信呢怎么信,我们改为信愿行,简单的讲的话,那在华严里头它的解释啊,跟净土宗的信愿行解释不同,这个我们等到华严宗思想的时候再跟各位谈。

  现在就是让各位先了解到,信先建立,这个叫做具足信;解呢,要彻底的了解,而不是应付,所以解是行的前行,理论结构啊要弄清楚,也就是这个解的原因哪,使得《华严经》的思想非常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在这个解的范围里头。它一步一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而每个步骤里面包含着哪些东西啊,经文里头讲得很清楚。

  第三个叫“托法进修成行分”,透过这两千个行法你怎么来修行,进修嘛,托法,这两千个法门你怎么来修。两千啦,它代表的意义不一样,跟两百都不一样。

  二是人的最原始的数学方式,数学的计算方法就是二进制。为什么会二进制啊,因为人有两只手,有两只脚,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眉毛,一个鼻子有两个孔,都是用左右、左右对的。所以二的意思啊就表示左右,左右就表示对跟错,正向跟反向,阴跟阳,是表示这个意思。所以二啊,其实就表示两方面。

  而人生在世上啊,大概也是这两方面。哪两方面呢,人生无非如意跟不如意两方面。所以你要怎么修行,从这里就可以解脱了。如意的时候你要怎么活着,如意啊,你在很顺利,在成功快乐的时候你要怎么样活着才对,这是第一个。

  大部分啊,人生在世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你可能说“哪有?”你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跟你讲:“不会啦,人还没有那么悲观。”

  假如不如意的事情十件有八九件的话,你从早上起来你就会发现,第一个醒来的时候要下床已经跌倒一次,这不如意嘛,一下床就跌倒了。然后要刷牙的时候牙刷拿起来就断了,结果一撞牙龈出血,牙齿也断了,这不如意嘛。唉,要上马桶一坐的时候掉进去了,掉到马桶里面去了,这才叫不如意嘛,是不是这样?早上出门一上公交车啊,一上去公交车就撞了,把你摔倒了,这叫不如意嘛。我看你没有吧,你成天都很如意啊,是不是?你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常八九呢,我看不是啊,我们不如意的事啊不到百分之一。

  我跟你讲,你一天天算你不止做一百件事情啊,不如意的事情不到百分之一啊,跟你讲有百分之一就不得了了。

  但是你为什么那不如意事,常常觉得十常八九呢,是因为你的心里会把那个不如意的事情扩大,会扩大。

  不信你去留意看看,有个人说你一个怎么样,才讲一句而已啊,那个人说你“王八!”那你要,我告诉你,三天要不好睡。人家才讲一句“王八”两个字而已,那你就“三天啊,可恶,他骂我王八。”尤其看到乌龟就倒霉了,就被你踹一下“都是你,王八!”为什么,因为你会去扩大,在你的内心里头啊你会晕开,知道吗,会晕开,是这一点不好啦。

  烦恼不怎么样,是你会扩大烦恼,这个才讨厌。本来没事的,他想骂你“王八”,你说“是你王八?我王八?”那就好了,你就把“王八”还给他了。可是不是,他给你一个“王八”你就蹲了三天。尤其是吵一架以后更糟糕。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它有记忆的能力,然后这个记忆啊你又会扩大,所以你就烦恼没完了,你就以为常常有不如意事,其实是没有,烦恼的事非常少。

  那不管怎么样,你在如意的时候要怎么活着,才对,在不如意的时候你要怎么活着,才对?光是这两个部分你会处理好啊,你大概就不会有烦恼了,你就会解脱了。人的不如意都是,在他如意的时候他不小心种下了恶缘,所以才有不如意的状况产生。然后你又去把不如意给扩大,那你的如意也会变成不如意。你的不如意使你在昏天暗地中生活,这个就是凡夫的灾难。

  那你要是在人世生活中的如意跟不如意啊,会处理的得当,事实上你就解脱了,当然如何做呢?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慢慢跟各位讲。

  我想我们休息一下,再继续跟各位说明。

  《四十华严》第7讲(2007年01月28日)B

  好,我们再跟各位谈第二个,《华严经》里头的结构。

  这个《华严经》部义庞大,那我们刚才也简单地跟各位谈了一下,这当中啊它涉及到啊,《华严经》本身的这种诞生。从经法上来看啦,《华严经》是一部庞大的结集的经书,它不是一次演讲就讲完的东西。那么当中有人说“佛陀啊,是成道后花了三七二十一天来讲《华严经》。”这个都是给一般民间信仰的说法来讲的,因为这样比较具体。

  佛陀讲经,尤其讲《华严经》啊,那各位不要把它当成看故事这样看。《华严经》它是一幅画。画,它是,我们讲,它的境界全部展开,那么展开像一幅画,你可以用照相的方法把它照起来。像我们看后面,大家都回头看一下后面,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图,它是一幅画,那这样的一幅画,是佛陀的境界。那么我要怎么样把这一幅画介绍给没有进入境界的人呢?那么他就要把这一幅画分几个重点来讲,对不对?

  他就分了七个重点,叫七处。其中有一个重点,讲了三次,一共就讲了九次,叫做七处九会,七处九会。

  第一处在哪里呢?就在菩提树下,所以那叫做菩提场会,这第一个。

  第二个呢,就把重点从菩提场移到普光明殿。《六十华严》叫普光法堂,那《八十华严》叫普光明殿,就这样的一个区别。

  然后,第三个他开始向天上走,叫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就夜摩天,再往上兜率天,再往上啊化乐天。所以他这个一步步讲,化乐天又叫做他化天。其实到他化天的时候,他就漏了一个地方,他化天是第六天,兜率天是第四天,那第五天呢?怎么漏掉了?可见经文有缺嘛,你看这里就知道,经文有缺。我们也不必说怎么样,因为前面有讲过,它缺了八品经文,这里就缺了一品,对不对?

  这一品讲什么呢?这一品是讲加行,是加行的部分,但是这里没有,经典没有。所以从这个十回向位要到十地位的时候,是要加行位,但这个经文漏掉。这个漏掉,我们只能够说,实叉难陀没有把人家译好,。他怎么不译好?我们没有办法怪他,因为他手中没有这些东西,因为佛陀拔陀罗的时候也没有这一品经,六十也没有,八十也没有,那你不能怪人,这是它的一种状况。经文出处啊,它有它的因缘,我们没有这因缘,那你也不必苛责,这个是从这里看的。

  那到他化自在天,讲十地品以后,回过头来呢,他又到普光明殿来再讲一次,这个叫做二会普光明殿。那么三会也在普光明殿,就是等妙觉在普明殿讲,那离世间品也在普光明殿讲。

  再过来呢,就是逝多林园是第九会,那就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这一会。这一会里头分有两个,一个叫本会,一个叫末会。本会啊,文殊师利菩萨为会主;末会啊,是五十三位善知识为会主,哦,那么最精彩的,是后面的这一会,末会,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指末会的部分。

  那本会是,善财童子在他的老师,根本老师文殊师利菩萨这里,这里修学。到他证得根本智的时候啊,都在福城东大塔庙处啊,听这个,文殊师利菩萨,教他《华严经》的整个过程。

  他学成以后,就出去外面参学,经过了一百一十个城啊,有五十三位善知识教他了的记录。为什么要五十三位善知识呢?嗯?五十三参,五十三,为什么刚好五十三?五十三是印度当时的人认为生活中最大的数字,最大的数字,叫做五十三,圆满的意思啦。这个意思有点像我们,广东人,有没有广东人啦?168最好,对不对?一路发嘛,因为广东人的发音“168”就是“一路发”,所以呢,他们喜欢“88”的数字叫做“发发”,一直发一直发嘛,“发发发”就“888”。中国人叫“66大顺”,有没有,有这种数字啊。那么五十三的意思有点这种意思,圆满的意思。

  当然,印度人说五十三,是什么意思呀?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印度人啦?你要问印度人才知道。不过,就这个数字,就这个语言,引用到《华严经》来,《华严经》有《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嘛,它是解释成一种和谐圆满的意思,或者讲我们内心里头就是宁静祥和的意思,你讲在社会现象就是和谐圆满的意思,五十三是指这个意思。换句话说,是指你在生活中啊,因为他在生活中学嘛,生活中啊,要宁静祥和,要和谐圆满,五十三是指这样的一个意义。

  所以,这个说数字都有表法,刚才和各位讲,《离世间品》的两千行法也是指这个啊,两千为什么“二”啊?“二”是指这个,左右两边嘛,是这个就是它文字的用意,它的模式。

  那么“十”呢?是指圆满,圆满。

  两百,二百,百是,你不要看中国字“二百”你就看不懂了,你写阿拉伯数字2后面两个零叫200嘛,这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是阿拉伯人他经商啊,把印度的数字带出来啊,所以我们不知道叫做阿拉伯数字,我们是不是叫做阿拉伯数字,它不是,它是印度文,印度文。200是2的后面两个零,一个零表示圆满,两个零表示,这个圆满扩大了,扩大了。两千呢,后面三个零,就表示无尽的意思啦,扩大以后无尽嘛。

  这个就是,数字啊,在华严经文里头,的一种语言模式。它表法,当你把这些弄清楚以后,《华严经》要了解就不难了,不难了这是第一个。要解读华严经啊,他要两把刷子啊,第一把刷子就是语言模式,第二把刷子就是思维模式。

  我们有一些磁带,那现在叫光盘,跟那个书籍都是我讲《华严经》的一些记录,有机会各位可以看。最近啊,我们九州岛又出了两本书,是我用另外一个角度,人生的角度啊,来讲《华严经》的部分。这个部分一些基督教的这个牧师,天主教的神父啊,都很高兴,看到书很高兴,一见到说:“你怎么是佛教的和尚?”

  我说:“和尚不能讲这样吗?”

  他说:“讲的很好,那你这个属于讲经吗?”

  我说:“是讲经。”

  “可是里面怎么都没有佛啊?”

  我说:“高明人讲经不讲佛。”

  这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模式,思维也有一定的模式跟程序。这个以后我们开讲到经文的时候,我会陆陆续续地一个个跟各位谈。

  那么,这个七处九会啊,这跟各位谈到这个地方,因为刚才讲,到《离世间品》嘛,后来就是“依人证入成德分”,就是善财童子的这个部分。他这个部分就会谈到这里,谈到这个人的问题。

  那么我要告诉各位,今天来你要来听学华严啊,那各位你就是善财童子。不管你是男的女的统统叫童子,善财童子。我们学华严的人那可以自称为善财童子,但是你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能够聆听、欣赏别人的意见,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学华严就不要跟人家吵架,跟人家争啊“怎样才对,怎样才对”,那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重点是在这里。

  那我们善财童子在哪里,你会看到,你知道吗?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两个,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那个男孩子就是善财童子,那个女孩子叫做龙女。龙宫的公主叫龙女。

  龙女是出自于,这个《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有一品经文很有名大家都认识的,叫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因为《法华经》有一个龙女成佛的故事,所以呢,就把这个龙女,跟有名的这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结合在一起,所以龙女就跑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边来,这第一个。

  第二个,《华严经》在五十三参,五十三知道啊,大家算一下,中间的数字是哪一个?五十三参的中间数字,五十三参的中间数字,二十七。第二十七参就是观自在菩萨,善财童子找了半天,找了这么多善知识,最重的中心点的那一个就是观世音菩萨,在《华严经》里头叫观自在菩萨。它在这一章,因为善财童子找过观世音菩萨嘛。

  所以观世音菩萨,前面就有两个,一个就是善财童子,一个是龙女,一个来自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个来自于《观自在菩萨章》。

  那么,民间的信仰它不知道,反正观世音菩萨前面有两个孩子嘛,也不懂得他叫做什么名字,那民间的信仰就叫做金童玉女,就这样跑出来了。民间它不懂啊,没看经典也不懂。那既然有金童玉女,那古人孩子生不出来,不是生不出来,不生孩子就找观世音菩萨,“你就给我一个金童吧,不然来一个玉女吧。”所以观世音菩萨和世间苦难众生很有缘啦,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观世音菩萨的因缘跟行法怎么样,以后我会跟各位慢慢地跟各位谈。

  这个,今天我们知道,观世间菩萨的信仰为什么风靡整个亚洲,整个亚洲啊,我跟你讲。这半个世纪的信仰,是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为什么?你知道吗?你看,从喜马拉雅山山顶“普陀洛迦山”,布达拉宫就是“普陀洛迦山”的意思,它主要“达赖喇嘛”“观世音菩萨”有没有?就碰在一起了。从观世音菩萨“普陀洛迦山”一直到我们的普陀山,还是观世音菩萨,有没有?这个东西就这样连起来,为什么这个信仰会那么广呢?那这个大家大概不知道,就是我们华严宗的关系啦。

  华严宗在当时,武则天的时代,有个很伟大的出家人,叫做法藏大师。法藏大师后来武则天封他为贤首国师,他的思想就称为贤首宗,清凉国师又称清凉宗,合称就是华严宗。这个贤首国师啊,因为我喜欢叫他贤道国师,反正他也听不到啊,怎么叫都无所谓。

  所以贤首国师啊,他修密法,他修密法,不知道谁跟他灌顶我不知道,反正他自己修。他修密法当中,就是以十一面观音做本尊,就中尊啊,旁边就是文殊、普贤。现在你会常常会看到有三个菩萨会在一起,中间的那个叫观世音菩萨,旁边的骑狮子的另外一边就是骑象的,那观世音菩萨就骑龙,有没有?站在一条龙上面,有些时候就把它雕成骑麒麟,龙跟麒麟都是中国的东西,印度没有。有没有?那这三尊会并在一起,就是贤首国师的事。他就修十一面观音法,十一面观音法非常灵验。

  当时在我们北京这里,当时叫蓟州,蓟州有高丽兵做乱。他就到这里来修法,来退了高丽军。高丽军要攻城的时候啊,看到满天的这种天兵天将,然后有一个人头好多的出现啦,一声令下,那高丽兵就跑到鸭绿江以东的去了。

  你看他那么厉害,他修法可以祛敌。他修了几次,有瘟疫,他也修法,都修十一面观音法,蝗虫灾害他也修十一面观音法,水灾旱灾,他也修十一面观音法,那都很灵验。也就这个原因啦,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除灾的这种事迹,就广为民间所信仰,就这样来的。再加上金童玉女的故事传说,那就民间信仰就更普遍。

  所以武则天那个时代,普陀山还不是很兴盛,普陀山不兴盛,是这种以后来兴盛起来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来的。所以大家要不知道观世音信仰为什么那么广泛啦,就是因为修法的关系。

  跟各位讲,修法是绝对的科学定律,绝对的科学定律。你不要以为那是迷信啊,你以为师傅念念有词,“呛呛呛”,这样子我就那么厉害啊,你去“呛呛”看,你“呛”不出来,你弄不出来。因为修法有一定的行为模式,那个行为模式跟现在最进步,最进步的科学仪器的实验室是完全一致的,跟各位讲完全一致,你不要以为他迷信。你要认为他迷信啦,将来两千后的人看你科学实验室里面的实验,一样迷信,你相信吗?

  你可能不相信,我再举个例子你就知道。现在你看《药师经》治病的方法,是不是迷信?人病了点四十九盏灯,对不对?七七四十九天,这样病就会好了,好迷信啊。你注意看,两千后的看现在的人治病,开刀和吃药啊,告诉你迷信!你不要以为现在看病吃药开刀啊是有效,两千年后来看,你就会知道无效,根本就不行。但是你现在的聪明才智,只能做到这里而已。

  你不要以为说古人做的都迷信,你现在做的也很迷信啦。现在的人不会说你迷信,就像古人不会说古人迷信,但是你会说古人迷信。同样的两千年后,两千五百年后的人看今天的医疗状况,同样迷信。以后的人看病不用这样看,我跟你讲,只要把你大拇指,按在计算机里的识别板上这样就好了,它就可以给你药吃。也不要吃药了等它讯号出来,你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那个识别板上,它就自动跟你治病了。现在已经有了,我跟你讲,现在已经说,从你的染色体里以经知道你将来会得什么病,有没有?你的染色体里面就已经可以看到了。那换句话说把染色体帮你调一调,你以后就不会生病了。那为什么还要到医院去呢,那你这人不是愚痴迷信吗?对不对?所以你不要看古人,古人绝对不迷信,古人绝对是科学的。

  所谓因果定律,有没有?因果律,先因后果嘛。先因后果,不是科学定律吗?只是因为古代没有科学定律这四个字,所以叫因果律,所以因果律把它翻译成现在通用的语言来讲,因果律就是科学定律。尤其用在物质现象上,更是科学定律。但是它的因果律用的很广,可以用在生活、生命上,你去慢慢了解看看。

  不要轻易地否认佛教,说它是迷信,告诉你佛教决不迷信。现在一个新兴的那个教派,各位知道吗?那个教派,叫科学,最新的宗教叫科学,所有迷信科学的人都没的好日子过,烦恼特别重。你去注意看看,信科学的人烦恼特别重,我们都受现代教育的,谁不相信科学?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新兴宗教叫科学宗、科学教的这个教很麻烦,它在制造烦恼。我们佛教是在消除烦恼,使你没烦恼。你要记得清楚啊!这个新兴宗教是在制造烦恼的,你慢慢地去留意看看。

  佛教这个宗教,假如把它叫做宗教的话,它是在消除烦恼,让你没烦恼,活得自在,活得幸福,只是这样而已。你不要把你那种的科学的那种,观念运用到这里来。你那个用在物质界,物理现象上是没有问题,我们也相信,那个效率好。

  但是因为用在人身上那个不行。很多人常常问“对不对”。我告诉你夫妻生活不能讲“对不对”,夫妻生活要讲“对不对”到最后只有离婚。你对,对又怎么样?对到最后就不讲话,对不对?所以不能讲“对不对”,夫妻,夫妻生活没有对不对,夫妻生活只有包容,不能讲“对不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跟原则。

  人生不是讲“对不对”,你注意啊,人生不中讲“对不对”。讲“对不对”的是大脑的思维跟辨证。可是以现实生活里是讲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自在不自在,和谐不和谐,不是什么“对不对”。哪有什么“对不对”,生活还有什么“对不对”,你跟你爸爸怎么样去“对不对”,对不对?爸爸说的对,你儿子再对也不对。所以夫妻、父子、母女,这种家庭生活不能讲“对不对”,讲和谐、讲快乐、讲幸福。

  你留意看看,你一讲“对不对”啊幸福就不见了,你回去再吵“对不对”看看,幸福都跑光光。为了要幸福,为了要快乐,包容,包容重要,不是“对不对”。就算你明知不对,不对你也忍“谁叫她是我太太”,对不对?那你就只好容忍,包容啊。“那你说不是我倒霉嘛?”,那你就这样转过来,“谁叫我是她先生,所以她弄错我要陪啊。”那就好了吗,这就是先生的责任嘛,是不是这样?那爸爸弄错,爸爸那个时代他不懂。所以我们常笑,以前是老人家什么都懂,现在是老人家什么都不懂,对不对?所以谁叫我是他儿子嘛,所以他不懂他弄错了当然了我就接纳嘛。

  所以我跟各位讲,养成接纳的生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他不对,我也要接纳。所以家庭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去搞清楚,弄到“对不对”出来,那就不讲话部可以吗。那个父母亲代孩子那个孩子,那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你常跟他讲“对不对”,他就不听话了。“对不对”,对了又怎样,我不回家你对好了。你是要对回家,你说吧。你只要让他回家你不要讲“对不对”,你一直讲“对不对”,既然每次都你对,我就不要回去就好了。那你到底要“对不对”?还是要他回家,那你说吗?

  所以生命的东西,大脑是管不上的了。大脑要讲清楚,生命就出轨了,对不对?你一直讲“对不对”,孩子不回家,那你对又有什么用。所以到最后,孩子就会说好吧那你对吧,今天晚上不回家吃晚饭,那你怎么办?今天晚上不回家睡觉,那你怎么办?

  所以要留意啊,大脑的“对不对”,在生命里是不管用的,不管用的。当然。那就看你的科学定律了。这个真的,各位想想看,佛教教我们的是什么?这个你要弄清楚。

  这个是前面讲的“七处九会”给我们的一点启示,经典讲的就是生命的东西。

  第三个要讲的,佛经里头一些循环,经典在讲生命的东西,它会一再一再地去过滤。像经典我们讲,这个《修因弃果分》,它是一套循环,到《托法进修成行分》是第二套循环,那个《依人证入成德分》是第三套循环。那经典啊,为什么那么啰嗦?一次又一次地讲,讲过一遍就好,为什么要讲第二遍,为什么要讲第三遍?那《华严经》一再重复这种状况,有三次,三循环,这个三循环就是讲生命的状况。

  哪些状况啊,我举个例子,当然不是这样讲,不过重点也可以这样讲。第一个循环讲大脑,这个重点,全部。第二个循环是讲四肢,身体四肢手脚的运用,这个也是生命嘛,对不对,也是身体嘛,对不对?第三个循环讲内脏器官。你去留意看看,讲内脏器官的这个部分,大概都讲理论的多了,也就是第二品一直到第三十七品这里。

  那讲那个第二循环,讲那个《离世间品》的这个部分,就有点在讲这个大脑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那个理论全部集中在一起。

  第三个循环,善财童子这个部分,就有点讲我们身体外在的这个部分,这个四肢运作的部分,要善财的童子的相来做表达。

  所以一个生命不是一句话就能讲完的,生命是很复杂的,它就某一个部分来讲的话它会构成一个系统,就某一个部分来讲构成一个系统。那在这里他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我们在讲经典的时候,会一个一个遇到了,就会一个一个跟各位谈,怎么样宏观,怎么样微观。经典上提到,我们再谈,这是第二个部分。

  第三个呢,跟各位讲说,它每一会,七处九会,每一会都有个会主。

  这几个会主,最重要的是普贤菩萨,第二个文殊菩萨,所以第一会会主是普贤菩萨,第二会会主是文殊菩萨,第三会是法慧菩萨,第四会是功德林菩萨,第五会是金刚幢菩萨,第六会是金刚藏菩萨,第七会是如来为会主,第八会还是普贤菩萨为会主,第九会的本会是如来为会主,那末会是五十三位善知识为会主。

  这个部分,我们跟各位讲会主当中,以普贤跟文殊为主。普贤为长子,长子啊,嫡长子啊,就佛陀的大儿子,文殊为庶男,庶男就是小儿子,最小的那个为庶男。不是说,那经文这样讲,那就普贤比较值钱,文殊比较不值钱,因为他小儿子嘛,对不对?不是,这只是语言说明,你不要分等级高低呀。文殊啊,他是般若空性的代表,般若空性的代表,普贤是佛的化身,没有空性的智慧,你不能成佛,所以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那,普贤菩萨他不从这边解释。普贤菩萨他是佛的法身佛,法身佛是无形无相,你见不到。那么法身佛要把它表现成最初的原始形象是什么呢?那就用普贤菩萨来表达,所以普贤菩萨又叫做原始佛,佛的原形,我们现在叫原始佛,应该叫原形佛。原形,原始的形状,叫原形佛。那么西方人,就把它叫做本初佛,本初,最原始的佛,其实这并不表示说它比毗卢遮那佛大,各位决对不要有这种比较的心理。因为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嘛,法身佛是无形无相你看不到。

  但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我要怎么样去把它表达呢?那么第一个表达的原始形状,原始形,就是原形佛啊就是普贤菩萨,用普贤菩萨来表达,所以又叫普贤王如来。那西藏人把这个普贤王如来表达没有穿衣服的那尊佛,就叫普贤王如来,原始佛,它是这个意思。

  那么在《华严经》里头形容这一尊佛的状况,有它特别殊胜的表达法。这个部分等将来我们讲经讲到那个部分,我再来跟各位谈。这个,这个状况,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你把这个状况大概表达清楚,表达清楚。

  普贤菩萨是佛的最原始的一个形状就对了,那文殊菩萨是讲空性,理上的那空性的部分。普贤菩萨是从相上来讲。因此这个叫华严三圣,你要注意,普贤菩萨是表示所、存在;文殊菩萨是表示能、能感觉、能感受。当你百分之百的感受能力,感受那个百分之百的存在,这个时候那个感受的能力跟存在就合一了,合一的那个状况叫做毗卢遮那佛。所以我们讲华严三圣,其实不是一就是二,一尊佛分开就是文殊普贤,文殊普贤合起来就是佛。

  因此你看,那个法藏国师,他在修法的时候就用文殊、普贤,他不用佛。当它合起来以后就是佛嘛,佛分开就两个嘛,合起来就一个。但是呢,他为什么不用佛呢?因为他要起作用,所以他用文殊、普贤,加持以后马上把佛就起作用,就是十一面观音,要消灾,要祈福,它就起这样的作用起来了。所以他用三尊的时候,就用十一面观音,来代替毗卢遮那佛。

  因此从密法的术语我们可以这样讲,毗卢遮那佛叫自性轮身,十一面观音就是正*轮身,那么观音菩萨显现的马头明王,那就叫做教令轮身,这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讲的。那你假如说用不动明王,那就可以称为,是显教这边讲的,不是菩萨来讲的,是从佛来讲的。自性轮是毗卢遮那佛,正*轮身是十一面观音,教令轮身是不动明王,也可以这样子来做解释。

  历史上还没有人这样解释,我讲给你听是第一次听到,你把它做记录就是文献。这部分是很完整的,你从这个法的正统的思维来看,它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完成的。这个以后有机会讲到密法的时候,我们再跟各位谈。这个在五十三参里头,各种行法都有,我们会遇到的,讲到那里时间会耽误很多,那可是不是几个钟头讲得完,但是我们会尽量把它列给各位做参考。

  那文殊菩萨是讲般若性空,般若性空是成佛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把这个般若性空在西藏又把它叫做佛母,叫佛母。西藏佛像有那个双身抱在一起的那个佛像有没有当中有个女的,造得比较小,叫佛母,佛母就表示空性,男的那个部分就叫做佛父,看你是修哪一法,一定是把空性融入它的性德里面,它是讲这两个合一的意思。

  你不要它看成一个男的抱着一个女的,那不能修法了,你一抱上去你就昏头转向,你修那个法一定要背因果。它只是给你观想,一个佛母就是空性,一个佛父就是你修哪个本尊嘛,那个本尊的性德跟你的空性要结合,合一,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你要看成说“噢,修法可以这样两个,一个男一个女的去修。”你要下地狱,搭电梯直接到地狱,中间没有停格。它是指你修法起观时要空性跟你的本尊相结合,那本尊是你主要修的性德,那个性德要显现,关键在这里,不要弄错。

  这个,这个是指文殊空性所使用的地方是相当地广,相当地广。那么这一种,既然谈到这里,我附带跟各位讲一下,在密法里头这个叫“双修”,“双修”不是那个修法,修法是指空性直接和你生命的性德生命因素相结合的修法。我们传统的修法是透过空性的智慧,来启发你绝对的觉性,那个觉性是广泛的,是广泛的,所有的生命因素都可以去激发它,所以它不特定那一个生命因素,这个叫做总持法,总持法。

  那你单修某一个生命因素,一定要很清楚,我跟各位讲。现在为什么很多人修那些法都不能成就?原因很简单,比如说你修某一个,这个在西藏来讲,叫做即身成就,你这辈子修一定成就的。可是你用的那个本尊到底所代表的生命因素是什么?你不知道,你只有一个本尊,那本尊叫马头明王,或者叫时轮金刚,或叫什么大威德,夜摩天,都是这一类的。那你修了,那大威德表示什么?就是大威德啊,我也知道大威德,你也知道大威德,大威德在你的生命因素里头表达的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你修一百辈子也无效,而且你要搞错就堕落了,就堕落了。

  它不是这样修的,你修这一法,比如时轮金刚,它表达你生命中什么因素?慈悲包容,或者救难,或者增加生命的活力?你一定是属于这一面的,你应该有一个,那你把生命因素跟空性来结合,直接在结合的当下,直接就成就了,那个成就就是成佛的成就。

  今天你那个生命因素没有,空性也没有。说实在,你有没有证空性?你有没有证空性,因为你连破无明都没有,怎么证空性?那结果两头都没有,那我请问你怎么修?你拿一个“没有”去跟一个“没有”去怎么合一?那不要修,那本来就没有你修不就多余了吗?你要拿空性跟你的生命因素相结合,它会起作用的,那个作用可以普遍、尽法界、尽虚空界去饶益众生的。

  你现在没有东西啊,空性没有,生命因素也没有,那你怎么去合一?你就看一个相,拿着一个有名的法王、不得了的成就者给你灌顶修持。我不是否认,也不是批判,但是你要知道你要修什么,你这个叫做“赶热闹”,忙忙碌碌在为谁忙?你根本没有目标嘛,不对!

  把目标弄清楚,空性一定要有,修那种密法当然是大法,没有错。但是,你假如没有生命因素的话,空性要干什么用?一定是跟你的生命因素相结合,合一直接就成就了,那个佛的佛名号就出来了。

  那现在你没有啊,尤其是两边都没有。告诉各位不要盲目,不要迷信!那就人家骂我们佛教徒的“迷信”“乱拜偶像”的那一种。我们不是叫你拜偶像,这是一个修法。因为透过空性我跟各位附带提这个部分。

  好,“会主”的部分。

  以后《华严经》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入定,入定。

  入定的部分我们也跟各位解释一下,佛为什么要入这些定,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入各种不同的定,讲不同的法。讲哪些法,我们就不详细跟各位地讲了,现在我跟各位介绍入定的部分。

  第一个在最前面,第一品经的时候,佛就入“毗卢遮那藏身三昧”。这就是第一品第一会所入的定。

  第二会他不入定,因为文殊师利所讲的,第二会讲的是十信位。十信位不入位。在六位行法,华严讲的是六位行法,十信位不算位,这个因为十信位在《华严经》里,不叫入流,不叫入流,十信位只是准备阶段,你还在新兵训练中心训练,还没有开始挂军阶上战场,还不算,所以呢不入定,不入定。

  华严的这个标准是非常的严格,标准非常高。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讲。我们有“禅、净、密、律”那个图,“禅、净、密、律”这个分法大家知道吗?我们北传佛教,行法有四个,一个禅法,一个净土,一个律宗戒律,一个是密法,叫“禅、净、密、律”。这四个法,你看到,有没有图?就这个图,我们先看这个,这个图,我是简单的做啦。当然你要是把八大宗派或者是三大语系统统并进来啊,都可以。

  我跟各位讲,我用这四个来做说明。我们看,比如说禅,跟其它三个都不交的,都没交集的,这叫外道禅,要注意哦。净土跟其它三个都不相交的,那个净土叫外道,叫天堂、天国思想。戒律跟其它三个都不相交的,那个戒律叫恶戒,因为外道也有戒,狗戒,蛇戒,鸡戒,那个都是外道恶戒,睡觉不睡觉,一只脚站着一只脚缩起来,那个不叫鸡戒吗?对不对?外道恶戒比丘,有这种啊,修那个法可以怎么样怎么样,那叫恶戒,那个律跟其它都不相交的不算。密法也是一样。你假如跟其它都不相交那个都外道密。所以很多人在修一个法,自许啊,自已表杨自己“多么殊胜”,到最后他变成外道他都不知道。

  你弄清楚啊,那这四个都相交的地方,有没有?就中间的那一块,黄色的这一块,这个就叫一佛乘。从这个地方“禅、净、密、律”都会承认的,所以啊这就是佛法所讲的范围。

  从这里扩散出去,无所不包,无量法门。所以你看到,它最小的地方,也是最重要、最大的地方,你就从这里看到。现在你不管把所有全世界的分成多少个宗派、多少个宗教,它都可以这样相交集,它有这核心在。

  我们华严教你的就是这个核心,所以在这个核心里头你什么法都可以修。

  你说“华严密法有没有传承啊?有没有灌顶啊?”你不要见鬼啊,绝对有啦!你的密法假如跟华严不交集,那不叫密法那是外道,邪魔外道的密法,你知道吗?绝对有交集的。那既然有交集,在华严宗本身的传承里,它就是有这个法了,所以你承认不承认你是这个宗派之下的一员大将。假如是的话,这个法你可以修。我们在这里跟各位谈的很清楚,很清楚。

  《华严经》是所有大乘经典里头第一部提到毗卢遮那佛的,后来的密法也是以毗卢遮那佛为本师,那你就知道所有密法都从《华严经》出来。所以你学《华严经》,你是华严宗的弟子,就当然得到密法的传承。所有的密法都以《华严经》,我告诉你,原始天尊啊,《华严经》是所有密法的原始天尊。你看从这个图里就可以看到了,这是法上的传承,你一定要撑握到这一点。

  这是第一个,我们谈到“毗卢遮那藏身三昧”。

  第二会的这个,这个,文殊菩萨不入定是十信位啊。那这个地方我还要跟各位讲,因为谈到这里,这个十信位,为什么在华严里不入位呢?华严是讲六位行法。六位啊,是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跟妙觉位,这样六位,十信位不算。

  但是,小乘佛教,证阿罗汉的时候,证阿罗汉,假如说破我执证阿罗汉,相当于《华严经》里头的七信位,这很槽糕啊。假如破法执无明的话,证九信位,九信位,双破我执法执的阿罗汉是九信位。

  那换句话说,破我执得七信,破我执又破法执才得到九信,连十信位都没有,为什么?这个还要经过十信位,扩大。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那一个加行位,透过加行位,把心量,我们俗话叫心量,在华严来讲叫心志,志愿要扩大,不能够自我解脱就好了。自我解脱,只是解脱没有错,但是对众生没用,众生要起作用,心志要扩大。

  扩大以后,扩大的时候啊,还有很多法门要修学,知道吗?自己在家里煮饭,自己吃没问题,你要出去开餐厅,不能把家里的厨房那套设备拿出去,对不对?那不一样嘛。你家里的厨房和餐厅的厨房,有哪些不同你知道吗?告诉你,第一个,餐桌你就不够啦,要不要准备餐桌餐椅,要不然人家来要坐哪里吃?第二个,你碗筷也不够,家里才用几个碗筷,对不对?第三个,瓦丝炉不能那么小,要很大,锅子要很大,碗筷要很多,对不对?各种设备,整个那个设备,由你自己的要变成一种什么,制度化的东西,那这一个准备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今天,假如你一发心,一发菩提心,就发广大心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不一样。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你回家,一次买碗要买一百个,我不是那个意思。但是你那个心量要有这种准备,这是不同的一个领域。

  所以,第十信位,叫做保任。让你的法身慧命,你这个成长,那个心志要扩大,扩大准备完成,叫做十信满心,你就进入法身位。只有法身大士,没有法身小士,法身位都是菩萨。

  在法身位这边,第一个,你是舍识用根,转识成智,完成了。在七信跟九信,舍识用根还没有完成,可以用根,但是识性你完全断绝,你也是完全断绝识性。所以你只有根性也会有那种智慧,但是你因为没有识性,所以你基本上不能用,不能用。这不能用就像什么?像我们有芯片,没手机,知道吗?你得了芯片,买来芯片没有错,没有手机还是不能用。你必须要有手机,不然要芯片干什么?如果我这个还要可以用多少,那是你的事,你没有手机还是没有用,你就一定要用手机才可以。换句话说,一个真正佛法的修行者,从大乘佛法的标准来看,你必须要有芯片,也要有手机,那你的芯片才能起作用,否则你所证入的空性不能起作用,知道吗?

  这里面就产生一个问题,“我证得空性我算不算法身?有没有证得法身?”应该有吧,不然它不能叫做“真”嘛。它是法身没有错,但这个法身不能用,就不能叫法身大士。那么他证得法身也没错,那么这个法身叫什么法身呢?

  这就是我前几次跟各位讲的,佛教思想发展到这里,对于“法身论”必须再进一步做思想研究工作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这个时候阿罗汉所证得的法身啊,叫做“非人格性法身”。他没有人格性,他只是芯片而已。那么你要有“人格性的法身”才能用啊,这“法身”必须跟手机结合嘛,芯片必须手机结合它才能起作用,换句话说,我们所证得的法身,你没有跟“生命”跟“人群”这部手机相结合,你的法身没有用啊。关键在这个地方啊。

  所以我们把法身分为两个,一个是“非人格法身”一个是“人格法身”。那我告诉各位,这一段话,已经把唐朝“法身论”的这种思想雏形,加以扩大出来了。这个是佛教第四期,佛教发展思想发展的一个重点,一个重点。

  现在我们讲到法身,那么我请问你“阿罗汉有没有证法身?”你说“有”。那这个法身跟那个法身一样不一样?我跟你讲不一样,就是不一样。那你说这样讲,法身是不是有多个?不是,法身还是一个。

  那么,这个里面就碰到如来藏是一是多的问题,法身是一是多?法身是一也是多。这又是另外一个理论下去。从法身论一直发展下去,我跟各位讲,佛教要写博士论文的话,还可以写五百篇以上,五百个,佛教光是这个部分,法身论的部分发展下去,还可以再写五百个博士论文。

  所以我才跟各位讲说哦,你假如要研究这个部分,我们愿意支持你,大家来做这个研究。假如你是在研究所或是在博士班的话,博士点的话,我们很希望来支持你,甚至于做博士后研究。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非常值得的。

  我们佛教思想要向未来看,你不要一直研究过去啊,澄光国师啦,智者大师啦,他们讲什么讲什么啦,你去研究那些啊除非你想投胎到过去,要不然你还是为未来设想。

  因为你为未来的思想做开发,你对国家对社会有绝对的贡献,而且中国现在正在复兴,才要站起来而已,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很多的前景可以展望,这个站在我们民族性的立场,这是绝对可以发展的,而且也绝对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子。

  假如各位,不管是在家出家,你想在这一方面做研究的话,我们决对支持你发展。这里面思想的理路,非常的丰富。不但可以活泼我们个人的思维,你还创造第一手数据,同时,你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国家思想发展,思想领域,注入一股新的能量,新的能量。这个各位都可以做,都可以做。

  光是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这个只是阿罗汉到法身大士之间的关系。那法身大士以后那些的思想的展开,告诉你在历史上,一片处女地,都还没有开发。法身大士后面,《华严经》里面多了,十住位要修什么,十行位要修什么,十回向位要修什么。

  我告诉各位,我们国家,在建设上面非常需要这些思想,非常需要这些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有绝对的帮助。因为,这个时代是个建设的时代,普贤菩萨所代表的就是建设的精神,建设的精神。

  最近有一本书,出来了,中国社科院出的,那个《普贤菩萨与中国文化》。当时里面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普贤菩萨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就特别写这个东西,普贤菩萨是双立法,文殊菩萨是双破法,过去两百年我们是文殊菩萨的时代,把我们的国家破得一塌糊涂,灾难重重。现在刚好转过来,普贤菩萨开始了,它在建设了,中国就像那只大象一样,正在努力地建设,我们就要迈入新的纪元跟新的时代。那篇文章,我简单地把这个部分提了一下。

  而且,今天,就跟各位谈到这里。明天,再跟各位介绍以后的那几个定是讲些什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常音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766.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