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首页 地藏经 大悲咒 金刚经 华严经 妙法莲华经 观音心经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7

2020-01-12 20:00 赵城藏佛经网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7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十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卷十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卷十六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卷十六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卷十六 十住品第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七)

  目 录

  卷十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一

  卷十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幕幕..................................一○○

  卷十六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一九四

  卷十六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二○三

  卷十六 十住品第十五..................................二六七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四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贤是圣贤。圣贤人,时时廻光返照,反求诸己。自己不生无明烦恼,也不令他人生无明烦恼。自己的业障,要空要照破,也不给他人增加业障,所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加在他人身上。时时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令其清净,所以叫「体性至顺」。体性就是自己的本体和光明妙性,至顺就是最顺,不违背一切理和一切法。一擧一动,都要合理合法,绝对不障碍他人修行,也不障碍自己修行,这叫「贤而有德」。

  如果有人来障碍你修道,要作如是想:啊!我在往昔时,曾经障碍他修道,所以他来障碍我修道,这是「如是因如是果」的报应。应当把他视為善知识,是来帮助你修道,来成就你的道业。要用忍耐心来处理这种逆境,便能风平浪静,切不可生出敌对心,要心安理得来接受考验。

  这个世界上,就因為人和人之间,互相敌对,没有忍让,所以才发生种种战争和种种灾难,而造成种种的恶劫。我们修道人,无论行住坐卧,都要约束自己的自性,这叫「调善身心」,这样就叫「贤」。

  首是领袖,作為首领,是因為有吉祥的圣德,并不是争强论胜,压倒他人,得到胜利,而作為第一。而是有吉祥的智慧、有殊胜的德行;也就是人不能修我能修,人不能行我能行,要超过他人所没有的德行。是以德来服人,不是以力服人,所以叫「超绝」,这样才堪称為「首」。

  贤首菩萨,有超过其他菩萨的胜德;不但殊胜,而且吉祥。菩萨是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只要对他人有好处,便尽力而為之。所以有菩萨心肠来行菩萨道,有捨己為人的精神。这一品在本经為十二,所以叫贤首品第十二。

  这一品是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的问题。而贤首菩萨用三百五十九句半偈颂来答覆。这一品是华严经裡最重要的一品,希望大家聚精会神听讲,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问贤首菩萨曰。

  这段经文,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藏时所说的。这是承前,是指前边所说的净行品。净行就是无浊乱,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又是啟后,开啟后边的经文。

  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说完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之后,復愿意显示出来发菩提心的功德缘故,所以用偈颂来请问贤首菩萨。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没有汚浊、没有散乱。什麼是汚浊?就是有无明烦恼,有贪瞋痴三毒,或者故意障碍他人修道。什麼是散乱?就是放逸不守规矩,一天到晚打妄想,精神不集中,修行不认

  眞。

  我们修道人,首先要没有自私心。若有自私心,那麼,什麼功德都没有了。你想没有自私心,首先要没有我。如果有我,就有自私心;没有我,就没有自私心。自私心能障碍修道,这一点,每个人都要知道。

  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尊师重道,不可轻师慢法,不但对师父尊敬,就是先我而出家的师兄们,也要尊重。在道场的规矩,不可贡高我慢,比丘必须尊敬师长,比丘尼必须行八敬法,恭敬比丘,不可轻慢比丘。沙弥一定要听比丘指挥,沙弥尼一定要听比丘尼的教法。优婆塞和优婆夷,一定要尊敬三宝,恭敬出家人,不可批评出家人,不可诽谤出家人。这种规矩,大家要知道要瞭解。能遵守就是清净行,不能遵守,就是浊乱行。

  我今已為诸菩萨 说佛往修清净行

  仁亦当於此会中 演畅修行胜功德

  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第一,贤首菩萨是胜德第一。文殊菩萨代表众生来请法。他说「我现在已经為诸大菩萨,说完十方诸佛在往昔因地所修的清净行门。仁者(贤首菩萨)你也应当在这华严法会中,宣说修行殊胜功德的法门。应当演畅说出来,怎样修行才能得到殊胜的功德?才能帮助菩提心?才能圆满大功德?」

  尔时,贤首菩萨以偈答曰。

  文殊菩萨為众生请法,贤首菩萨為众生说法。这两位大菩萨,都具足慈悲心肠,一切為众生,因此贤首菩萨用偈颂来答覆文殊菩萨所问的问题。

  善哉仁者应諦听 彼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随力说少分 犹如大海一滴水

  很好呀!仁慈大士,你代表众生来问法,代表众生来听法,那麼请你注意聆听我所说的道理,显示菩提心的功德,是无量无边。虽然不可测量它能有多少。但是,我现在随著有限智慧的力量,来演说最少的一点点,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只能说出这样少的菩提心功德。

  佛法之广,犹如大海。只要嚐一滴海水之味,便知四大海之水是同一味,都是咸的。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专一修成一个法门,便可解脱。所谓「一通一切通」,一法能彻底明白彻法法都能瞭解。

  若有菩萨初发心 誓求当证佛菩提

  彼之功德无边际 不可称量无与等

  假设有人开始信佛,发菩提心,想行菩萨道的时候。应该先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做畜生,这是信佛刚开始的仪式。然后,再受五戒。五戒就是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受五戒之后,一定要严守戒律。在每一条戒中,都有五位护法善神。如果能守五戒,便有二十五位善神来保护,令行者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若是犯戒,这二十五位元善神,都会离你而去。

  受三皈依的仪式,必须在僧人面前擧行;在家人没有资格替人授皈依的仪式。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法,就是皈依是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尊法。皈依僧,就是皈依所有的贤圣僧。皈依三宝,才是佛的弟子。

  出家人,其中沙弥要受十戒,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戒,还要受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这些戒具足,才是

  眞

  正的出家人。在家人,要受五戒、八戒、菩萨戒,才是

  眞

  正信佛人。这就是初发心的菩萨,但不一定是菩萨,就是向菩萨路上走而已。不可以有鱼目混珠的想法:我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那是错误的观念。

  初发心的菩萨,好像比喩把菩提种子,刚刚播种在地下,生出一棵小菩提幼苗。并不是圆满的菩萨,而是没有长成的菩萨,没有修成的菩萨。不但人人是菩萨,而且人人可以成佛。只要修行,无论什麼人,都可成佛。因為人人有佛性,就是阐提(不信佛)也可以成佛,不过,时间比较迟而已。

  有的初发心菩萨,半途而废,生退转心,这时菩提芽乾枯了。因為没有大悲水来灌溉,便变成焦芽败种。有首偈颂云:「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如期结果少。」鱼所產的卵很多,可是很少变成鱼。奈摩罗树开花很多,可是结果很少。初发心的菩萨很多,

  眞

  正能行菩萨道者很少。為什麼?因為没有坚诚恒三字。坚是坚固,要发坚固的菩提心,不要只有五分鐘的热度,以后就凉了,这样就不会有成就的。所谓「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这种精神,才能成功。诚是诚心,要有虔诚的心,念兹在兹,时时刻刻用功修行,不懈怠、不放逸。恒是恒常。修道人,要有恒心,时时修行、年年修行、生生修行。海能乾,石能烂,修行心不乾不烂,这样的发奋,才能走到菩萨道路上。

  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想要成佛果,必须先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先要教化众生,度脱众生。要教化众生,先要断烦恼,把烦恼化為菩提。法门虽然很多,可是都要学,学成佛的方法。

  假设有菩萨初发心,发四宏誓愿,将来一定能证得佛菩提。他的功德是没有边际,也不可用秤来秤,不可用斗来量,没有任何的数目能和它相等。

  何况无量无边劫 具修地度诸功德

  十方一切诸如来 悉共称扬不能尽

  初发心的菩萨,修六度万行,发愿一定要成菩提道果。这种人的功德是无量无边。何况又修行了无量无边劫那样长的时间哩!他具足圆满修行十地六度法门,以及所有一切法门,都圆满了诸功德。这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来称扬讚叹,永久不能穷尽。

  如是无边大功德 我今於中说少分

  譬如鸟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尘

  像在前边所说以长劫来修行六度万行,发愿证得佛果,这是无量无边的大功德。我(贤首菩萨)现在于无边大功德中,只说少分。少到什麼程度?好像飞鸟在空中所走的路,无论多少里路,可是找不到鸟的足跡,所谓「如鸟飞空空无跡。」我说出的功德,也好像在大地的一粒微尘那样少。

  菩萨发意求菩提 非是无因无有缘

  於佛法僧生净信 以是而生广大心

  菩萨所发的心意,是為求菩提道,都是有因缘,不是无因无缘而发起。而是遇到善知识,承蒙开示,发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对佛法僧三宝都生清净的信心。佛是三觉圆,万德备的圣人。法是了生脱死的方法。僧是聚集四个比丘以上,才能称為僧。所谓「五比丘」从此之后开始有僧。以信佛信法信僧这种因缘,生出广大的快乐心,这不是世间的快乐,而是出世间的快乐。

  什麼是出世间的快乐?就是涅槃四德——常、乐、我、净。所谓「二死永亡為常,解脱受用為乐,证

  眞

  法身為我,绝无染障為净」,这是常乐我净的解释。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饶自乐大名称

  但為永灭众生苦

  利益世间而发心

  发菩提心的菩萨,不是為求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的享受。因為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都是趣向地狱的五条路。虽然当皇帝,有权有势、富饶四海、自享其乐、名扬天下、四海皆知,但是无常,所以菩萨也不求。

  菩萨為什麼要发菩提心?因為要救众生出苦海,永久灭除苦恼。為利益世间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所以才发菩提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 庄严国土供养佛

  受持正法修诸智 证菩提故而发心

  菩萨常常要发愿,利乐一切诸众生,用自己的血汗来利益一切众生,甚至捨身心性命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才是行菩萨道的表现。所作的功德,要廻向诸佛的庄严。廻向偈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意思是:愿意以修道的功德,来庄严诸佛清净的国土。要报答在上边的四重恩:①天地:天地有覆载之恩。②父母:父母有养育之恩。③师长:师长有教育之恩。④国王:国王有保护之恩。还要救济在下边的三种苦㈠地狱㈡饿鬼㈢畜生,令他们脱离苦海。假设见到讲经的法会,或者听到说法的音声,都要发菩提心。尽了这个报身(色身),然后大家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清净的国土。那里是莲华化生,华开见佛,只有快乐,没有苦恼,所以称為极乐世界。

  不但要庄严佛国土,还要供养诸佛。有一分力量,就尽一分力量;有十分力量,就尽十分力量,还要受持正法。什麼是正法?就是佛所说的四諦法、十二因缘法、六度等,要依法修行,修一切的智慧。為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所以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

  深心信解常清净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至诚供养而发心

  修道要有坚诚恒的深心和信解心。有了信心之后,才能了解佛法的

  眞

  实义。想要清净,必须相信诸佛所说的法,又要恭敬诸佛、尊重诸佛、供养诸佛、亲近诸佛。不但恭敬一切佛,还要恭敬一切法,更要恭敬一切僧。三宝是平等的。恭敬佛,就是恭敬法。恭敬法,也应该恭敬僧。為什麼?想要成佛,一定要明白佛法。不明白佛法,就不会成佛。想要明白佛法,一定要跟僧人来学佛法。所谓「法赖僧传」,无论到什麼时候,佛法都是由僧人来传;而非有学问者所能传。要想学佛法,一定要恭敬三宝、尊重三宝。所以要用至诚恳切的心,供养三宝,不要有我相、我见、我执,要把这三我都空了。菩萨发心,就是发这种至诚

  眞

  实的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菩萨以是初发心

  学佛法,一定要深信、誓愿、实行。这是信愿行三资粮,也就是到佛国的旅费。学佛的人,没有信心,是不能成佛的。有了信心,而不发愿,也不会成佛。发愿而不去实行,也不能成佛。这信愿行三资粮是成佛的本钱。

  既然深信佛和佛法,还要相信菩萨所行的道路。还要相信无上大菩提法,也就是成佛的方法。初发心的菩萨,以前边所说种种功德和种种因缘而发菩提心。

  修行是最平等的法门,谁能看得破、放得下,

  眞

  正依法去修行,谁就有所成就。反之,谁就没有成就。这是平等,绝对没有侥倖,也没有投机。修一分得一分,修十分得十分,所谓「一

  眞

  一切

  眞

  ,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就是这个道理。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槃无上道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有了信心,才能入到佛法大海中。没有信心,犹如电灯没有开关,不会有光明。对佛法没有信心,是得不到智慧的光明,所以信心是很重要的。

  信為道元,道元就是修道第一个方法。有信心,才能修道;没有信心,不能修道。信是修道的根本。这个「元」出在易经。易经一开始就说:「乾,元亨利贞」。乾卦属於阳,是阳中之阳,阳到极点。元就是善法之中第一法,也就是修道一个开始。亨就是万事亨通,也就是好的集会。利就是利益一切物,要合乎一切义理。贞就是正正经经去做事,不要马马虎虎。这是元亨利贞四德。君子有这四种德行,所以才能利物、处事、吉祥等。

  什麼是功德?功是立功,德是作德。怎样立功?例如有人建道场,帮助道场做一切事情,这就是立功。怎样作德?无论大善小善,都要去立功。功圆满,德成就,也就是道业成功,这就是作德。若不立功,不做有益众生的事,就没有德行。没有德行的人,修道不容易成功。所以修道人,要有大德行。什麼是大德行?就是没有贪瞋痴三毒心,没有嫉妬障碍的心、没有贡高我慢的心。

  信是修道第一件事,也是修道的母亲。母亲能生育能教养,所以说:「信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也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十二因缘,以及六度等法。有了信心,才能培养一切善法;没有信心,当然不能培养一切善法。好像在春天播种五穀的种子,若是没有水份、阳光种种的因缘,它便不会生出来。信对於佛法,也是这种情形。有助缘,才会生善根。

  修道人,最要紧的事,不要生怀疑心。应该对佛法深信不疑,断除一切怀疑。所谓「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生起路途迷。」如果生怀疑,便有迷惑,误入歧途了,就不能和佛的智慧合而為一。那麼,本有的智慧,就不能现出来,所以要断除疑惑的网,才能出离情爱之流。

  一切眾生,都离不开这个「情爱」二字。有情就有爱,有爱就有情,情爱不能分开。如果能断情去爱,那就有办法了。可是这个情爱之阵是不容易攻破的,好像铜墙铁壁一般的坚固。所谓「酒色财气四道墙,许多迷人在里藏,有人跳出墙边外,就是长生不老翁。」有很多人,把人绑缚著,不得自在。如果有人能跳出这四道围墙外,也就是看破放下了酒色财气,这时候,就会了生死,也就是长生不老翁。

  我们修道人,不怕有爱欲,只怕不认识爱欲。若能认识清楚爱欲的面目,就不会被它所迷。一切众生,都因爱欲而生,因爱欲而死。要想了生脱死,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不被情爱所迷,自然得到自在。

  佛开示众生出离三界的涅槃无上道果,成就常乐我净四种德行。佛告诉我们众生,要入佛法大海,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愿心,第三要有行心,这就是成佛的三个条件。

  信无垢浊心清净 灭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财 為清净手受众行

  要信

  眞

  正的法,就是正知正见的法。不可信天魔外道的法,也就是邪知邪见的法。这种外道法,越信越迷,越信越不清净。為什麼?因為他们是染汚法,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清净法。若有

  眞

  正的信心,就会现出本有清净的自性。為什麼我们的自性光明不现出来?就因為有垢浊心的缘故。垢浊就是不乾净的思想,也就是染汚的思想。有所染汚,心就不清净;不清净,自性光明就不能现出来。

  有了信心,心就清净了,智慧现前,就没有骄慢心。没有骄慢心,就生恭敬心。恭敬三宝、恭敬父母、恭敬师长,所以说信是恭敬的根本。信能消灭一切骄傲和轻慢。

  信為法藏中第一种财,也就是十藏中的第一藏。十藏是:①信藏②戒藏③惭藏④愧藏⑤闻藏⑥施藏⑦慧藏⑧念藏⑨持藏⑩辩藏。信又是七圣财中的第一种财。七圣财就是①信财②精进财③戒财④闻捨财⑤惭愧财⑥忍辱财⑦定慧财。因為身心清净,所以手也清净,能修持一切佛法。

  我们所修的大悲法,四十二手眼法门,每隻手都是清净手。有了四十二清净手,才能利益众生,教化众生,能以受持一切法。这个法门是不可思议的!

  信能惠施心无吝 信能欢喜入佛法

  信能增长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来地

  要有信心,才能布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都能惠施予一切众生,没有吝嗇的心。要有信心,才能欢喜学习佛法,不会因為佛法太深太妙而生退转心。有了信心,只有精进,没有后退,而能深入佛法大海中。

  要有信心,才能增长智慧和功德。若是没有信心,智慧和功德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為什麼?因為没有信心来培养、来灌溉,所以它便逐渐减少。

  要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自己将来一定会证得佛果。成佛之后,可以度脱他人也成佛。一定有这种事法现出来,一定有这种道理,所以信是最重要。有信的力量,才能达到如来的觉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 信力坚固无能坏

  信能永灭烦恼本 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能成就一切德,所以六成就之中,第一种成就,就是信成就。六成就就是:①信成就②闻成就③时成就④主成就⑤处成就⑥众成就。没有信心,对佛法便无法明白。

  信能令诸根清净而明利。多行善事,栽培善根,六根自然清净、明利。信心的力量要坚固,才能发生作用。不是信了五分鐘,就不信了。不信又信,信又不信,反覆无常,这是信力不坚固,信力坚固的人,做一件事,从始至终,本著一贯的宗旨去做。例如,修道人想成佛,这种宗旨要坚固,也就是信力坚固。任何的逆境来了,都能克服,不生退转心,所以说无能坏。无论什麼样的魔来了,也不会被境界所转,而摇动其心。始终抱定宗旨,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有了信心,才能把根本烦恼消灭了。為什麼会生烦恼?因為没有信心,贪瞋痴三毒乘虚而入,兴风作浪,使你起惑造业受报,所以信是永远消灭烦恼的根本。

  有了信心,才能将所有一切的功德,都廻向给诸佛,作為佛的功德。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佛功德来成就自己的功德,所以要专一廻向诸佛。

  信於境界无所著 远离诸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路 示现无上解脱道

  境界有的是善境界,有的是恶境界,有的是顺境界,有的是逆境界,有的是欢喜境界,有的是烦恼境界。要有信心,对一切境界无所执著,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对境界认识清楚,就出离三界;对境界认识不清楚,就堕三恶道。信心坚固,对顺逆善恶诸境界,处之泰然,无所执著,任运自在,无丝毫烦恼,这就是信的力量。

  有信心,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远离诸难,也就是远离火难、水难、罗刹难、王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等,或者远离天灾刀兵种种灾难,所以说得到无灾难的境界。

  信力胜过魔力,能超出一切魔路,不会误入歧途。有信心,诸佛会示现无上的解脱道,令你得到自在,不会被魔所迷惑而恼乱。

  信為功德不坏种 信能生长菩提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 信能示现一切佛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这是菩萨的五十位。在每一位,都以信心作為基础。古人说:「人无信不立。」老百姓若是对皇帝没有信心,而不拥护他,国君就不能立。我们学佛法,要生信心,把信根生长犹如金刚似的,永远不会摇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作的功德便不会坏。要想影响他人令生信心,必须依教修行,知道多少就去做多少。知道杀生是犯戒,那麼就不杀生,乃至不饮酒等等,处处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本身作得正直,作个榜样,不令人行,他人也会去行。如果自己不依法修行,而教人依法修行,没有会相信你。為什麼?因為你没有

  眞

  实的德行,只会用口头禪来教化人,令人不佩服,所以说信是功德不坏的种子。

  有信心的力量,能使菩提树(心)生长,一天比一天增高。信的基础坚固,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信心不够,是不会增益最殊胜的智慧。有信心,一切佛的刹土就在你的面前示现出来。

  是故依行说次第 信乐最胜甚难得

  譬如一切世间中 而有随意妙宝珠

  在前边所说的偈颂,要是

  眞

  有信心,生出深信、誓愿、实行。那麼,你也能示现在诸佛面前,诸佛也能示现在你的面前,互相示现,这就是信心感应道交的力量。因為这个缘故,所以依照修行次第来说修行的法门。

  这种坚固的信乐,是最殊胜的、最难得的。这种信譬如在所有一切世间中,而有随意的妙宝珠。由这如意妙宝珠中,能流出一切妙宝。由信的宝珠中,能流出一切妙法门,所以说信是修行最根本的法门。

  我们学佛法,一定要有

  眞

  正的信心。什麼是

  眞

  正的信心?就是不自私不自利,没有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具足

  眞

  信的根本条件。

  若常信奉於诸佛 则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则能具足诸功德

  学佛的人,要常常对佛生信心,不可将信将疑,一定要时时信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就能持戒精严,依法奉行,修行一切法门。

  假设能常持戒而不间断,依佛所说的法来修行,久而久之,就具足一切功德,就有早成佛的希望。所以要信心不退,向前精进,持戒修行。

  戒能开发菩提本 学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学常顺行 一切如来所称美

  戒就是止恶防非,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能诸恶莫作,就是息灭贪瞋痴;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就是开发菩提的根本。若想觉悟,一定要持戒。若想持戒,一定要有信心。信才能持戒,持戒才是开发菩提觉路的一个根本法。

  学是学习,学习一切法。要想明白一切法,必须勤加学习。在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完之后,要时时温习,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温习以前所学的,然后便知新的学识。我们学佛法,要勤劳栽培功德,灌溉功德。好像栽培菩提树,增长菩提果一样的道理。

  要尊重戒律,依照戒律去修行。要学常顺行,不犯戒律、不破戒律。能这样持戒修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会来称扬讚叹,常来护持你。

  若常信奉於诸佛 则能兴集大供养

  若能兴集大供养 彼人信佛不思议

  信佛的人,要常常信仰诸佛、事奉诸佛,不可间断。如果忽进忽退,就无功德,也无成就。或者用种种香烛来供养诸佛,或者用种种华果来奉献诸佛,天长日久,便成大供养。

  假设有人发广修供养的心,供养十方诸佛,将来成佛时,也有众生来供养。如果发广大心,修无量行,兴集大供养,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在佛教的国家,有人供养千僧斋,所谓「一位罗汉一分斋,罗汉不来斋不来。」供养一千僧人,其中一定有一位罗汉来应供。若供养一位罗汉,胜过供养百千万出家人,因為罗汉是出世的圣人,所以能有无量功德。

  这个人,信奉诸佛的的功德,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有说不完数不尽那样多的功德。

  若常信奉於尊法 则闻佛法无厌足

  若闻佛法无厌足 彼人信法不思议

  前边的偈颂,是信奉佛宝。现在的偈颂,是说信奉法宝。要信佛就应该信法。為什麼?因為法是佛所说的。只信佛不信法,不能入佛法大海中。

  假设有人,常常信奉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因為有信的力量,所以闻佛法没有厌倦和知足的时候。

  听经闻法,不是天天能得到什麼利益,能开什麼样的智慧,不是这样的。

  眞

  正信佛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麼样的利益,什麼样好处。心想得到利益、得到好处,还是有个贪心。应该在没有贪心的情形之下,而能常听法,把听法当作生活必需品一样,如同吃饭穿衣睡觉,那样的重要,不要有所企求。如有所求,便是妄想。妄想生出来,便和道不相应。若能相应,便和道合而為一。那麼,一切妄念都没有了。这时,能止住一切妄念,不动一切妄念,那就是清净。

  听经闻法,不要起分别心,这部经我已听过,不要再听。那部经我未听过,我要听,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要晓得讲经的人,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见解。多听一遍,便有一遍的好处,切不可生厌倦的心。

  假设听闻佛法,没有厌足的时候,那个人这样信奉一切尊法,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在没有得到之前,不可有所希望、有所贪求的心,本有智慧就能现前。

  若常信奉清净僧 则得信心不退转

  若得信心不退转 彼人信力无能动

  清净僧是没有妄想、欲念、三毒的心,而有戒定慧三种力。不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可以把不清净境界转為清净,把染汚法转為清净法。又能把五浊恶世转為五种清净善世。十方世界的清净僧,包括菩萨、罗汉、缘觉在内。浅言之,凡是没有染汚思想,就是清净僧。

  假设能常常信奉亲近清净僧,以自己的性命来供养三宝,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来供养三宝,有了这种的信心,就不会向后退转。得到三不退的境界:①念不退:不生退转的念头。②行不退:只向前修行,不会向后退转。③位不退:入菩萨的位,不退到二乘的位。

  假设能得到信心不退转的时候,那个发菩提心的人,他的信力是无法可以摇动。修道人,无论遇到什麼境界而不动心,这就是信力坚固的证明。

  若得信力无能动 则得诸根净明利

  若得诸根净明利 则能远离恶知识

  信力是五分之一。有信力,不会见异思迁。有精进力,不会半途而废。有念力,念念不忘菩提心。有定力,能够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摇动。有慧力,就能认识境界。五力就是五种力量,来帮助五眼(信、进、念、定、慧)生长。

  假设得到信力无能动,就得到种种的善根清净而明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没有毛病。

  如果得到诸根清净明利,这时,眼观色,不被色尘所迷。耳听声,不被声尘所迷。鼻嗅香,不被香尘所迷。舌嚐味,不被味尘所迷。身觉触,不被触尘所迷。意知法,不被法尘所迷。这样,就得到大智慧,就能远离旁门左道、天魔外道,和一切恶知识。

  什麼是恶知识?就是邪知邪见,自私自利,一切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什麼是善知识?就是正知正见,大公无私,能捨身救众生,不為自己私人的利益打算。普徧教化众生,以众生的苦為自己的苦,代表众生来受苦。所谓「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於此取泥洹。」如果还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就不到常寂光净土去休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善知识的作风。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得亲近善知识

  若得亲近善知识 则能修集广大善

  得到诸根净明利的人,就有择法眼,能分别那个是善知识,那个是恶知识,这样,就能远离恶知识。而能亲近善知识、亲近清净福田僧。若能亲近善知识,就能修集广大无边的善事,而成就广大的善业。

  若能修集广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则得殊胜决定解

  能亲近善知识,要听善知识的教导,就能修习广大善。修广大善的人,能成就大因力(成佛)。这个人,能成就成佛的大因力,就得到最特别最殊胜的决定解(大智慧)。也就是说只有一种的解法,没有两种解法,是决定的解,不可怀疑的。

  若得殊胜决定解 则為诸佛所护念

  若為诸佛所护念 则能发起菩提心

  假设能得到殊胜决定解的智慧,就有信心,而没有怀疑心,就能感到十方诸佛来护念。佛的光和你的光相通达,就把黑暗的愚痴破了,得到大光明藏。

  假设能為诸佛所护念,就将八识转為大圆镜智,物来则映,物去则净。能这样子,為十方诸佛加持,就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修无上道,成无上果。

  若能发起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得生在如来家

  若能发起广大菩提心,就能勤修十方诸佛在因地所修的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就能生在如来家,作法王的

  眞

  子。

  我们发心修道,不要有个「希望」的妄想。希望得到什麼,那就是贪心。有了贪心,就会障碍修道。这样的妄想,什麼也得不到,反而耽误了开悟的良机,所谓「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古德说:「无心便是道。」这种境界不容易做到,可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要自然做到,打破一切困苦艰难,无论什麼的逆境,都要打破它。打破一切逆境,一定会成就佛果。

  若得生在如来家 则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则得信乐心清净

  假设得到生在如来家,作為佛的弟子,為法身大士,就能善於修行一切权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如果能善修权巧方便法门来度脱一切众生,就能得到信力的快乐,心常清净,没有一切的烦恼。

  我们修道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有烦恼。如果不断烦恼,就是修八万大劫,也不可能成就道业,也得不到清净信乐心,更得不到六根清净。六根不清净,天天颠颠倒倒,天天在打妄想。如果六根清净,就有妙不可言的境界。

  若得信乐心清净 则得增上最胜心

  若得增上最胜心 则常修习波罗蜜

  假设得到信力,就常常快乐,心也清净。一点烦恼没有,一点无明也没有,就得到增上最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修道人,要常生快乐心、慈悲心、喜捨心,用这四无量心来利益他人。不但外财能布施,就是内财也能布施,这样,才是

  眞

  正勤修佛法的人。不要学外道的阴险行為,处处想要增加自己的势力,只知利益自己,不知利益他人。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不管怎样,都去做;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怎样也不肯去做。这样的表现,根本谈不到是

  眞

  正教化众生的人。

  如果能得到增上最胜的菩提心,就能常常修习十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门。要想修这种法门,首先要没有自私心、我慢心、嫉妬心、障碍心。有人说:「自私是人的天性,怎能不自私呢?」就因為人人自私,所以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如何能使世界清净?就要觉悟一切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样的想,便不自私了。要反迷归觉,不跟六尘去跑。所谓「苦海无边,囘头是岸。」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人人都不会做。说的时候,什麼都懂;做的时候,什麼都迷了!

  我们希望大家把烦恼无明放下,无论遇到什麼事情,也不著急、也不上火,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才对佛法

  眞

  有所得。如果脾气比世俗人还要大,那麼,还修个什麼?修道就是修没有脾气。各位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发脾气、不生烦恼。

  若常修习波罗蜜 则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则能如法供养佛

  假设常常修习种种波罗蜜,能利益一切众生。这样,就能具足摩訶衍,也就是大乘法。如果具足圆满大乘法的法门,就能如法(懂得供养的规矩)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若能如法供养佛 则能念佛心不动

  若能念佛心不动 则常覩见无量佛

  假设能按规矩来供养诸佛,就能念佛而心不动。如果如法供养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不动心,就能常常见到十方无量诸佛。无量诸佛放光来照耀你的心光,光光相照,智慧融通。

  若常覩见无量佛 则见如来体常住

  若见如来体常住 则能知法永不灭

  假设修行有了感应,常见到无量诸佛放光摄照你,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本体,常住於法界,无来无去。如果能见到如来法身常住不变,就能知道佛法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佛法虽然分為三个时期:①正法时代:佛在世的时候,所说的法,圆满无缺,能住世五百年。②像法时代:此时期,佛法的精神不存在,但文字尚存在,住世一千年。③末法时代:佛法的

  眞

  理隐匿,正法衰落,此时期长达五千年之久。可是,法的本体是永远不灭的。

  若能知法永不灭 则得辩才无障碍

  若得辩才无障碍 则能开演无边法

  因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别。若能知道法是永远不灭,便会得到辩才无障碍。如果得到无碍辩才,就能演说无量妙法,开示众生。因為有这种妙辩才,所以讲经说法,没有障碍,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分析事理,有条不紊,妙不可言,任何人也辩论不倒你。

  若能开演无边法 则能慈愍度众生

  若能慈愍度众生 则得坚固大悲心

  假设能开示演说无量无边的妙法,就能发慈悲而怜悯的心,来度脱一切众生。如果能有慈悯心,就能得到坚固大悲心。这种大悲心,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永不会破坏。

  若得坚固大悲心 则能爱乐甚深法

  若能爱乐甚深法 则能捨离有為过

  假设能得到坚固的大悲心,就能爱乐甚深微妙法。如果能把爱乐甚深法的心,超过情爱的心,就能捨离一切有為法。

  世间法就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所作為,也就是有相。出世间法就是无為法;无為法就是无所作為,也就是无相。有相是虚妄,无相是

  眞

  实。

  我们修道人,要瞭解

  眞

  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

  眞

  空的道理,所以要时刻廻光返照,要修自性圆明。如果到圆明的程度,就是捨离有為法。有為法所造的过错,就是贪。贪多了,就堕地狱、或作饿鬼、或转畜生,所以说要捨离有為过。

  若能捨离有為过 则离憍慢及放逸

  若离憍慢及放逸 则能兼利一切众

  假设能捨离有為的过错,就能离开一切骄傲、我慢、放逸等。骄傲就是自大,总觉自己比任何人都强。我慢就是贡高,看不起任何人。放逸就是不守规矩。要学佛法,就要守规矩。如果能离开骄慢和放逸的行為,就能兼利益一切众生,也就是广度众生。

  若能兼利一切众 则处生死无疲厌

  若处生死无疲厌 则能勇健无能胜

  菩萨為行菩萨道,虽然没有了生死,但是不厌倦生死。為兼利一切众生,愿生生世世来娑婆世界教化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思想。如果对生死不疲厌,就能勇猛向前,绝不向后。有健壮的力量,就能百战百胜,所向无敌,战胜一切天魔外道和魑魅魍魎。

  若能勇健无能胜 则能发起大神通

  若能发起大神通 则知一切众生行

  假设能有勇猛健壮的力气,就能战胜一切敌人。也就能发起大神通的力量,降伏天魔,制诸外道。大神通就是感应道交。如果能发起大威力大神通,就知道一切众生所行所作,然后才能教化他们改恶向善。把不守规矩的行為改变过来,成為奉公守法的规矩人。

  若知一切众生行 则能成就诸群生

  若能成就诸群生 则得善摄众生智

  假设知道一切众生的行為,又能观机说法,教化一切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来说种种方便法门,就能成就诸群生的愿力,帮助他们得到利益。

  如果能成就诸众生的愿力,就得到善巧摄持众生的智慧。什麼是善摄?就是用种种法门,来教导众生信仰心和欢喜心,使其生出智慧。摄持好像吸铁石,能把一切铁吸收在一起。教化众生的智慧,就是吸铁石;被教化的众生,就是一切铁。

  若得善摄众生智 则能成就四摄法

  若能成就四摄法 则与众生无限利

  假设能得到善於摄受一切众生的智慧,就能成就四摄的法门。如果能成就四摄法,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牵」,然后才能给一切众生无限量的利益。

  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无相,是看不见的,也听不到的。

  ①布施:因為众生都有都有贪心,贪而无厌,所以要送礼物,便能有感情。有了感情,便可以藉机向众生说妙法。如果不给众生好处,那就没有说法的机会。

  布施有三种,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A)财施:用财物来布施於众生。财又有内财和外财两种。内财就是皮肉筋骨、头目脑髓和手足、五臟及六腑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布施给需要的众生。这是伟大的布施,

  眞

  正行菩萨道。

  不要像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不彻底,曾经布施一隻眼睛,可是捨不得布施第二隻眼睛。而生退转心,这是「我相」没有空。如果没有「我相」的执著,什麼都可以捨的,这就是「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说它空又不空,说它有相又无相,这才是如来

  眞

  正的教义,这才是无上的布施。外财就是金银财宝、国城妻子,这是身外之物,更要布施给需要的人,只有有人需要,皆心甘情愿的布施,绝对不吝嗇。為利益众生,一切都要捨得,甚至為法忘躯,在所不惜,这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作风。(B)法施:就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是供养中最大的、布施中最大的,所以法施為第一。翻译经典、出版经典,也是法施。替佛教劳心劳力者,都是法施。有形相的布施為财施,无形相的布施為法施。(C)无畏施:如果有人在恐怖中,生大畏惧心,乃用善言来安慰。甚至在水深火热之中,用自己身体去救他出火坑和深渊,这种行為就是无畏施,这是乐善好施的精神。

  ②爱语:就是用慈爱及柔和的语言来摄引众生,来劝导众生,令闻者欢喜。这样便容易摄受,但切不可用甜言蜜语来欺骗众生。如果对人只说半句不好听的话,令人听之而心寒,所谓「恶语半句六月寒」,说好话能令人感觉舒服,对你生好感,相信你所说的话和所行的事,都是正确而正当,而不起怀疑。这时对他说佛法的道理,一定能依法修行。

  ③利行:就是做些对众生有利益的行為,这样才能发生作用。令众生相信你的行為是正大光明,而无自私,他一定会向你学习。

  ④同事:就是共同在一起作事业。换言之,想度那类众生,就示现那类众生身,和他做同样的工作。这样就容易接近,有机会说法施教。例如想度土匪改邪归正,就现土匪身,和土匪在一起,用种种方便法门,慢慢的感化土匪改恶向善,以上是四摄法大概的意思。

  若与众生无限利 则具最胜智方便

  若具最胜智方便 则住勇猛无上道

  假设能给众生无限量的利益,这时,就具足最殊胜智慧的方便法门。如果具足这种最胜智方便,就能常住在勇猛无上道。

  若住勇猛无上道 则能摧殄诸魔力

  若能摧殄诸魔力 则能超出四魔境

  假设住在勇猛精进无上佛道的境界,就能摧殄一切魔力。如果能摧殄一切魔力,就能超出四种魔的境界。

  一切魔力,就是天魔、神魔、鬼魔、人魔等。

  ①天魔:就是天上的魔。如果行人财关未破,天魔就用种种财宝来引诱,令生贪心,扰乱其修行的清净心。这是在八识田中的种子,还没有降伏,还有根本无明,所以没有把握,随境而转,就作了魔子魔孙、魔民魔女,作為天魔的眷属。如果色关未破,天魔就找机会来障碍修道,现出美貌的女人或英俊的男人,在你的面前表演各种姿态,令你著迷而发狂,失去道业,被天魔摄去,作為他们的眷属。

  ②神魔:就是有神通的魔。他不一定住在天上,或者住在大海的岛上,或者住在深山大树下。他见到修道人,就来找麻烦,和修道人闘法,比较高下。道主者能降伏魔;反之,假若被魔所伏,便作為它的眷属。

  ③鬼魔:就是害人的魔鬼。不但来找麻烦,而且还害人慧命,令修道人的心不安寧,或者令失道心。在楞严经上说,有五十种阴魔能扰乱修道的心。因之,无论遇到什麼境界,要有定力,不可动其心,被境所转。

  ④人魔:就是嫉妬障碍人修道的人。在专一修道的时候,他或好故意来找麻烦,障碍你修道,令你发脾气、生烦恼、动无明。凡是有这种的行為,就是人魔。

  清凉国师在疏文上说:「捨分段故无蕴魔,无捨命故无死魔,惑不现行故超烦恼魔,觉佛十力故超天魔。」因為这个蕴魔把人缠住,得不到解脱。现捨了分段生死,所以就没有蕴魔。没有捨命,所以没有死魔。遇到境界不迷惑,觉得很平常,就没有烦恼魔。若能觉悟佛的十力,便能超过天魔的力量。

  我们众生被色受想行识五蕴缠缚,不能解脱。这五蕴变成五种魔力,所以要超出这五种境界,又要超出死魔的境界。人在死的时候,四大分张,各囘本位,身体就空了。又有烦恼魔,就是贪瞋痴慢疑五种基本烦恼。贪就是对顺境起喜爱心,瞋就是对逆境起瞋恨心,痴就是不明白

  眞

  正的道理。慢就是夸耀自己,轻视他人。疑就是不相信任何人所说的话。这五种行為能恼害身心,也是修道人的绊脚石。又有天魔来障碍修道、迷惑修道。若能明白佛的十力道理,天魔也就没有办法来扰乱修道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则得至於不退地

  若得至於不退地 则得无生深法忍

  假设超出这四种魔(蕴魔、死魔、烦恼魔、天魔)的境界,就得到不退的果位。如果得到三不退地,就能得到无生深法忍的境界。

  三不退是:①位不退②行不退③念不退。位不退就是大乘菩萨发心,不会退到二乘的果位上。行不退就是精进修行,不向后退。念不退就是发菩提心,永远不会退的。

  无生深法忍:就是不能忍受的要忍受。无论什麼境界,都要忍受,一切痛苦就没有了。不生烦恼,只发菩提心。这个忍,是忍可於心,心里受不了也要受。这在这个时候要发菩提心,来和生死决闘、来和痛苦战争、来和困苦艰难闘争。这就是人所不能忍而我能忍,人所不能让而我能让的行為,这样,才能得到无生深法忍。

  若得无生深法忍 则為诸佛所授记

  若為诸佛所授记 则一切佛现其前

  假设得到无上深法忍,也就是不能忍也能忍。忍一切法,不动於心。顺逆皆精进,勇猛向佛道迈步,就能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授记,授个记别号。什麼叫记别号?就是说你在什麼时候成佛,国土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佛号叫什麼,住世时间长短,一切一切预先授记,给个记别号。

  如果得到十方诸佛来為授记,那麼,十方诸佛都示现在你面前,為你授将来的记别号。

  若一切佛现其前 则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则為诸佛所忆念

  假设得到一切诸佛示现在面前,来為你授记,就能明瞭一切神通有不可思议的密用。这种境界是深不可测,妙不可言。如果能了知神通的妙用,就為十方诸佛所忆念,互相通达而无障碍,所谓「心心相印,光光相照。」十方诸佛虽在常寂光净土,但常忆念於你,你也常忆念十方诸佛。好像母忆子,子忆母,二念相通,起了心电感应的作用,母子就会相见。

  若為诸佛所忆念 则以佛德自庄严

  若以佛德自庄严 则获妙福端严身

  假设為十方诸佛所常忆念,你也常忆念十方诸佛。这两种念一天比一天加深,就能以佛德来庄严自己和德行,所谓「万德圆融。」如果佛有什麼德行,你就有什麼德行,这样,就获得千变万化的妙福端严身。这种妙福端严身,就是三十二大人相。

  若获妙福端严身 则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则相庄严三十二

  假设获得相好庄严身,那麼,身体就像金山一样,晃耀发光。怎样能得到这种身?就要常修福常修慧。修福能得相好庄严身,修慧就会光明徧照。要想得到妙福端严身,以佛德庄严而自庄严,身体便晃耀如金山。

  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天,到一位居士家说法,居士特别準备黄金色的毡子给佛坐。佛来时,这条毡子落在地上,就找不到了。為什麼?因為佛身放出无量黄金色的光,把徧地照成黄金色,所以找不到毡子。佛离去时,这条毡子又自然现出来。因為这种因缘,这位居士乃发心信佛,生生世世修行,但未成道业。

  到了阿育王时代,他作了比丘,而感化阿育王信佛;不但使国土信佛,而且非常虔诚,成為佛教裡的大护法。阿育王在全印度建筑八万四千塔,来供养佛舍利。又将三藏经典,重新结集,用巴利文写在菩提叶上,成為南传的小乘经藏。

  阿育王本来是位暴君,曾设立一所人间地狱,凡是反对他的人,都被送到这个监狱来受苦刑。无论谁进去,就不能出来,终难免一死。这位比丘,误入这所监狱,被判死刑。他要求缓期七天,得到批准后,在这七天裡虽努力修行,可是也修不成功,乃要求再缓期七天。他专修不净观,观九孔常流不净的东西,身体没有一处是乾净的。观来观去,仍无成就。转眼之间,限期快到了,这时,从外边捉来一个女人,狱卒把她放在大石臼中,活活被捣烂成泥,这位比丘亲眼目覩女人在这种情形下死去,当下就证果,消除了见思二惑,而获得神通。临刑时,心无恐惧,被狱卒放在油锅中煎熬,但奇蹟出现,怎样炸他也不死。狱卒乃报告阿育王。阿育王不相信,亲自来观察,果然如此!於是感动阿育王放弃外道的信仰,改而信仰佛法。

  证果的人,身体很轻,走路无声音,出去乞食,足不沾土,可是囘来时要洗足,这是习惯,也是规矩。证果的人,无论男女,都断了欲念,也就是把生死根断了。

  如果身能发光,如同金山,就具足相好庄严三十二相。在容貌有十二种相好,在身体有十种相好,在手足有十种相好。这是从修三十二种净行,才获得这种成就。

  若相庄严三十二 则具随好為严饰

  若具随好為严饰 则身光明无限量

  假设得到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就具足八十种随形好,更為庄严、更為妙好了。如果得到八十种随形好,作為庄严修饰,身体的光明是无所限量的。有了三十二大人相时,光明不多。有了八十种随形好,身体便放出无量无边的光明,好像金山一样的晃耀。

  若身光明无限量 则不思议光庄严

  若不思议光庄严 其光则出诸莲华

  假设身体像金山,放出光明无限量,就在光中现出不可思议光来庄严其身。如果能得到这种境界,在光中就现出种种莲华,有无量佛菩萨结双跏趺,坐在大宝莲华座上,这是互相庄严、互相无碍的境界。

  其光若出诸莲华 则无量佛坐华上

  这种不思议的光来庄严其身,在光中现出种种莲华,其色不一: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紫色紫光,有种种的光、有种种的华,在每朵大宝莲华上,有无量诸佛坐在莲华座上,来说种种的法,教化种种的众生。这是半偈颂。

  华严的境界,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一个地方现出这种境界,那麼,尽虚空徧法界,在所有的地方,都能现出这种境界。乍看是一,细看是多。虽然是多,实际是一。修道成功,得到法身,就是这样子。看它是一个,可是能尽虚空,徧法界。但是在一个之中,又能现出无量。所谓「无量為一,一為无量。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徧满,一多无碍。」怎能知道这种境界?就是要修行,才能把自性光明现出来。这时,法身也成就了,报身也成就了,化身也有神通了,一个身可以化為百千万亿身。所谓「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有这种神通妙用,就是我们凡夫,如果认

  眞

  修行,脚踏实地,不说口头禪,也必当成就道业,证得和佛一样的有神通妙用,无二无别。如果不修行,著住在文字般若,或著住在讲解,这是靠不住的。一定要从修行下功夫。各位要注意!要努力!因為人人都有佛性,皆堪作佛,所以人人都要修行,才有希望成佛。

  示现十方靡不徧

  悉能调伏诸众生

  若能如是调众生 则现无量神通力

  佛能示现到十方世界去,没有不周徧的地方。这时能把刚强的众生完全调伏了。如果能把难调难伏的众生都调伏了,就现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神通妙力。这种神通力,是从什麼地方得来的?是从坐禪、念佛、持咒等等的修行而证得。修行时,样样要忍,不能忍也要忍,才能得到神通的妙用。

  若现无量神通力 则住不可思议土

  演说不可思议法 令不思议众欢喜

  假设能现出无量无边神通力,就可住在不可思议的佛土,或者住在庄严妙好的国土,演说不可思议的妙法。令不可思议的众生发菩提心,皆大欢喜。

  若说不可思议法 令不思议众欢喜

  则以智慧辩才力 随众生心而化诱

  假设能演说不思议的妙法,能使令不思议的众生,皆生大欢喜心,发菩提心,增长善根。怎样才能令众生欢喜?就要用

  眞

  正的智慧和辩才的力量,随著一切众生之所好,而诱导他们,令发菩提心。

  若以智慧辩才力 随众生心而化诱

  则以智慧為先导 身语意业恒无失

  假设能用

  眞

  正的智慧,善巧方便的辩才,这种力量来随顺众生的心意,来化导他们、来诱导他们,令他们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就以智慧為先导的条件,令身语意三业清净。恒无失就是不造十恶,奉行十善。

  十恶就是身有三恶:杀、盗、淫;语有四恶:妄言、綺语、恶口、两舌;意有三恶:贪、瞋、痴。

  ①杀生:杀生就是杀害众生的生命。杀生是世界战争的祸首。古德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碗肉汤,或是牛羊肉、或是猪鸡肉、或是鱼虾肉,总之,都是一切众生肉。这肉汤中的怨气,犹如大海之深。今生你杀我,吃我的肉;来生我杀你,吃你的肉;互相残杀不已,互相吃肉不停,冤冤相报,循环不息,这种仇恨似海永远填不平。要想知道世界為什麼会发生刀兵相继,无有暂歇?就因為杀生太重。但听屠牛屠猪场,在夜半时所发出悽厉的号叫哀求声,令人闻之,则不忍心而食其肉。

  佛殿也有鼓,有警世的作用。在唐朝时,五臺山的黑山寺,有位监寺僧,名叫法爱。他生起贪心,将寺物全归為己有,广购良田,遗与其徒。死后為牛,在其徒的田庄耕田。三十年后,生老且病,庄头拟向人家换油。是夜,乃向其徒明诲法师托梦,流泪而说:「我用僧物為你置田,今生做牛,為你耕田,等我死后,愿剥我皮做鼓,书写我名於鼓上,凡礼拜诵经时,当繫我皮繫消我之苦。」第二天早晨,庄头来报,老牛撞树而死。明诲法师遵其师在梦所嘱之事,照办不误,将田地作為布施。

  众人来贺喜:亲戚朋友来贺喜,认為是大喜事,岂知这中间有多麼可怕的因果报应!

  我看

  眞

  是苦:誌公和尚说:「我看是苦,可是人以苦為乐。」

  信佛的人,一定要吃素菜,不可吃一切众生肉。锅中的肉,不知是那一世父母的肉,或者儿女肉。欢喜吃肉的人,应作如是观想:把肉当作死尸肉,又臭又毒,吃了中毒,便有生命的危险。吃众生肉是最愚痴人的行為。

  由此观之,不吃众生肉,才有慈悲心,也免不了因果循环的报应。人人不吃肉,世界无战争。為什麼世界有战争?就因為人人吃肉的缘故。我们信佛的人,不但不杀生,还要放生,放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从前有位小沙弥,他是短命的人,他师父有点神通,知道过去的宿命,晓得小沙弥的寿命只有三十天的时间,已无法挽救了。遂给他一个月的假,令他囘家尽孝道陪伴双亲。假期已满,小沙弥高高兴兴地囘到寺中。其师大惊,乃问:「你囘家做些什麼事情?」小沙弥说:「我除了陪父母之外,没有做什麼事。」老和尚不相信,又问:「你仔细想一想。」小沙弥想了半天,才说:「呃!我在囘家的路上,经过一条小河,我看一群蚂蚁在河水上边,我用一根树枝,救牠们上岸。」老和尚一听,原来如此!由此公案证明,短寿的人,但行善事,就可以增寿。长寿的人,儘行恶事,反而会减寿。所以寿命之长短,全操在自己手中。

  在三世因果经上说:「无父无母為何因?前生都是打鸟人。有子有孙為何因?前生开笼放鸟人。今生长命為何因?前生造桥放生人。今生短命為何因?前生宰猪杀牛人。」

  ②偷盗:今生偷盗人家的财物,来生也会被人家所偷盗,这是因果循环的报应。

  ③邪淫:除了夫妻之外,不可和任何人发生性行為。见到漂亮的女人,或见到瀟洒的男人,不可生非非之想。老者视為自己的父母;年轻者,视為兄弟姐妹。如此观想,则无邪念。

  ④妄言:随口说虚妄不实的话欺骗人,不但使人生烦恼,自己也造了口业。

  ⑤綺语:说些甜言蜜语諂媚他人,其实是口蜜腹剑。

  ⑥恶口:随意咀咒人、骂人,希望别人乘飞机发生爆炸、搭轮船翻船等不幸的事。

  ⑦两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人和人不能和睦相处。

  ⑧贪:吃的、喝的、玩的,任何东西都贪得无厌想据為己有。

  ⑨瞋:喜欢发脾气,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喜欢发脾气的人,一定不会有成就。

  ⑩痴:愚痴没有智慧,事理认识不清,整天在烦恼中打转,不能出离。

  身业的三恶, 都是犯戒的媒介。意业的三恶,都是修道的障碍。不要生贪心,无论怎样好的东西,不要有所企求,而取為己有。不要生瞋心,对任何人,都应该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化敌為友。不要生痴心,对事对理,认识清楚,辨别明白,便无烦恼。

  我们发愿,要断十恶,要修十善。这十种恶不作,就是十善,所谓「今生不杀生,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来生无婚变。今生不妄语,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饮酒,来生无狂乱。」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信不信由你。

  若以智慧為先导 身语意业恒无失

  则其愿力得自在 普随诸趣而现身

  假设用智慧為先导,来教化一切众生。那麼,身语意三业就常无过失。不造十恶,奉行十善,就能教导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所发的愿力就得自在,能普徧到诸趣中去现身。愿到天上教化众生,就可以现身去天上。愿到地狱教化众生,就可以现身去地狱。没有限制,也没有障碍。这是四摄法中的同事。所谓「应何身得度者,即示现何身而度之。」现身作為诸趣众生的榜样,令他们发菩提心,这并不是去受报。

  若其愿力得自在 普随诸趣而现身

  则能為众说法时 音声随类难思议

  假设所发的愿力,得到遂心满愿的自在,能利益众生,能帮助众生,那麼,就能普徧随诸趣来示现其身。為众生演说妙法的时候,其音声随著众生的种类而有分别,可是都得到不可思议的法益。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人闻之是天语,人闻之是人语,修罗闻之是修罗语,畜生闻之是畜生语,饿鬼闻之是饿鬼语,地狱闻之是地狱语。

  若能為众说法时 音声随类难思议

  则於一切众生心 一念悉知无有餘

  假设能為众生演说无量妙法的时候,其音声都能令众生听得懂。例如,中国人听之是中国的语言,美国人听之是美国的语言。各国人听之是各国的语言,这就是神通妙用的力量。这样,就能明瞭一切众生的心。就在一念之间,能知道众生的心念,在想什麼?在念什麼?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无论有多少众生,有多少种的心念,都能清清楚楚知晓,没有不知道的。

  若於一切众生心

  一念悉知无有餘

  则知烦恼无所起 永不没溺於生死

  假设能在一念之间,知道一切众生心,那麼,就能知道烦恼也是空的。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虽然无穷尽,但是知道众生有若干种心,就知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道理。因為菩提心圆满了,所以烦恼无所起。既然没有烦恼,就把生死的根本截断。生死根断了,就再也不会在生死海中漂浮沉沦,更不会在六道轮廻中洄澓旋转。这样,就能超出生死轮廻的枷锁。

  修道人,最要紧的事,就是「断欲去爱。」这是证果唯一的办法。如果没有烦恼,欲念也没有了。欲念没有,生死就了了。这是有连带的关係,所以一定不可以有染汚的思想。

  若知烦恼无所起 永不没溺於生死

  则获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现世间

  假设能知道烦恼是无自性,是无所起的,就能把烦恼转為菩提。如果不明白,菩提也会变為烦恼。这好像反掌之易。我们无缘无故发脾气,这即是无明在作怪;无明障碍你,令你生烦恼。如果把无明破了,烦恼就是菩提。这时永远也不会在六道里轮廻,而能脱离生死的苦海。这时,功德圆满,获得法性身。以法的威力,普徧现於十方世界。

  若获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现世间

  则获十地十自在 修行诸度胜解脱

  假设能获得功德法性身,便可以用法的威力普现於十方世界,则能获得十地十自在的地位。再修行十度法门,就得到殊胜不可思议的解脱。

  十地有四种:①佛乘的十地②菩萨的十地③缘觉的十地④声闻的十地。现在是说菩萨的十地:㈠欢喜地、㈡离垢地、㈢发光地、㈣燄慧地、㈤难胜地、㈥现前地、㈦远行地、㈧不动地、㈨善慧地㈩法云地。在本经十地品中,有详细的解释。

  十自在就是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十度就是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在前边已经有解释。

  若获十地十自在 修行诸度胜解脱

  则获灌顶大神通 住於最胜诸三昧

  假设得到十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的地位;又得到十自在,从命自在乃至智自在;再修行十度,从布施乃至智度,因之得到殊胜的解脱。这样,就获得十方诸佛来灌顶,能立刻证得十地十自在这种神通妙用;也就能住在最殊胜的一切三昧境界,得到正定正受这种的受用。

  若获灌顶大神通 住於最胜诸三昧

  则於十方诸佛所 应受灌顶而昇位

  假设获得十方诸佛来灌顶,就能得到大神通,就住在最殊胜的诸三昧中。就到十方诸佛的道场中,诸佛為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法身大士受灌顶的仪式,令其普徧升到等觉地位。如果断了最后一分的生相无明(好像一根头髮那麼细的无明),就能到妙觉地位。

  若於十方诸佛所 应受灌顶而昇位

  则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顶

  假设能在十方诸佛道场,应受灌顶的仪式,而昇到等觉地位。就能承蒙十方一切佛,用手洒甘露水,灌其头顶。

  灌顶就是诸佛以大悲水灌顶,把往昔一切习气,完全洗涤乾净。自行圆满,证得佛果。

  印度古时,国王即位时,用四大海水来灌顶,表示祝意。密宗以灌顶作為传戒。没有灌顶之前,不能持咒;否则,有盗法之罪。普通有两种灌顶的仪式:一為传教灌顶,初发心者,经师许可,而受灌顶,正式為弟子。二為结缘灌顶。遇到灌顶仪式时,法缘难逢,乞求灌顶,才有资格研究密宗的经典。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顶

  则身充徧如虚空 安住不动满十方

  假设承蒙十方一切佛,用甘露水来灌顶,就能把最后的一分生相无明洗涤乾净,这是殊胜的境界。如果得到诸佛灌顶,法身就能充满如虚空。法身虽然安住不动於虚空,可是能徧满十方世界。為什麼?因為一个法身就是无量法身,无量法身还是一个法身。

  若身充徧如虚空 安住不动满十方

  则彼所行无与等 诸天世人莫能知

  假设法身充满如虚空,这就是无在无不在的境界。虚空的境界,和地狱的境界是一样的情形。一个法身也充满虚空,多个法身也充满虚空。这是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无碍的境界。地狱的众生,随业而感,一个人也充满地狱,多个人也充满地狱,所以叫无间地狱,也就是没有空间的意思。

  法身充满虚空,应虚空中安住不动,而徧满十方世界。所行所作没有可比的,诸天的神和世间的人,是无法知道这种神妙境界。

  菩萨勤修大悲行 愿度一切无不果

  见闻听受若供养 靡不皆令获安乐

  菩萨是有情之中一个觉悟者,众生是有情之中一个无觉悟者,所以菩萨愿将先觉悟的道理,来觉悟有情中没有觉悟者。因為菩萨是悲心切切,慈悲度众生,所以勤修大悲行,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发愿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得不到果位,而是都能得到圆满的觉果。或者有众生见到菩萨所行的十度万行,或者闻到菩萨所行的法,也就能受持。如果再发供养的心,没有不都获得安乐的果位。

  菩萨勤修大悲行,不见众生过。将众生的过错,认為是自己的过错,这是菩萨的心肠。我写一首偈颂「众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就是把自己的黑暗扫除,变成光明,不要把他人的黑暗来遮住自己的光明。他人有不对的地方,就是自己不对的地方。把人看成和我一体,儘量去改善,这就是大悲。

  彼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无缺减

  十善妙行等诸道 无上胜宝皆令现

  这些法身大士,都有大威猛神力,都具足法眼,什麼都知道,没有缺陷的时候。他们修十善的妙行,普度六道众生出离苦海。又用无上殊胜的法宝,都能令其显现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是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在童年的时候,如果有善根,很容易开五眼。所谓「童

  眞

  入道」,很容易得到神通,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所以童子出家(童男是十六岁以前,童女是十四岁以前)法眼常全。等到懂得染汚法的时候,清净法就远离了。这时再修行,比较困难,而有缺陷。可是假若认

  眞

  修行,还能返本还原(恢復童子身),而没有染汚的思想,完全是清净身。我们修道,就是修清净(童子)身。什麼时候

  眞

  清净,见境不动心,什麼时候就有成就。

  譬如大海金刚聚 以彼威力生众宝

  无减无增亦无尽 菩萨功德聚亦然

  譬如在大海中,有金刚宝石聚集在一起,以金刚宝石的威力,又生出一切宝。这些宝,也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多,也没有穷尽。菩萨所修的功德,聚集到一起,也是这样,能生一切法宝。

  或有剎土无有佛 於彼示现成正觉

  或有国土不知法 於彼為说妙法藏

  或者有的刹土没有佛出现。行菩萨道的菩萨,能示现八相成道,百界作佛。八相是:①从兜率天降到人间②入胎③住胎④出胎⑤出家⑥成道⑦转*轮⑧入涅槃。或者有的国土,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因為没有见到佛、闻到法、覩到僧的缘故。在不知道有三宝的国土中,这些菩萨便為众生开示,演说妙法藏,也就是佛所说的缘故。因其含藏多义,故称法藏。

  无有分别无功用 於一念顷徧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无量方便化群生

  因為没有分别,且以无功用道的神通妙用,所以能在一念之间,就徧满十方教化众生。好像月光在空中,能徧照一切水,所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所有水路的月,都是空中一月所现,和「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的道理。菩萨用无量无边方便妙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

  什麼是无功用道?就是具足大圆镜智,事来则映,事去则净的境界。已经功圆果满,无用而无不用,很自然而不勉强。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现成佛道

  转正*轮入寂灭 乃至舍利广分布

  菩萨能在十方所有世界中,每一念中,示现成佛道,转无上正*轮,入常乐我净涅槃。乃至将舍利(透明体,非常坚固)广分布於十方世界。

  舍利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在唐朝有位樊玄智,拜杜顺和尚為师,专诵华严经,修普贤行。他每诵经时,口出舍利,前后数百粒。现在有位谢冰莹教授,住在美国三藩市。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供养著一粒舍利。这粒舍利能生小舍利,前后已生二十餘粒,都被人请去供养,这粒母舍利,现在仍然是生生不息。请舍利人,如果心诚意恳,很快就会生出小舍利,

  眞

  是不可思议!这种境界不是科学所能瞭解探讨的,无法求其

  眞

  正的原因。

  有人说,人在命终时,如果吞下一粒舍利,其神识(灵魂)能从头顶泥宫走出。我不赞成此说。因為人人吞舍利,岂不是把舍利吞光了?只要生前多行善事,热度一定会由上而昇去。否则,吃舍利也无用处。

  人死的时候,有的热度从上边走,有的热度往下边走。据说从上边走的人,可以转生三善道;往下边走的人,则会堕落三恶道。虽然没有科学的证明,但有高僧(开五眼)勘验证实,不能不信,也有事实的根据。死者生前做功德事,其热度在头上最后凉。死者生前不做功德事,其热度在脚底最后凉,这是经验之谈。总之,胸部以上后凉,可以生人道或天道。腹部以下后凉,就会堕畜生或地狱,这并非迷信。有偈云:「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臏踝畜苦趣,足底阿鼻狱。」

  或现声闻独觉道 或现成佛普庄严

  如是开阐三乘教 广度众生无量劫

  或者有的国土,现出声闻身,或现独觉身。或者示现到其他世界去成佛,普徧来庄严诸佛国土。像这样开阐三乘(小乘、大乘、佛乘)的教法,在无量劫中,已普徧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声闻就是阿罗汉,他们是亲闻佛的音声而悟道者。他们修四諦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知道世间一切是苦的,苦是从烦恼来的,所以要断集諦,就羡慕寂灭法,而来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三十七道品。断了三界见思二惑,就证罗汉果,得到大智慧、大神通。

  独觉就是辟支佛,又為缘觉。在佛没有出世时,修道人在深山幽谷中静修,「春观百花开,秋覩黄叶落」,感到一切是无常,而悟道者,称為独觉。缘觉是在佛出世之后,观十二因缘法而悟道者。十二因缘法:①无明:就是不明白道理,所以生起迷惑。②行:因為迷惑,所以就发出行為。③识:有了行為之后,就有识(胎儿)。④名色:有了识,就有名色,也就是五蕴之身。名是精神方面的受(感受)、想(思想)、行(行為)、识(分别)。色是生理方面的肉体。⑤六入:有了名色,随著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入。⑥触:有了六入,就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发生触觉作用,就被境界所转。⑦受:有了触觉之后,就有领受的妄想;顺境贪之,逆境瞋之。⑧爱:有了领受,就生爱心,心爱之物,或心爱之人,一定设法争取。⑨取:有了爱心,就取為己有。⑩有:因為有了取,所以就有了一个有(阿赖耶识)。?生:有了种子,父母缘成熟,就去投胎,又復有五蕴之身。?老死:有了生,就有老死。这是人之生命轮。这十二因缘有两个门,一為流转门,二為还灭门。修道人,是脱离流转门,而修还灭门,这样才能了生脱死。以上是流转门的因缘,以下是还灭门的方法。由无明开始,观察到老死,这十二因缘接连不断。如果把无明灭了,行就灭了。行灭,识也灭。识灭,名色也灭。名色灭,六入也灭。六入灭,触也灭。触灭,受也灭。受灭,爱也灭。爱灭,取也灭。取灭,有也灭。有灭,生也灭。生灭,老死也灭。所以修道人,首先要破无明。无明是万恶之首,所以要用智慧剑来斩无明首。无明不作怪,便能了生死。



上一篇: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5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6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