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入门: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六
一百零六、佛化卢志
《经律异相》上说:当时首波罗城,有一位长者名卢志,奉事尼犍子外道。佛为了要度化卢志,便来到首波罗城。
尼犍外道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发慌,自念说:瞿昙沙门若来这里,这里的人民一定舍我而去归投瞿昙,将来还有谁愿意供奉我呢?于是匆忙来到卢志家,对卢志说:“沙门瞿昙,今要来此,你可知道吗?这位沙门,舍弃父母,东奔西走,所到之处,能令土地五谷不丰,人民饥馑,死亡者众。”卢志听了,信以为真,心中十分慌张,对尼犍说:“这可不得了!我们得赶快想办法来对付他。”尼犍说:“瞿昙性好丛林清水,凡城外有丛林的地方,全部砍伐;有流泉池井,用臭秽的烂土泥填满。派人预备器仗,城门严加防守,他若来时,阻挡不让他入城。我在这里施用种种法术,必能令他回转,便相安无事。”一切布置就绪。
这时,佛已来到首波罗城,见城外树木无故被伐,心生怜憋,以慈心向之,所有树林皆还生如初。河池井泉,其水恢复清净,盈满其中,朵朵莲花弥覆其上。又变其城垣为绀琉璃,内外透明,城内人民只见城门自开。守城的兵士举起器杖,器杖皆化成杂花,有谁能阻挡得了。
卢志长者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清浊自分,遂随大众一起来到佛前,恭敬顶礼,合掌迎接。佛为他们广说法要,皆发菩提心,咸受戒法。
一百零七、贫公见佛
《贫穷老公经》上说:舍卫国有一位贫穷老公公,年已二百多岁了。有一天,这位老公公扶杖而来,要求拜见佛。守门的人不让他进。老公公大声说道:“我虽贫贱,然而千载有幸,今得值佛在世。我素闻世尊,仁慈之心普及天下,万物皆蒙恩泽,所以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想要向佛请教罪福因果,求离众苦。万望高抬贵手,让我一见慈颜。”
这时,佛对侍者阿难说:“你到外面领老人进来。”阿难遵命。老公公不胜欢喜,伏地而行,合掌向佛说道:“我生世不幸,贫穷潦倒,饥寒交迫,求死不得,活无所赖;又想人命至重,不能自弃。闻佛在世,心独欢喜,昼夜发心,愿一见慈颜。刚才在门外遇到一点挫折,心灰意冷,本想回去,无奈气力不堪,进退无路,又怕我要是在这里死了,秽污佛门圣地,重增我的罪业。哪知世尊果然是这么的慈悲,不嫌我老迈,让我进来,满我心愿。现在就是让我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但还是请佛慈悲,为我开示法要,消我前业,修我来生。”
佛为老人开示说:“人之受生,各有生死因缘。因为各人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所受的果报也千差万别。你在前世时,生在富豪之家,并且聪明智慧。可是你却没有运用你的智慧财富去造福于人,反而恣意轻凌于人,不肯布施。所以你今生才会遭受这样的贫穷。罪福报应,如影随形,如响应声,谁也躲避不了。”
老公公听了佛的开示,自知前世罪业深重,便再次向佛请求说:“乞以垂残之命,得作沙门!”佛表示同意。于是老公公剃除须发,法衣着身,而成沙门。
一百零八、老人出家
《贤愚因缘经》上说:王舍城有一长者名尸利比提,年已百岁,听说出家功德无量,便自想道:我今何不趁有生之年,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于是来到竹园精舍,问众位比丘说:“世尊今天在不在这里?”答说:“不在!”长者又问:“那么请问,哪一位是佛的大弟子?”众比丘指着舍利弗说:“这位就是。”长者便来到舍利弗前,合掌作礼说:“请准许我出家。”
舍利弗见这位老人年纪这么大了,出家人所应行的三事:学问,坐禅,助营众事,这老人恐怕一件也做不了,就对长者说:“你回去吧。你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已不适合出家。”长者依次问大迦叶、优波离、阿龙楼陀等五百大阿罗汉,皆说年老不得出家。长者只好退出竹园,站立门外,不觉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这时世尊忽现其前,放大光明,相好庄严,无限慈祥地问老人说:“你何故哭得这么伤心?”长者听到佛的梵音,当下转悲为喜,如子见父,立即五体投地,泣声说道:“我究竟造了什么罪业,独不许我出家?”佛问长者:“是谁说年老不许出家?”长者答说:“是舍利弗他们说的。”这时世尊以大慈悲安慰老人说:“你不要忧愁苦恼,我答应让你出家就是了。你随我来。”长者便随佛后,入佛精舍。佛对大目犍连说:“这位长者发心出家,我们成全他吧!”后来这位老者也证得阿罗汉果。
一百零九、净土缘起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王舍城有一太子,名阿奢世,因为受恶友调达的教唆和挑拨,竟把父王频婆娑罗及母亲韦提希夫人关闭于七重深宫之中,不让他们出来。
韦提希自从被她的恶儿子关闭以来,心中有说不尽的忧伤和苦恼无处倾诉,以致身体衰弱,面容憔悴。这一天,她面对灵鹫山,遥向世尊作礼,说道:“世尊的威德至重,而我今被恶儿子关闭在深宫里,既不能到灵鹫山去,又不敢请世尊来,所以想见世尊一面都难哪!”
这时,世尊知韦提希心中所念,即与目犍连、阿难以及释梵护法诸天,从空而来。韦提希见世尊不请而至,感动至极,向佛哭诉说:“不知我前生前世,造了什么罪业,生了这个恶儿子?在这个浊恶的世界里,我的苦楚可受够了。唯愿世尊为我广说他方世界中没有忧愁苦恼的处所,我一定要往生到那个世界去,再也不愿意停留居住在这个充满恶浊的世间。”
这时世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韦提希见了之后,说:“世尊,这许多诸佛国土虽然都是清净光明的,但我还是喜欢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那个国土。”
佛告诉韦提希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离我们此地并不远。你当专心致志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凡是愿意要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人,最初的修行方法,就是应当修三种福:第一先修世间凡夫之福,做一个世间好人。必须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以慈悲为怀,不杀害一切众生;进而修十善业——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起贪、嗔、痴恶念。第二要修出世间之福,必须受持三皈,然后按在家、出家本位进受五戒、八戒或出家具足戒,而且在一切言行举动中都要体现出庄严的仪表,作人天师范。第三要修大乘菩萨之福,首先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其次要深信因位修菩萨道,果位必定成佛。为了自行修因证果,必须读诵大乘经典;为了方便度化众生,必须随时劝导引进初学。这三种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又应当一心系念、谛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坐莲花上,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遍满彼佛国土。此想成就时,即当往生极乐国土。”
一百一十、丑女改容
《百缘经》上说: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生一女儿,面貌极丑,不似人形。但也只得把她养育长大,而后许配给一位贫穷的破落户为妻。国王又特为女儿起造舍宅,内外共有七重房门,平时总是关闭着。国王还嘱咐女婿说:“你如出外,要记得关锁房门,锁匙要自己小心保管,不要让外人看见我女儿的模样。”又拿出财物供给女婿,并封授女婿在朝中做官。
女婿当官之后,自然要与朝中权贵豪族应酬聚会,而每次聚会之时,凡来参加的人,都带着自己的妻子来赴会,共相欢乐。只有这位新官大人是例外。久而久之,众人不免起了疑心,说这位大臣的妻子假如不是一个大美人,便一定是一个丑八怪。于是众人故意轮番劝酒,把这位大臣灌得酩酊大醉,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众人在他身上取得钥匙,派人到他家中开门,要看看他妻子究竟是何模样。
却说丑女自嫁人之后,仍居幽室,不见天日,心中常自怨自艾说:“不知我前世究竟造了什么罪,使我今生过着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丑女越想越伤心,便遥向世尊作礼,愿垂哀愿。
当时,佛知丑女心念,来到她家中。丑女见佛,即便顶礼问讯,求哀忏悔。佛为说法,丑女心开意解,恶相丑形忽然变得端正美丽,犹如天女一般。
适巧那位使人前来开门,见这位少妇端正美貌,举世无双,还报以众人得知,并将钥匙放回大臣身上。
大臣回家,忽见一位美貌少妇,惊疑不已,因问:“你是何人?”少妇答说:“我是你妻子呀!”随即把礼佛忏悔,蒙佛神德,使其改容的经过告诉丈夫。于是夫妇二人回宫拜见父母,然后一起前往礼谢世尊。
一百一十一、鹦鹉请佛
《百缘经》上说:有一天,佛离开祗园精舍,率领众弟子,将要往摩竭提国。在路上,林间群鸟中有一鹦鹅王遥见佛来,便飞腾虚空,逆道前来奉迎;并且高声叫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慈哀怜愍,来我林中歇息一宿。”佛点头表示同意。
鹦鹅王知佛已接受所请,即还归本林,通知众鹦鹅出林迎接。佛及比丘到了鹦鹉林中,各敷坐具,在树下禅坐,正念思惟。鹦鹉王见佛及比丘皆寂然宴坐,心怀喜悦,通夜飞翔,绕佛比丘;并四向顾视,以防狮子化狼恶兽或者盗贼什么的,前来触犯世尊及比丘僧。
到了第二天早晨,世尊又要上路了,鹦鹉王欢欢喜喜地在前引导。将近王舍城,鹦鹅王首先飞入宫中,通知频婆娑罗王说:“世尊领着众比丘,已来到本国,现在将要入城了。唯愿大王,早些备办饭食,出城迎接。”频婆娑罗王听了鹦鹅王的报告,立即传令厨师备办上好素斋,并召集群臣,各各执持幢幡、香花鼓乐,一起出城迎接。
鹦鹉王这样激动地忙着飞来飞去,结果就在这一天夜里命终了,其神识当即生到忉利天上为天人;为报世尊恩,又从忉利天下来,赍持香花而供养佛,向佛作礼。佛为说四谛法,天人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一百一十二、恶牛蒙度
《百缘经》上说:佛在桥萨罗国时,有一天带着众弟子要往勒那树下,路经一河泽。泽中有五百水牛,极为凶恶。河岸上有五百牧牛人,遥见佛与诸比丘从此道而来,恐被恶牛所伤,便高声叫唤,说这里有大恶牛,能抵突伤人,陌生人是从来不敢从这里经过的,唯愿世尊赶快改道而行。佛对牧牛人说:“你们不须忧虑,这些水牛如果要来抵我,我自会对付的。”
话音刚落,只见恶牛翘尾低角,怒吼狂奔而至。世尊停立不动,于五指端化五狮子在佛左右,周围四面有大火坑。水牛一见狮子和火坑,甚大惶怖,四向驰走,无所逃窜。唯佛足前,有一片空地,晏然清凉,水牛驰奔趋向,当下心意泰然,无有怖畏,即长跪伏首,舔世尊足,又抬头仰视世尊,似乞求状。
佛知这些水牛恶性已调伏了,就对它们说偈道:“盛心兴恶意,欲来伤害我,归诚望得胜,近来舔我足。”这些水牛听佛说偈后,心中愧悔,从此不食水草,不久命终,俱生忉利天;为报佛恩,从忉利天下,赍持香花,来到佛所,向佛礼拜毕,恭敬地站在一边。佛为他们说种种法要,俱各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释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dzj/dzjrumen/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