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1讲

当前位置 :佛教经文 > 华严经 > 华严经讲解 >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1讲

* 来源 : 赵城藏佛经网 * 作者 : 问初 * 发表时间 : 2020-01-09 11:05
导读:《四十华严》第1讲 (2006年11月26日) A  我们怡学大和尚,诸位法师,还有诸位菩萨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这一会非常的殊胜,能够在北京来跟各位啊,以法会友,以佛法来跟各

  《四十华严》第1讲 (2006年11月26日) A

  我们怡学大和尚,诸位法师,还有诸位菩萨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这一会非常的殊胜,能够在北京来跟各位啊,以法会友,以佛法来跟各位相会,这在历史上已经是很难得的,在法界中那是更为殊胜。

  刚才温教授在介绍的时候提到,我们佛教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佛教文化,另外一个是佛陀的真理。我们到这里来听经,大部分都是佛教徒,对不对?有没有非佛教徒的?但是我要告诉各位,佛教徒有两个定义。一个是佛教的叛徒,一个是佛陀的信徒。在文化跟真理之间,你所选择的是佛陀的真理呢?还是只停留在佛教的文化上面?这两者本来应该相辅相成。所谓相辅相成啦,就是有些人是透过佛教文化而回归到佛陀的真理里头,那这就是佛陀的信徒。他因缘不同,从佛教文化走进来。那你假如是在佛教文化里头,而造成对于佛教真理的障碍,那就是佛陀的叛徒。所以我们简单的讲,很多教徒啊,其实就是那个宗教的叛徒。

  我们在西方世界里看到,为了坚持他的宗教文化,因此把那宗教的行者加以杀害、迫害,那这些都是那个宗教的叛徒。当年,哥白尼,各位认得吗?推翻“《圣经》地球跟宇宙理论”的人,他是天主教教庭的一位大神父。他是一位科学家,他发现啦,地球是圆的。他说违反《圣经》的旨意,他被处以死型。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常常被文化所迫害。伽利略,大家认识吧?他是发明望远镜的人。他发现太阳绕着地球转的理论是不对的,《圣经》虽然这样讲,他说不对,是地球绕着太阳跑,他就被关起来了。后来他写了很多悔过书,说他是受到撒旦的蛊惑才讲错了话,才免于一死。违背真理!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提醒各位,今天我在这里要告诉各位的是,佛陀所讲的真理是什么?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在这部分,那讲来话长,理论也相当的多。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我想透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部《四十华严》啦,来跟各位作介绍。就我初步估计,假如每个月讲五天,每天两个小时,十二个月都讲,五年是最起码,不一定讲得完,我们尽力。因为这里面有好多理论要一再地阐述,没有办法简说。我师父在五台山普寿寺讲《八十华严》讲四年,今年开始要讲这个部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部分。他是每天讲,他都要讲一年。我们每个月才讲五天,大概没那么容易。不过呢,我们在有可能的条件下,来尽情地畅谈。当然,这只能够略说,不能够细说。细说啊,我在台湾已经讲了二十年,《华严经》还没讲完。

  所以,各位,对于华严来讲,可以这样讲,你要简单地听过一参,大概要领就能够抓得到,我们尽可能来给予各位一个全貌。但是不管你怎么听啊,都只能听到某一部分。

  今天首先要跟各位谈的,我们既要学佛,你知不知道学佛人,与没学佛的人有什么不同?佛法,佛教,这个宗教,跟其它的宗教有什么不同?你要先弄清楚。宗教跟非宗教有什么不同?我们要先弄清楚。这是一个大的区块跟领域。

  宗教有个特质,一般人叫做宗教情操。您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宗教情操?不是对于你的信仰啊,产生一种执着,叫做宗教情操。不是这样讲。当然有些人赋予极高的热忱跟感情,那当然是宗教情操,没错。但是我们要告诉各位,宗教要讲的,都是生命。高度的宗教情操啊,就是赋有高度的生命热忱。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是具有高度宗教情操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不会特立独行,他会讲求他自己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会追求族群的和谐、圆融与安宁。

  各位注意这两个方向,个人生命的真善美,以及族群。族群呢,包括你在家里两个人,夫妻两个人要和谐,家庭三五个人要和谐,你工作场合的这几十个人要和谐,我们社会上的这个族群几万个人要和谐,我们国家上下十几亿人要和谐,全世界六十五亿人口,这世界要和谐,这个叫做宗教情操。

  不只你与人的关系,这个生命,不只这样而已,你跟一切万物,包括你对动物,生命的存在,那份和谐与宁静,你也要热爱。动物的生命不是不值钱,它还是生命。站在佛教的立场讲,众生平等。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不看他的外相。不但动物,植物也一样。树木花草,你就可以蹂躏吗?你就可以糟蹋吗?你对于花草的存在,树木的存在,你会不会欣赏?为什么文学家很美?因为他懂得欣赏花草树木的生命。不但对动物的生命,对植物的生命,对于没有生命的生命,你照样地要尊重。风吹草动,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你也必须要尊重,要恭敬。这个叫做生命的情操。

  假如一个人只为他自己,那不对的。假如你从这个地方来看,佛教的基本立意,你就会发现,佛陀那一份大慈大悲是无所不在的,无所不在。不是只对他的国家人民而已,他更对全世界,不但是对人类而已,对所有的生物、动物,乃至六道众生,包括天神,包括鬼,包括畜牲,一样地尊重与公平。不但对于六道众生,包括树木花草,蓝天白云,一样的尊重,一样的恭敬,一样的平等对待。这个是佛陀讲的,真正的慈悲与平等。具备了这样的一个情操啊,叫做生命情操,或者叫做宗教情操。

  那您是一个真理的追求者,那应该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来。这是佛教与其它的宗教最大的不同,也是宗教与非宗教之间最大的差异。

  我们在这里要跟各位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定理,你看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我已经讲了二十年。在宗教的领域里,不用大脑,你去注意,用大脑不能够关怀生命。大脑里面所用的,是追求知识,我们所要谈的,对于生命这个领域来谈的话,是要用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不是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在我们中国来讲叫做“小学”,叫做“小学”。

  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术语来讲,叫做“大学”。所以你留意看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呢,佛教叫做“上求佛道”,“在亲民”呢,佛教里叫“下化众生”,“在止于至善”呢,佛教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用现代的话来定义啊,要怎么讲啊,就是发起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的境界。“阿”者无也,“耨多罗”上也,“三”者正也,“藐”者等也,“三”者正也,“菩萨”者觉也,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传统的定义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错吧?什么叫“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也。到底有没有定义啊?我不知道哈,反正教科书都这样教啦,我们都这样背。它用现代白话讲,叫做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的境界。那就是《大学》上面,已经讲得很明白“在止于至善”。所以,基本上啊,合在一起。止于至善是讲生命的。所以我们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

  这里面啊,都没有讲到“小学”,都没有讲到“小学”。用“小学”啊,就用大脑。大脑,大脑怎么样啊?它要记忆。记忆以后,要推理,推理以后有目标,所以会造成竞争,造成斗争。不用大脑用生命,生命的智慧会启动。它要信心,不是要记忆。你注意看看,你现在用大脑的人会说“没记忆,这个人像白痴”,对不对?合理的推理,不会推理啊你是一团乱的人。要有目标,人生有目标它才美丽。所以呢,理想越高,越有冲劲。告诉各位,理想越高啊摔得越惨,你都不知道。这些呢是你正常在运作的,在处事上可以,处理“小学”的部分,没错,我们不否认。但是在“大学”上面,它不管用。

  所以,真想要修行达到转凡成圣的目标,那你必须放下大脑的作用。现在这样讲啊,你会觉得很奇怪啊,什么叫修行啊?修行就是生命的改造工程,生命的改造工程。我讲这些术语,你听懂吗?你不懂,你随时举手发问不要紧。我用的词汇啊是比较新,跟你重新作定义,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改造生命,让你的生命达到止于至善,这个叫修行。所以跟你传统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修行啊,修正不当之行为,这是基本定义嘛,对不对?修正不当的观念,也对啊!行为,观念啦。那这些都是传统的定义,我们没有说它不对。但是你用现代的语言重新定义啊,可能你会感受得比较深。所以我们跟你讲说,它是生命改造的一项工程,而且这项工程呢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密最伟大的工程。它是一项工程,不是只有吃素念佛而已,那未免太小看了修行。是人类历史上,尽过去际、尽未来际,最伟大又最微细的一项工程,没有比这个更精密了。各位要真的进行修行的这项工程时你就会发现到,当你不是在修行的时候,你感受不到。这是我们跟各位谈的,佛法,你要进行的,它跟一般的宗教是不一样。

  那我们再把话讲回来,再重新定位一次,人为什么要宗教呢?没有宗教的人,他的生命是没有方向的。假如你这个人,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你的方向,基本上他就有着宗教的信仰。基本上就有,但你不一定就属于哪个宗教。知道吗?不一定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还是佛教,不一定。你可能什么教都不信,但基本上你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因为你具有宗教情操,你的人生有了方向。

  但是一般的宗教啊,它给你方向,是给你依赖跟执着。你可以发现,所有的宗教啊,绝对不准批评它的教主,这是第一个特色。第二个特色是,所有的教徒啊,不可能跟教主平起平坐。这是所有宗教的特色。

  佛教啊,刚好相反。佛教要你去找寻你的人生目标,要找到你的生命真相,知道吗?这是佛教第一个跟其它宗教不同的。第二个呢,佛教告诉你,只要按照这一套生命改造的工程,你照样可以成佛。这个就奇怪了,所有的宗教都不能接爱这种定义。但是佛教告诉你,你来学佛,目标就是要成佛。你必须有这种肯定。假如你不是来求佛做佛的话,那你来干什么?佛教很明显地,开宗明义啊就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佛陀是要我们人人都成佛。所以佛教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佛,都可以。没有一个宗教这样讲,你要搞清楚啊,宗教跟宗教就是不一样。他不是标新立异,他告诉我们人人平等,人人平等。

  但是因为,因为啊,你有各种因缘跟条件,我们把这些因缘跟条件啊,统称为三个因素,叫做善根、福德、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你把它排列组合改一下也可以,随着你的用功你会发现啦,啊哪一个是最重要。有的呢又叫做因缘、福德、善根,都无所谓啦。我因为念来念去念熟了啊,就善根念前面。那你要是因缘念前面啦,也无所谓,那这个不要紧。因为这三个条件的不同,造成所有因缘的不同,因此每个人每个众生啦,他们呈现的各种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很大的差异。那这个部分往后啊,我们会陆续地来告诉各位。这个是你进入佛教,进入佛门以后要必须弄清楚的。

  你来,是来,看和上,跟和上学佛,你来不是看皇上,所以呢,基本上你跟师父相处是跟和尚相处,不是跟皇上相处。搞清楚啊!跟皇上相处你头要低下去,跪着,叫“平身”,“平身”你才能起来。跟和上不必啦,大家都像朋友一样。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平等的。跟皇上的话那是不平等的。有没有,有没有弄清楚啊!所以我们都叫和上不叫皇上,不要弄错了。你要是弄成皇上的话,包括你的心态,把和上当皇上的话,基本上你是佛教的叛徒,不是佛陀的信徒。和上是什么?和上用我们的话讲叫和尚嘛,不是,和上是印度话,翻成现在最通俗的话,和上又叫法王,和上又叫做活佛,基本上的定义是这样。因为中国历史上是皇帝最大,不能够称王,你称王你就没头了,所以呢,我们就照和上这样称呼,它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你不要以为和上不如法王。和上就是法王,你要有那恭敬心,但是你不要把他当皇上一样。这是基本的一种现象。这是第一个,先把进入佛门中跟进入其它宗教的不同啊,先弄清楚。这只是概说啦,简单地先提一下。

  那么佛教门中啊,它有几个定义啊,我想也先跟各位提一下。第一个啊是佛教,佛教知道吗?佛教叫什么?为什么叫佛教?佛这个字叫觉悟,就是人生觉悟的教育叫做佛教,它是一种教育制度,是教育训练你,让你觉悟,让你人生有目标,和方向。而各位要知道,你能够肯定你人生方向,跟活在这世间的价值跟意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非常幸福的人,你的日子你的人生啦是很温馨很温暖的。一个人要是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啊,他永远都在恐惧中,然后会活在一种无奈的状态里。那种人生啊,是可悲的,你慢慢去体会。进入佛门中这点先弄清楚,人生的觉醒,人生觉醒的教育叫做佛教。

  民间流传的那种拜拜,求神问卜,碰到师父,“师父啊,你看我会怎样?我的事业会怎么样?”,那个叫民间信仰,也就是一般讲的三教九流的这种态度。因为你人生无奈嘛,看到师父看到佛相、神相啊就拜,然后希望晚上啊跟你讲话,那叫脑神经错乱。你那个依赖太过分了,那是民间信仰的宗教。因为无奈嘛,有个偶像摆在那里,就跪在那里跟它一直讲,一直讲,讲到香烧完了再点一支,跪着再讲。这民间信仰,无可厚非,因为他在生存边缘挣扎,他很痛苦,他需要找个寄托,跟木雕的佛相讲最放心,因为他不会传话,不会打小报告,对不对?跟人讲就很麻烦,你高兴好,不高兴啦就变长舌了,人家只是讲三句话你把人家传出三十句了,这样不好。所以呢,对一般民生疾苦的老百姓来讲啊,那这个宗教有它存在的必要,对他的心灵来讲啊,它是最大的寄托安慰。但是呢,那个不是,那是生命过渡时候的低档,无底的低档,低档状态。这是每一个宗教都有的,都有的,不只佛教。但是我们希望你在佛门中不要掉到那种程度,那就太悲惨了,太悲惨了。这是讲教育的部分。

  佛教另外有一个,叫做佛学。佛学就很麻烦了,佛学啊,在西方的主流文化里头把它翻过来啊,又变成佛教哲学。这个时候啊,它基本上脱离了佛教的基本面目,因为在佛教里头,它不叫哲学,它叫阿毗达摩,也就是佛教在论证的里头是生命的东西,不是大脑的东西。要论证生命的东西,它有一套论证的方法,叫做阿毗达摩,翻成我们的话叫做对法。对法就是它论证的方法,它有一套论证的方法。现在哲学用的是西方哲学的论证方法,不符合佛教的论证方法。这一点啦,很少人去探讨。假如各位愿意来研究,阿毗达摩跟哲学的差异在哪里啊,那我们很乐意提供研究资源,来研究这个部分。因为阿毗达摩,是自己在发展它的思想体系跟学术体系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个特色。这个各位要留意一下。因为它是讲生命的东西,是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我讲这个词各位有没有留意到,会不会写?我写给你看啊。

  哲学基本上是大脑取向的,它的方法跟生命取向的方法不一样,要知道哪里不一样,那你去研究阿毗达摩的论证方法跟哲学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那你就发现了。其实这思维模式是有很多种的,中国自己有一套。中国自己有一套思维模式,各位知道吗?你们大概都不知道,因为啊都被哲学骗了。那一套叫做玄学不叫哲学。你注意啊,有没有?魏晋清谈啦,那个就是玄学。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发展出来的文化本身叫“三家”:道家、儒家、佛家。有没有?它不叫哲学,它也不叫“教”。我们叫宗教是从西方翻过来的,西方的宗教有它的基本定义。我们不叫宗教,叫成“教”的话是“三教九流”的“教”,我们叫“三家”,有没有?三家是玄学啊,道家、儒家、佛家。

  那么“家”跟“道”有什么不同?这个你可以去研究的地方。它有很明显的区别,基本是来讲,道家用的是玄学,知道吗?这个是有不同的。所以我们先把这个差异啊,先跟各位谈一下。事实上在这里面,在学术领域里面来讲啊,它是可以做一种很精细的分析的,很精细的分析。我们是修行人,不太想玩这种游戏。这是很好玩的,也非常有用的一个课题。这课题是相当的大。我们在修行啊,我们是,叫做什么,游刃于禅定之中啊,而不是,这个,沉淀于学术跟理论当中。那么,今天在学术的园地里头,这一方面是很可以开发的。我觉得它很可以开发,我们提供给各位。假如你愿意研究,我们也非常乐观其成。

  这是第二个佛学的部分。我们讲的佛学是指阿毗达摩的,不是指哲学的。那这里面的原始出发点的,那方法就不一样。那不管怎么样,现在混在一起了,现在啦是东西融合啊。那哪些人是用阿毗达摩讲的,哪些人是用哲学讲的,那可以仔细地去分析。

  第三个啊,叫做佛法。佛法是生命的觉醒那个方法。用什么方法让你觉醒起来,这个叫佛法。让你的生命觉醒起来,这个方法。那这个方法的重点啦,那当然很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那就很多了。这些法门要如何地运作等等啊,那有专业的领域。

  在我们华严里头,华严啊,在中国大乘佛里头,是属于四大宗派当中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里啊,除了本身的经教法门以外,还有四大宗派的行法,就是禅、净、律、密。

  通常我们都叫八大宗派,大乘八宗。那我是把区分为,大乘里头有两个系统,一个叫教派:唯识宗、法性宗、天台宗跟华严宗,它是以教理为主。那么另外四个,禅、净、律、密呢,叫做四大宗派,它是讲行法的。就不同啊,行法,每一个行法可以用四大教派的教理来诠释。唯识呢来修禅,叫唯识禅,华严来修禅啦,就叫华严禅。那密法里头也一样,用唯识来修的叫唯识密法,唯识密法,现在的藏密就是唯识密法。用天台来修密法,就叫天台密,传到日本就叫台密,台密是指天台的密,不是台湾的密。不要弄错,台湾没有密法,台湾的密法叫南密,跟福建的密法并在一起。我们中国的密法可分为十大流派,十大流派,这个还需要各位专家来做专门的研究。我自己本身所专的是华严密法。

  四大教派可以修四大宗派的法,四大宗派的任何一宗啊,都可以修四大教派的教理。所以我们就讲,你教在哪里,行在哪里。像我们华严,教在华严,行呢?行可以行在禅,行在密,行在净土,行在律法,都可以。你说我只要经教就好,我不管宗,那也可以,华严经教。另外还有一个,通识教育,我们叫生命学,构成“华严六科”。华严宗的行法一共有六种,六大系统,这个以后啊有机会,我们再慢慢地跟各位谈。

  这个是说道啊,这个佛法啊,这改造生命的方法,那它有无量无边的法门,有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我们简单讲说,你要认识佛法,要从这三个区块来认识,佛教它是教育,佛学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煅炼,佛法是生命改造的工程,它有无量无边的法门,就从这三个方向来讲。

  那我们佛教跟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最大的特色,那主要在佛法上面。因为它可以改造你的生命,使你达到止于至善,乃至令你成佛。那么,凡是走在这条路上的,我们都叫做发菩提心,走在这条路上的,都叫发菩提心,行菩提道或者行菩萨道。是指这个部分。

  那你假如不发菩提心,不想修行,不想生命达到止于至善的话,那我们民间有一句话,叫做拜拜,你信什么?点香的叫做拜佛,不点香的叫拜上帝,就这样差别了。你只在拜拜,找个安慰,那就是民间信仰的部分了。你先把这东西一个一个给弄清楚,一个一个弄清楚。

  而这些状况啊,各有它的特殊处,站在华严的立场来讲啊,平等平等。三教九流的信仰啊,华严不排斥,华严也接受。你直接去修一佛乘的殊胜法,华严也不会特别赞叹你。你放心,因为一切法都在法界内。华严叫做法界宗。早上,方教授谈到啊,法界源起。华严所提的法界这两个字啊,“世间无有一法出此法界”,都在这法界内。那既然都在这法界内,那法法平等,法法平等。为什么那个人会是三教九流呢?因为他的因缘如此,他只是存在的一种现象。存在跟存在啊,那是平等平等的。你可能说,我们学华严的一佛乘,他只是烧个香在那拜拜,那这个差得太远吧?远不远?很远。没有错,这叫做相,事相上有。事相就好象一个石头跟一块黄金摆在一起,黄金是黄金,石头是石头嘛,那两个摆在一起的时候,那黄金会把石头踢走说“这石头给我滚开一点。”不会吧!石头看到黄金也不会说“唉呀,很惭愧,人家是黄金我是石头。”不会有吧!不会有这种现象,你放心。会有这种现象,是你的大脑起分别的作用。存在跟存在在一起啊,平等平等,因为那只是存在。这是华严的一个基本特色。

  那么各位呢,你要学华严,我是假设啦,你现在没有说你要学华严,只是不小心跑来听而已。要学华严的话,你首先要有这种心量。这个心量是无限大的。假如你要来跟华严的法师学,那有一个前提,你要把华严的法师啊,看成朋友,看成朋友。那我是自己的要求。所以你不要把我看成圣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你面对其他各法师啊,那你就要把他当成圣人。这个立场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可能说“你来这里皈依,那我是你的无上师,金刚上师,那你要绝对的如何如何。”那你恐怕要变成文化流派。

  我们要你学的是佛法,不是学我。你要绝对地“依法不依人”,否则你会把你的上师啊当作偶像一样的崇拜。所以我们不准你当偶像。你要学华严啊,你要把你的金刚上师啊,当作朋友一样,一般的恭敬跟尊重。因为你要的是佛法,是正法,不是要那个人。你要留意到。

  但是呢,反过来,因为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头,五十三的意思是指所有的,所有的都是善知识。你对于善知识,那就要以圣者的那种心境来恭敬他。要有这种认识,你不要把你自己的师父看成圣人。当然《华严经》里头是告诉我们,善知识者难求、难遇。那你对你依止的善知识啊,要倍加的尊敬、供养。没错,

  但是你要知道,华严里头,它最大的特色啊,他不叫上师,他叫做什么?善知识。善知识知道吗?好的知识啊,不是指人啦。你要从师父那边得到“善知识”,不是得到师父这个人。师父不是你的爱人,不是你的东西,也不是你的财产,更不是你的偶像。师父只是个媒介,你要在师父的身上找到善知识,好的知识,对你有用的,能启发你生命觉醒的那一份知识叫善知识,不是找那个人。我不知道各位,我这样讲,你能听明白吗?

  绝对不要把师父、和上当作偶像,当作圣人。你心里可以这样恭敬,但是不要偶像化。你要从他的身上,从他的教导中,得到真正的善知识,对你的生命改造,对你生命的水平提升有帮助的那些善知识,不是那个人。你假如把,真的把师父啊,当作偶像崇拜的话,下辈子啊,他就会变成你的宠物。宠物知道吗?那就麻烦了。师父不是你的宠物,你要从他身上得到善知识,好的知识,这就实践了佛陀所讲的“依法不依人”。要不然你一定弄错,到最后成为佛教的叛徒,不是佛陀的信徒。我们讲的关键,希望你能够掌握到。

  这个区别是很明确的,我相信我也跟各位交待得很清楚。有没有啊?这是我们见面啦,给各位的第一份礼物。不管你赞同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反正我讲了,你也鼓掌了,你要照着做啊。绝对不要把师父看成你的偶像,这样的话你修学一定会产生烦恼跟痛苦,不要,绝对不要。透过师父这个人,我来获得他的教导当中,有什么对我有启发的,来提升我,这样就好了。这个你就真的在学佛,你心里没负担。OK?

  这三个基本认识以后,那我们要跟各位谈第二个状况,那就是华严在佛法里头啊,跟其它的佛法有什么不同。这个就是我们的主题了。学华严跟学其它的佛法有什么不同呢?是有不同,那就不是我们这一节课讲得完的。我们将来要用五年或六年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

  不过,很简单的一个概念啊,我可以这样跟各位讲,什么叫做华严?佛法或者佛教,刚才都讲过了,那是很广的定义,弄清楚了。那华严是什么?华严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佛法的立场跟佛学的立场这个基础上架构起来的。

  它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定义,华严是生命的花园,华严啦就是生命的花园,这是一个定义。这定义在讲什么?是讲法界。法界是真正的生命花园,杂花庄严。它没有说牡丹花庄严,它也没有说郁金香庄严,或者玫瑰花庄严,它讲杂花庄严。每一个人啦,就像一朵花,不管你是什么花,你是路边的野花,小花,都可以。你的生命只要灿烂,尽情地开放,这就对了。你不要说“我又不是牡丹花。” 牡丹花又怎么样?牡丹花也是花嘛,对不对。你这个生命,你只要开花就好,你不要管它你是什么花。所以告诉各位,站在这个立场来讲,学佛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学佛的人没有自杀的权力,学佛的人没有忧郁、哀怨、无奈的权力,你知道吗?学佛的人多么幸福啊,他只有光明、灿烂、芬芳飞舞着你的生命,活出你的靓丽,这样好吗?嗯?是这样!鼓励一下啊!这么小气!要让我们的生命活出灿烂、活出芬芳来,这个掌声应该要“嘣”一下子出来才对嘛。那,还要三请四请才会鼓掌,唉呀。认真听不要紧,不要听到都忘了,都僵化了,活泼一点。这就是第一个定义。从法界来定义华严,华严就是生命的花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在这生命花园里头尽情的飞舞、尽情地绽放。

  第二个定义啊,它是从法身来定义。《华严经》是一部解读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这样可以吗?解读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那我们在讲经里头,在讲习中,我会一再地从这两个定义啊,一再地跟各位说明。从法身来讲啊,是从智正觉世间切入,从法界来讲啊,是从器世间跟眷属世间切入,它有两个立场,它是三世间庄严,这是非常殊胜的一部经典。我把《华严经》定义为是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是人类思想的最高峰。告诉你,没有人能够超越它。

  现在的自然科学很发达,对于这个社会有很大的贡献,有没有人否认啦?但是我告诉你啊,这个“小学”的发达啊,一定带有强烈的副作用,你放心,人类、世界的毁灭是毁灭在“小学”的发达。你去注意看看,人类发明了这么多,伟大的发明。人类有三大发明你知道吗?第一个发明用火,第二个发明用轮子,第三个发明用money,有没有?这三个啊,在“小学”里头,我们叫“小学”的三大发明。应该来讲,人类“大学”也有三大发明,一个是学术,一个是政治,一个是宗教。

  人类的发明啦,都是灾难。政治,孙中山先生定义,管理众人的事,为人民服务的事叫政治。全世界的战争都因为政治而起啊,人类的争吵都因为学术而来的。宗教,在西方已经打了几千年,除了佛教不打仗以外。佛教是绝对的和平主义者。西方的宗教天天都在打,我告诉你,天天都在打。从它们的教主诞生就开始打到现在,因为教主被钉在十字架上,一直打到现在,还在打。人类发明宗教不是为了战争,是为了解除内心的恐惧跟无奈,是为了服务人群。但是不幸,人类的“大学”这三大发明,造成最大的灾难。这个是你可以看得到的。

  人类“小学”的三大发明,所造成的伤害你预估不到,你预估不到。核子战争什么时候发啊,要爆发啊你不知道,那就是“小学”的发明啦。人类因为发明引擎,都是瓦特惹的祸,现在造成臭氧层破洞,比地球还大,怎么办?到底发生什么事?我们教育发达也没错啊,对不对。教育发达,坏人更多,犯罪率更大,犯罪年龄一直下降,都是教育惹的祸啊。人类发明这些你找谁啊?都是发明者的罪过啊,而他的动机本来是要服务人群的,但事实上,他有严重的副作用存在,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要告诉各位的是,佛法本身它所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不否认,这些社会已存在的现象,我们要运用更高的智慧啊,来跟它做一种和谐、共生的运用。我们不能一味否认,因为它产生了副作用就逃避它,不能,你还是必须继续运用它。

  那我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那我用一个简单的譬喻让你了解一下。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这七十年当中,人类文明的进步,八千年不如这七十年。你知道吗?那你知道这七十年进步了八千年了。人类七十年代结束,八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它的成就啊,超过了过去两个八千年,你看它进步快不快!大脑运作啊,进步就那么快,就是那么快!

  二十五年前电脑开始在运作的时候,我当时在台湾的经济部上班,要我去,去学电脑。我就发明了两个,两个软体程式。我这个动作很慢,因为当时打字机,英文打字机,我就两个指头打的,所以他们动作很快的人我跟不上。那我就发明了两个软体程式,因为我懒得再学电脑,觉得年级也大了再学那个,我也不用它。所以两个程式我就交给同事去用。那两个程式就后来,微软所发明的word。你知道吗?因为他是用大脑去想,我不是用大脑。因为我的动作比较迟钝,所以我有迟钝的模式要运作。所以当时那电脑,不是现在你们一开机就可以进去了,而我们有一大堆的程式啦,就这样子。

  各位要知道,这些硬体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但是呢,你要懂得用它,跟它共生,和谐相处。因为过去这两百年来,大家要知道,人类的活动、文明、建设与进步啊,我告诉你,佛教完全缺席了,佛教都没有参与到。

  我们今天能不能这样讲,勇敢地站起来,向世人宣告:佛教已经来临,从此以后,我们不再缺席。我们不但要参与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建设,我们更要像以往,我们的老祖先一样,佛教将会带领文明建设与社会进步!可以吗?

  因为在这最重要的这两百年间,中国势微了,衰落了,成为一个被人欺侮的民族。同样的中国佛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建设也完全缺席了,但是我们现在已有觉醒,我们要明白地告诉世间人,我们已经醒来,我们已经到达,我们即将参与,不但要参与,我们更要带领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建设。

  各位同修们,让我们对未来的时代,寄予一份非常兴奋与热烈的参与感,好不好?

  我想,学佛人啦,对于社会不应该是遗弃它,厌恶它,而是要参与它,积极地来协助它,达到止于至善。就像要让我们的生命到达止于至善一样,也让这个社会到达止于至善,让我们不但自己能成佛,更能够把这社会建设成极乐世界,好吧!

  《四十华严》第1讲 (2006年11月26日) B

  我们现在开始,因为刚才因为温教授的讲话,我们省略了一个步骤,现在呢,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众请放掌。

  这个开经谒,是武则天皇帝在实叉难陀把《八十华严》翻译好,呈送给她看的时候,她当场所写下来的四句话。因为,她是篡夺大唐的地位,所以历史上很多人,就想把这四句话改一改。

  改到现在,改了一千两百多年,一个字都没办法改。你就知道,武则天这个女皇帝,她的文采真不可思议。多少人讨厌她,尤其是女众,当然不公平啦。可是她的才华确实比一千多年前的男众来得高明,一个字都没办法改。你能改吗?试试看吧,不要背因果就好。

  这个开经谒四句,确实写得太好,而她就是提在《华严经》的经首上面。

  打开经文,你要怎么样,带着这样的一个心境。“无上甚深微妙法”,她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她真有资格,《八十华严》翻译好,她是第一个看到的人,你看她福德因缘善根多么地深厚。“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把所有学佛的人的那个心境,她完全都讲出来了。

  这也是我们学华严的人感到一份荣信,最荣耀的地方。这开经谒,就是为这个《八十华严》写的。以后再没有人能写了。

  我们看看各位,你的文采应该可以超越古人,再写一个更好的。但是我想你一定要像武则天那样,那样的精进跟认真,一定可以从这个地方来获得很大的成就。

  现在,我在接着跟大家谈的是,佛教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首先我要跟各位谈的,佛法是讲修行,它不是讲哲学。当然在近代以来,从佛教哲学翻译出来以后,就有很多人讲“佛教是哲学吗?”“佛教科学吗?”那有就讲说“佛教非哲学非科学”,那有人又反过来讲说,“佛教是哲学是科学”。,那到底是不是呢?这个我们不论,不参与去议论。

  但是要告诉各位的是,佛教这个东西,它不是大脑里头的东西,它是生命的东西,它是要你去实践而产生改造作用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这样讲,“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

  大家都知道不要生气,对不对?可是那个情境一来,你都不知道,气了才爽快,对不对?你也知道不要生气不要骂人,可是骂起人来,多爽呢,对不对?假如骂人是很痛苦的事,不用讲你就不骂了。问题是骂了很爽,你都不知道,所以你才说“忍不住,非骂不可”,你也知道骂不好。知道,知道没用,要做到,做到不骂人才有用。所以知道的不算,做到才算。

  为什么做到才算?佛法告诉我们,这是实践学,不是哲学。这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哲学都知道,知道的不算。佛法讲的是修行,修行,行是力行嘛,力行是实践嘛,所以佛教是实践学。实践当中有没有哲学,那你可以先把它包进去,无所谓。换句话说,我先知道然后做到,也可以嘛。

  但是,其实你不知道也可以做到。是不是这样?所以知不知道不重要了,做到比较重要。所以我们讲的是实践学。

  那这里要跟各位讲,佛教思想的部分其实是透过实践以后所印证得来的。

  那这里我要告诉各位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你可能都不知道的东西。我这样讲,你听听看,合理不合理。

  修行人,是创造第一手资料的人;思想家,是运用这些第一手资料来创造第二手资料的人;哲学家,是运用这些第二手资料再写第三手资料的人。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进行一项工程,生命改造到某一个程度以后,他是要去体验生命内在的那种感受,这个叫做生命内在的体验。因为有这个体验,他能够创造第一手资料。

  所有的这些,我不是蔑视学者啦,他大概都在研究这些内在体验的东西,但是呢他都知道而做不到。知道吗?这样问题就出在这里。行者,是直接下去体验那个东西,然后讲出来。而学者呢,他是去研究他讲的东西,那不是创造第二手资料吗?有没有?这产生在这里。所以,学者都能够把那些,讲得比行者更好,他知道的比行者还要透彻,但是呢他做不到,因为他体验不到。知道吗?这就是关键处啦。

  行者和学者的差别在这个地方。

  那,为什么行者那么尊贵,接受人家顶礼,接受人家供养。不是行者就要接受人家供养,因为他在进行内在的体验的时候呢,他散发一种生命的光芒。你要看得到,你发心供养,那你分享到了。不是说行者坐在那里就要给人家拜,就要人家包红包给他,不是。那是因为你分享到了。

  你假如没分享到,你会吗?我为什么包一个红包给师父?你想想看,你赚钱那么容易吗?赚来养家活口持家都很不容易,都还不嫌够用,对不对?面对商场上,赚的钱都不够,越多越好,天天都在赚,你赚的为什么自己不享用,为什么给师父用?

  师父不是用,因为你在分享他那一份生命内在的体验,这个才是殊胜的地方。

  所以,当一个行者接受人家供养的时候,他自己不好好去进行那实践的工程,去体验那内在生命的东西的时候,基本上他就背因果了。

  你不要以为,人家拜你说“师父,请接受弟子一拜。”一拜。你什么“阿弥陀佛”这样结束了。没有啦。因为人家称你“师”,你要当人家“老师”,称你“父”,你要当人家的“父亲”,所以叫做“师父”。我们这里写的“师傅”写错了,师父,是父亲的父。那你这样的尊称,你又接受,你又跟人家“阿弥陀佛”,等于你接受了嘛。那接受的话,你做到吗?做不到因果要背。不然这个,天平两边,不对称。知道吗?关键是在这里。

  从这个地方发起,那个第一手资料出来以后,你去研究它,注意,你研究它,研究以后,你是要去实践的,照着你研究所认识的去实践它。

  当初我刚学佛时也是用这种心态,因为我们都是读书人,都叫做书呆子。书呆子就是知道做不到。知道又做到就不叫书呆子,叫学以致用嘛,知道做不到嘛。

  所以后来我发愿要讲经的时候,把佛陀的真实义要讲给大家听的时候,我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实践,我一定要修,我不修我不行,我怎么知道我所讲的是对呢?所以自己做最深沉的实践,那就等于闭关,好好地研究,去实践了十年。

  各位你不要光听啦,以为说听了就好,听了没用啦,一定要去做。打坐,要怎么做,一定要做!念佛要怎么念?一定要念!

  不要以为那是老太太的勾当,那你搞错了。都被老太太占便宜了,因为她念了她得了,你不念你不得。而且你念佛要以一千万声为单位计算。你不要我念十万声就好了,没用。老太太一天都可念十万声,你知道吗?所以你念一千万声,是单位而已,一个单位、一个单位。

  诵经,要诵。

  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这些都是媒介啦,诵经念佛都是媒介。你要带着一个心境想“我这样念对吗?”不对自己改,不要问。不要问我,问我就要骂人了。

  你一定要自己念,念佛我这样念对吗?那你自己去看,那老太太在念佛,你注意看。你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东西,那就是你的善知识。

  诵经你要会诵,你这样诵对吗?大概我们诵经,各位有没有过诵经?有吗?各位都有做功课嘛。有吗?你注意看看,大部分都诵“三句经”。

  “三句经”,“如是我闻”第一句,第二句叫“一片空白”,第三句“信受奉行”,结束了。很快,所以时间很好过。因为“如是我闻”以后就开始打妄想,孙悟空跟猪八戒都出来了,然后到“信受奉行”醒来了,你就结束了。这样对吗?

  你用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一片空白呢?那就是修行的方法。你自己要去想,你自己有想办法克服过,你一定会得到成就。你放心,修行就在这里。

  念佛,我念佛怎么念好?怎么念,不起妄想?你自己要想办法。当然这里面方法很多,以后再慢慢讲。

  不要第一天就讲这个,这逼迫性太大。这个留到以后,各位想学的时候我们再讲。

  那么从这里,你有了内在体验以后,你的思想就开始起作用,你会表达出来。

  那么佛教最早表达,是佛陀所表达的,我们叫第一个阶段,根本佛教,原始佛教。

  什么东西呢?三十七道品、苦集灭道,主要是讲这个。这个思想领域里头,是佛教思想的第一个阶段。从这里面演变出来的一些论,包括后来在中南半岛所产生的这些《清静道论》《解脱道论》等等,都属于这一方面的,第一阶段的思想。

  到第二阶段,就从这个地方一直演变到大乘时代的思想产生,这个叫大乘五科。大乘五科就包括:

  因明第一科,因明;第二科就是阿毗达摩;因明就讲逻辑,佛教的逻辑是什么;那阿毗达摩是佛教的论证,现在的话叫论证,校对法,那个思维模式。

  第三科就是戒律。很怪,戒律是有为法,但是你要解脱必须透过戒律。戒律是什么,知道吗?各位知道吗?戒律,都不认识,五戒、菩萨戒,是吧?用现在的话讲,戒律就是组织制度、经营管理。知道吗?不只五戒、菩萨戒,你那个定义就不对了。

  戒律,戒是佛陀定的,律是祖师定的,有关于道场的经营管理都叫做律。所以我们戒律很简单讲,就是组织制度经营管理,用现在的话讲,更简单一点叫MBA,那佛教的MBA就叫BMBA。现在外面流行一个叫情商,EQ演变过来,所以把MBA再加上EQ就变成EMBA。那我们呢,叫做BMBA,因为我们不叫智商也不叫情商不叫IQ也不叫EQ,我们叫佛智,佛智叫做BQ,OK?(众鼓掌)

  所以佛教的戒律很简单讲就BMBA嘛。怎么样?这是新定义。不是新定义,本来就是这样定义啦,只是古代因为没有MBA这三个字嘛,所以叫戒律。

  就好像因果律一样,因果其实不是什么,因果律其实就是科学定律,古代没有科学定律这四个字所以叫因果律。而现在要用科学定律就叫科学定律,科学定律其实就是因果律嘛。什么因什么果不是科学定律吗?对不对?那你现在要怎么论证?奇怪,佛陀早就讲了嘛。什么科学精神,就因果精神嘛。你想想看,不是吗?什么因什么果嘛,不是科学定律吗?你再想想看。

  佛教真正讲殊胜的,不是因果定律,因果律,“小学”都在讲。

  佛教真正讲的因果律,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逻辑跟思维模式而已,它真正要讲的是很特殊的,叫做果因律,不是因果律,先果后因,因果同时。佛法是殊胜在这里,这一点你大概都不知道。

  我们从小,各位写过作文吧。读国民学校的时候,老师有没有写,我们台湾叫“我的志愿”,我们这边叫什么“我的希望”、“我的理想”、将来要做什么,有没有?那个理想、那个希望,是不是果?你一定位,果一定位,你生命中所有这个果,有关的因就会靠过来,这个才是不可思议。

  你什么因你一定什么果嘛,这还用讲吗?你做坏事一定得恶报嘛,做好事得好报嘛。

  可是修行就不一样了,一定果先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要成佛,先定,所有要成佛的因就开始靠过来,跟成佛无关的通通丢掉。这个是佛教最殊胜的地方。但是,你看不到。

  所以,因果律不用争,真正要做的是果因律。因果同时,当你发那个心的时候,果就在那里了。那再来你去实践,因就会一直靠过来。这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这个就是从戒律上来看的。给各位了解到,戒律因为是经营管理,是这个东西,是有为法的东西,所以戒律有开有遮。

  真理不可开遮,三法印能不能开遮?三法印不能开遮,三法印开遮就不是三法印了,对不对?真理怎么开,真理就是那个样子,没有开遮。有开遮的是有为法,都是有为法。

  但是戒律的这个有为法,是帮助你尽快成就的。你要成就真理,那你必须有戒律,一定适当的规范跟管理,那你就容易成就。你假如不经过戒律的适当管理跟规范,那你很难成就,你容易懈怠,对不对?容易脱轨。关键在这个地方。第三个是戒律。

  第四个是中观论,第五个是瑜珈论。中观跟瑜珈这两个,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实践。

  主要在这个地方,这叫大乘五科。这在那难陀寺的时候就兴起了。那难陀寺的五科,我们就简称为大乘五科。

  再过来,传到中国以后,大乘在中国发展以后,它就发展出中国一套《大乘议章》这一类的东西。那么这里面,最主要就是从般若性空,从三法印转变成一法印、空性。从般若性空上面呢,再发展,有般若论、性空论,后来呢,有宝性论、有佛性论、有如来藏思想,这是第三个阶段。

  当这些思想形成以后,到最后到最高峰,是到法身。法身的观念出来,华严的法界观念出来,接着,中国佛教的思想,因为成熟而进入停滞状态。所以宋朝以后,就没再发展了。中国文明也停止继续成长,停止了,没在继续成长了。所以呢,第三阶段以后,进入冬眠期。

  现在我们应该要讲,要进入第四个阶段。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刚才跟各位讲,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带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有形的,那是普贤菩萨的建设精神,这个以后我们会讲到。

  那么在理论上,这文明进步的部分啦,大乘佛教所主导的第个四期的思想,佛教第四期的思想文明啦,即将展开。

  现在我们纵观全世界的佛教思想研究,都是研究过去的,什么澄观啦、法藏啦,没有人研究海云的,更没有人研究未来的,大家都在研究过去的。告诉你,你太过于研究过去,你死后就投胎到过去。你记得啊,华严讲,三世是同时存在的,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很多人学的,那个极乐世界是一直画过去的极乐世界,那你将来死后是往生过去了,不是往生未来了,你要留意。

  我们后面这张图,你注意看,后面这张图,你注意看,现在我这样讲,你看就好。那两个菩萨有没有,文殊跟观音,不,那个大势至跟观世音菩萨,有没有,有没有留意?那个亭子有没有,几根柱子?怎么三根呢?应该怎么样?应该啊,应该你都错了,它本来就三根啦。你看佛,阿弥陀佛有几根柱子?只有两根啦,不是四根啦。你别乱讲啦。

  所以我告诉你,你学佛都出问题了。因为你以为一个房子一定要四根柱子,极乐世界假如四根柱子的话,不叫极乐世界了。因为你是用这里的大脑,物理思维,它一定要四根柱子。极乐世界不会你的大脑,用你的大脑去不了极乐世界。知道吗?

  那三根柱子是三法印。极乐世界是三法印撑着啦,OK?留意吗?不是用我们这木头撑着啦,用木头撑的地方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是三法印撑着。

  佛为什么用两根柱子?奇怪噢,他怎么不讲三法印呢?真俗二谛、福慧两足。知道吗?你要留意到这个状况。我们都用大脑去想,你根本就去不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能用大脑想的。那不是我画的,是你们做的,对不对?你不能够说我乱讲,是你们乱做。不是乱做,它是不是从哪里抄来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极乐世界它确实是这个样子。

  各位在看佛教一些东西,像这个极乐世界图,是非常伟大的一份成就,但是你不知道。你看古人在画,这是一个画家吗?他是一个伟大的成就的修行者!他已经到过极乐世界,他才知道是用三法印啦,不是用三根柱子,他才知道福慧两足、真俗二谛。你知道吗?那凭我们画家自己去想,我告诉你,你一定四根柱子啦。你就想不出为什么会这样。不可思议,佛法讲的是这些。

  这个叫做内在的体验,内在的体验。因为这个画家,当时真有体验他才画得出来。而且各位要知道,那跟柱子下面还有很多东西,别的不讲,我就讲那个就好,等一下你就可以看到明天晚上。

  那个副现很值得看啦,非常值得看,你仔细去观察,你就会投胎到极乐世界去。知道吗?那是真念佛!意念、思维极乐世界嘛,不是你自己想的,那是真正停在里面。

  那个《弥陀经》四十八愿有没有?就分三个部分,一个是智正觉世间的殊胜,你就要看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庄严是智正觉。第二个就是器世间的殊胜,你要看极乐世界的殊胜,这张画是画在这里。原来的画是直的,我们传统的那个画法。我们这个工艺师很厉害,把它改成了横的,统统画出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思想,是朝前看,你才有可能投胎在未来的时代。你假如思想一直往后看,你就投胎到过去了。三世是同时的,你不要以为说“我往后要投胎到哪里去。”很多人投胎到未来,包括外道,基督教通通投胎到过去了,不会投胎到未来。因为我们佛教很清楚,你知道未来是什么,过去是什么。

  而我们这第四阶段的这思想家,到现在还没开始。因为大家都在研究过去的思想,有没有人想到向未来发展?因为思想家不会发展。思想家都研究别人的东西嘛,学者,学问啦。你去注意看看,哪一个思想家写一个未来的东西?没有啦。但我告诉你,第四个阶段的佛教思想要研究的,是法身论。

  我跟各位讲,那个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之间的转变,三十七道品怎么演变到大乘五科来,这个里面,真的学者没有去研究过,那个才是真的思想潮流。第二阶段的大乘五科,怎么样演变到一法印、空性。从空性再演变到宝性论、佛性论来,这又是一个演变。这有个思想的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这个是大思想家,他就已经会在这个东西里头去找到一些秘密出来。

  你能够在这里发现,那你就可以知道,现在为什么会往法身论走。而且你会发现,全法身为一法界,全法界为一法身,这就等于:一法身等于一法界了。这没人讲过啦,我告诉你,未来它是显学。全法身为一法界,全法身为一法界,所以法界等于法身。这个理论都非常好发展的,写不完的,几百个博士论文都可以写。

  不但如此,法身有两种法身:一种是我们讲的法身大士的法身;一种是阿罗汉的法身。阿罗汉的法身叫做非人格性法身;法身大士的法身是人格性法身。人格法身跟非人格法身,法身有这两种。我是没办法跟各位讲为什么啦。当然讲也可以,不过,那所花费的时间就太多了,太冗长了。因为这些是你内在体验出来的东西。

  古代的人为什么不会讲到这里?因为他不必讲到这里来,因为他的体验用他的语言表达就可以了。而行者本身来讲他的重点不在于渲染那个理论。现在我们是因为受过现代思想、学术、理论跟现代工具、现代的思维模式的训练,从我们的内在体验里头,我可以把这些东西讲出来。

  但基本上我们有一个习性,不想讲太详细。讲太详细没意思,你都知道也没用,我要你去做到,所以你重点在实践而不在于知道。

  那我可以告诉各位,你可以做这些事。为什么?阿罗汉是“偏真”,他有没有证法身?既然就“真”就有法身嘛,但是“偏真”嘛。那“偏真”从究竟法身的立场来讲,讲那“偏真”,它偏在哪里?这没有定义过,历史上没人定义过。

  那我现在告诉你,那个“偏真”叫非人格法身。真正的法身是有人格的,就有生命价值观的。阿罗汉的“偏真”是没有生命价值观的。差别在这个地方。

  诸位,你听到的,是天地第一声雷。(众鼓掌)

  在未来的佛教思想里头,它必然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是往前看的,过去祖先是很繁荣很发达,很有成就很光荣,没有错。那我们研究过去,是指我们要做过去祖先的好子孙啦,对不对?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子孙怎么看我们?那你要不要给未来两千五百年后的子孙,好好地做一个好祖先,要不要?你想想看,我们就只想给过去的祖先做个好子孙,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给未来的子孙做个好祖先。这就是问题了。

  所以你必须往前瞻望,你才有可能为创造这个时代辉煌的佛教文化,才有可能为这个时代创造辉煌的生命价值观。

  要不然你不可能,你只研究过去,你还能做什么?陈述古代老祖宗报讲过的没讲过的,你没有想过我们要给未来子孙留下一些东西给他们将来做研究的?我们祖先那么伟大,留了那么多的宝藏给我们研究不完,那我们有没有给我们子孙留下什么宝藏没有?就是这个生命内在的体验。

  你要有了体验,你所能表达的东西,一定可以给我们未来子孙非常大的宝藏。这样子,你才能够证明,中华民族永续生存的基本条件。

  真的跟各位讲,一个民族,要是没有内在生命的体验,那个民族很快会灭亡。全世界只有两个民族还一直留在这世间,就是历历代代他们都有最深沉的内在体验,中华民族跟印度民族。

  你看罗马,像强盗一样的民族。你不要以为他们现在讲罗马民主政治什么,是假的啦。罗马那个帝国是集一切贪婪、腐败于一身的政权,所以它灭亡得很快。你看那政权的情况,耶稣得道的时候,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然后反过来又通通信耶稣去了。这是没有生命体验的。

  所以它进入黑暗时期一千一百多年,原因就在这里。整个民族就不见了,你现在找的罗马是以前的罗马吗?现在找的雅典是以前的雅典吗?没有了。

  埃及、巴比文,几乎都找不到了。那些古代的民族,你看南美洲的民族,他为什么消失,他一定没有内在的体验。有内在体验的民族不会。

  你放心,中华民族有,不但过去有,现在更可以有,未来更会有,这是我们对我们民族的信心。(众鼓掌)这个民族,不但可以永续,而且枝繁叶茂。

  所以我跟各位讲,从第四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要体验的,我们要发展的,都在这个地方可以展开。不但可以和谐圆融地运作,而且可以非常地灿烂跟光明。他将主导未来的世界,就在生命内在的体验上面。

  这个部分,我们会朝第四个阶段发展,佛教思想的第四个阶段发展,这个我们已经看到了。

  当然,它不只这些。我们从生命学来看啦,“大学”里头要研究的,有很多,尤其是生命因素的显学。

  未来,人们要研究的,不是发现了什么什么星星,什么物质啦,不是啦。要发现的是,人类的生命啦,生命因素有哪些。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生命因素,那个才是重点。

  而生命因素的部分,不是物理学上讲的那些生命因素,什么蛋白质、脂肪,那个没有用,那是“小学”的东西。我们要讲的是慈悲、包容、智慧这些东西,这些才叫生命因素。而这些生命因素,是属于法身慧命的生命因素,不是色身的物理因素。你要留意到,我们讲的是生命学的东西,是“大学”的东西。

  生命因素有什么?你知道吗?

  生命里头有三个因素,一个叫恶质,恶质因素,一个叫杂质因素,一个叫本质因素。我们要讲的生命因素是本质因素有哪些。我们有很多杂质,很多恶质,贪嗔痴恶质;很多杂质,那些不三不四的思想观念,那都是杂质。杂质,随着你这辈子,下辈子一来通通忘光了。而恶质跟本质一样都会留着,恶质就有业报、苦报。但是本质这个东西是个重点啦。所以本质里头的生命因素有哪些,我们要去成长出来。

  那些都是显学,都是佛教的一个基本要领。未来的五百年内,这一方面会发展的相当多。

  而我们要进行的,佛弟子、佛教徒这一块园地,非常广泛。你要写论文啦,博士啦什么东西,太多了,写不完啦。这些都是向未来展望的,不一定向过去。过去当然有很多。

  刚刚讲,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那种演变的那种思想潮流的演变状态啦,那个才是真的要研究的,可是没有人研究。哪篇论文说,为什么《三十七道品》会演变到《大乘五科》,《大乘五科》怎么样产生空性思想,这个“为什么”里头有非常多东西。而我告诉你,这些东西都在《大藏经》里头。只有中国佛教具备了这种肥沃的沃土,有这样的背景存在。

  空法、一法印的思想,又如何演变产生到华严思想里头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乃至于事事无碍法界,是怎么演变来的。是整个思想流程里头非常多的东西可以研究,非常多的东西。这是一个关键,是个关键。

  所以我们提醒、提供给各位的是,不要老是向过去看,过去的光荣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做过去祖先的好子孙,我们更要往未来看,我们要给未来的子孙肯定我们这一代的祖先在历史上没有交白卷。你不要只做古人的好子孙,我们更要做未来子孙的好祖先。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这是在分析历史的时候,所得到的。别人读历史怎么读,我不知道,我认为读历史是要向未来作交待。

  各位觉得怎么样?(众鼓掌)

  这种生命感你才能带得起来,不然学到最后人家都说“都是老学究。这些学佛人都老生常谈,再谈还是‘阿弥陀佛’。”不是这样啦。我们在这历史上,我们可走在最前端,是个开先锋者。

  各位要知道,这不是我讲的,这是佛陀讲的。佛陀是印度教的革命者,你要知道。

  我们要向未来拓展,不要向老是躲在背后里头。躲在背后,知道吗?像鸭子。各位有没有看到养鸭的人家养一群鸭子,有没有?你知道鸭子的生命是怎么样吗?看看这个,“嗯,他怎么长成这样。”看看这个,“他也长这个样子。”嗯嗯嗯,大家一直往前走。然后他自己长成什么样子他不知道。他只是看看这个这样,看看那个那样,他在群里头即不走第一个也不走最后一个,他就在里面嘎嘎嘎嘎……就这样。

  但是你要知道,你可能是一只鸡,不是一只鸭,因为你看这只是长成嘴巴扁扁的,看这只也是嘴巴扁扁的,你就以为自己是嘴巴扁扁的,可是你是嘴巴尖尖的,不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你的生命没有定位,你不能肯定自己的生命啦。

  佛陀告诉我们这种人生是虚幻的,真的是假的。你要是过鸭子的生活就是假的。他要你觉醒啊,他要你看到自己生命的真相,本来面目。知道吗!我们都搞错了。所以你真要学佛,发大愿啦,向前看,不是向后看。你躲在群众里头,这边那边东张西望,你就变鸭子,下辈子来当鸭子。因为前世是住在北京你就知道那是什么鸭了。(众笑,鼓掌)

  我们生命是很精彩的,是很灿烂的,刚才都定义过了,生命的花园尽情地飞舞你的生命,活出灿烂活出芬芳来。

  所以你看整个思想我们都是向前瞻望的,不会躲在角落里,没有黑暗。各位,生命绝对没有黑暗。

  刚才跟各位讲了,学佛,我当然是讲学佛啦,最重要是学华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没有忧郁的权力,他永远是灿烂、光明的。体会到没?学佛真好!你体会到没?(众鼓掌)

  不要以为学佛是盲目是迷信的,那是三教九流的。真正学佛一个佛弟子,受皈依、发菩提心,他已经是灿烂光明的。他已经灿烂光明,他的人生从此改变,向另外一个世界前进了。这个才是佛法。

  各位你一定要知道,你今天能够学佛是你生命中最大的一项福报。

  讨了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婆不算,因为她会老。有一个好事业不算,钱赚太多没有用,你有能用的也不过多少而已。

  可是学佛,让你肯定生命,让你肯定人生,让你明确地掌握到人性,你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你能够肯定自己的生命存在。这个才是学佛的意义。

  我们学到哪里去了?不是盲目的,跟你讲,盲目的人就变北京烤鸭。

  好,从这四个阶段里来看,我们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跟意义。

  那今天,我们学佛,我跟各位定义的,学华严的人我们都叫佛教知识青年。佛教知识青年,他有一个使命。

  你知道什么使命吗?就刚才讲的,“我已经来到,从今以后我们永不缺席,我们要带领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个人类,积极地参与、领导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建设。”这是佛教知识青年的使命。

  但我们不是要争权要夺利,所以你可以把它改为,“我们将协助政府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促进人类的和平,来建立大同世界”。你可这样讲,而我们真的这样做。

  佛教徒不想当官,也不想当什么领导,他只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人类的和平,他只做这件事。我们在协助政府完成这样一个使命。政府不会再发动战争,不会了,政府不会去穷兵黩武,不会,因为我们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民族。

  美国就不一样,因为没石油就派兵去打人家,编两个谎言就打。我们不会,我们从来没这样。

  我们看我们的历史,你看郑河下西洋,那大船队,世界最大的舰队。现在美国那几个舰队,打不过郑河的舰队。你看那个航空母舰那么大,那时候没有航空母舰,但是可以叫航母嘛。你看那个舰队两百米长,不是舰队,那个船舰啦,当时那么大,浩浩荡荡的,一次出发,一两百艘。他的舰队哪有一两百艘?没有啊,什么第七舰队第几舰队,没有,加起来还没有郑河舰队一次下西洋的多。

  他一共走了十次。十次吧,我假如没有记错的话。然后就回来,我们有没有占过哪个岛,像维多利亚岛,爱多华岛,有没有?一个岛都没占,我们就回来了。和平嘛。我们有侵略人家占领人家吗?没有,你放心。更不会为石油发动战争,然后编两个慌言,那是布希的专长,我们叫布什,对不对?我们不会。

  所以你放心,我们学佛,你要懂得,我们有时代性的使命。佛教知识青年就是协助政府构建一个完美、和谐、圆融的社会。

  那不只这样子,不只这样。我们有更重要的使命,刚才讲的,我们不但要做两千五百年前祖先的好子孙,我们更要做两千五百年后子孙的好祖先。(众鼓掌)

  除了这两个使命以外,我们还有一个,这一点各位可能就比较不清楚。

  现在的知识青年,你看,前面的时代,过去的两百年,一百多年两百年,从那种种战争,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甲午战争一直下来。很奇怪,打胜仗我们还割地。那个时代,我们在越南打败了跨国的部队,结果我们还割地,然后越南才独立了。那是我们的领土,它独立,就是英法联军那个时候打败了,我们还割地了。那割地习惯了,一签合约就割地,那皇帝真是一塌胡涂。那个时候是属于破坏时期。

  现在,我们是进入了普贤菩萨的建设时期。普贤菩萨的思维模式都是建立,叫双立。文殊菩萨是双破,所以把我们破得一塌胡涂。

  那个普贤菩萨,就是现在这个时代,进入了普贤菩萨的时代,它是建设时期,普贤菩萨的建设精神。我们佛教知识青年,正是要协助政府,来展现普贤的建设精神,这是很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的基本动力。

  佛教不是没有这种精神存在。普贤菩萨各位认识吗?啊?不认识啦,你看是骑着六牙白象的那个普贤菩萨,是没有错,相上是这样。

  普贤菩萨是什么呢?普贤菩萨是法身,法身佛知道吗?常讲法身论的那个法身佛。法身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你记得,无形无相无所不在,这是法身的特质。那你怎么见到他,你根本见不到他。

  但是他有没有形象化?法身,“清静法身毗卢遮那佛”,后面有一个“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那么从这个,清静法身,无形无相无所不在的法身佛,变成释迦牟尼佛的过程里,他有一个原始佛,就是从法身的无形变成有形的这个佛。那个佛是什么?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又叫做原始佛,就是这个原因。无形的佛和有形的佛之间的那个过渡的桥梁,那个就是普贤菩萨。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你见过普贤菩萨吗?你认识普贤菩萨吗?他在佛教界的地位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南无银色界峨眉山普贤菩萨,是四大名山的第一位,就是这个原因,是因为普贤菩萨在法身上面所具有的那领导性格、积极地建设,就是这个精神。我们佛教知识青年啦,更应该发挥这种精神。这就是时代性使命。

  第四个,这就比较深层的问题,佛教知识青年要重新建构佛法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用现在的话讲叫教学体系,换句话说,修行的一个系统,修行的系统。

  我们中国一向是私塾教育嘛,大家知道私塾教育没有什么教学体系。从六岁开始读书,至八十岁老先生跟六岁小朋友,都在一个学堂里一起上课,哪一年毕业也不知道,从六岁开始到八十岁可以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我们佛法现在也发生这个问题,各位,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对不对?初学的也来了,老参的也来了,阿罗汉也来了,法身大士也在这里面,师父就要“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一讲,你新学的初发心,也要讲到你懂,老参呢也不会觉得说你讲得太浅了,这个就是我们这种系统。

  所以师父要对外讲经是很困难的。像各位这样的各种层次一起,有的从来没学过佛他也来了,也要讲到让他听得懂。那老参呢,已经修了几十年了,让他也要不会觉得无聊。你要有这本事啊。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本事,就是难啦!释迦牟尼佛也会说难啦,你知道吗?当然他不难啦,但是他要让他的弟子跟子孙们能够发挥这种本事,是难。

  但是,今天的佛教知识青年,他就要去架构那一套系统出来。佛教本来是没分什么初级中级高级,现在我们要分初级中级高级。然后,初级要学什么,中级学什么,高级学什么。

  我告诉你,这个实在是很难分,就勉强地去分啦。可是这个分得还不打紧,现在重点就修行的方法里头,这个是真有困难。

  有的人修了半天,数息观要怎么数也数不来。还有人坐下去他自然就通了。

  念佛也是一样,我已经念了三十年了结果到阎罗王那边去了。

  他说“你念了三十年?”

  “是啊。”

  阎罗王说“我记录薄里头没看到,你只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我怎么只念了一声?”

  “你那一天,打雷的时候喊了一声阿弥陀佛,那一声是真的,其它都假的。”

  你念什么佛,你跟本就“三句经”一样嘛,“如是我闻”以后就没了,到最后“信受奉行”又醒过来了。那有没有诵经?没有诵。

  我跟各位讲,真的,我们当中有一种叫华藏工程。有个同修《阿弥陀经》诵了二十几年。

  他参加华藏工程以后,他跟我说“师父,我终于发现原来佛是在舍卫国给孤独园讲《阿弥陀经》,我一直在怀疑,奇怪在哪里讲。”

  《弥陀经》诵了二十几年,他就第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比丘两千两百五十人俱…”,他尽然“如是我闻”就一片空白了,你看看。他把“一时”变成一片空白,所以就不见了。

  这就是问题。你怎么修?怎么学呢?

  那佛教知识青年,他要有这个使命,重新架构在这一个高等知识教育非常发达的时代里,让这一些心思很浮动,因为我们现在是资讯频繁的时代,不是以前那种很稳定的时代。那么怎么样来教导这些人,按部就班地透过修行,能够开悟,能够明心见性,能够转凡成圣,能够成佛。这个是现代佛教知识青年所应该肩负的使命。

  而这个部分啦,非常的沉重。这已经不是刚才讲的说“我发个愿就好,弄个很好听的,不但要当两千五百年前祖先的好子孙,我要当两千五百年后子孙的好祖先。”那怎么去做?“哇噻!要怎么去做?我不知道,那以后再讲嘛。”

  那是口号可以,但那是个使命感,可是这个工作是很重要的。是你具体要去做的,而且你自己必须先走在前面,你才可能列出来。你不走在前面,你不可能列出来。

  所以,现在的佛教知识青年,你要怎么样子实实在在的去走一遭,实实在在的走一遭,回过头来,你才有可能去架构佛教修行的教学体系。

  但是我告诉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不然你如何让佛法那么殊胜、那么精湛的这种生命改造工程,铺陈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呢?铺陈在未来的时代里呢?这就是佛教知青的使命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问初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750.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