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52讲
《四十华严》第52讲(2008年3月1日)A
好,我们今天从经文第四卷开始看。这也是本会最后要透露的地方。前面三卷经文讲的是佛境界,很清楚了。现在呢,把这个佛境界转化为我们人间的生活,你要怎么去进行。那么这卷经文是一个关键处。他引出了善财童子这样一个人。同样的,善财童子也不是外人,就是我们自己。那,我们来看看这部分,我们要怎么样来进行。
我们看经文八十一页,第四卷。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與無量同行大菩薩眾。及常侍衛諸金剛神。普為世間。現大威力身眾神。久發堅誓供養諸佛足行神。念昔大願樂聞正法相續不斷主地神。深淨大悲莊嚴法界普潤眾生主水神。智慧威力光明遍照主火神。摩尼寶冠以嚴其首主風神。光照十方差別儀式主方神。專勤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一心開現如來智日主晝神。普遍莊嚴虛空法界主空神。能勤方便拔濟眾生出生死海主海神。常勤積集出過心量趣一切智勝幢善根主山神。發大誓願運度眾生稱讚諸佛勇猛無倦主河神。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菩提心城主城神。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諸大龍王。常勤守護一切智城諸夜叉王。常令眾生增長歡喜幹闥婆王。常勤除滅一切餓鬼所有饑渴鳩盤茶王。恒願拔濟一切眾生度生死海迦樓羅王。願諸眾生普得成就超諸世間如來力身阿修羅王。曲躬恭敬樂見諸佛種種功德摩睺羅伽王。深厭生死常樂瞻仰諸佛相好諸大天王。尊重於佛恭敬供養稱揚讚歎諸大梵王。文殊師利。與如是等種種色像威德莊嚴大菩薩眾。及諸世主。前後圍繞。從自住處來詣佛所。右遶如來。經無量匝。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供養畢已。頂禮辭退。右遶而出。往於南方。”
我们今天来看这一段经文。
首先提到,文殊师利菩萨从善住楼阁,这个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那么这个住处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在逝多林中,这些大菩萨,其实啊,他是各教化一方的。那么佛在逝多林里,逝多林里有没有善住楼阁呢?各位,大概想象不到。假如文殊师利菩萨有另外的一栋房子,那普贤菩萨也要一栋。对不对?是不是这样?那你这样把他算下来,不会只有两个,还有好多菩萨。逝多林有多大呢?那或者呢,这些菩萨们是住通铺。你大脑都没去想过啊!这个是问题啊。想,你要想,但是你不一定要用他的标准。因为你从生命的立场来看啊,善住楼阁是文殊师利的净土。他从他的净土来,他不一定是从这个逝多林里头的一栋房子来。你要留意到!
法界中有一个善住楼阁。善住楼阁在哪里呢?就在你的心坎里,在自性海中。你那个自性海,不是大脑里,就是你的生命因素,就文殊师利这个因素,他就安住在善住楼阁里,他经常会起作用的。你为什么要禅观?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就观照这个东西,你智慧怎么起作用的。那前面他不是才讲完话而已吗?怎么这里又从家里跑出来了?对不对?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你读经没有办法用大脑的方式,没有办法,绝不可能。读经是用生命的,不是用大脑的。
那前面那卷经文,他跟普贤菩萨相互辉映,那讲的是什么?他不是就已经离开家里来到佛陀这里了吗?那怎么现在又从家里出来了?这个演戏就矛盾啦。是不是刚才回去啦?像我们昨天一样,讲完他就回去啦,今天又出来了。所以有时候你仔细看啊,读经是很精彩的。那你要不留意的话,你就会觉得说:“那怎么会这样?”
这个是我们生命中,你智慧所安住的地方。不起作用的时候,那你就叫善住楼阁。你的生命中有这么一个地方。那他是在大脑的那个地方或者中枢神经的那个地方啊?那只有我们这用大脑的笨蛋,IQ非常高的人才会去研究的。不是,他在法身的法界中,他也是在你的生命中,但是你被无明盖住了。所以你找不到,你用大脑怎么找你也找不到。
但是我告诉你,绝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有这么样一个地方,也就是智慧所在的地方。这就告诉你,文殊师利菩萨的这个生命因素,人人本具。你有的,不是没有的。
他现在显现出来,这个智慧一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有这些大菩萨众,“及常侍卫诸金刚神。”注意啊,“同行大菩萨众”,这是一个。只要智慧一起作用,那就有很多大菩萨同时来。那,他这个意思就是,智慧这个生命因素为主轴,他围绕着很多的其他生命因素会同时起作用。那我们大脑在想“我只要有智慧就好。”告诉你,你永远不会有智慧的,因为智慧他是成一体,不是单一个。这一组里头智慧会夹着福报,还夹着其他东西,这个都叫“同行大菩萨众”。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他是一组程式,程式里头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所以修智慧,不可能单修智慧;修福报也不可能单修福报。那个部分假如是单修福报,叫有漏福报。假如生命中的福报像虚空藏一样,那个自性福报一展现的时候,那是无量无边的。
所以他有很多因素,他是一整组的。只是这一组中,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那在华严的思想领域里,这个叫做“主伴圆明具德门”。主伴圆明具德,这德行是圆满的,所以叫具德,主伴之间是互为灯辉。今天你为主,我就为辅,明天我为主,你就为辅,随时可以再调整。
就像我们在家里一样,你在爸爸面前是儿子,你在儿子面前是爸爸,你不能永远是爸爸。你说“我在我儿子面前是爸爸,所以我在你面前也是爸爸。”你爸爸就一巴掌把你打下去:“你看看,什么叫做你是我爸爸!”你搞错啦。这个叫做主伴圆明。今天来到你家里,你是主人,我是客人。明天你来到我家里,我是主人,你是客人。这个叫主伴,主伴之间的关系。
那么,生命中这些因素互相递换的情况,相当普遍。我相信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这个讲的纯粹是生命的东西,你不要把他意识化。好,这个是第一个。
下面讲“常侍卫诸金刚神”。下面就举了很多执金刚神。这个金刚神在《八十华严》里啊,翻译的叫执金刚神,就是执行任务的金刚神,不是放假的金刚神,所以他才会跟在他的身边同时出现。那各位要知道,每一个生命因素,都有这下面这些。但是,同样是持金刚神,主别也不同。文殊师利菩萨的持金刚神,跟普贤菩萨的持金刚神不一样,跟观世音的持金刚神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画都只画一个,观世音菩萨孤伶伶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这样子不构成坛城,不构成坛城。地藏王菩萨我们也是看那一个,好像无聊牵着一只狗,在散步遛狗。遛狗的菩萨叫地藏王菩萨,是吗?不是,绝不是!
地藏王菩萨他出来,也有很多持金刚神、这个什么身众神、足形神啦,很多。但是我们现在看不到。现在这个经文给你看,以后你看菩萨就要这样看啊,不是只有一个,他是一大堆人马。而那些不是跟着吃饭的,他们是整个的方程式,一整组相互生辉。
当然,为什么“无量同行大菩萨”他不讲?这个在华严里头就已经讲很多,前面已经讲很多啦,“十方诸大菩萨”,很多啦。所以这个都是主人,都就以文殊师利菩萨做代表。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用语言文字很难去形容那种状况,所以这个文殊菩萨一出现的时候,诸大菩萨为主啊。,而那些菩萨前面已经都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讲了。这个语言文字有他的僵化性,有他的笨拙性,他没有办法充分去表达的。而他的重点是在前面啊,但是他没讲。所以你在看的时候,也就不留意了。
那后面这些为什么要讲?他是把这些执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的名字给列出来,而这个名字主要讲他的功能。像“常侍卫”,有没有?是他的功能嘛,就金刚神,就他的贴身侍卫啊,标准就已经讲出来了,就是他的功能有讲出来了。他不会讲说“诸金刚神”这样就好了。这样讲就不必介绍了。
那么他现在要一个一个跟你介绍做什么用呢?这个经文啊,诸大菩萨不介绍,那在这些护法神众,写了这么长的一篇到底在讲什么?这些护法众,这个地方开始讲的就是讲这些护法众。前面没有,前面都讲菩萨众啊。他就是讲佛的境界,佛直接就跟诸大菩萨相应。现在讲到菩萨出来,这个主要的菩萨出来。他出来,他要起作用的,作用是透过这些护法来起作用。
我们在前面常常跟各位讲说,你就去跟菩萨讲嘛,就跟佛菩萨讲。佛就永远笑着,菩萨永远举个瓶子。你跟他讲,这菩萨跑来帮你吗?是没错,菩萨帮你,但不是菩萨亲自出手帮你。真的帮你是后面这些。知道吗?你去跟菩萨讲,菩萨有没有听不重要,他这些领执事的,他就要去做了。换句话说,这些护法神众表达了菩萨的什么?就功能。他的性德要起作用,他的作用是透过这些护法神众在起作用的。
各位知道吗?我们看西游记,你大概只记得是孙悟空。孙悟空很厉害,唐三藏那个软脚虾,老是被抓,老是被吊起来。人家听说吃他一口肉,功力增加一千年,吃两口肉就两千年了,所以人家一直吃他肉。你都不知道,唐三藏的功夫在哪里啊,就从孙悟空身上看。你的大脑就是说:“那唐僧根本没本事嘛。他就是出家而已,他只会骑马,走路都不会,他有什么功夫呢?”他的功夫是透过孙悟空来表达的。同样的,菩萨的功夫在哪里?菩萨的功夫透过这些护法众来表达。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要去跟佛菩萨对话。你真的是行者,假如你要跟我学佛的话,你要试着跟佛菩萨讲话。你会讲得最后会很生气,“我跟你讲,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晚上你就知道你的屁股痛。佛菩萨有没有听到不要紧,你的表达,你在跟他沟通是不是真的沟通?那个交流是透过他周边的护法来的,一定会动,一定会互动。
我跟各位讲过。我在结界啊,我就在佛前讲:“我五十三天,要做这个功课,每天早上三点半起来做。”那时候在上班啊,早上三点半起来做,做完然后我再去上班。那冬天啦,台湾的冷,听说比我们这里更冷。他只有七八度最冷的时候。但是会比我们这里冷,因为,哪里湿冷会穿骨。台湾的风比较聪明,我们这里风不聪明,笨的要死啊。台湾的风会钻进去,你穿再多都钻进去。早上一醒来,包在被窝里头很舒服,那闹钟一响就把它抓进来,放在被窝里跟着我们一起睡。
那个,第一天起来没问题,反正才发愿嘛,第一天起来。
第二天,“实在我怎么这么笨啊,我应该到春天以后才发愿。”就懒得起来了,就缩到被窝去睡觉,就缩进去这样而已啊,“啪”一条腿被拉出来了。“谁啊?”我一想,我看来是起床好了。那一条腿把你拉出来,拉到床外面去,你已经冷得差不多了。谁帮你拉出去啊?韦陀啊。你说要修法,韦陀要护你的法,你不起来,哼。
第二天一想,昨天大概想太多了。就第三天还是再缩进去了,我这次不给他把腿拉出去,我就把腿缩进去了,靠墙壁一点。结果一根针,那根针大概有这么长,有没有?“啪”从屁股插下去了,你就马上站起来了,坐在床上摸一摸没有,没有针啊,可是就明明一根针插进去了。好家伙,一定是韦陀那一根。看你肉有多厚啊,就把你穿过去啦,你就起来拜。
这个是什么?护你法,你有惰性啊,他就护法。你跟菩萨讲,菩萨不会那么狠的啦,菩萨一定给你摸摸头:“孩子啊,起床啊。”对不对?跟妈妈叫我们一样啊。哪个妈妈说一根针把你插下去。那只有护法,才会修理你啊。那你啊,没有这种护法来折你啊,你还是被窝里再包下去。
这样子连续几天以后,你放心,时间到,你每次都是起床以后闹钟才响。因为你的生理时钟会调过来,很自然的。
所以你一定要训练自己,去跟佛菩萨对话。不要以为说,佛菩萨都是木雕的、纸画的。我当时刚学佛,那个物质环境非常不好。台湾四十年前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那么好,那个时候一张纸就不错啦,一张油印的佛像就不错啦。就跟纸印的菩萨讲,照样就有那不可思议的情况。你只是透过他,你跟真正的菩萨,你的生命因素讲话,这一组全部出现。
我跟各位讲说,我就写封信,自传一样,说我要工作,请给我工作。本来说“我要工作,给我工作。”我想这样不礼貌,请给我工作,加个请,我很清楚啊,就跟部长讲,“我要工作,请你给我工作。”就这样子,他就给你工作啊。因为你不考试,所以是黑官,台湾叫黑官。没有考试的官员叫黑官。经过考试的叫白官嘛。还是有啊,我说十年就是十年。还真准,一天都不给,都不会多。就是你的愿,你跟菩萨讲,他就安排那个缺给你。那个缺不透过人情关说,不包红包。你知道吗?那个体制就会适合你要的。
你要真正对佛对三宝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世间,那你会一帆风顺。你要没有具足足够的信心,你没办法。那么你要尽行寿进行的菩萨事业,那个愿啦,我们跟各位讲啊,圆融道那个你要去做。你要自己背因果,我就不管。自己发愿你要自己做。你都不用担心。
当然我不是叫你迷信啊,说“信佛,喝大悲水就好,有病不要给医生看。”那叫迷信,不可以这样。你一定,给医生看就给医生看。世间所有的事,还是按部就班地来。包括你的工作,你都要尽责任去做。你不可能说,我念佛就有人会替我做工作了,叫天龙八部去做啊,不可能的。你还是要尽你的责任去做,要那个使命感,责任心。
而且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替你的领导想,站在他的立场,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好。尤其是在写公文的时候,我们都要以他的立场想啊,不是以我的立场想啊。那你的那个角度才会高嘛,视野才会高嘛。站在你自己的立场写,不行,你要留意到啊。这个是真正的情况,就是这些护法在执行。
你的生命因素激发起来的时候,也是你生命因素的护法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有好多不可思议的状况很自然就产生了。
好,这第一个是常侍卫,就是你的贴身侍卫。
第二个是,“普为世间。现大威力身众神。” “普为世间”,菩萨的性德就是为世间,所以他的护法神也是。身众神就是显现出来的色相,今天你的色身就是你的身众神;你的意志力,就是你的身众神。
“久发坚誓供养诸佛足行神。”。足行神就是你要实践,你要去做的。那各位今天你有没有发这个愿呢?供养诸佛,有吗?你今天发得起来,你是久发誓愿的。供养诸佛怎么供养?每天在家里头鲜花、水果、泡茶,这个是供养,这个是最起码的供养。而你自己本身,自己本身培养觉悟的能力,这个才是真正的供养诸佛。供养,我们跟各位讲了,叫做培养自性善根。养就是养护嘛,供给、养护嘛。
你现在都意识形态了。供养,这次来听经,各位有没有包红包啊?没有就是没供养。就是那个供养,你的供养变成那个供养。那已经变成意识形态。
真正的供养是供给养份,对不对?养啊,养护啊,你要供给养护的那些资粮啊。养护什么?诸佛,一切,诸佛是所有的觉悟的能力。
佛教因为历史长远,很多词汇你已经变成意识形态了,而失去了他的本意。现在你在翻辞典啦,你也翻不出来供养是什么意思,已经看不出来了。这个是唐朝时代的语言文字啊,你要从唐朝人的立场来看这些语言文字在讲什么。
所以我用现在的语言来跟你讲的是,培养自性善根。在培养这个自性善根的时候,你的福报就附带地会增加。而且这个福报他是无漏福,不是有漏福。在你生生世世当中,你要的时候他自然就会现前。
无漏福的出现跟有漏福不一样。有漏福,譬如你赚钱,这个是福报。但是,无漏福不一定赚钱。这个东西别人买,“要三块。”要看到你“五毛就好”。那你的五毛等于三块了,这个就是无漏福。无漏福不一定从形式上看出来,但是他有你也有,他就要花三块钱能买得到,你五毛就够了。甚至于他说:“你要,好吧,送给你。”你也有了。不是钱的问题,是你要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就是这样。你会“真的会有这回事?”那你就人生自己去经验,你就知道。这是真的不可思议的状况。
好,这个供养是实践的意思。你要长久长期的去实践,而且要把他变成你的生命因素,这个很重要。
这个时候啊,下面我想我就不每一个跟各位谈了。我只要跟各位谈的是,菩萨的这个因素啊,提出来的时候,菩萨为主,这些护法神就为辅。这叫主伴,相互辉映。那么当你的生命因素用到,比如说常侍卫,这个时候出现啦,那其他的,包括文殊师利这个智慧都变成辅。当果出现的时候,菩萨就变辅弼大臣了。有没有?阿弥陀佛出现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他就成侍卫了。对不对?但是那个时候当阿弥陀佛以菩萨身示现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变成常侍卫诸金刚神了。你要知道啊。这是主伴之间的戏法,演戏的方法。
生命中本来就是演戏啊。当你这个生命因素起作用的时候,那你那个生命因素就为辅。当这个生命因素起作用的时候,这个生命因素就为辅嘛。这才叫人生如戏。问题是你现在这些戏,你演不下去啊,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生命因素是什么。那就麻烦了。
这个,主要是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些神,都叫神。神里头啊,从印度的语言来看,他们是属于女众,是阴性的。王的话,就是男性的。那么,在东方的语言文字里,很少去区别这个部分。西方的语言文字里,他这个就比较有差别。
那在我们的表达当中啊,这个只在中文的表达方式,他是阴阳和合的意思。在阴阳和合当中,他特别强调阴。阴叫做坤卦,厚德以载物。有没有?是不是厚德载物啊,就是指这个部分,以这个为主。假如是乾卦的话,那就讲生生不息了。那这个时候呢,他不谈元亨利贞的部分,他是讲厚德载物。
可见佛法是倾向于人生的部分,尤其是生存的部分。你要留意到啊!假如人没有生存,生命没有生存,那下面的戏都不能演了。因为生存要确保没问题,他就要讲安全。有了安全以后,你才会追求幸福。在幸福的前提之下,才有各种文明。没有幸福的前提就没有文明。
那么为了生存而努力的痕迹,跟安全而努力的痕迹,那一种文化,那就文化了,你要留意到啊。在这个时候,文化跟文明是有点差别的。文化是为了生存与安全而努力的。文明是一种锦上添花的状况,是因为幸福以后而产生的。但是这些东西都必须要跟人的人生有关。假如跟人生无关的,那就变艺术品。艺术品随着时代的流变啊,它就会转化,会消失。所以你不用看,每一个东西,尤其在宗教里,绝对跟人生有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这里要摆一盆?你不会摆牵牛花,你一定会摆灵芝。灵芝,你看祥瑞嘛。对不对?你会供桔子嘛,大吉大利嘛,所以供桔子就变成一种文化,供灵芝也变成一种文化。因为你在追求嘛。那么把这个东西给予进一步的美化,那就变文明了。灵芝不一定用这个,那结果会变成什么?变成如意跑出来了。如意就不止文化了,他更有文明。他是从这个东西去演变的。你看灵芝头是不是如意头啊?如意的头就从灵芝来的,就从这里啊。那不是我讲的,是他这样的。你对中华文化要了解啊,你一定要从这里看。
五千年文化是个很精彩的,很精彩的。而五千年都没断过,这个才厉害。所以你找灵芝,可以找到历史的源头去。因为他从那边传下来。你找龙那个东西,也会找到历史的源头去。为什么?因为这文化一直没断过。其他文明没有啊。稀里哗啦不知断了几截,你前面逮不到后面,后面这一段接不到前面。这是中华文化是一贯的,这个长河弯来弯曲的,但是没断过。这个是简单地提醒给各位,来做参考。
这里有一个叫做“主夜神”,他的名字,我特别要跟各位介绍一下。“专勤除灭无明黑闇主夜神”。你看这名字啊,主夜神,应该是专勤除灭,除灭什么?光明,夜嘛,为什么会除灭无明黑暗呢?你要知道,佛法的语言在这里有一个特色。讲主夜神,不是主夜神不好。天龙八部,你看,天龙八部其实都是妖魔鬼怪一样,可是他为什么护法?他是从这个地方看,主夜,夜不是给你黑暗,而是除灭黑暗,他有这个意思啊。所以这个叫做语言模式,你要懂得他的用法。
大黑天,大黑天听过吧?修密法的都知道有大黑天啊。大黑天你知道印度叫什么名字吗?大黑天在印度叫克里希那。克里希那是谁啊,就是印度教的总源头。他为什么叫大黑天呢?为什么佛教变成一个护法神呢,而且是个财神?大黑天是什么?大黑天就是克里希那。
最早期印度叫,早期文明啊,他们叫薄伽梵歌的时代,他协助他的信徒,也是个国王。国王跟国王打仗的时候,他们两兄弟,这一个小兄弟很聪明,他几个兄弟联合起来,对这个大哥采取叛变。他知道叛变要赢啊,就要找这个克里希那来帮忙。他就跑过去找克里希那。那克里希那说:“我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我的军队跟我两个。那你要我还是要我的军队?”这个弟弟们啊,很聪明,把你的军队还有所有的粮草武器通通拿走,他想这样来打仗就赢了。
这个哥哥想了没办法,也去找这个克里希那。他说:“我只有两个,一个已经被拿走,一个就剩下我。那你要什么?”他说:“我就是要你,只要你来协助我就好。”公案是这样的。那克里希那就站在他这边。其实这叫智慧嘛。用他的智慧。
在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战役的时候,克里希那,因为当时印度战争,他是有道德律的,天黑就不战。天一黑下来,武器就放下。等明天太阳出来,大家回到位置,拿起武器开始杀。是这样子。
那打到大概我们讲的中午的时候,他就让天黑下来。黑下来,大家武器就放下来,然后克里希那就跟这个阿秋那他的信徒说:“现在不是天黑,是我用神通让天黑下来,你就继续打吧。”就这么继续打,把对方通通给打败了。这个也是不合乎道德律。因为他有那本事可以让天黑下来,所以我们叫大黑天。所以就变成你的守护神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在运用这些词汇的时候,你要懂得他的本意是什么?主夜神就有这个意思,除灭黑暗,而不是他主持黑暗。所以我们在这里就看不出来。
那在十地位的那个时候,到十地,就是第三十一参到四十参之间,有很多主夜神,讲的是十地,登地的菩萨果位的行法,也都是主夜神。好这,我是透过这个部分提供给各位做个参考。
好,那后面呢讲到天王龙王,主城神以后啊,“常勤守护一切众生诸大龙王”,开始这叫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其实像这个夜叉、乾达婆、鸠盘荼、还有迦楼罗伽王、阿修罗王、摩侯罗伽王、这些其实都是恶鬼,还有色鬼。色鬼不知道哪一个我忘了啊,这梵文名字。在世间来讲,他是坏蛋。但是他既然已经发心以后,他就会把那个坏蛋除掉。
所以今天你是色鬼啊,那你就要扮那个色鬼,他会帮你把那个色欲给除掉。你是贪鬼,恶鬼就是贪鬼,那你就要以这一个护法,来帮你除贪。你是嗔,阿修罗是嗔,那你是嗔鬼,那就要有阿修罗的性格。那你一转,所以你从药师经上面看到,他是夜叉,一转过来就变成药海,有没有?这罗刹、夜叉都一样,看起来都不好,当他转过来的时候,他刚好就把那个恶质给除掉。
所以我们常常跟各位讲,你有很多恶质。恶质是你的对象不对。比如贪,你贪玩,贪上网巴,当然不对。贪读书,那不就很好。很多企业家就贪工作,贪赚钱嘛。对不对?那贪赚钱,你就说很好。他赚钱给你用,他当然很好。但是他假如贪着去网巴花钱的话,你一定说他不好。所以贪的本身,贪是不好吗?贪要不好,贪什么都不好。
所以,你要把这个恶质改了,不是把贪给除了,对象给改了,这个叫重组。在修行中,一个是改正不当的行为、观念,一个是调整重组你的生命因素。我不贪这个,我贪别的,好像就不错了。当然讲贪是不好啊,真的会贪的话,他是精进,他就不叫贪。像我们在菩提道上,非常勇猛精进。那你假如说在工商事业上,非常勇猛精进,你不是说他贪吗?他执着吗?对不对?所以你要去调整他,调整一再地调整。在调整到后半段的时候,这个重组到后半段,其实是一种净化。所以修行有这三个阶段。我们告诉你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净化,把那些意识形态的对象全部放下,直接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你的贪心就会变成精进了,你的嗔心也会变成精进了。但你不用净化的话,你要绕很远很远的一条路。这是提供给各位做参考的。
那么,在《八十华严》里有提到,这些天龙八部其实是个性,一个人的个性。你的性格,你有什么倾向,透过这八种来做表达。
好,这些我们就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谈了。这些都代表的你生命因素中所特有的一个质。
那最后三行,讲到“文殊師利與如是等種種色像威德莊嚴大菩薩眾。及諸世主。前後圍繞。”一个菩萨出现的时候,一堆人都出来了。这些不是人,换句话说,你一个生命因素起作用,所有其他生命因素会跟上来。
所以我们就跟各位讲,你在修行要选择什么法门?要选择一个生命因素,让他成长,让他生根、发芽。这个生命因素只要一生根发芽以后,其他生命因素会跟着你上来。他到什么时候上来啦?到你这个生命因素六十分以后,所有的生命因素就通通冒出来了。
现在呢,因为我们完全覆盖,看不到你的生命因素在哪里,所以你会觉得你找不到法门,找不到下手处。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一定看出你的性格,你有什么优点要改没?假如你认为有这个优点,是你要改,是你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那你就从那里改,就这一个。第二个是,你有什么优点比较特别的,那我缺点暂时不要管。我就从优点积极去发挥,那这个也是一个方法。那我想这样来找你的下手处就比较简单。
有的人比较积极奋进,那这就是他的优点,很清楚,他就从这个地方精进下手。有的人比较保守,比较木讷,比较随和,比较温柔,好,那你就从这个地方下手。有的人是急躁,急躁是缺点啊,那急躁表示什么?他更加精进。急躁是缺点你要怎么改,直接从这里去改。那你要改进也好,或者重组也好,或者净化也好。都可以,看你用哪个方法来。这个是我们用功的一个情况。
那看到一个生命因素的激发,你对其他生命因素,会跟着起作用。
我们还要再跟各位谈一个,当你这样定位以后啊,整个法界中,所有的因素就会开始围绕着你转,你就成为主人。当你不定位的时候,你会被法界的因素把你重组过去。你永远都为伴,你无法当家作主。你想当家作主,你就定位。
而这个定位,你有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你要去调整。这是一个震动期,也是你最容易阵亡的时候。因为你的业障要怎么现前,不知道。你的障碍要怎么阻挡你,我现在不知道。你只有进行以后,你去克服他,要克服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每次业相现前,你就一百零八拜。你要嫌不够多的话,业相现前你就五百拜也可以。但是不要少于一百零八拜。
大概,假如你意志够坚定的话,半年的时间就过了。假如你意志不够坚定的话,三年是需要的。要拖到五年就意志很疲弱了。超过五年你大概不能成形。成不了形,你要拖多久啊?你有几个五年嘛,对不对?所以意志坚定的话,一说就决定了。
看我,决定十年后要出家。今天决定,明天Conform。我怎么Conform?我既然说十年,十年后哪一天?元旦?还是除夕?那一整年都是十年,我不能这样算,我算定哪一天之前。我想太阳从南回归线走回来,那就是冬至。冬至那天以前一定要出家,最迟冬至。跟菩萨讲清楚,我已经交代给你了,大概也是讲得太清楚了。所以就冬至那天出家。你一定要很肯定!那就那时候,这师父跑到我们这里来帮我剃度的,不是我去找师父的。这个才厉害啊,对不对?(众鼓掌)
而且这些天龙八部去找一个,出家六十年,从来没收过徒弟的。我跟他讲,他还不同意呢。那回家睡觉的时候才梦到,不知道哪个护法去跟他讲说“你要收他。”他醒来说:“好吧。”既然又做梦了就收了。他做梦的事我绝对不能控制的,对不对?那护法呢,我可以跟他沟通。那观世音菩萨派哪一个护法去我就不管,你给我找到师父就好了。
那是到最后那个十天的时候,自己也会急啊。现在找不到师父怎么出家?我说:“菩萨,看你了,快啊。”那最后一个月真的很急啊,我们那同修都急了:“老师啊,你师父呢?”我说:“我师父,我怎么知道。”其他人都不再讲了。大家都讲啊,师父就跑出来了,还跑来满大的一个。
这个就是你对三宝要有信心。你说要怎么找?没办法找。
好,这是讲生命因素啊。跟各位讲我们学佛你一定要朝着生命因素上看,不要一直拟人化。拟人化以后你会迷信,会偶像崇拜。不是,我们叫性德化,朝性德的这个方向走,生命的因素的方向走。那,你对佛法你才会看得清楚,才不盲从,更不会因为历史的缘故,我们自己把佛法给扭曲了。
好,他这里讲。这个我们就不讲了。现在讲到世主前后围绕。
“從自住處來詣佛所。”从他的住处来到佛所。
“右遶如來。經無量匝。”你想想看,你绕三匝就头昏了,绕无量匝怎么绕啊?要绕多久啊?这个根本就是法身境界啊。他不可能是色身嘛。对不对?你看看,你怎么绕无量匝?给你这边绕两百匝,大概,你就拿拐杖走路了。怎么绕无量匝?对不对?好,看。这个很清楚就是法身的境界。
“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以诸供具也是种种供养。好啦,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你是怎么供养的,还是刚才讲的,培养自性善根。连文殊师利菩萨都还要供养,请问我们各位大众、诸大菩萨们,你要不要供养?对不对?好好供养。
“供養畢已。頂禮辭退。右遶而出。往於南方”。定礼完毕了,他就往南方走了。他奇怪啊,写这一段干嘛?对不对?哎,这个就是问题了。往南方,往于南方,奇怪?“顶礼辞退。右遶而出。往于南方”,这个好像演戏一样,就交代完毕了。这里面经文出现,一定有他的意义。而这种经文你会觉得很没意义。对不对?我读《华严经》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我的本事就是把这没意义的地方找出密码。
这个南方啊,我再附带再跟各位讲,我刚学佛,差不多跟各位一样,问题不是一箩筐,一火车,大概五火车都有了。我学的时候提了很多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坐中间,这边是药师佛,这边是阿弥陀佛,为什么三佛是这样布置的?”问了很多,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都说“我师父就摆这样啊,我们就这样拜啊!”
我说:“你问你师父,为什么这样摆?”
“我师父说,他师父没告诉他。所以他不知道。”
我找了六年。终于我发现了,在《华严疏钞》里面看到,“明正为南”这四个字。正确的方向为南方。
好,这个就来了。换句话说,用东南西北是有他的意义的。不是没意义。那西方,为什么极乐世界最后大家到那里?你看五方佛排起来,西方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西方是太阳下山的地方,最后的归宿。你修行到最后,你都要到西方去,你放心,别想了。到最后就是到西方。
那东方,那东方是刚发心。所以你看《大般若经摩诃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大品般若,那常啼菩萨一直向东方,一直向东方要求善知识。他也求善知识,一直向东方啊,刚发心。
那来到这里呢,他已发心了。修行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向南方,“明正为南”。
那我就把这个问题再检查一遍,进到寺院一看。啊,我突然感受到,中国人讲风水,通通是坐北朝南。好了,座北朝南,释迦牟尼佛座北朝南,那东边在哪里?西边在哪里?坐北朝南的时候,对不对?这边东边,这边就西边嘛。这边当然药师佛,这边当然西边阿弥陀佛。这么简单的事,全台湾没有一个和尚知道。问题就在这里啊!因为在台湾不是每一个寺院都是坐北朝南,所以坐北朝南的你可以感受得到,不是座北朝南他也是这样布置,他就调不过来了。当你坐南朝北,是不是刚好相反?可是文化已经形成了。这边药师佛,这边阿弥陀佛,虽然你方位已经改了,他还是这边药师佛,这边阿弥陀佛。那古代是因为通通坐北朝南,所以这边药师佛,这边阿弥陀佛,没问题。现在好了,他已经变成意识形态这样布置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他真正的用意在哪里?
OK。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52讲(2008年3月1日)B
好,我们再看经文八十二页第二段:
“爾時尊者舍利弗。承佛神力。見文殊師利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諸世主種種神通威德自在眾會莊嚴。從逝多林。安詳而出。作是思惟。我今當與文殊師利。俱往南方。”
我们先看这一段,刚才谈到往于南方。南方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正确的人生观。
大家学佛,不要以为学什么神奇鬼怪的,我们讲的都是在人间的方法,不用非人的方法。那人呢,首先要我们鉴别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人生观。
所以我们五大人格性当中,除了心理健全,列为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人生观要健全;第三个就是人格要健全;第四个就是人性不要扭曲;第五个就是人际关系要良好。
我想,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这五点都很重要。假如一个人人性扭曲了,或者心理不健康了,是不是对社会来讲都是个不定时炸弹。而佛法呢,在这方面又特别要求,你想修行这个五个条件通通要七十五分以上,差一两分大概不要紧。六十分都不行,而且每一项都要及格,都要七十五分以上。这个为什么呢?因为想修行的人啊,在社会上是最优秀的人,所以这个优秀的人不可能人格性不健全。对不对?
一个专家可能人格性很不健全啦,所以有科学怪人。有没有?是不是这样?那个蜘蛛人就是跟科学怪人战斗,科学怪人因为他人格性不健全,他就会想错方向。那么,我们看到佛跟魔之间的差别也是人格问题而已啊。魔功夫不见得比佛来得差,而且往往啊,都比佛来得厉害。那佛为什么成佛啊?因为他人格嘛。魔就是人格有问题啊。所以我们第一个修行从这个地方来。而且范围我们相当广,不是很狭隘的定义。这五个方面是非常广的,你要先留意到。
这个端正人格性的问题啊,是世间人生活首先应该进行的。一个人假如人格性不健全,你事业再好都有问题,感情再好也会出问题啊。因为另外一方的人一定要承受你的压力,因为你人格性不健全。大概我们看到,家庭会产生破碎的原因都是这个方面出问题,核心问题是在这里。这个问题我们能够处理得好,大家就会幸福快乐。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没有问题。因为这些人格性不健全,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好,那么现在讲到这里啊,就是说这个人是很健康的,往南方,正确的方向走了。这个人,文殊师利的这个生命因素起作用以后,那么南方所有的人都健康了。
那么这个情况,这个情景展现的时候,舍利弗见到了。他怎么见到呢?“承佛神力”。光这个四个字,我们就被意识形态害惨了,佛啊一定放光加持怎么样,这个都是意识形态。尤其现在加上漫画书啦、小说啦,这样的渲染啊,你就以为有佛那么一个人,有无比的神力啊,加持到你这里来,不是。这个佛就是觉悟。觉悟的威神力啊,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啊,智慧第一,透过他觉悟的威神力,他看到文殊师利这个生命因素的作用,能够导引大家走向健康的人生大道。是指这个意思啊。
所以你看这个文章好像在演戏一样。那不是,是你人生觉醒的过程。而舍利弗呢,他是化身的,有没有?这个地方开始,法身、化身在交接了。而且法身、化身的交接啊,他不是理论的,他是用非常美的文学手法来表达。刚才讲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第一嘛,他法身的智慧第一。舍利弗是化身的智慧第一,是不是?化身的智慧是小智慧,法身的智慧是大智慧。现在以小智慧看到大智慧,是因为承觉悟的威神力,觉悟的力量让他看到大智慧的作用。有没有?这个地方开始在衔接了,用法身化身之间的关系啊。这个文学表达方式啊,古今中外无出其右,仅此一例。
那你假如不这样解,来解读这个《华严经》的经文的话。那舍利弗是化身,那文殊师利是不是化身啊?假设也是化身的话,假设啊,那逝多林的善住楼阁,你怎么解释?对不对?所以这里面,你的状况你就看到,法身化身之间大小智慧的关系是怎么来的。化身的小智慧,要想了解法身的大智慧必须透过觉悟,才有可能。而我们的觉悟是指这个觉悟,承佛神力的这个佛,这种觉悟,你才有可能进到法身的领域。
那我们今天,透过这部经典直接教你的,是入法界的大智慧,不是化身的这种小智慧。你要留意到,你是多么的荣幸,多大的善根跟福报。这是这个法门特别的地方。所以华严叫做不共别圆,不共其他的法,单独、直接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地方谈到这两个之间的交替关系,那连接的关系啊。
好,他见到文殊菩萨。“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諸世主種種神通威德自在眾會莊嚴”。就刚才讲的那一幕,非常殊胜的一个生命因素展现的时候那种灿烂,像个大花园一样。因此我们跟各位讲,你现在开始做这种训练,生命像个花园,就指这个地方。你自己一个人,你一朵花再灿烂都没用。只有一朵花,很灿烂,那很危险,等一下就被摘走啦。他厉害的就是这个生命因素起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因素会跟着起来,那你的灿烂啦,才会起作用啊。
我常跟各位讲,当这个世间都是穷人,只有你一个富翁,那你也惨了。你这个富翁富不了多久啦,这些穷人就把你吃跨了。可是当这个世间都是富翁啊,你是一个乞丐,你也穷不到哪里去。那些富翁吃剩下的,就够把你淹死了。对不对?你不可能饿到嘛。所以我们要懂得,生命啊,我们是可以为主,我们也可以为伴。对不对?这叫主伴圆明嘛,这个华严的思想里讲得很清楚啊。你只要定位,你的生命就会突显出那灿烂、那种光芒、那种芬芳。就从这里来看的。
好,他现在看到,众会庄严,“从逝多林。安详而出”。这个地方我们谈到,那个从逝多林,逝多林我们讲的是这个世间。可是呢,这个世间的世界啊,却能够出文殊师利菩萨这种法界的大人物来,有没有?这个里面啦,世间跟法界在交融,色身跟法身在交融,有没有?他两个同时在进行啦。用舍利弗,跟文殊菩萨来谈法身跟色身的关系,用这个逝多林跟善住楼阁来讲法界跟世间的关系,有没有?逐渐显现出来了。
那这个时候,舍利弗“作是思惟”。小智慧开始这样讲“我今當與文殊師利。俱往南方。”我要跟着大智慧朝正确的方向走了,有没有?你注意到这语言模式的表达方法。“時舍利弗。即與眷屬六千比丘。前後圍遶。”这地方也是一个伏笔。舍利弗有六千比丘吗?佛陀的常随众才一千两百五十个,舍利弗怎么跑出六千来,又是逝多林里呢?你看他又从化身来,带到法身里面去了。六千比丘讲什么?你要不要去算名字?你算不到。六千,六就是舍利弗以六度而度的这些比丘,千是讲重重无尽。这“六千比丘”的意思讲的是,所有的比丘。佛教里所有的比丘,很简单讲就是这样子。那不止是他那个时代,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比丘。知道吗?这个不是指那个时代啊,这叫十方三世啊,过去现在未来。从他的时代来讲,我们现在叫未来。从我们这里看他就是过去。还有未来,我们的未来。是这样看的。
那这些比丘呢,前后围绕。他这个时候啊,在舍利弗的这个时代里讲比丘,是指进入佛陀的僧团以后才叫比丘。不进入这个僧团的,都叫婆罗门。那么佛教的僧团以外,包括当时的耆那教、祆教,当时在印度很多这些比佛陀更早的宗教,他们也有他们的出家人。那么那些出家人跟佛教的这些出家人,统合起来啊,叫沙门。有没有?我们都叫沙门,沙门来到中国只有佛教了,没有祆教了,也没有耆那教啊,也没有锡克教。锡克教是比佛教晚。耆那教是跟佛陀大概同时,早一百年吧,大概这样子。袄教是比佛教早一千年。这些婆罗门教以外的出家修行人,统称为沙门。那婆罗门教就叫婆罗门Brahman,门man,用英文翻就是man,那个人啊,人的意思,就是行者的意思。
那么他讲的是比丘啊,六千人,经过六度所度的这些出家人,也叫六千。千也就是三个零,重重无尽。那你假如要硬是算六千是哪六千个,那就没办法算了。所以这六千的意思是指,已经进到法界了。
好,他跟这些也前后围绕,大家一起来,“出自住處往詣佛所”。他们也从自己的住处出来。换句话说,这个住处不是他住的房间,哪一间,就是从他的定位,他原来舍利弗这种小智慧的定位,开始要转出来了,要放大了,要跟法界的这种大智慧学,要离开他原来的意识形态。这样能够体会吧?
也到佛来,这个佛所来,来干嘛?来觉悟啊,到觉悟的地方来。“頂禮。一心觀佛。具白世尊。世尊聽許。”他讲什么,我们不知道。大概就他的意思,“我要跟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学习。”那“世尊听许”,当然听许啊,由小向大嘛,这个叫由小向大,舍利弗向文殊师利,那不是由小向大吗?小智慧变大智慧啊。世尊当然很高兴,要不然就变成焦芽败种啊。对不对?
“右遶三匝”你看这里变三匝,不是无量匝了,有没有?所以你看这里面啊,法界世间、法界世间交融在一起啊。
“作禮辭退”。右绕三匝以后,“往文殊師利童子所”,到文殊师利这边来了,这个就表示他已经转小向大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你可能没注意到。这里“右遶三匝,作礼辞退“,这很简单,前面呢,那个”顶礼辞退,右绕而出”。你注意看看。这里没有说顶礼辞退往于南方,右绕而出,这个都是法界的表法。所以华严经里要训练这些语言模式啊,各位留意是很好学,很精彩。我们因为是修行的关系,这只是附带地讲一下。你假如要做学问研究啊,那这个还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好,那么现在要讲这些比丘。“此諸皆舍利弗之所化度。出家未久。自所同住。”刚出家,就跟师父住在一起。出家未久,自所同住嘛。讲起来都是什么?给我们后代的出家人做定位。你刚出家,你看跟谁出家,师父假如说是五年,那你就五年不能出去;十年就十年不能出去;三年就三年不能出去。你说“为什么?我就要五年,他就三年就可以”,善根不同故,因缘不同故。你不要说大家都一样。师父有师父的指导。假如师父没规定,照道场规定照那标准。出去以后呢,你还要每年回来,没有每年回来,最少三年要回来一次。三年不回来,你就脱离僧团,那自己要去自负因果。所以这个是有制度的。这是戒律的制度啊。所以我们讲的是僧团净土。
好,这里面有多少呢?“所謂海覺比丘。妙德比丘。福光比丘。大悲比丘。電德比丘。淨行比丘。天德比丘。實慧比丘。梵勝比丘。寂慧比丘。與如是等六千人俱。”这几个跟各位讲,不在人间,都是法界的。他举这些名字啊,你看这些名字就知道,不用求证。因为这些已经都性德化的名字。“海覺。妙德。福光。大悲。電德。”有没有?这些都是性德化的名字。性德化的名字就表示都是法界的。假如在里面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什么迦旃延比丘啦,须菩提比丘那一类都没有办法翻译成中文的,那就表示都是梵文。那既然是梵文,那个人一定在。但是这些都已经性德化,翻成中文了。所以他都是法界的人,不是这个世间的人。那换句话说,这些名字是代表性德的,生命中的性德,不代表那么一个具体的人,所以你要留意到。
“與如是等六千人俱。曾於過去。供養諸佛。深種善根。”你看这里就证明了。
“於甚深法。悉能悟解。深信趣入最極清淨。志行寬博。等佛境界。於佛教法。能正修行悉能了知諸法本性。能大饒益成熟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皆是文殊師利童子之所教化。”有没有?这个你看,他又到法界来了。所以你看名字是法界,他的性德,这一段讲的就是性德,这些大比丘的性德。
各位,我们现在跟你讲,提供给你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一样,你都具足这个性德。
“曾於過去。供養諸佛。深種善根。於甚深法。悉能悟解。深信趣入最極清淨。志行寬博。等佛境界。”也就是说,大家发大愿都发得跟佛一样啊,差不多比佛大。
“於佛教法。能正修行悉能了知諸法本性。能大饒益成熟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这些呢,你都已经发起来了。为什么会有呢?
“皆是文殊師利童子之所教化”。过去啊,我们都已经受过文殊师利菩萨的教化。为什么叫童子啊,相对佛来讲他叫童子;相对我们来讲的话,那就是菩萨摩诃萨。你不要见到文殊菩萨,你就叫他“童子,过来”。那是大菩萨。我们都曾经受过他的教导,不然你不会来。你不要以为,“嗯,他是硬被拖来的。”“都是他,不然我不会来。”你有这个因缘,也是文殊师利之所教化。
那这一点,你就必须要珍惜啦。那为什么我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因为我过去发了愿以后就开始睡觉。他现在才刚醒过来,赶快追过来,就这样子。其实不是,你这辈子来也有你示现的功能,只是你不知道。所以我们很期望你,你要从生活中定位回来,你会发现你的菩萨本愿在哪里。这个每个人都做得到。
好,这只是介绍这个因缘。文殊师利往于南方,那么舍利弗示现,由化身转入法身的整个过程。你看他的经文啊,衔接的非常好。那个胡适,我记得应该是胡适,他章回体小说就是抄《四十华严》的,Copy过去的。不过他Copy得不错啦。这个《四十华严》那个精密度,比章回体小说那大很多。像他这个地方在做这种转化的时候。我们是个凡夫,在这个世间,这个化身,你要如何入法界?你慢慢地从这里去揣摩。这个过程非常非常地好。谁都做得到。
“尔时尊者舍利弗。将诸比丘。随路而行。观诸比丘。告海觉言。”这个舍利弗带着这些比丘。今天我们能够学佛啊,我们也是受舍利弗的影响。当然你感觉不到。假如你没有这么一点小智慧啊,你不会来听《华严经》。你是经过前面这一段的转化,你来听才会听懂,不是听懂,听得很高兴,其实都不懂。这个很奇怪啊,听得很高兴又不懂,而且又每一次都要来听。不是不懂,是你不能形成具体的部分。所以前面讲了很多,以后我们会讲很多。
这些理论的部分,那你回去就要整理一下。比如我们跟你讲人间净土,人间净土部分,你要整理出来。一两千个字。然后弄出来,再补充一点。这个没有专利不要紧,没有著作权。你把他补充到你认为很圆满很完美的时候,你要常跟人家讲,那就变成你的了。你大概做三个到五个以后啊,我在讲什么你就很清楚了。因为那个整个理论系统啊,你才能架构起来。你纯听叫修听,有的是纯问的,那叫修问,不是修行。修行你要去做。你去整理,然后去讲给人家听,他就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你做一个,就光那个理论啊,他就带你到极乐世界去了。这第二个理论以后你就再进法界了,到第三世界去了。这第四个理论,你在法界就到很深的地方去了。多做,那表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都会越来越殊胜。
好,大家走走走啊。大概队伍准备好了,前进了。然后回头看一下,看看大家。就在那个时侯,舍利弗跟海觉比丘讲,其实是跟大家讲。但是你知道,那个时候没有麦克风,没有办法说一次跟六千人讲话。但是他有办法吗?有。因为在法界里,不是在社会上。你要记得那个时侯没有手机,没有无线电,也没有网络。这个在法界里讲。
他说“汝可觀察文殊師利”,重点是这一句话。你要观察文殊师利。“清淨相好莊嚴之身。諸天及人莫能思議。”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圓光映徹普照十方能令眾生心生歡喜。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放光明網。微妙莊嚴。除滅眾生無量苦惱。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眾會威德。皆是菩薩往昔善根之所攝受。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清淨平坦。眾寶莊嚴。”
这个很奇怪,什么“左右八步清淨平坦”。因为有这种文字啊,我要跟各位解释一下,这个都是要我们观察文殊师利。“左右”的意思其实你注意看,我们走路的时候分左右两边,对不对?他靠边走,我们靠右走。靠右走是向前走,靠左走是走过来,是不是?所以他这个左右走是很有意思啊,这佛经是很科学的。左右两边是做什么?正反两边印证,正反两边是可以印证的。这个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你的行为这样过去对,那样过来也对。你的思维是这样想过去也对,那样算过来也对。你要留意到这点啊。
我们现在的行为是这样过去对,那样回来不对。有部经叫《圣经》,他说人家打你右脸,你左脸要给他打。你去打美国右脸,看他左脸会不会给你打?他打你就是告诉你,你要忍着,左边再给我打一下。但是你要打他,那你就要小心一点。你不踩我的尾巴我不会咬你,这个理论就出来了。这个就表示他的思想只能单向前进,不能再反过来,不能。而佛法告诉你的是正反双方都可以。
这个说明生命这个东西,他是全方位的。大脑是单行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佛法用到这两方,左右两个字,其实讲到二千,二百的时候,都是指这个左右两方的意思。讲二的时候,就有这种状况。
“八步”,为什么讲八步?就是八正道。八是指八正道。步是踏实。你的人生是很踏实的,不是虚幻的,而且都在八正道中,所以才用八步。那他怎么不讲九步?对不对?中国人对九很有兴趣啊。华严讲十啊,那怎么不讲十步?八,八这个字是指八正道。步是指踏实。
“清淨平坦。眾寶莊嚴。”这里面,没有隐瞒。清净平坦的意思就是没有隐瞒,非常坦然。这个都讲我们的人生境界。各位你都做得到。
你现在有困难是面具戴太多。面具戴太多,你就无法八正道。面具戴太多,你意识形态就框在那个地方。意识形态你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你看现在的社会全世界都一样。经济只能一直繁荣,不能停止,一停止就崩溃。这个是很麻烦的事啊,因为他只能前进,他不能后退。你要留意到,这个是很麻烦、很麻烦的事啊!人类假如不创造智慧把这个问题给解决的话,这种经济成长到最后会崩溃,会整个跨下来。这个是一个问题,经济不可能永恒地发展下去。因为地球的资源有限,被你用完就没了。这个就是大脑所开发出来的一种状况。
好,这个我们不讲太多了。
我们再往下看。“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住之處。周回十方常有道場。顯現莊嚴隨逐而轉。”文殊师利所住的地方。文殊师利,刚才讲过,这个住是安住。
那我们小智慧一安住啊,就没道场了。他这个大智慧所安住的地方,周回十方就是他的半径啊,多少公里以内,就是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样。那“常有道场。显现庄严。随逐而转”,道场是追逐着文殊师利,他不管到哪里去住。为什么?道场怎么有可能绕着文殊师利转呢?就是说智慧展现的地方,你到处都是道场。我们现在要找道场一定要找庙,不是。是你开始在转化,把无明转化掉,把贪嗔痴转化掉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道场。你在哪里转化,那里就是道场。你跟人家吵架,想“嗯,应该赞美,不要吵,无争。”那个当下的那件事就是道场,这个叫做“道场显现庄严。随逐而转”。这是大智慧才能转。在生活中处处都是。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具足無量福德莊嚴。左右兩邊。皆有伏藏。種種珍寶自然而出。”这个你看文殊师利所走过的路啊,具足无量福德庄严,左右两边,皆有伏藏。伏藏就是宝藏,有待开发的宝藏。“种种珍宝自然而出”,这讲什么?这种大智慧所经历的。你只要运用这大智慧,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有伏藏。左右两边就是顺逆两边啊,有没有?顺逆两边,皆有伏藏,都有宝藏。所以为什么说要智慧?这种般若智慧是不可思议的,种种珍宝自然而出。那你在想的珍宝大概就是珍珠玛瑙,对不对?不是那种珍宝,是解决你生活中的种种苦恼,你就有那个能力啦。用智慧解决你生活中的种种苦恼,那个叫珍宝。那我们一看珍宝,一定是戴梦得的那个里面的所有东西叫珍宝,那你就叫纯意识形态。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由昔供養諸佛善根。隨其所在有雜寶樹。于其樹間寶藏開敷。出莊嚴具。”这个句点应该往下。你看文殊师利这个大智慧啊,是因为过去啊,供养诸佛善根,供养就培养一切觉悟因素的善根啊,随其所在,那有杂宝树。他在那里,不管什么事啊,他都能解决,杂宝树。于其树间宝藏开敷,有种种庄严具。所以智慧很重要,而智慧一定是开发你的自性善根。无量无边的善根通通要开发出来。在开发的过程里,你自然就会有杂宝树。种种珍宝自然就会出现。供养诸佛,你应该要好好的自己来进行。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隨其所在一切世主興供養雲。雨諸供具。周布陳列。以為供養。”不管他在哪里啊,世主都会供养。这个世主就是刚才讲的众神。这个神跟你讲的那个外面的神的神不一样,你讲的那个神是拟人化的神。他的这个神主要是生命因素的伴侣,叫眷属。他是专门在协助、圆满这个主要生命因素的一切功能。
那么这些伴侣啊,他会兴供养云。这个供养云是供养主要的这个生命因素。那换句话说,主伴之间有一种互补作用。各位知道吗?不是说我这个生命因素起来,其他的生命因素怎么样,因为他们是一体的,所以他们有互补的作用。你看这里“兴供养云,雨诸供具,周布陈列。以为供养。”而这个供养,你看,这个眷属因素来供养主要因素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叫增荣,增加光彩。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啊,生命自己本身里头啊,他是非常殊胜,非常不可思议。这个就不是你的大脑所能想象的。生命本身是永恒的,是恒动的,你现在想象不到。在这个法界里头的生命因素啊,是不要吃饭的。知道吗?前面我们跟你讲过了,极乐世界,净土以上是不吃饭的。要吃饭就麻烦了,吃了以后要怎么办?那马桶不知道是哪一个牌子。这个不能用啊,他们是不吃的。
吃饭是我们欲界的人最麻烦的事。因为你是识食,意识想吃,才有吃的这个东西。这个部分你现在没有办法去体会。你一定要透过对法身的摸索以后,你才能感受得到。经典有一句记载,很多人看了也看不懂。这叫识食。
最后一句。“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十方諸佛將說法時。悉放眉間白毫光明。來照其身。從頂上入。”十方诸佛要转*轮的时候,都会从眉间白毫相放大光明到文殊师利菩萨这边来。那你可以想象得到,那这个时候,从前面他跟着文殊师利菩萨出来,他怎么看得到呢?所以这几句啊,这十句全部都是法界里头的。换句话说,舍利弗的这个觉醒啊,他已经入法界啦。
那我们要各位发心、觉醒,也是要各位跟舍利弗一样入法界。那你说:“师父我也想啊,我怎么都没看到文殊师利菩萨?”他是看到文殊师利菩萨以后,他发起心来的,有没有?那么现在呢,你是什么因缘?以何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点很重要啊。那你所见的,现在这个是舍利弗见的,他因为小智慧看到大智慧起作用啊,乘佛神力,所以他有这种状况。
那我们告诉各位,你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三大因缘。自己去仔细地观照一下。
第一个,人生的觉醒,彻底觉醒,这个叫做,以佛因缘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有些地方啊,他的注解是这样讲,因为他看到佛的庄严。你什么时候看到佛的庄严?佛都入灭了,你怎么看?你说“看到佛像庄严而发心的”,不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个“以佛庄严”是因为你在人生的过程里,这个过程还是我们所讲的,健康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彻底觉醒,这个叫做以佛因缘,以佛庄严的因缘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你追求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这第一个。
第二个呢,以法的因缘。法是真理,你是为了真理。真正的真理啊,不是自己想象的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三个,以众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你看到众生真正的苦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众生哪里苦啊?众生怎么苦啊?因为众生无明颠倒而苦。那你感受到无明吗?你都感受不到无明,怎么会感受到众生因为无明颠倒的苦呢?那你还没有办法体会不要紧,你可以发起为众生服务而尽行寿。这个疑情要一直带着,到底众生为什么那么苦?
什么时候的众生最苦?现在的众生最苦,古代的众生不怎么苦。古代众生没的比较。没的比较,他不苦啊。他虽然很苦,也没的吃,可是古代你发现很少人自杀,神经病更少。因为他没机会神经啊。他早饭吃都找不到了,还发神经啊。有些遗传性的、先天性的是有,那后天性的没有。现在大部分都是后天性的神经病。为什么?因为古人为了求生存,他没有闲余时间。
现代人活得不耐烦。你知道吗?吃得太好了,活得不耐烦,所以会自杀会神经病,想太多了。所以现代人苦,为什么?因为无明起作用。
古代人无明当然也有,可是,他为了求生存,他没办法自杀。而且捡到一点东西都高兴得不得了。不知道那个人馒头掉到地上,被他捡到了,他很高兴,今天赚到了。这一餐饭没问题了,他就满足啦。今天啊,你看到馒头顺便把他当足球踢。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是要吃馒头,你是要去吃满汉全席。所以你会发现你吃多了反而不好吃。古代什么都没得吃,什么都好吃。对不对?
我们现在想小时候的东西都很好吃。小时候没东西吃,什么都好吃。现在想想实在有够好吃。再找那东西来吃,也不好吃了,然后你就怪说现在做的没以前好吃。不是没以前好吃,好吃是一样好吃。只是你现在口味吃太多了,以前的东西不好吃了。
记得小时候没饭吃,没饭吃,光是白饭啊,倒个阿妈那个猪油刮一口刮下去,热热的饭加着猪油啊,哈,那叫香喷喷。现在叫做原盅什么饭,有没有?味道还是一样啊,但是以前光是猪油就不得了,再加个酱油,“啊,阿弥陀佛了”。饭还是饭啊,猪油还是猪油啊,酱油还是酱油啊,为什么以前那么好吃?现在叫你吃,你去吃来看看。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现在什么牛肉饭啦,什么广州烩饭吃太多了,那个什么猪油饭你怎么会吃啊?
因为你吃太多了,你的五欲已经都疲乏了。当五欲疲乏的时候,你人生就没乐趣了。没乐趣,那就自杀、神经病。就这样来的。所以各位要留意到。
我们这时代啊,你要真发心,你真的看到众生的苦是怎么样?而你也愿意来帮他解决这个困难。这样的投入,这是真的。那你在圆融道上,尽行寿去实践那个部分,会开发你生命的因素出来。这是要各位来进行的一项工程。
好,我们再往下看这一段。这个经文啦,我们详细地就不一句一句跟各位讲了,因为这每一句展开都无量无边了。我只要把重点的,几个重要的文词跟各位做说明。
“爾時尊者舍利弗。為諸比丘。稱揚讚歎開示演說。文殊師利如是無量種種功德具足莊嚴。時諸比丘聞是贊已。心意清淨。信解堅固。踴躍歡喜。不能自持。形體柔軟。諸根和悅。垢障鹹盡。憂苦悉除。常見諸佛。恒聞正法。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成就菩薩無礙善根。逮得菩薩無量諸力。出生無盡圓滿大悲。發起無邊廣大誓願。深入諸度。究竟彼岸。十方佛海。皆悉現前。於佛境界。深生信樂。”
这个,大家听到舍利弗这样子“赞叹开示演说”文殊师利菩萨的十种,那十种“如是”,他是讲十个嘛。这十个代表无量。为什么十代表无量?就从这里证明了。前面讲十个,这里就讲“如是无量种种功德”。有没有?所以这“十”就是圆满穷尽的意思。定义都是从这个地方直接看出来的,这叫做法界大经。你找不到定义。你说十在哪里?他没有出过一个十啊,但是你一算他就是十个。他用十句话来表达无量种种,就穷尽的意思。
那么,他们也听了,你也听了。你更看了,你也可以把他背起来。我想这些比丘听完大概都忘了,跟你一样,我也一样。但你更可以把他背起来。可是你有像这“诸比丘闻是赞已”,然后下面这些功德出现吗?他又是讲十句呀。八个字八个字嘛,那你有吗?为什么?想想看。这个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我们个人在修学的时候就看到,“人家一听就开悟。我为什么一听再听,除了满头大雾以外,什么悟也没有?”“误”越多越耽误,耽误的误,不是开悟的悟。为什么?我们就想过了,“我一定缺少什么?”缺少什么?就像人家在屋顶上,“哎?他怎么爬上去的。我怎么在这里?”那你爬得上去吗?你一定爬不上去。为什么?你一定缺少什么?对不对?
同样的,既然他们的善根猛力,一听就悟啦,然后就有这么大的收获,那我呢?我为什么不行呢?那我一定缺少什么?那你是不是要去补充什么?对不对?你就往前推嘛。人家到那里了,我达不到。那我一定缺少什么?因为我有这个因缘,我知道,有这个因缘读这经典,所以我知道,但是事实上我的能力是不够的。那不够我一定缺少什么嘛,再往前退嘛。那往前退假如还不行,还缺少什么?再往前退嘛。一直退嘛,退到最后你一定是回到资粮道上来。所以你一定要具足资粮道。
所以看很多人很精进,为什么愁眉苦脸?越修越倒退?他不是往前退,他是往后退。为什么?缺少资粮道。尤其啊,资粮道很多啦,因为每部经所讲的资粮道都不一样。但是我跟各位讲,我是把他统摄起来那三个条件:第一个人格性健全,第二个健康的社会生活跟家庭生活,然后再这样的前提之下,你去感受到“我这样活着对吗?”“我应该怎么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叫出离心。然后呢,“我决定,我要去找寻真正的人生目标。”这是第三个条件。
要找寻真正的人生目标,叫做发菩提心。对于现有的情况感觉不知道哪里怎么样的?那这个是指你发出离心。
当你这三个条件具足以后啊,那么要来看这种经文啊,一回生两回熟,几次你就知道。你假如具足这三个条件,现在我这样讲,你很快你就会进入状况。你听了很高兴啦,很高兴,想讲给人家听,讲了半天就“哎呀,晚上我带你去听,你就知道啦。”那就表示,你前面的资粮道还不够。因为你会抓到重点,你资粮道够的话。三个资粮道够的话,你很快,听的时候就会抓到重点。但是你这个资粮道不足的时候,你抓不到重点。
常常听我讲笑话,有的常常听我讲故事。而你听到最后,都是听我讲故事。有个阿嬷带着他孙子来,我说:“小朋友,你听得懂吗?”
“懂!”
他阿嬷说:“不要讲。”
“师父,你讲故事我都听懂。”
是啊,我讲故事你都听懂,小朋友是这样。我们事实上,你的心智年龄不够啊,大概故事都听懂而已。
所以这里面讲的是心灵的问题。五大人格性要具足、要健全。
好,这个十句以后我们再看下面。
“即白尊者舍利弗言。”这些六千比丘啊,以这个海觉比丘为代表,来问舍利弗说:“唯願和尚。將道我等。親近于彼勝妙丈夫。”
称呼很好,这些孩子们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他是“胜妙丈夫”。大丈夫啊,跟现在讲的丈夫不一样。你结婚以后对象叫丈夫,不是那个丈夫。他是具有独立的人格性,从法身来讲啊,就是生命因素彻底地展现出来的人。如我们说“大丈夫之行为,将相所不能为”。
出家、学佛、出离,这个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大家都在这个世间转,五大诱因、五大议题把你搞得昏头转向,不知道往哪里去了。叫你放下这些?不管顺境或逆境。顺境就五大诱因。逆境就五大议题。通通放下,然后追求至真等正觉。你做得到吗?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个叫“胜妙丈夫”啊,这个叫大丈夫啊。这个不叫胜妙丈夫。“胜妙丈夫”就是定位,生命因素成长,茁壮,充分兑现出来的。是这样的一个表达方式。
“時舍利弗。即與俱行詣文殊師利童子所。見已頂禮白言。仁者此諸比丘。願得奉覲。”
这个,大家听了这样子介绍以后啊,就希望舍利弗带他来见文殊师利菩萨。这时候你就看到,这些孩子们希望他的老师舍利弗带他来见师公。是不是这样?而我们都不是啊,自己跑去找师公比较快。
这一个一个来,佛法在这里也讲伦理,不是不讲伦理。他一步一步来,然后大家都到。到了以后,由舍利弗来介绍,“仁者,此诸比丘”。这些孩子们啊,都想要来亲近你奉觐你。奉就是承事、奉养的意思,来觐见你,大家找你谈。
这个,很殊胜的一会。这里要跟各位谈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讲他的互相,法界、世间,法身、化身之间的转移。那么来到这个地方,通通都入法界啦。下面的经文再提出来啊,就通通是法界的部分。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你现在听闻佛法,事实上是在法界中听,不是在这个世间听的。因为你跟这个地方一起来的。这个地方因为是僧团净土,所以讲的是比丘。那么用我们四众净土来讲的话,那各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通通在这里面。包括童男、童女都算,小孩子也算。这个就是人间净土。今天你能来,你已经是这个僧团净土的一份子。所以你在听的时候,是直接入法界的。
那我们有些地方,可能不够具足,那就要各位从行法中去补强。不是不行,绝对可以。各位,不要给自己保留战败逃走的后路,而一定要勇猛精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莲足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