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弥勒佛又称大肚弥来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信众尊重。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佛像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这样的对联与弥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启迪人们宽容的心灵。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愉悦的气氛。
那么,弥勒佛是如何成佛的呢?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阿那律***说完自己的故事,佛祖从外面进来,听到阿那律***说过去的故事,就告诉诸位比丘:你们刚才说了过去的故事,我来给大家说说未来的故事。
阎浮提的土地变得方正,到处是平原,没有山川。地上长出柔软的草,就跟天衣一样。当时人民的寿命是84000岁,身高八丈。人民都长得很端庄,性格仁慈和顺,都修十善业。当时有位转轮圣王,名叫具也,当时有位婆罗门家中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弥勒,全身紫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彩照人。
那时,弥勒出家学道,证果成佛,普度众生。在龙华树下,弥勒佛三会说法,里面得度的众生,都是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当中种福的众生啊。有的是供养三宝,有的是能够持斋戒,烧香、燃灯礼佛的,这些人都将在龙华三会中得度。龙华三会将度化释迦牟尼佛遗教的众生。
当时,弥勒听到佛祖说贤劫第五尊佛的故事,就长跪对佛祖说:我愿意做那位弥勒佛。佛祖告诉他:正如你所发愿的,你将来就是那位弥勒佛,刚才说的度化众生的事迹,都是你将来成就的。当时,会上还有一位比丘,名叫阿侍多,也长跪对释迦牟尼佛说:我愿意当那个时候的转轮王。佛祖告诉他:你啊,在漫漫长夜中,贪图快乐,不能了脱生死啊。
当时,大众听到佛祖为弥勒比丘授记成佛,还叫弥勒佛,都很想知道里面的故事。阿难***就起身问佛祖:弥勒成佛,还叫弥勒,不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佛祖告诉阿难***:认真听,认真思考。过去无量阿僧祇劫的时候,阎浮提有一位大国王,名叫昙摩留支,统领阎浮提,管辖84000国,6万山川,800亿村落,有2万夫人宫女,1万大臣。
当时,有一个小国很富裕,国王名叫波塞奇,当时,弗沙佛刚刚成佛,就在这个国家度化众生。波塞奇王和大臣都专心供养弗沙佛和众僧,没空去朝见昙摩留支王,也没空去朝贡,连消息都没有了。当时,昙摩留支王就责怪他,派使者去问责。
使者到了之后,就宣读昙摩留支王的命令:这一年以来,连音信都没有了,你作为臣子,为什么违背常理呢?你是不是准备造反啊?当时,波塞奇王自知理亏,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就去见佛。弗沙佛说:大王不要担心,你就回答说,佛在我国,早晚侍奉佛,所以没空觐见大王,国内的财物,也用于供养佛和僧众,没有东西可以朝贡大王。波塞奇王听了之后,就按照弗沙佛的说法回复使者。使者就回去禀告昙摩留支王。
昙摩留支王听了之后,大发雷霆,召集诸臣商议,大家都说:那个波塞奇王桀骜不驯,我们应当去攻打他。昙摩留支王就亲自带兵过去讨伐波塞奇王。军队到了附近,波塞奇王才知道,于是非常害怕,赶紧去见弗沙佛。佛祖说:不用担心,你亲自去见昙摩留支王,还是用前面那个理由解释。
波塞奇王就带领群臣,前往边界拜见昙摩留支王,礼拜问讯之后,站在旁边。昙摩留支王责问他:你为什么不来觐见我啊?波塞奇王说:佛祖出世非常难得啊,佛祖目前在我国度化众生,我每天早晚都侍奉佛祖,所以导致没有时间朝见大王,这是我的失职。
当时,昙摩留支王又责问他:你为什么中断了朝贡呢?波塞奇王说:佛祖的徒众叫做众僧,持戒清净,是世间所有人民的优质福田,我们经常供养他们,所以没有盈余可以供养大王啊。昙摩留支王听到这个话,就说:我先去见佛,等我见佛回来,再治你的罪。于是就与群臣前往弗沙佛所在的地方。
当时弗沙佛被大众围绕,都各自静坐入定。有一位比丘,入了慈三昧,放出金色光明,就好像大火一样。昙摩留支远远地见到弗沙佛,光明比日月还要明亮,大众围绕,就好像众星捧月一样。于是就向弗沙佛行礼,如法问讯。然后见到那位入慈三昧放金光明的比丘,他的光明最为奇特,于是就问弗沙佛:这位比丘入了什么定啊?居然有这样的光明?
弗沙佛告诉昙摩留支王:这位比丘入了慈三昧。大王听到之后,更加钦佩敬仰,说这个慈定居然有这样的光明啊,我也要学啊,我也要学习慈无量心啊。发了这个愿之后,非常羡慕慈三昧,心意变得非常柔软,不再有杀害之心。当时,他就请佛和众僧去他的首都教化众生。弗沙佛同意了,准备择日出发。
当时,波塞奇王听到弗沙佛要去昙摩留支王的首都,心里恋恋不舍,又有些怨恨,心想:如果我是大王,那就要让佛祖常住我国,现在因为我是小王,所以没办法啊,只能眼睁睁看着佛祖被大王请走了。
于是他就问弗沙佛:各种王当中,什么王最大啊?弗沙佛说:转轮王最大。波塞奇王于是就发愿说:希望以我供养佛和众僧的功德,发愿希望世世常作转轮王。
当时那位穿珠师听到阿那律等多位***以及佛祖所说的故事,这才知道自己虽然损失了十万佣金,却捡了一个比天还大的便宜啊。于是也发了无上菩提心。其他与会者,听到佛祖所说,有的证了初果乃至四果,有的发了无上菩提心,有的住于不退转地,大家都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