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16讲
《四十华严》第16讲(2007年3月31日)A
我们先把昨天谈的部分啦,做一个简单的结论。
这个有些东西呀,我们告诉各位,佛法在古代呀,我们叫做古典佛教。在现代呀,要叫新古典佛教。古典佛教呀,有它表达的一套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那么,很多语汇呀,你已经没有办法去分辨它的意义,你不会定义。那我们呢,现在重新帮你定义。这个重新定义呀,你可能不能接收。
那菩提心这个东西呀,大概大家都把它当作圣物一样。佛教界讲菩提心,发菩提心啦,就好像见到上帝一样。它是什么意思呢?那你的定义就是不可说不可说。我跟你讲一个定义啊,就是追求真实生命的心啦。那你会受不了,你把它讲白了就不值钱了。你把它保留一种我听不懂的意义啊,叫做不可说不可说,那你就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你把它讲明了呵,那你就说你干什么你干什么,就变这样了。所以呢,那种意识形态啊,你要能够破除。
那么刚好,有几个图案,我想来给各位了解一下,看看你在用语言上面所产生的错觉呀,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是很麻烦的事。
我们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常有这种训练,看看这些图,你看一下,就我不用讲,你有看就好。这个是什么?有没有?慢慢看,你不要动作那么快,那么快会看不出来。第一张小一点啦,第一张停一下,再看一下,这个什么?小的时候就要停一下,不要跑一下子就跑到这里来,动作不要那么快,再一次看看。你这样太快就不行啦,第一张就要慢一点,这个有没有看到?
两只马。还是一个?有没有看到?好,你们自己到网站去找好了。你怎么看错的,我不管啦,这个有没有看到哈,有一条河流,一个牛仔骑马,还有一个在那边睡觉的。
那么,一个图案而已,每个人所看的,他有各种不同的体悟。你不能够说人家错,你知道吗。你看的是你的,别人看的是别人的,那你取你要的,就对啦。不要批评,佛教徒只有一个原则,不要随便排挤别人。别人有那个主张,我们要尊重他。
那各位学佛呀,我们希望你先学一个尊重别人。尊重人家叫做尊重生命嘛,人家也是一个生命嘛,妈妈养的嘛,妈妈生的嘛,在妈妈的怀里他也是宝贝嘛,你不要把人家看成像什么不值钱的东西嘛。同样的你也是你妈妈的宝贝,你也是很受尊重的,那你都需要人家尊重你,同样的,我们也是需要尊重人家。这是佛法给我们对生命的肯定。那你从这个不同的意见上就要学习尊重别人。
你能不能够学习了解说,他为什么会有那种看法?那就另外一个层次喽。我们没有办法这样要求每一个人,但是我们期望每一个人能够互相尊重,尤其尊重跟我们不同的意见,这是很重要的。
那为什么要跟各位谈这一点呢,因为我们在跟你谈的时候呀,是谈生、住的观念,一般人你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哪,大部分所谈都是异、灭的观念。
异、灭,你的第一念第二念啦,是你的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或者是第一个意识形态,第二个意识形态。那么修行人讲的第一念、第二念啦,是指第一个识性、第二个识性,谈到概念这边来。那已经有成就的人讲的那是第一相、第二相,叫做第一念、第二念,那就是相、色。
因为我们昨天还没有跟你讲到“生”那里面,真实的生命是在“生”那里面,这“生”里头是非常浩瀚,无有穷尽的,那里头讲的是本体念、本体心、本体性。心性念的部分啦,本体心、本体性、本体念,所以这里叫本体。那本体念里头呀,宽广无限,无有边际。
那你就没有办法谈了,因为你还没有成就。我不能讲你没有成就,你可能躲着不让我知道,我有讲错请多包涵。但是真有成就的人哪,人家说他没成就,他不会有意见。你知道吗,那个没有成就的人哪,他才会希望他有成就。
所以你注意听、注意看,人家问:“师父你看我有没有开悟?”
我说:“没有。”
“那某某法王说我开悟了。”
我说:“那你就开悟吧。”
你的开悟要人家讲吗?对不对?你已经开悟的人是不需要人家跟你印证的。那既然你那么在意人家给你印证,这就,跟你讲,百分之百你没开悟啦,你要的只是证书而已呀。就像一个医师一样,人家给你一张医师证明,你只是想要混饭吃。真有本事帮人家治病,治完病就好啦,对不对?不必跟人家讲说我是医师呀。你要跟人家讲我是医师,是你想要混饭吃呀,对不对?你要真的把人家的病治好了,那是你的天职嘛。是不是这样?要慢慢地去体会。
因为修行这个东西讲的是生命,尤其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
那么《四十华严》,我们这一会要跟各位讲的《四十华严》这个部分呀,它分本会跟末会,本会就是讲的这个本质,本质的东西。那本质的东西它本身相当的广泛。那这几天呢,我们把这个部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好让你了解,你有那个纲要可以架构起来,你要认识那个本质,那才有可能。
那我们今天开始呀,就是要先介绍,本会的四卷经文。
你不用急,你一定要看经书,这个本会的四卷经文。这个《四十华严》这么多啦,你不要以为只有《阿弥陀经》那样而已,它比《金刚经》多几倍不知道,四十倍而已。《金刚经》呀还不到一卷,这里有四十卷经文,各位你要去找到。我们是有,但是,我不知道要怎么办(众笑),反正要就是这样,今天要讲的是第一本。
这个经文呀,我们很想跟大家结缘。但是这是一个货币经济时代,没有钱就没有东西,大家都很希望免费结缘,我们更希望工厂能够跟我们免费结缘,那希望各位跟印刷工厂说,免费印给我们,好不好?假如有人能够的话,希望你大显神通。要不然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要透过市场经济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请各位菩萨发心,我个人没有意见。
好,那么今天啦,我们按照讲经的标准呢,进入讲经的程序了,不要一直看我啦,要看经本啦。那个经本,这个《华严经》一开始呀,《华严经》的经头呀,就是经本的最前面那一段哪,我们就叫做经首。那每一个学华严的人哪,都要做功课,每天做功课之前,就要经首先念一遍。
经首,我们是提供各位念的是《八十华严》的经首。因为《四十华严》的四卷经文,很长,那对各位来讲,你会说这师父真可恶,一次功课给我们做那么多。那《八十华严》的经首,我们跟各位摘录,它比较短,只有一千多字而已,念一遍不难,很多同修都背下来了。
经首的意思呀,很简单讲就是生命的实际状态,真实生命的境界,也就是佛境界,佛陀的生命呀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就是那个样子。那我们相信你呀,一定不懂。你懂的是白纸写黑字,那一堆字堆在那里,你就不懂。那里面所讲的是一种真实生命完美的生命境界,完美生命的状态。
那个部分啦,我讲了很多遍,现在不是讲那里,我就不谈了。但是我们这个部分啦,会有,也会有。但是它的部分啦,扩散开来,四卷经文。第一卷经文,就是我们现在这几天要讲的,只能讲一段而已。只能讲一段,那往后,下个月来,我们再讲。那我想说用十天的时间,十天大概二十个小时嘛,我们可以把经首的部分啦给各位讲完。这个部分,就经文来讲,我会比较详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跟各位讲。讲过去以后啊,我就会,速度就会比较快一点。
这个经首的部分啦,事实上是华严密法,就是一切密法的总源头,在这个经首的部分里头。它先把那个架构啊架起来,经首所描写的境界呀,所描写的境界呀我们这里有,就在你的脑壳后面,你把头转过去就可以看到那个境界(指后面墙壁上挂的极乐图画),就是这经首的境界。那你一直会以为那是极乐世界图。极乐世界图其实就是佛陀的境界,你把它显相出来就是这样的境界。它有器世间、有智正觉世间、有眷属世间。而这个境界呢,你看不懂。你看的呀,佛都怎么在天上飞,因为你的佛都坐在桌子上,他的佛都在天上飞,那是什么?你了解经文以后,你就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这个就是经首的最特别的地方。
那我们在背这个经首的时候,要修这个法门啦,我常跟各位讲说,这个经文啦,你要经常打开。经常打开知道吗?打开是这样子。那你要到经文的前面来,来给经文看一下,知道吗?因为你的眼睛不知道看哪,你都不知道你的经文在看你,你要体验这种情况,你要给它看一下。我们不是讲佛光普照嘛,你有没有被佛光照到?你要怎么样被佛光照到呢?那你要有那一种能力,就是说他看到我了。
你家里有佛像摆起来,那你有没有被佛看到?那就不一样啦。因为你把佛像看作一张纸,一张相片放在那里,你没有把看成是一尊佛,所以他就看不到你啦。
那你是个修行人,佛像、佛是活的,不是死的。你看到佛像就好像看到妈妈一样,看到爸爸一样,他在看你。有没有这感觉?你回到家里看到爸爸,只有你看到爸爸,还是爸爸会看到你?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说,他看到我了。我们是我梦到佛,意思就是你看到佛了,但从来没有人跟我说,佛陀看到我了。你都没有被佛陀看到,你光看到佛没有用。佛光普照,那你有没有被佛照到?
同样经典啦,在这个地方描述的,主要是谈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转换一下,那不是幻想是一种感觉。就像我们常常感觉到爸爸给我们的爱无所不在,妈妈给我们的爱无所不在。有没有?那么,佛陀的慈光是不是无所不在。这就是我们要训练的地方呀。不然怎么叫修行呢?修的老半天,佛归佛,我归我。所以你坏事照做,业照造,一直在造业。要是经常说三宝加持着你、摄受着你、佛光普照着你,我想你一定不敢造业。因为佛离你太远了,你会说“不要紧,做这一点,佛没看到。”
这一个现场感,这一个真实感,这个临场感,是学佛人一定要训练出来的。你不训练出来,你那个生命感不够。你缺少那种生命力。你要是能够训练这个部分,这是真实道呀,这是真实的修行呀。
就像昨天跟各位讲的,你要有那种感觉呀,没有那种感觉,学佛变成冷冰冰的东西。学佛不是冷冰冰的,是很热情扬溢的,学佛是让你的生命啦是充满着热情,充满着爱啊。
你学了佛,也有人家问你:“你先生好吗?”
“阿弥陀佛。”
“你怎么啦?”“
善哉,善哉。”
“对啦,我问你现在怎样啦?”
那太冷漠了。
老朋友多久没见啦,好好握个手,用力捏两下,有什么不可以呢?你说那世俗人情执不能太重,那就一定这样子(法师做合掌状)。不是合掌不好,不是说念阿弥陀佛不好,你要展现你的生命感,这个是很重要的。好吗?
好,现在我跟各位讲,按照标准来。经本叫《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叫经题。我简单的把这个名字跟你介绍一下。
“大方广”,大表示本体;方表示相,无所不在,一切相都是;广表示用,无所不用,就是体相用的意思。那么“大方广”呀,意思就表示无所不在。所有的现相,你看到的花、灯、桌椅,统统算,山河大地、风雨雷电,统统算,所有的相都在法界内。
不会说这是花,那你没学佛的看的是花,那我学佛的看的就变佛了,那假如这样的话,一定有一个人叫做“眼睛痤疮”。眼睛呀,眼花缭乱了看不清楚啦,要不然就脑壳有问题,到底是花还是佛搞不清楚。它是花就是花,你看也是花他看也是花,统统是花。但是呢,这个花在你心中的作用跟这个行者的心中作用不一样,不一样。你是从第一念看还是从第一个概念看,还是从第一个意识形态看,这不同。
一个成就者呀,他是从“生”、第一个阶段的生那个地方来看花,一个修行者呀,他从第二阶段“住”的阶段来看花。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净识的人,他从第三个阶段来看花。而一个世俗人,俗气很重、功利心很强的人,他在第四个阶段来看花。他一看花就说“这个要多少钱,买这个花要花多少钱,什么时候,这是哪里来的花。”有没有,第四个阶段就看这个。
第三个阶段的人看这个花“哇,这个花好漂亮。”第二阶段的人看花“哇,这个人修行,供花,这个人下辈子果报很好。”(众笑鼓掌)第一个阶段的人“哇,这是哪个佛供的?”对不对?观念是不一样的。花都是花,不会是你看的红花,我看的白花,不然哪个眼睛有问题啦,那是心境上面的问题。
那你没有经过真正生命体验的话,你没有办法分别的,因为你都停在你的阶段里。知道吗?修行啊,它伟大就在这里呀,它可以让你看清所有众生的心,那你要真实走一遭,你虚晃过去没用。各位要不要训练一下?(众答“要”鼓掌)
要接爱训练就要发愿啦,这不是发菩提心哪,是发愿啦。你说“我还没有感受到这世间到底怎么样,师父讲那么多,我感受不到,那我来参加训练可不可以?”也可以,不是不行。“那我一定要去感受。”可以。
经过这个训练,跟各位讲,你现在能够来进入呀,就表示你有因缘、有福德、有善根,要不然你不会来。那来呀,迷迷糊糊,这本来很正常嘛,所以叫众生嘛。你来什么都懂呀,那你就上来给你讲就好,我下去听啦,对不对?所以不懂是正常的。
但是呢,我们既然来了,就不要白费了。那你要怎么样,一定要好好地去训练,去训练。训练以后会怎么样?不要紧,你去体验以后,你才能感受到。透过禅法、净法、密法或者戒律训练都可以,乃至经教训练也可以,这个基本上就是你的大定位。
定位以后啊,那就告诉你,有很多苦难你要去承受,不能逃避。譬如说我要修禅,修禅可以,第一个先把腿功练好,两条腿要怎么折,一定要折好,对不对?要念佛也可以呀,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啦,不管怎么样,佛号总要唱的稳啦。不要唱一唱啊,两个嘴巴就像河马一样,那不叫念佛。那一定要很专注,越念越有精神,不要念到睡觉了。那要怎么训练,你一定有一个苦难要去磨练的,而这个磨练是必然的,是我们一定要去接受,不可逃避,不可逃避。
一个,不要说是学佛人,一个世间人也一样。你不要看一个专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医师,他当学生时代,在认真读书的时候就是一种考验啦,这就是一种磨练啦。你不经过那一种磨练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嘛。那你今天要修行,也一样。想要在法界中成为一个大士,那你就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那“大方广”呀,是给你体验的一个部分。
“佛华严”啦,也是三个字,佛是果,华是因,所以华严讲的是果因律。果先立,然后因要去行。佛是果嘛,他叫做万德庄严。万德庄严怎么来呀?来自于华,华是因,因叫做万华因福。万华,很多华就很多因。那你统统铺开来,要去做,叫做“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以就这种,先果后因。严呢,严就是严饰、庄严的意思。因呢一定要圆满,不能潦草,用这个因来庄严他的佛果,所以因你不能逃避。
经典里头有很多,我们这种《华严经》跟《华严经》一类的经典很多,《地藏经》、《弥陀经》、《无量寿经》都属于叫性宗的经典。这种经典里头啊,它有个要求,就是因啦,要六度万行。有没有?六度万行,万行就是因行,你统统要去做,不能不做,只要饶益众生的事,庄严三宝的事,统统要认真去做,不能逃避。这个是修行者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我们不能逃避的。
经典啦,“经”这个字啊,那很多人解释啦,这个大家解释的部分我就不讲了。清凉国师有把“经”有十个意义讲出来。那么一般人讲经啊,就像串、串,那个绳子一样串起来,把这个法义呀串起来。那我跟各位讲,他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个意思,我不再跟各位解释也不说明啦。各位呀,在其他地方听经,我想很多法师都讲过了,我就不用再讲了。
他为什么要用线索去把它串起来呢?经是线,为什么要用线串起来呢?大概没有人讲过啦,因为解释是这样嘛。因为经典呀它跟书不一样,书是用合理的推理,推理本来就连在一起啦,它不能分开呀,对不对?一定是什么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推嘛,所以它本来就是和成一团啦。
但是“经”这个东西不一样,它是你在正定聚中的一种生命体验。所以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它是一种陈述而已。讲完就没事、讲完就没事,那讲完都没事就散在各地呀,现在把那相关、那一套系统的东西呢,他把它串连起来。所以,经跟书不一样。
你注意看,经是后来字典的根源,你去留意看看,词典的根源就是经。书呢是照词典写出来的。你留意看看,我用词典做一个风格典,词典的前面叫做经,词典的后面叫做书。现在很多人把经典要翻成英文,都靠词典来翻,这个叫什么?这个叫“阿弥陀佛”,叫做本末颠倒。
经典啦是在创造的,是生命中体验的,是第一手资料;把第一手资料整理出来变成词典叫第二手资料;运用词典去做合理的推理叫哲学,就是第三手资料。
那现在呢,你要把这经典翻成英文,又回过头用第三手资料来翻译,那完全弄错,完全弄错。
这就读经跟读书完全不同的地方。读书要用大脑,读经不可以用大脑,读经要用体验,你没有体验啦,你一定要去训练那个体验的方法。
所以行法呢,行法的结果对不对,你要用经典来验证,用经典来验证。你不会用经典来验证,那要有善知识的指导。因此呢,你就要跟善知识来学,他用什么经典,你用什么方法,那你按照那个方法去做,然后这善知识用他这经典来跟你验证,因为经典你看不懂啊。
那么这个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把你生命中体验的东西呀,体相用的这些境界呀,透过果因律的行法来,把它串连在一起,这个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这个《华严经》里呀,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在我们这个世间啦,最完整的是三十九品,八十卷经文。那我们现在跟各位讲的是第三十九品,前面三十八品不讲,讲第三十九品。所以序言啦,我们讲了那么多,序言讲了那么多,讲了二十课堂去了,我看不止二十课常啦。为什么要讲那么多呢?它一定先给你介绍。
那这一个第三十九品的名字啊,叫做《入法界品》,它的完整名称呀,叫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它的完整的名称,简称叫做《入法界品》。先把这个东西弄清楚。
这个名称里头,我们看,入,怎么入?入是个动词,要我们进入法界。入是一回事,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的境界一共分四个。
一般你的生活境界呀,叫做可思议境界,因为都用大脑,叫做可思议境界,也就是娑婆世界啦,可思议、完全用大脑的。那很多魔术师有没有?变魔术。很多科学家有没有?他做的事情呀,叫做不可思议境界。超过你大脑的,你的大脑想不到,科学家的大脑想的到。那大卫魔术师有没有?它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是你大脑想象不到的。他能够把747飞机变不见了,你想象不到,是不是?他把一栋大楼弄不见了,不可思议境界。
但是呢,这些会弄不可思议境界的人啦,他还是有烦恼,他还是有生老病死,对不对?他还是受无常牵制,还是受业力的攻击,他没有解脱。
这两个,一个是可思议境界,一个无可思议境界。那我们告诉各位说,可思议境界不对,不可思议境界也没什么好。有没有?留意到噢。
另外有两个,叫做解脱境界。那解脱境界有可思议解脱境界,跟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可思议解脱境界呀是大脑想象的到,透过次第道修行的都叫可思议解脱境界。那我们要修的这个部分呢,叫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大脑想像不到的解脱境界。所以你不要一直问,你问的都是想要满足大脑的需要,那叫可思议境界。
所以我们前面为什么跟各位讲,哲学啊跟论学是不同的。因为论学透过生命体验来的,是不可思议的状态。你没有办法用大脑呀,去追求那种可思议的状态,要来了解不可思议的状态。懂吗?
很多人要问啦“师父,我要怎么样才赶快可以开悟啊?”告诉你,问这一句话的人,要怎么样赶快,有没有什么方法、捷径、要领可以让我开悟,可以让我开智慧,可以让我证得空性,可以让我明心见性。这些人呵,我跟你讲,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呀,燃灯佛还是凡夫的时候,他就跟燃灯佛同时发心。燃灯佛听了他师父的话就老实修行,他已经成佛了。成佛了又教释迦牟尼佛也成佛了。而你呢,你本来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啦,可是你一直在找捷径,找到现在还没找到捷径(众鼓掌)。
所以你就继续再找吧,等到我们在座的同修们统统成佛以后呀,你再问他说有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呀就是老实修行。你别再找啦,你说什么“更快一点,师父您跟我讲一讲,我给您磕个头,我给你灌顶。”我给你灌顶然后我就开悟了,没有那回事啦,没有那回事。
你一定要好好去修行,好好去训练。两条腿弄到要快断了,这是必然的过程。要不然你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要不然,你总要去磨练自己嘛,你想说我这些都要免,你就要告诉我,然后很简单包个二百块就解决了(众笑)。你这样太便宜了自己,也太渺视了自己了,你永远做不到。
自古以来呀,前辈子的前辈子啊,从你开始听闻佛法就一直在找捷径,找到现在。你再找下去也没用,继续生死轮回。修行没有捷径,真的没有捷径。只能够说给你一个方便的指导,然后呢照着那个方向,没错,你认真去学,认真去自我训练,那你一定会成就。这一点你一定要弄清楚。
这个是不思议解脱境界,用大脑想象不到的,用大脑想象不到的,叫不思议解脱境界。尤其是解脱,解脱,很简单讲,什么叫解脱呢?有解脱就一定有人捆着你。什么东西捆着你呢?你留意一下,有没有想过?因为你要解脱,谁绑着你呀?没人绑你为什么要解脱呢?你被什么绑着?欲望。
有很多人被小孩子绑,有没有?在座各位,我不是故意讲你噢,纯属巧合(众笑)。你不要说师父又在说我了,我不是说谁呀。有的被事业绑着,有没有?有的被感情绑着,不得解脱,有没有?我不是说你啦,说到你纯属巧合。
你被什么绑着只有你知道。其实要解脱很简单哪,佛陀讲了,放下它。放下它你就解脱了嘛。什么绑你,你就放下它嘛,对不对?你就是放不下,那不是你不解脱啦。
而且很奇怪,你很愿意被它绑着(众笑)。所以你看,人在烦恼的时候,你去注意看,那个烦恼的人啦,看起来很痛苦。你再注意看,他很享受,享受那个烦恼。股票跌停板了,哎呀,输了多少钱了,那你还一直回味。输就输了又怎样,你烦恼它就会回来吗?一样呀。
常有人问我“师父您的病到底是怎么弄的?”我说我的病很简单,不要弄它,就好啦。我的病怎样,我只有一个原则,随缘。有时我拍拍肚子“乖一点,我们已经签约了,和平共存。我不弄你呀,你别给我作怪。”就这么简单啦。
那有缘,医师要看,要随缘。大家都好心嘛,关心嘛,你总不能够说医生不要看啦。那我就跟它讲“有医生来关怀了你呵,请你忍耐着吧。”就这样。
根本就不要去理它,什么病,癌症末期。医生说剩下21天,我说“好,剩下21天,你现在停止不要前进。”我永远剩下21天,现在已经过了21年(众鼓掌)。它也蛮遵守契约的(众笑),有没有偷偷前进我不知道,至少到现在,21天它还没走完。
就是这样的,你自己要放轻松,就放下它嘛。病、不要紧,放下。你不放下,病就一直跟着你,你当然就不得解脱了。你放下不就解脱了吗?
所以跟各位讲,布施有四个东西,你一定要弄好,四个东西一定要布施。
第一个布施烦恼。不要看我啊,你自己去,看你怎么烦恼你把它丢掉就好了嘛,你就解脱了嘛。
第二个布施病苦。
第三个布施生死。布施生死把生死丢掉嘛,你守着生死干嘛,布施掉呀。
第四个布施意见。把你的意见给丢掉。
前面三个好布施啦,我跟你讲,意见最不好布施啦。你要是开车载着家里那一个人你就知道,他常常会跟你讲,往这边往那边。你有没有,我不知道,那就看出来,人都有意见。所以我们开车的人最喜欢的是载一个不会开车的人,他就不会有意见了。只要他认识路又会开车呀,那你开车就很痛苦。因为司机是后面那一个,司机不是驾驶的那一个。为什么?意见很难布施,很难。
真正解脱的人,他是会布施意见啦。你去注意看,这四个你都布施了呵,你早就解脱了,早就解脱了。
而且这四个能够布施的人,他的性格啊,跟我们凡夫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知道吗?他的眼睛不是这样扁的,他的眼睛是圆的,你注意看看。这个,我们眼睛是扁的,我不是说眼珠啦,眼珠当然是圆的啦,眼珠是扁的那就奇怪了(众笑)。
这个是告诉我们,解脱是什么东西。我们真的就是欲望,欲望跟妄想捆着我们,这是欲界人的特色;色界人的特色被形象绑住;无色界的人被想象绑住,所以我们出三界就出这三个东西呀,那就解脱了嘛。
那你现在最严重的是这个呀,欲望跟妄想。你能超越,直接就出三界了,直接就出三界了。那当然智慧也有了,也开悟了,也明心见性了,这都是一贯的,没有为什么。这个部分各位可以留意一下。
这是一个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用什么方法达到境界呢?用普贤行愿。所以普贤行愿是能,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用普贤行愿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那普贤行愿呢,前面我们跟各位讲啦,很简单的,我们把这个普贤行愿的行法、修法就叫做圆融道。
那可能有人会问“什么叫圆融道?”那个普贤乘是经典的东西,经典有普贤乘。找不到的人,叫做孤陋寡闻。你不要说我词典里找不到,电脑网路找不到,那电脑网路因为孤陋寡闻,所以它没有普贤乘。
这个经文里有普贤乘,就前面四卷经文,出了很多次,讲了很多次,所以我们修这一法的叫普贤行者。
那么圆融道啊,是华严宗的术语。华严宗有没有圆融道的这个词呢?没有。这个圆融道是我跟你定下来的。因为华严宗说《华严经》呀,尤其是《入法界品》呀,是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行布就指次第呀,所以我们把修空性这一路呢叫次第道,那修普贤行愿叫做圆融道,它区别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次第道或者一般叫圣解脱道也好,我们不管。别人也可能叫什么金刚道,什么道啊,或者无间道啊,都不要紧,而我们反正叫圆融道,就对啦。而圆融道不妨碍、不碍次第道,可以同时进行。
你要认为说偷懒一点可不可以,可以,你就只修圆融道。那圆融道里,要具备理、事两个要同时进行。理呢,就是对三宝具足信根,对三宝具足信根,这个就是理。那里面要进行哪些工程呀,就是我们昨天跟各位讲的归零、归零,一再的归零,你别衍生太多了。
我们讲的内容是很丰富,你回家以后,一团糊涂混进来了,结果“佛教面疙瘩”,变成、统统混在一起了。我又讲归零,我又讲无极而太极,又讲道生一、一生二,你统统混在一起啦,回家变成一锅“华严罗汉菜”(众笑),那就麻烦了。
归零就是回到原点就对啦。你在生活中遇到任何的挫折、困难、逆境等等,你都回来三宝这边来,从三宝再出发。那回到三宝,我跟各位用现在的话讲,很简单。我不是不知道佛法僧,我也不是不知道叫觉正净,那统统知道啦,但是跟你讲更清楚的。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到三宝来以后真正要做的,就是尊重生命。从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中,你去注意到,尊重生命、关怀人性,以这样的标准重新再出发,你就会发现,你在人生中即使有错误,你看,一回头,忏悔以后就没事了。
但是你现在的人生是这样,第一个没目标,按照社会给你的标准,你已经忙、忙、忙,不知道忙到哪里去了。发生问题以后呀,你就两头难。“哎呀,放下,很想放下,可是呢放不下”,放不下就提起来,很想提起来可是又提不起来,你就在那个地方。
那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原点,你没有办法回到原点来。你只要回到原点来,基于尊重生命跟关怀人性的立场,其他统统放下,你马上就回到原点来了。所以在人生中只要有任何的挫折跟困难,你只要回到三宝的原点,忏悔,重新再出发,你没有烦恼的,跟各位讲你不会有烦恼的。
所以这一个回到原点来呀,是你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佛教界有很多的术语,叫忏悔业障呀,有没有?向佛菩萨祈祷、发愿啦,或者回向啦,那不管,你什么术语,怎么用,我不管。我跟你讲,你就这样处理,这是理无碍的状态。
理,你一定要做到,对三宝具足信心,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那你其它的理论,你自己去摸索,那个以后再讲。那你跟什么善知识,他怎么教你,我也不管,当然你只要抓住这一点去做就对啦。
第二个就事。事呀,不是说我弄一个佛号来念就好,是告诉你说,你一定要有一件事,饶益众生、利益众生的事去做,尽形寿这辈子一定要做的。我只讲这辈子,我没有讲尽未来际噢,尽未来际那是不离菩提道的,不是世间事的。那你这一辈子一定要透过世间事的锻炼或磨练,来完成你自己。
假如你是个科学家,我举一个例子啊,那我就是要发明一个东西出来,而这个东西一定是要对世间来讲呀,是一个创举,改变人类生活的,那你可以以这个目标完全可以投入去做。那这里面会有挫折,会有困难,譬如说需要研究经费,需要研究助手等等,那你可能啊,来跟你配合的人啦,不乖呀,或者偷窃机密资料或者怎么样,那你会遇到这些,那你就忏悔,很简单,这个就是事修。
因为你有一个理无碍在,有一个事无碍,那么事、事情,要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世间的事,那世间的事你一定会遇到挫折困难嘛,对不对?
做成功会有人表扬嘛,那表扬呀你要把荣耀归三宝。记得呀,荣耀归三宝,幸福留人间。你不要说“你看我这么历害。”这么历害,这么历害,你就会无常。我们的原则就是成功的荣耀归三宝,幸福,他所得的利益留给人间,因为我们要利益众生嘛。
当你这样想呀,你到尽形寿的时候,你就会说“责任已完了,安然返故乡。”(众鼓掌)
这是一个行者的本色,不是求自己要成功要享受,不是。成功是必然的,到最后不成功也无所谓,因为你不是为自己做事嘛。所以我们修行者有一句话勉励自己,叫做成功不必在我。我照着这样去做就对啦,因为成功是要给后人享受的,不是我要享受。所以成功不成功对我来讲,并不重要,但是我有这个使命感,我有这个责任心,我要去做好它,你只是这样做而已,这个就是菩萨道。
而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做到底呀,不是说我要什么功,而是我在这个世间,认为这个世间最欠缺的是这件事需要我去做,而我做得到,我完全投入,尽一辈子要去做,已经不是赚多少钱,地位高低的问题了,我只是把我的生命奉献在这个区块里头,这个就是事修。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讲的是,你能不能够发起这个心,为某一个区块去奉献你的生命,行吗?各位菩萨们(众鼓掌)。
你能够说佛教不积极吗?它很积极。每一个行者都在找寻,他可以奉献的地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非常重要的关键。哪个地方你可以投入,你就去投入,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学佛人不要变成消极的,学佛人不要变成啊不负责任的,他甚至于要把他的生命完全奉献出去,在他能做的范围里头。这样子呀,你才能够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参与者跟一个影响者。然后,你不是为了什么名呀、利呀、地位呀,不是,一直到你的生命结束为止,这个就菩萨道。
事修非常重要,你不要把佛教的修行,把圆融道的修行解释错误,不要解释错误。
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谈的普贤行愿,就是圆融道的行法的一个要领。
那么这个品,这个字呀,佛经,任何的宗派对经跟品都有解释。品是指同类性质的聚集在一起的经文。每一部经里常常有很多品,像这个就有三十九品。那么这一品呢,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用普贤行愿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这个方法,这一类方法聚集在一起叫做品。那么,换一句话说,这一品里头呀,统统在告诉我们,如何行普贤行愿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关键是在这里。
那我们也期望各位呀,真的,只要你来,就要找到这个方法,这一品就是要告诉你这个方法。现在已经告诉你啦,上根器的,上上根器的已经知道了,他已经开悟了。开悟以后要去做什么,就是要行菩萨道,找一个区块尽形寿奉献下去呀。
各位还没有找到,所以还会继续留下来听(众鼓掌)。
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
我们把这个经名,也把这个品名简单地跟各位介绍了。卷一是开始了,第一卷,共有四十卷,我们要跟各位讲的是第一卷。
我们休息一下再讲第一卷。
《四十华严》第16讲(2007年3月31日)B
好,我们现在正式讲经文。
那个译者是般若三藏,我们就不跟各位谈了。
这部经啊《四十华严》是唐朝德宗时代南天竺,就是南印度的乌荼国国王啊,那么进供,供养给这个德宗皇帝。这里面呀,还有很复杂的学术研究课题,这个,写个几个硕士论文或者几个博士论文都可以,但是呢,我们现在不谈这个部分,因为那会扯的太远。这个站在学术界呀,这个南天竺为什么会进供啊,这个北天竺的东西,这个就是很值得的研究的,这是一种文化交流的问题。
好,我们现在先看经文。第一段。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樓閣。與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
我们先看这一句,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句话。讲经之前啊,这一句大家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去解释。“如是我聞”这四个字呢,是让我们做一个区别,佛经跟其他的书籍不一样的。为什么叫“如是我闻”呢?“如是”就是如实了知,我亲自经验过。那么当然,佛教界的标准解释是说“这个是我阿难啊,亲自从佛那边听来的。”这个解释我们都知道,这是指《阿含经》。
《阿含经》我把它取一个名字啊,叫做迦叶教团的经典。那么这个大乘经典啊,我把它叫做富楼那教团的经典。迦叶教团,用现在的话讲呀,叫做执政党。富楼那教团叫做在野党。
因为当时,迦叶这个人,他是很顽固的保守派。他是主张,佛有说的要记下来,佛没说的我不记。而且他这个人也很奇怪,他有听的才算,他不听的不算。
所以阿难背一背,背到大乘经典的时候呀,那他说“这个我没听不算。”那个阿难是气的鼻子越拉越长,所以阿难鼻子很大(笑)。人家都说他长的很帅啦,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迦叶呀,摩诃迦叶年纪比佛陀大,寿命比佛陀长,而且呀,佛陀还没证阿罗汉的时候,他就已经证了阿罗汉了。那佛陀成道的时候,他还是阿罗汉,他要跟佛陀辩论,输了所以气的要死“所以你不来成佛呀,我还是辟支佛,你一来成佛我就降一格,变阿罗汉。”(众笑)因为他是声闻乘嘛。那么他对大乘经典的修法这个部分啦,他不感兴趣。
那富楼那尊者啊,他是都听。尤其大乘经典啦,他很娴熟。
但是那个时候,佛入灭的时候,富楼那尊者是在北方雪山弘法。等到他知道佛陀入灭赶回来的时候,那已经结集完毕了。
那结集完毕呀,那尊者跟迦叶讲“那我听的也要结集呀。”他说“老弟别吵了,已经结集完了,就这样通过啦。”宪法就通过了(笑)。
那富楼那就很生气呀,当然阿罗汉也会生气啦,你不要以为阿罗汉都木头刻的呵。富楼那说“那这样的话,我从佛陀听来的,那我也要流传。”就在迦叶教团的外面流传。所以我就把它叫做在野党。
那么经过几百年的流通以后发现啦,那外面流传的这些佛法,比教内迦叶教团的教团里面流传的更兴盛。所以迦叶教团叫部派佛教嘛,一直在替换,思想一直在变。在那个时候呢,大乘经典的思想影响进去了。
但是大乘经典的结集呀,一般来讲啊,跟第一次结集的不太一样。所以,他说这个“如是我闻”呀,是文殊师利菩萨发起,在铁围山结集。你要注意,不是在灵鹫山结集,这不一样噢。
那“如是我闻”就变成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那文殊师利菩萨不一定要亲自听佛所说呀,因为他有六通嘛,对不对?所以这个定义就不一样了。
所以,“如是我闻”从阿含藏的这些经典来做解释,跟这个大乘藏的解释呀,是不一样的,声闻藏的解释跟菩萨藏不一样。我们大藏分两藏呀,一个声闻藏一个菩萨藏。这个菩萨藏解释“如是我闻”,跟声闻藏解释“如是我闻”是不一样的。
但是呢,“如是我闻”都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就是我跟各位谈的,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才能叫“如是我闻”。所以“如是我闻”不是就是刻板的文字解释,那种照本宣科呀,依文解义的方法,我们不是不懂。但是今天对佛教知识青年,不宜再一直运用那种讲法。那些讲法我们知道,我们尊重,在古代这样就可以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不够用,因为你的脑筋里面有九条蛇。知道吗?你们有没有看到。嗯,有时候会有很气说,工具都没有。
我们中国佛教呀,有佛、有菩萨,另外有一个叫明王。你知道吗?明王是什么?就三头六臂呀,三个头六支手的那个明王啊,那现愤怒像。一般从密教来讲,叫做“教令轮身”。那一个明王上面,手身上通常有九条蛇。你注意看,蛇不用怕,你要怕蛇呀,那个蛇,咬人的蛇,不可怕,真正的蛇就是八识,就是九识,九条蛇表示九识。修行呀就是把九识转换掉。今天你就是被那九识咬住了,捆住了,要把它给去掉。转九识成九智,就是指这个意思呀。
那我们今天啦,因为你不了解,没有办法看到那表法的意义。表法,经典里头,乃至于图像化以后所表达佛陀真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你不知道。然后呢,你就会一直追逐着那个文化,佛教的文化或者佛教的仪轨,佛教的形式,那这个时候呢,你是佛教的信徒,你不是佛陀真理的信徒。知道吗?因为你是佛教的信徒,所以叫佛教徒。这种佛教徒往往会变成佛陀真理的叛徒。你是哪种佛教徒?搞清楚啊。是佛陀的信徒还是佛陀的叛徒,你要弄清楚啊。
我们期望各位呀,能够真实的去体验,佛陀所告诉我们的广大无尽的那种心胸,所以叫海印三昧。华严的境界呀,我们叫海印三昧。这个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解释啦。
所以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如是我闻。一时。”“一时”就是指那个时候,我有了这一种生命体验的时候的那一个时候叫“一时”。你可能会讲那到底是西元几年,西元前几年。那个时候耶稣还没出世,所以没有西元也没有公元。而这个意思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只要你有了这样的生命体验的时候,跟这部经所讲的体验到达所说的时候的那个时候,叫做“一时”。
你不管读那一部经,一定有这八个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你不要问在哪里,佛在就是佛在你心中。“佛在”的意思就是指你体验到的那个时候叫做“佛在”。要不然你佛都不在。在不在都在,不是在哪里的在。你听懂我的话吗?(众鼓掌)。我们会以为他是在哪里,这个佛是觉悟,这个觉悟就是指,我没有跟你讲,我只跟你讲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那你要讲觉悟是什么?觉悟就是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你没有这个体验你就不可能觉悟。现在你的觉悟是:“啊,我知道了。”那个叫知道,那不叫觉悟。大脑想通了跟觉悟无关。这个觉悟是指你在正定聚中的那一种生命最内在的体验叫做觉悟。这个佛就是指那个觉悟的意思呀。
那我们常常经过讨论的半天:“啊,原来你是这样讲这个意思,这样我知道了,我终于开悟了。”终于欠揍了(笑)。你就会说开悟,那个不叫开悟,那是叫知道啦,终于我想通了。那是你的大脑运作想通了,跟觉悟无关。觉悟一定是定中的生命体验。有没有?论学是从这里讲的,佛教的思维也是从这里讲的,这里不用逻辑推理,一定要体验,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常讲觉悟呀,觉悟呀,干脆不翻啦,就叫佛啦。反正你的觉悟也不对啦,你把佛当作一个东西也不对啦,当作一个人也不对啦。但是你把佛当作一个人你有福报,有福报。你把知道当作觉悟啊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你慢慢去体会。这个讲起来很广。
但是这八个字呀,是所有佛经里头一定都会有的。那我现在跟你讲,你慢慢去体会。你不赞同我的讲法不要紧,你可以运用你旧有的认知。以前有很多师父讲了,甚至于很多居士讲经的时候,也都这样讲了,那个我都知道,因为三十年前我在讲经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讲。我初学嘛,只能够照着那个标准这样去讲而已。
但是呢,我现在我告诉你的是,你其实可以有更好的那个平台。你的认知跟感受啊可以有更广的体验,不一定呀就按照传统的讲法。我不是说传统的讲法不对,传统的讲法在那个时代是可以的,在这样的时代我觉得其实我们还可以再附加一些,让你有更好的觉受。
这是这个讲法。你在那个情境中所感受的。
那么每一个人的那种体验啦有深有浅,觉悟有大小,觉悟有大小。那么你体悟的小,就算浅,那不叫“大方广”,叫“小方广”(笑)。无所谓啦,没有“小方广”那种经典啦。你的悟的小就叫“小方广”嘛,对不对,悟的大叫“大方广”嘛。“大方广”是指究竟的意思。
而我要告诉各位,《华严经》里头只要用到“大”这个字呀意义就不一样。慈悲跟大慈悲是不一样的。大慈悲不等于很多小慈悲加起来就等于大慈悲。知道吗,慈悲也没有小慈悲呀,他就慈悲跟大慈悲呀。这个是不是“大瓷杯”?(众笑)你不要变成那个“大瓷杯”噢,那个叫“马克杯”不叫大慈悲(笑)。
只要加上“大”,那它就有其他的意义,那看经文用在哪里,所以不要把它弄错。因为大的意思,这个地方的大,《华严经》的大,用“大”这个字就是表示真理的意思,真理就表示穷尽啦,说大。而我们翻译成成“大”,不是很恰当,但是你要懂得它有另外一个意义就好了。
你去注意看,Mahayana是不是摩诃衍?摩诃衍是不是大?Mahayana就是大乘啦,摩诃衍就是大。那你把它当作大小的大,那就一定错。Mahayana是真理的意思。所以真理很难译,所以叫做《Mahayana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就是真理的起信。
你可能弄错啦,大乘难信之法,大乘怎么会难信呢?“呀,你叫小乘我叫大乘,我大一点嘛,你五十CC,我五百CC,不就大了嘛。”不是,它是真理,是究竟是穷尽的意思。那你不把这东西弄清楚,你佛法永远搞不懂。佛法到底在讲什么?讲真理呀。我们把这个部分弄好。
好,这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的这个东西,这个部分你弄清楚,然后你回过头来看“佛在室羅筏城。祗樹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或“楼阁”都不要紧,这经文印的可能是一种笔误吧。在印刷的时候,那个有一种误指吧,“重阁”“楼阁”呀,我想无所谓。
那一般来讲“重阁”就是我们讲的这两层楼以上的。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呀,有这么殊胜的楼房。
那个时代是,佛陀那个时代,我们中国叫做周朝,东西周之间。假如以中国的算法,周文王那个时候,应该是在西周,周朝刚成立的时候的时代,而不是啊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假如到春秋战国时代啊,跟孔子年纪差不多。假如是,我们中国人算的是三千年之后到西周初年,那就更早啦。而那个时候啊,在祗树给孤独园,有两层楼以上的建筑,是不容易的噢。不是现在噢,现在你都住在20楼上面,对不对?那是不一样的时代。那这是很殊胜的一个地方。
那么这个地方呀,祗树给孤独园啦,我就不再解释了。那个祗树太子,这个太子的一个地方。当时给孤独长者呀,他是个银行家,现代的话叫银行家。他想请佛,过去他故乡,就这个地方来弘法。佛叫舍利弗跟着给孤独长者呀,过来找地,就找到这块地。
那这块地是太子的,太子就不卖。那他就一定要买。所以就有一个协议,买卖合约,说“你用黄金辅地,辅满我就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尽舍家财,用黄金把它辅满。
这个太子就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在这儿花那么多钱,这块地值那么多钱吗?这我打猎的地方呀。”
他说“你要就要,你不要问。我要请佛来这里住,所以呢看上这块地。”
“那佛是谁呀?”
“他是伟大的圣人。”
听了以后他就很高兴,太子就很高兴。“是这样,好啦,我只卖你地,没卖你树。”所以我狠啰,那树怎么可以砍掉呢,“你只辅地,你没有辅到树上去。”
那他说:“那我树也把它辅满。”
他说:“不行,那既然你要买土地送给佛呀,那我就把树送给佛。”
所以这块地就叫“祗树给孤独园”。祗是祗太子呀,树是他的树嘛,所以叫祗树嘛。给孤独园,因为是纪念这个银行家,他现在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他因为常常布施给那孤独的人,孤苦的人,老人跟小孩呀,常来救济,所以我们就纪念他叫给孤独长者。这个地是这样来的。各位都发慈悲心给孤独的人。
这个是指给孤独长者,还没有把佛请来,就把太子给度化了。有没有?这个圣心啦,能够感动人家。我想我们买个水果供佛呀,就在水果摊那边跟老板杀价,杀了老半天。那供佛的时候,佛说“你怎么供我,你还在那边跟人家杀价。”要有诚心,要有诚意,不要为了小事呀,闹成那个样子。
那这个地方呀是指地点。
这种经文来讲的话,各位要知道,它有两重意义。它一定要透过现有的实际状况来表达它真实的那个生命的部分。所以这个地方呢,它就用“重阁”。它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这种楼房的那种状况,你不要管它,不必这样去做求证,不必这样去追究。
它在这里首先讲到“與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五千个大菩萨在一起。那这五千个大菩萨很显然是算的出来的,对不对?那我告诉各位,五千人不是你想象的五后面加三个零叫五千,对不对?印度是这样写,五后面加三个零的五千呀,我跟你讲这个数字呀,《华严经》里头只要讲到数字都有意义。
五是表圆融、圆满的意思,就该到的都到,就这个意思啦。五不是刚好五个,五比丘不是刚好五个,五比丘是指和合、能合,和和合住在一起的就叫五比丘。他可能十几个也叫五比丘。那不合呀,经常吵架、计较,为了排轮班执事,你上班我睡觉,或者你煮饭我吃饭,专门搞不清楚的那就不叫五比丘啦。五是指和合、圆满的意思。圆满在一起的人众都叫五比丘。
各位想出家,要先把“五”给搞清楚。你不能“五”那不能出家啦,那很痛苦呀,一出家就跟人家吵架。那五比丘是不吵架的,而且呢,都精进的修法的。修不同的法不要紧,但是对佛法一定要有共识。你修禅我修密不要紧,但是我在这边打坐,你不要在那边持咒。我在打坐,你在那边敲木鱼,那什么意思呀。对不对?这个要和合嘛。所以你要能和合。这是五的意思。
千呢?千是指重重无尽。那三个零啦。讲十的话,十是圆满。一百就两个零,百就两个零,两个零是指正反两个。你要留意到呀,这个都有它的用意。千的话三个零,正反两面,再来、再来,就重重无尽的意思。讲到万啦,就是重重无尽的大数。
你知道这种经典,就性宗的经典里呀,它的数字都有表法的意义。所以五千的意思呀,已经是无量无边啦。就是这个世间,就这个法界内,所有该到的菩萨统统都到了。你不要以为说刚好五千啦,或者是五千多一点少一点,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这个法界中,该到的菩萨他统统都到了。
那这种观念跟你所想的五千个人坐在那个地方,那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五千个人坐下来,那佛陀要演讲的时候,要怎么讲?你知道五千人坐下来面积多大吗?你大概都没想过。所以很多人要往生极乐世界,都不知道极乐世界有多大。因为你不能用你的物理距离去衡量。这个是有讲真实生命的地方。我们都用你的大脑,因为你没想,所以没有空间感。想的话那空间造高怎么办?就产生这种情况啊。
我常常跟大家开玩笑讲,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对不对?八功德水,那请问七宝池有多大?有没有什刹海那么大?假如七宝池只有那么大,那你没有办法往生了,那早就挤爆啦。对不对?那我请问你,那什刹海有多大?有没有太平洋那么大?那么大你在哪里可以看到阿弥陀佛?所以你不能用这种空间的观念去看,没有办法用这种空间的观念去看。
那空间要用什么空间呢?要用《维摩诘经》上面讲空间,他有讲空间。他的丈室里,你看,可以几百万菩萨进去坐。丈室不会比这一间大吧,对不对?我们两百个人都已经塞到门外去了。那他几百万人啦,而且都是高广大座呀,那怎么挤进去呢?所以那个空间感跟你的空间感不一样。
我们会讲到时空关系我们再跟你谈论,讨论这个时空是怎么运作的状况。
这样你了解到啊。这个就跟**有关啦,有没有。这个数字一出现,你就知道,为什么前面讲到要入甚深境界,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而这个体验是大方广的体验,所以它是甚深定、甚深定功的境界呀。
你要留意到噢,这个经本一打开,就是入定啦。
那你有没有入定?你诵经,你是诵三句经。“如是我闻。”然后就是一片空白,到最后“信受奉行”,起来。这叫三句经嘛。你也入了甚深杂货定(众笑),才会一片空白。跑到杂货店里去数东西啦。孙悟空跳出来就好像看电视一样,嘴巴在念、眼睛在看,脑子不知在想什么。那种定就无效。有没有效呢?有,很好笑。你修的是一种有漏福报。
好,那么,这个数字讲完了以后呢,它是“以普賢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换句话说呀,这部经里头是以这两个菩萨为主角,普贤菩萨跟文殊师利菩萨为主角。佛呀,并不重要,佛已经不重要了。就这两个菩萨出来主演。那佛呢,应该来讲呀,佛是主要的观众。那你用现代的话来讲呀,佛是什么?佛就是导演啦。普贤菩萨跟文殊菩萨就两个主要的主角啦,不是男女主角,是最主要的两个主角。所以我们说“普贤菩萨为长子,文殊菩萨为庶男”,一个大儿子、嫡长子,一个是小儿子,这两个是佛最疼的,那当中有一对啦,包括你我。
那这两个菩萨,一个是讲存在,普贤菩萨是讲存在;那个文殊菩萨是讲能力,感受的能力,他是智慧、般若空性嘛,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当一个人百分之百的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完全感受到那百分之百的生命存在的时候,你就成佛啦。所以它是两种生命因素。
当这两个生命因素完全合在一起的时候,那毗卢遮那佛就出现了。这个佛,是从释迦牟尼佛为相,为相,引出的佛呀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为体,就是法身佛。你透过报身佛、化生佛看到法身佛。所以法身佛呀,他的定义就是文殊师利那种感受的能力,百分之百的感受的能力与百分之百的生命存在相结合。那个和合的时候,就是僧宝。
那么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文殊师利菩萨的能力呀,是跟普贤菩萨的存在合一的。所以这两个,一个佛宝、一个法宝。文殊菩萨代表佛宝,普贤菩萨代表法宝,那个合一以后的那个佛就是僧宝。
所以这个华严三圣讲的,到底一个还是三个?从佛宝来讲一个,从菩萨讲两个,事实上是一个。
所以分开是文殊、普贤,合一就是毗卢遮那佛,所以三圣是这样看。
你这样看三圣一定是三个,对不对?一个你就看不到了,搁那怎么少一个,有没有?
先把这些佛经的这种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先弄清楚。
我们讲这一段经文呀,不难啦,但是要把这个结构弄清楚呀,那就很难。可是你一小时就把我赚回去了呢,这么简单你就拿走了。(众鼓掌)
这个经文呀,我跟各位讲,经典有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一定要把这个模式弄清楚,你一定要弄清楚它的结构,它的经文。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讲宗派,华严宗就是把这个经典都没有讲到的东西,它把你浮出来跟你讲清楚呀。那这些东西是什么?这些是你修证的过程里,你要去体验的。你不体验你怎么知道。
常常有人这样问:“师父这样讲,你语出何处?”我说只有土包子才找语出何处呀。你是个修行人你自己要去体验,要去体验。那这个体验就是你在修定的时候,你那个生命观境,昨天讲的那生命观境啊,你对不对,你要自己去验证嘛。
你每次到了这个地方“他怎么老讲五千人,我看都不止呀。”你有没有去,没进去你能讲这句话吗?你进去以后,我看都不止呀,该来都来了,对不对?谁没来呀?那就是五千人嘛。那个五千人是表示那个意思呀。你没进去,“五千啦,他讲五千,经文啊,佛不诳语者、不虚语者,那当然就是五千啦。”当然你知道呀,佛是不诳语者嘛,佛是如语者、实语者嘛,讲五千就是五千啦。那你的脑筋太过那个。(众笑)
当然我也知道他是如语者、实语者嘛。可是他在表法的那一部分,这里面有牵扯到你说“离经一字形同魔说”。可是呢“以经解经,佛怨三世”,那你怎么办?
所以你不要一直在这里面转。我今天告诉你,我要背因果,我讲错我下阿鼻地狱啊。你在那边狐疑,你下阿鼻地狱啊。(众笑鼓掌)
所以今天告诉你,你一定要懂得这种叫做中道,佛法在讲的“如实了知”是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叫如实经验,你要确实、彻底的去明白这种状况。
所以经文绝对不是语言文字这样子。它这里面有化身,透过化身的境界在表达法身的东西。要不然,你没有办法去了解真实生命是什么?
我讲的叫真实生命,很简单,就是法身的现代语定义啦。法身是什么?你一定不知道嘛。真实生命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嘛。用它来代替它嘛,这样比较白话。
那你对我讲真实生命你就气的不得了,七孔冒烟。那你不喜欢用真实生命你就用法身嘛,一样。那法身是什么?“啊、啊、啊,就是法身。”(笑)
不是啦,法身到底是什么?你要知道你用你的语言表达。你无法用你的语言表达,就表示你知道还不够。我不敢说你不知道啦,因为二十年后,说不定你就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
这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把这个结构呀,给你弄清楚啦。
那么有很多新的定义,我们都跟你一个一个讲了,你可以慢慢的整理。我希望各位回去以后自己整理一下,这个觉悟的定义是什么。大家都会讲觉悟,佛、菩提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佛、菩提(众笑),到底有没有讲啦,我不知道。对不对?你一定要去把你那个体验啦,给提出来。
好,这两个为上首。那下面呢,他介绍了,介绍了一些这五千个菩萨的代表。那不会一个一个给介绍啦,不过,我还是要把这个名相给你讲一下。
这里面所列出来的菩萨名号呀,各位,你注意看,都是你的生命因素,你生命中的因素。
这里面的菩萨名号,最少有一个你会喜欢的,我用现代话讲,用古代话讲叫相应的。你那个喜欢的名字,你就把它记起来,可以从那边去修,修那个法,你经常提。譬如说这里有个星宿幢菩萨,那你有兴趣,你很喜欢,你就南无星宿幢菩萨,经常念。你喜欢的那个名号,你光念那个名号会给你的生命里呀,有非常强烈的一种帮助。那个帮助,帮助你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常念。
所以常念不是一天念三次,一天念三次就好像呼吸三次而已,那不管用。要用这个菩萨的名号,去填满你的生命空间。
填满生命空间,你知道意思吗?不要点头啦,你一定不知道啦,因为你没听过我讲啦。就是你,当你不用脑筋的时候,你就要提起来。不要让你的生命时间啦,空过。只要你的脑筋不是在想事情,知道吗?不是想重要的事,不要计较,不要算计别人,不要起贪、嗔、痴,知道吗?那你真正的办事的时候要用脑筋啦,那个时候呢除外。只要脑筋空下来,你就用那个佛号去填满你的生命空间,你一定会大彻大悟。
你不要看这个,你只要找一个就好。你不要贪心,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错,南无智慧胜智菩萨啦,普贤胜智菩萨,无著胜智菩萨,一下子念那么多呀,叫做贪心。只要念一个,要经常念的很熟,随时随地提起来,尤其在不管顺境、逆境的时候,高兴不高兴的时候,那你统统可以用这些东西,对你有绝对的帮助。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行法,非常重要的行法。
在我们讲,那个理无碍跟事无碍当中,那个理无碍就是常常要提佛号,尤其在紧张的时候。紧张就是不如意的状况要现前的时候,你这个佛号就浮起来。
我是不跟人家定义说你,一定要念什么佛号啦,因为那都是你的生命因素。因为你完全无知,所以就有人替你自作主张,知道吗?你要能够判断,择法觉分嘛,七菩提分,择法觉分,那你就自己选一个。这是你的权利,不要把你的权利交给别人,不要让你的权利给睡觉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好,我现在,一共有十五个,我一个一个跟各位介绍,介绍这十五个。
第一个呀是胜智菩萨,他叫“智慧勝智菩薩”。智慧是什么意思?既然出现了,我就跟你介绍一下。智慧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你要开智慧,也就是要有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
你说“智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智慧,那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空性,空性是什么,空性就是智慧”。(众笑)那你就自己定义吧,反正智慧不是聪明,智慧不是世智辩聪。那智慧是什么?那你自己定义。
我是告诉你,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叫做智慧。那你的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有多少就是你智慧有多少。那我们常常要求开智慧,意思就是让你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达到百分之百,意思是指这个。
那你会求了老半天,老是不开智慧。那不开智慧是指你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没有增加,没有增加。所以你用词很不精准,很不精准,因为你没有把这个智慧给弄清楚,弄清楚你就知道啦。
我们生命感受的能力一直在增加,你的智慧就是一直在增长。
不但要感受而且要去运用,那就更进一步啦。会运用的话是指智慧的后得智?,后得智,后得智就是起运用啦。很多经文里头有,我们在其他经典,其他地方呀,会跟各位分析。
那我们跟各位讲“生、住、异、灭”,“生”的那个阶段哪,就是从根本智起作用变成后得智的那个过程开始,从根本智有了以后开始。
那我现在呢,根本智都不能起作用,所以不能叫法身大士,我们只能够叫大心凡夫,大心凡夫。这凡夫是凡夫,心比别人大就对啦。
好,智慧胜智菩萨。这个“胜”是指殊胜的意思,胜不是赢人家的胜,是殊胜的智慧菩萨。
“普賢勝智菩薩。無著勝智菩薩。華勝智菩薩。日勝智菩薩。月勝智菩薩。無垢勝智菩薩。金剛勝智菩薩。無塵勞勝智菩薩。毗盧遮那勝智菩薩。”
这个都是你的生命因素。你的生命因素当中,有这十种殊胜的因素,属于智慧的,殊胜智慧的因素。
换句话说,你修学这个法门呀,第一个就是要有这种智慧。你没有这种智慧,圆融道这个法门呀,你还不会修,甚至于根本就不想修。你现在要不要修?(众鼓掌)那就证明各位的生命因素里,这十个生命因素在起作用。
那你喜欢那一个,那我不知道,你自己应该知道,这样念下来应该有一个你喜欢的。对不对?那你就选那一个。自己把他写着“南无月胜智菩萨。哎,我喜欢,月亮,对不对?因为我的脸长的像月亮”。(众笑)
那你说“日胜智菩萨我喜欢,就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那可以。
不是哪一个比哪一个好,因为都是你的生命因素嘛。你会跟你相应的这一个,你喜欢就是跟你相应嘛。那一个就表示他已经冒出头来了,那你就让他兑现出来,让他成长出来嘛,那不就是因势利导吗?很好修呀。那他会经常的跟你相应嘛。
你去选一个“南无毗卢遮那胜智菩萨摩诃萨。那么长,哎呦,一个钟头要念一万声,我看月胜智菩萨比较好念。”
你喜欢的就好。那一个都一样,平等平等。有的人呢就喜欢念长的,有的人就喜欢念短的,都对。不要比较哪个好,哪个不好,只要跟你相应就好。
就像我们生在这个家里,你不要去说“我妈妈不漂亮。”每个人都是妈妈最漂亮,每个人都是爸爸最英俊,对不对?不会比较到最后说“哎呀,真糟糕,我爸爸就是长的那么丑。”(众笑)那个孩子一定是该揍。孩子决不嫌妈妈不漂亮,爸爸不漂亮,对不对?那问题就是你跟他相应嘛。那你要说你又要投胎到这个家来,你又嫌爸爸不英俊,妈妈不漂亮,那你是投错胎了。
所以你在选择这个,我们俗话叫做本尊啦,你的生命因素是,他最突现的嘛。你才看的到嘛。那你喜欢,跟你相应的就对啦。这是一个。
他把智慧当作第一个,你要留意到噢,就是智慧重要。这马上就看出来,它经文的结构就,它经文的语言模式它是这样的排列的。
第二个你看,“星宿幢菩薩。須彌幢菩薩。寶勝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無垢幢菩薩。日幢菩薩。妙幢菩薩。離塵幢菩薩。毗盧遮那幢菩薩。”这十个是讲幢,幢是什么?高显嘛,突显啦。
幢,假如用我们民族性的这种语言来讲呀,那就叫什么?原,原有吗?坡,山坡有吗?都是平地嘛,那有个原地,有吗?有个坡地,有吗?它突显出来的意思,幢就是指那个意思。
那我们佛教的幢是指圆形的,幡是平形的。有没有?看的到吗?那竖起来,高高的,挂在那大殿那平的叫幡,那圆的叫幢。幢就是高显出来的意思。
那换句话说,你的这种生命因素是突显的,你不但有智慧,你这个人啦修学这个法门,在人群当中啊你是非常殊胜的,突显出来的。有没有?能感受吧?
第二个就已经告诉你啦,这个菩萨的排列呀,你来修学这个法门啦,你在人中是最殊胜的啦,高人一等的。套句我们俗话讲呀,那你就会鹤立鸡群了。知道吗?脚比别人长,脖子也比别人长就对啦(笑)。
所以这个法门你一选啦,那你就投对胎了嘛。对不对?(众鼓掌)
好,我们看第三个。“地威德光菩薩。寶威德光菩薩。大威光菩薩。金剛智光菩薩。無垢光菩薩。法日光菩薩。福山光菩薩。智焰光菩薩。普賢吉祥光菩薩。普賢焰光菩薩。”
这就讲光菩萨,光就是亮嘛。基本上的定义,光就是智慧的运用嘛。那换句话说,你不但是高显而且是有用的。不是高显出来给人家当箭靶打的,对不对?你是有用的,会利益众生,光是利益众生嘛,是这个意思。
那这个一直排列下来,叫光。
再来,“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法海藏菩薩。毗盧遮那藏菩薩。臍藏菩薩。蓮華吉祥藏菩薩。”
这个这一段啦,后面那一段排版没有排好。这个藏,藏就宝藏的意思。地藏菩萨是指心地坚固叫地藏。
那我们这里不跟各位讲这个部分,这是另外一个部分,在密法修行上呀,地藏菩萨是另外一个法门。
虚空藏菩萨是讲宝藏如虚空那么多。地藏菩萨是宝藏如地那么坚固,一切都从地开始,所以地藏菩萨。虚空藏是表示多。莲华藏是表示清净,就是你的宝藏呀是很清净的,这里面呀不是脏物,脏物是你自己的,所以它是莲华藏嘛,对不对?它先形容,你看它还有次序的。宝藏菩萨是可用,宝是可用的意思。日藏、净德藏、法海藏,这个都是形容,我们就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讲啦。
“妙眼菩薩。清淨眼菩薩。無垢眼菩薩。無著眼菩薩。普見眼菩薩。妙觀眼菩薩。青蓮華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虛空眼菩薩。普眼菩薩。”
眼,是表示洞彻,也就是你的一种能力。眼就是能够看的到嘛,能看嘛。那你没有观察的能力,你就没有组合的能力,没有分析的能力。它是指那运用的部分。
基本上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循环。五个一个循环。因为前面是那个五千菩萨嘛,所以这五个是第一个循环,第一个零。
第二个。“天冠菩薩。遍照法界摩尼智冠菩薩。道場冠菩薩。光明遍照十方冠菩薩。諸佛所贊冠菩薩。超諸世間冠菩薩。光明普照冠菩薩。無能勝冠菩薩。持諸如來師子座冠菩薩。大光普照法界虛空冠菩薩。”
冠是帽子,帽子也是标志,突显的意思。
第二个循环,你看,又说到你还是很殊胜的,就对啦,而且还是一个很殊胜的标志。你修学这个法门啦,那很简单告诉你,下辈子再来,下辈子再来你要不是毛泽东大概就是爱因斯坦,要不然就是比得杜拉克,要不然就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啦还是什么伟大的思想家,划时代的人物。冠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走在前头的那一个嘛,就是称奇的那一个,不是跟着尾巴捡垃圾的就对啦。也就是啊,很殊胜很卓越的人。
所以修学这个法门,它有这样的好处噢。那看你要不要修呀?
“真的吗?我怎么跑到这里来呢?”因缘、福德、善根,不得以少因缘福德善根而得闻此法。你不要以为说“我是今天晚上无聊,我跑来听听看啦。”(鼓掌)
你要是没有这种善根福德因缘,那也不见得你能来,对不对?很多是去看电影啦,你为什么不看呢?你要来听啦,这个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缘。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循环的第二个。
第二个是,“梵王髻菩薩。釋主髻菩薩。一切諸佛變化差別光明髻菩薩。真實菩提場髻菩薩。一切願海聲摩尼王髻菩薩。出生大舍諸佛圓光摩尼王髻菩薩。現等虛空界一切寶蓋摩尼王髻菩薩。現一切佛神通光幢網垂覆摩尼王髻菩薩。出一切佛大法輪聲髻菩薩。大福圓滿名字音聲髻菩薩。”
假如一个人名字是这么长呵,你怎么叫,对不对?所以我跟你讲,这些都是生命因素。你不要把这些菩萨名号拟人化。拟人化的话就很难,很难运用,这是你的生命因素。
髻,就是绑在头上的那个,对不对?发髻嘛,女生就比较多啦。最近男生也在流行(众笑)。髻就是高显的意思,就跟冠、跟幢的意思一样。
这些都是指生命因素。你自然的生命因素就会突显出来,会突显出来。修学这个法门,你进来就是先这样定位就对啦。这个定位呀确定你的身份啦。
学佛以后怎样?生生世世就这么不可思议呀。不会老是跟在人家屁股后啊,那一定都是什么,撑着旗号走前面的那一个。真的是这个样子噢。
你不要说“我也不太想认真啦,有空没空修一修啊。”下辈子你就知道。你这辈子多用功,下辈子来就多轻松。你这辈子不用功,下辈子来就不轻松(笑),因为你不用功嘛。看你用功到哪里,那下辈子你就轻松到哪里。因为不用功所以就不轻松。这辈子你很用功所以下辈子就很轻松。这不是打油诗呢,这是真的因果对应啊(众笑)。是这个法门殊胜才有的,不然你还没有。
好,第三个。“大焰光菩薩。無垢焰光菩薩。離垢威德焰光菩薩。寶焰光菩薩。星宿焰光菩薩。法焰光菩薩。寂焰光菩薩。日焰光菩薩。神通焰光菩薩。天焰光菩薩。”
这个光,就刚才讲的,还是作用。你凡是从此以后,我是,现在是假设,各位你已经发愿要修这个法门,所以以后呢,你每一辈子来,你都会有用,不会是没用的人。(众鼓掌)
而且还会是很重要的大位子给你座。所以你看很多人,为什么人家那么轻松的就做到什么去?因为人家前辈子修这个法呀。(众笑鼓掌)因为前辈子叫你修你就不修,你要跑掉呀,所以你就在那边羡慕人家。什么因什么果嘛,这么好的因才会有那么好的果嘛。
那你看你要不要修吗?你不修我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抓你来修嘛。因为这是要发自你内心的一种肯定跟接受。你有这个因必然有那个果。刚才讲先果后因嘛,那果先确定嘛,你因再去做嘛。你确定了这个目标以后,你再慢慢去修嘛。
你要认真修,下辈子就很轻松。你要不认真修,下辈子你就不轻松,这样而已。但是位子一定那么大给你,因为你是修这个法门的嘛。
第四个。“福聚菩薩。智聚菩薩。法聚菩薩。神通聚菩薩。光焰聚菩薩。華聚菩薩。菩提聚菩薩。梵聚菩薩。一切眾生光聚菩薩。摩尼寶聚菩薩。”
聚呀,聚集嘛。这个都是好的,非常好的,因为从宝聚开始。这个要有用,没用的话你还不知道。
我们再看一个,第二轮结束。
“梵聲菩薩。大海聲菩薩。大地吼聲菩薩。世主聲菩薩。山王自在聲菩薩。遍滿一切法界聲菩薩。一切法海潮聲菩薩。摧破一切魔力聲菩薩。大悲雲雷教聲菩薩。速疾救護一切世間苦惱聲菩薩。”
声音,跟前面的光聚一样,都是可以作为教化利益众生用的。
这个,我忘了各位手上都没有经本,我念的蛮舒服的就对。(众笑)各位要的话想办法去把《四十华严》弄出来,要不然你会不知道我的念什么。好,因为这个四十卷华严,我们要一直的讲下去。
这个是第二轮。我想我们先讲到这里,第三轮啦我们明天再谈。这些想要略过去也可以啦,反正都菩萨名号嘛。但是呢,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是需要一个一个跟各位讲。
其实这十个菩萨、十个菩萨都要好好的讲,但是我们只能略讲,我没有办法仔细地跟各位说。那详细的部分要各位自己来用功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悦智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haochengzang.com/hyj/hyjjiangjei/5762.html